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 -- 妖猫drake

共:💬50 🌺6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鲜花送给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送花 关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送花 关闭

* * * * * * * * * * * *

家园 谢宝,Hotmail网络硬盘SkyDrive没有墙的问题

笑吟:【原创】关于贴图的建议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四)

4.鹰击,铁翼划破英伦天空

1917年5月25日,勃兰登堡向英伦三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空中突袭。23架哥达式从比利时的机场腾空而起,剑指大英帝国的心脏——伦敦。可惜天公不作美,勃兰登堡大队长率队杀到伦敦时,正赶上变天,伦敦城仿佛一头巨龙,在危险来临之时吐出了了厚厚的蜃气,遮蔽了庞大的身躯。面对厚厚的云层,勃兰登堡也无可奈何,只得用信号旗通知全队,调转机头,打道回府。

半道上,勃兰登波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兴冲冲杀到伦敦准备大展拳脚,搏个开门红,却被积云给逼回来了。空手回到比利时,还不得被同僚们笑话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个英国城市干它一票。

由于航程有限,这一计“顺手牵羊”必须在从伦敦返回比利时的航线附近。于是距伦敦不到70英里的肯特郡沿海小城福克斯通Flokstone便倒了霉。说福克斯通是小城是因为直到今天,其人口也不到55000人。不过由于位置得天独厚,这座小城也是英吉利海峡重要的港城。(小猫看到此城就觉得眼熟,仔细想想,这里是海峡隧道的起点啊,交通看来没白学,没全部还给老师)

勃兰登堡后来坚称,他亲自确定了目标,在福克斯通港上空带头投下了炸弹。可惜事实证明勃兰登堡大队长的眼神不怎么样,他和手下22架哥达式下的蛋基本都砸在了福克斯通的住宅区。不过当时勃兰登堡并不知道误伤了平民,虽然没炸到伦敦,“摧毁”了一处海峡重要港口,KG3勉强算是首战告捷。

回到比利时的机场,勃兰登堡清点了一下手下,却发现少了两架。一问才知道,这两架都在英国上空发动机起火,早就掉下去了。其中一架可能是由于机械故障,另一架基本确定是被英国战斗机击落的。第一次出动,就被人家敲掉两架,KG3上下都感觉到,想象之中如履平地的英伦三岛,原来是座龙潭虎穴,没准哪天就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不过恩斯特.冯.霍普纳(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等德国空军高层却不这么看。即便伦敦没吃上炸弹,但是勃兰登堡的KG3却深入敌后,攻击了目标,而且基本完整的回到了机场,这就证明空军设想的轰炸机作战是可行的。为了庆祝这次“空前的胜利”,德皇特意向KG3发来了嘉奖电报,德国的报章也连篇累牍的鼓吹“齐别林灾难”将要重演。

但勃兰登堡和KG3官兵却知道,这次“千里走单骑”主要靠的是英国人“帮忙”。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齐别林灾难时期,英国本土的防空可谓里三层外三层,坚固的如铁桶一般。天上有成批的战机,地面上听音机、探照灯和高射炮配合默契,但是这支经验丰富的国土防空军在1917年5月已经享受了几个月的平静,颇有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意思。

结果勃兰登堡等人如神兵天降,打上英国门来时,日不落帝国的天空守卫者们大多数都在地上睡大觉。但英国人的确训练有素,虽是仓促应战,但5月25日当天仍有70余架英国战机起飞迎敌。可惜英国飞行员眼神与认错目标的勃兰登堡一样不好,几年以来他们都是以飞艇这样的庞然大物为目标进行训练的,换成哥达式这般体积的目标,光是敌我识别就要花些时间。因此这一天中只有一架英国战机得以接近到射程之内,所以就有了前面那一架被英国战机击落的哥达式。

