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国庆回家说说西部农村 -- shiningworm

共:💬283 🌺375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工业体系,没有尼克松到北京叩头,你拿什么改开啊?

你因为人一躺,腿一张,就可以开张做生意的。

到现在国家的战略武器都是毛留下的,没这个,他邓小平敢马放南山?

再说了,邓小平的78到89,搞了十一年,搞得差点亡党亡国,

你忘了?

亡党亡国,你还搞建设啊?

你现在不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了?这是邓小平的一大功劳啊。

搞农业科技,农业机械,需要大学生吗?袁隆平什么学历?

你的意思是因为农村人多,所以不需要农业机械?

发展农业机械,可以促进工业发展,不发展工业,怎么吸收

农业人口?何况发展农机促进的不是农机这一个行业。

更何况,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科学技术怎么发展?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GDP特牛逼?

你得算算,这GDP多少是我们自己的?你总不能把外资的也算你的吧?

袜子裤子GDP有意义吗?房地产的GDP有意义吗?

温三儿这八年就给大家伙结结实实的表演了一回怎样增加GDP,

玩房地产啊!要多少有多少!

改开三十年,科学技术发展多少?比毛泽东时代差远了。这个才是骨头!

回过头来讲农业。

农业科技到现在就是个袁隆平,那可是华国锋一手培养起来的!

农机这一块还剩下啥了,我们不需要吗?需要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农机

在哪里?

那时候觉得不需要,需要的时候又没了!

什么叫鼠目寸光?邓小平啊!你也是!

家园 你能不能好好说话啊,把你帖子里第一句删了吧。

我也没说前三十年一片黑暗啊。我是说,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建筑在上一个发展阶段,不能在小农经济的时候搞什么共产主义,不实事求是!卖袜子怎么啦?总比文革的时候卖农产品挣外汇好。三十年后大型农机在有市场需要的时候不也出现了吗,也没见耽误了什么事儿。至于谁鼠目寸光,不是你我说了算的,这三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你要非说现在农村人整体生活不如三十年前,那我,,,我也无话可说。

家园 这三十年不能说完全没发展,但是发展的方向不对。

而且就是这些发展的代价也过大。

家园 说实话

说实话,改革开放对西安和关中(还有陕南)人的冲击不如建国初期的156个项目和三线建设来得大。那是西部内地真真实实参与到国家工业化之中,也将建国前的纯消费城市西安变成了工业生产城市。

现在西安又有重回旅游消费饮食城市的趋势。

家园 那就是说罂粟的有效成分通过消化、呼吸还是被人吸收了

我估计可能还是通过呼吸吧;但这个量应该很少,少到不能让人上瘾。。。

其实瘾不就是一个量的问题么,网瘾、赌瘾。。。

但血检估计还是量很少,还有看间隔时间了。。。

家园 这几年农村的日子确实比城里过的好,交通什么的早解决了

都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每天几班定点到省城的班车,到处是几层几层的小楼。太阳能热水器啥的。家电也齐全。我老家五年前就机械化了。不机械化不行的,都是老头在干活,老太婆们干不动了。现在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啥的。在老家的水库能看到类似大鹏一样的大鸟,还有刺猥啥的,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这些物种的。鸟被我们上树上屋檐掏光了,现在野兔也多,以前,一到冬天到处是端着枪打野兔的人,现在也没有了。

一句话,生态好。

我们村大部门人家都在省城买了房了。要是在老家说温家宝的坏话,不被人打,也要被人骂死。

不过还是靠天吃饭,如果把小水库修多一些,不形成缺水的情况,共产党的天下稳如泰山。

家园 俺外婆也是

五十年代的老党员,原则性那是相当的强。今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去庙里进香,别人都是行礼如仪,只有外婆她老人家坚决不拜,还拉着俺和媳妇一起不让拜。

家园 确实如此

大前年吐蕃骚乱时,俺曾经去过甘肃藏区,在一个藏族老阿妈的家里见到供奉的画像是:左边班禅,右边达赖,中间涅,是毛主席!

家园 我家乡的农民日子也明显好多了

丘陵地带,农户都有几十亩土地

种西瓜和棉花,去年棉花暴涨,种的多了光棉花就能卖十万块

政府解决了医疗问题,大病住院治疗可以报销70%吧

问题是务农的都是父辈,50岁以上的人

年青的都无所事事

对现在政府不满意的应该是在城市买不起房子,职业生涯又没有提升空间的这批人,从数量上应该远远少于受益于农产品上涨的广大农民。

家园 拖拉机是最普遍的

找到同乡了。我是安徽池州的,这儿同属丘陵地带,秋浦河旁多小河流小池塘,机械确实难以操作。不过有村民自己买了收割机,引了一村人来看。

家乡除了过年,村里基本上看不到40岁以下的壮劳力,要么务工要么上学要么在城里上班,留下来的全是老弱病残。好在现在种田有补贴,抛荒的少了。本地工厂招人真是难上加难,1500一月包吃包住都无人问津。

其实农村人一大半都有钱的,“村村通”修到家门口,开车的人不少(包括四轮三轮两轮),家家户户都住小楼房,装修的漂漂亮亮,地砖卫生间厨房装备齐全,楼顶上各撑一架太阳能。只要你够勤快、不打麻将不赌博,基本上都是手有余钱的,然后就去城里买房……小城市房价都涨到4000一平米了,市民们眼都不眨买了一套又一套,这些人都是靠拆迁起家的……

家园 突然想起来

老有人拿美国农村的房子打tg的脸

中国也有那么便宜的房子,只不过城市的小资们不会去买的,呵呵

家园 【原创】陕西人的血性

在河里看一个陕西乡党写的回家见闻的贴子,中间的一句秦腔“金沙滩直杀得山摇地动,好男儿拼一死决不偷生”又引起对一段往事的记忆,感觉这段历史最清晰不过得表现了陕西人的血性。这段历史就是中条山之战。这场战争仿佛已堙灭在故纸堆里,但实际上依然活在众多陕西人的记忆中,现在读起来血管里澎湃激荡的感觉依然强烈。

1937年之后,日本鬼子在中国横冲直撞,1938年就从东面打到了黄河边,然后就看着黄河,直到疯狂进攻阶段结束,直到投降,死活没有往西前进一步。主要原因就是从1938年到1940年鬼子进攻势头最猛烈的三年中,被一支陕西地方军队整整阻挡了三年。

这支部队人数3万多人,是国民党31军团,孙蔚如为军团长,由杨虎城的17路军为主扩编而成,1938年7月夜渡黄河,开进了中条山。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三百余里,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抗战的三年中先后粉碎鬼子13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2.1万陕西人也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

战争中最让我热血沸腾、感动不已的场景,就是1939年6月的“六六战役”,大部队穿插进攻突围后,新兵团和工兵营被日军困住,新兵团都是17、18岁的小伙子,共有1000多人,工兵营有200多人。新兵团战死200多名兄弟后,其余800余人被日军逼上山头,悬崖下面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新兵团和工兵营1000余人分别朝着西边陕西的方向磕三个响头,然后吼着秦腔跳下悬崖,投身黄河。

我想,他们吼的秦腔中,肯定会有这句:“金沙滩直杀得山摇地动,好男儿拼一死决不偷生”。

据当地老人称,为了抵抗日军,当时在村子里喊一声“走,打小日本去”,就众人响应,结队而行,尤其在渭南地区,更是整村整村的青壮年主动参军。

在西安读大学时,一个同学的中学阶段是在“法震中学”读书,自己头一次听到时很稀奇,因为一般中学都是“(地名)中学”或“东郊/西郊中学”。后来了解到,这个学校就来源于在中条山战死的一个副团长叫杨法震,他战死后陕西省政府给了他夫人1000银元的抚恤金,陕西各界募捐的经费中再给1000银元,他夫人用这2000银元办了这所学校,延续直到现在。

关于孙蔚如和中条山之战,百度百科中有这样的内容:

1938年7月,蒋介石命令十七路军改编为31军团,任孙蔚如为军团长,所属部队除被蒋鼎文扣下、以后再未归还的一个旅外,全部离陕东渡,开赴晋西南抗日第一线,以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为任务。蒋介石严令孙蔚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退过黄河,拼命死守。不久,又将31军团改为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

蒋介石之所以将第四集团军全部调入中条山,除了借此免去孙蔚如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把原十七路军挤出故土之外,还另有一番用心。当时,一本日本出的画报上有一幅漫画,对蒋介石的阴谋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幅漫画画的是:坚守中条山的部队穿着破旧衣服,肩扛破枪,身上标有“杂牌”字样。在他们的前面是日本军队,后面是服装齐整、装备齐全的蒋氏嫡系军队,端着刺刀戳向“杂牌”的脊背。这幅漫画虽然是日军的宣传画,但却把蒋介石如此布置,妄图消灭十七路军的险恶用心刻画地惟妙惟肖。对这一点。孙蔚如将军十分清楚,但他又不能公开与蒋介石对抗。一方面,他始终担心在押的杨虎城将军的性命,他怕让蒋介石找到借口加害杨将军;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清楚坚守中条山对保卫三秦大地不受日本军队践踏的重要意义。他鼓励部队,要以民族大义为重,英勇杀敌,誓死保卫家乡不受侵略。十七路军一些老部下、老将领也曾当面责怪他,认为不能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把杨虎城将军缔造的这支部队拿去与日本人拼光,替几十万在他们身后养尊处优、装备精良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充当炮灰。孙蔚如将军缄默不语,他苦心孤旨,唯有下定以死抗战的决心。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度,舍身家生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还!”

日军集中几个师团数万兵力在空军、炮兵的配合下,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对中条山防地进行了十一次猖狂的进攻,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 大小战役数百次,战况空前激烈,有时为一座山头、一个村镇反复争夺、几经易手。日军攻势强大,人多势重,常使坚守阵地的第四集团军整营整连的伤亡。面对如此艰苦局面,孙蔚如将军下令收缩防线,集中部队,灵活出击,并派出疑兵穿插敌后打运动战、突袭战,搞得日军首尾不得相顾,整体无法推进。两年时间里,日军频繁改变作战方案、撤换指挥官,越是急于跨过中条山越是不得前行,其上报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也不得不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孙蔚如率领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的配合、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2/3人员伤亡(阵亡2.1万)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有力遏止了日军打通中亚与德军会合的整体作战企图,用血肉保卫了关中故地,表达了三秦子弟兵的赤胆忠心。

后来的历史很有讽刺意味:据说国民党中央政府发现这支陕西部队中“赤化”倾向严重,认为部署他们在这儿很不稳定,因为很容易和陕北的共党联起手,并且实际中发现也真的在暗地接触,1940年时把他们调往别处。“1940年10月,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调防命令,率部离开了浴血苦战将近三年的中条山,到中原战场参战。晋南百姓含泪送行”。然后中央军有10余万人进驻中条山,然后这支十万大军和鬼子的战斗中一触即溃,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陕西人的“面冷心热”

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是“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将,陕西的冷娃站两行”。陕西人素以“生冷硬嶒”而闻名,但面冷心热,不善做伪,崇尚素朴刚硬,行事慷慨激昂,民风彪悍,“砍头只当风吹帽”,颇有古人之风。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陕西军队也表现出色,现在的军委郭副主席就是在对越战争中露出头角的。

另:秦腔不是唱的,是吼出来的,所以叫“吼秦腔”,又叫“挣破颡(普通话读sang三声,陕西话读sa二声)”,每次听时都被其声其调感动。贴一个兄弟最喜欢的唱段《斩单童》,是讲一个失败的英雄:洛阳城破,单雄信被俘,坚决不降,一心求死,被李世民下令斩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wNzkzNzIw.html

家园 河里退化到和天涯一个水平了。无谓的攻击温不过是在自己和

民众隔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