不管英德双方这个序幕表演的如何,戏终归是要排下去的。勃兰登堡大队长带着KG3在整个1917年的夏天不断的“拜访”英国。面对势不可挡空中的铁十字洪流,英国国土防空军拿对付庞大笨重的飞艇的那一套来对付哥达式,有些力不从心。KG3眼看英国人拿自己没招,立马决定“进京赶考”,一来看本部的突防能力到底够不够踏破伦敦城阙,其次也想看看英国的皇城根市民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1917年6月13日,KG3的哥达式第一次鹰击伦敦,面对伦敦上空出现的以一群铁十字鹰,全城上下一片惊恐。勃兰登堡为了让KG3成功摘下首次使用轰炸机攻击伦敦的“桂冠”,煞费苦心的创造了战斗机护航体制。

提起当时的德国战斗机,估计大部分人脑子里只有一个名字——“福克”,但1917年6月,支撑德国天空的恰巧不是福克,而是信天翁DIII/D.V。红男爵最著名的棺材福克Dr.I的首战是在1917年7月(红男爵的大部分战果都是在信天翁上取得的,不过死在福克上而已),实际上三翼福克的最大王牌也不是里希特霍芬男爵,而是爱尔纳.福斯(Woss)。另一款性能突出的福克D.VII虽然在1917年便完成了首飞,但结构强度问题却拖累到这款一战同盟国最好的战机要到1918年方能大展拳脚。

信天翁D式是一款平衡或者说平庸的飞机,里希特霍芬的主要座机便是信天翁,但他评价说这是一架“新手”的飞机,其手感平稳,但老手就觉得过于呆板,远不如Dr.I或者“骆驼”那样拥有灵敏到危险的不规则运动能力。

信天翁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航程,不管JG1那些空战王牌对信天翁的评价如何,KG3和勃兰登堡大队长很喜欢这款长腿战机,其高达480km的航程,虽然仍比哥达式G.V的840公里短了一大截(但是代价是只携带500kg炸弹,而哥达式G.V的载弹量实际高达1吨,不过满载航程只有500km),但是其基本能够充当贴身侍卫陪伴其飞过危险的英吉利海峡。相比之下,Dr.I的航程只有300公里,福克D.VII更只有165英里的航程,完全无法担任哥达式的保镖。

鉴于信天翁和哥达式有数百公里的航程差,勃兰登堡队长在英国上空设定了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汇合点和分离点,尽量使哥达式处于信天翁的保护之下,免受英国战斗机的攻击。另外,KG3还安排了一些哥达式进行改装,加固了机体,减少炸弹装载量,却多放了不少自卫机枪弹盘。实战中,在没有信天翁的航程中,这批重火力哥达式游弋在轰炸机编队外围,充当空中机枪火力点,时刻准备用凶悍的火力逐退英国截击机。

KG3还对一批哥达式和信天翁进行了改装,他们被赋予了“火力侦察员”的角色。空袭中这批飞机将会给大编队打前站,提前进入英国领空,观测气象条件,也引诱地面防空火力提前开火,暴露出其弱点。由于做的就是“沙包”的活,KG3的机械式给这批哥达式和信天翁装上了机腹装甲,据说还有往座舱地面上铺沙袋的。

勃兰登堡此时可以说是“算无遗策”,面面俱到。“英国之翼”的老到经验配合指挥官的机关算尽,此时英伦三岛的天空对KG3而言,已是城门大开。

KG3的首次英伦“旅行”,基本算是有惊无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福克斯通Flokstone 倒霉就倒霉在正好处于伦敦到比利时海岸机场的连线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战就流下“第一滴血”,英伦三岛果然是虎踞龙盘之地,虽然被KG3打得措手不及,英国战斗机却没有空手而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战告捷后,KG3迅速成为了全德国的明星,报章连篇累牍的描述这些英勇的“凯撒的天空战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食髓知味的KG3,成了英国上空的常客,而且从不空手而来,空手而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国土防空部队的假想敌是德国飞艇,如今碰上哥达式,好多法子和经验都不灵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好在英国人懂得举一反三,虽然换了目标,打法却不需要大改,只是部队要重新摸索和磨合,图为1915年的英国漫画,听音器,高射火器以及拦阻气球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惜,磨合和锻炼队伍需要时间,KG3却没给英国人留下机会。1917年6月13日,他们第一次白昼轰炸伦敦,图为当天被炸毁的皇家医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G3敢于在白天大摇大摆冲入伦敦,是相信自己的机枪火力和护航的信天翁D式战斗机,这款名声不显的飞机,其实孕育了一战绝大部分后期德国王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红男爵本人也不太待见信天翁,喜欢灵活的福克Dr.I,但他绝大多数的战果确实在这架信天翁上获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福克式三翼机的最大王牌应该算里希特霍芬最好的对手和朋友——维尔纳.福斯。即便福斯本人,其信天翁座机也拥有不少击坠记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终极福克式——福克D.VII,同盟国一战中最好的战机,应该也是一战中最先进的战斗机,可以与二战的那些末日奇迹后辈们一样,它来的太晚了,注定只能作为敌人的玩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顺便说一句,个人不喜欢福克Dr.I,原因是这玩意妨主。红男爵和福斯都是毙命于其上。个人认为福克式Dr.I虽然手感过人,但时速却太慢,等发现落于下风,已经逃不掉了,福斯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无奈的以一敌七,悲壮的完成了自己飞行生涯的绝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样看来,福克Dr.I恰如的卢,只是可怜坐骑的主人了

顺便说一句,个人不喜欢福克Dr.I,原因是这玩意妨主。

家园 多谢老兄指出,小猫现在都用这个图床了

不过之前传图有问题,魔都的电信确实诡异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五)

5. 伦敦,在炸弹中培育希望

单就对军事目标的摧毁效果而言,KG3对英国军事工业和军火供应的损害微乎其微。英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体系毫发无损,军火工业企业也没有因为轰炸而被迫停工或者减产,繁忙的海运系统和港口设施同样没能吃到几颗炸弹。

德国空军高层和KG3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以哥达式区区500kg的载弹量(总载弹量有1吨,但是为了发挥840公里的最大航程,只能减少装弹量),KG3倾巢出动也不过是几十架架哥达G.V,最多带装载二十多吨炸弹,再考虑到当时高空轰炸可怜的命中率,能有一两枚的命中记录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在整个“哥达式灾难”中,KG3一般只使用30架左右的编队出击。建立之初的KG3拥有36架哥达式,经过频繁的战损和补充,到KG3寿终正寝之时,它不过装备了43架重型轰炸机。KG3的最后出动中,这43架铁十字之鹰终于倾巢出动,用最强大的阵容完成了自己的谢幕。

虽然KG3在实际战果方面乏善可陈,但德国空军不以为意。勃兰登堡的空中袭击产生了可观的心理战和宣传效果。在德国本土,空袭伦敦的KG3勇士成了新的国家英雄、民众偶像。新闻界和军方都乐于通过对轰炸行动连篇累牍的报道将英国渲染为一个软弱的、奄奄一息的敌人。

平心而论,说此时英伦三岛的防御是固若金汤也不为过,但是对KG3而言,英国乃至伦敦的防御就是一层窗户纸。强大的皇家海军一如既往的控制着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制海权,但他们却奈何不了高来高去的哥达式。

英国民众愤怒了,政府曾告诉他们英伦三岛绝不会遭到敌人的攻击,现实却是1915年齐别林大恐慌的噩梦重现,炸弹又开始在他们身边爆炸。在上流社会看来,大英帝国多年积累起来的海洋王者自尊再次遭到了伤害。于是从议员到普通民众都狂热的要求军方从西线将战斗机部队调回,保卫帝国的心脏。

在一战中,心理战和舆论战还处在理论萌芽中,此前从没有人仔细的科学的研究分析过战争中的社会舆论。即便在今天看来,战火中的民众意志也是微妙的、难以琢磨的。英国朝野对勃兰登堡指挥的KG3袭击的第一波反应是完完全全的恐慌,不过下面的发展就出乎德国人的意料了。

德国高层曾预计昼间轰炸会使英国工人不敢去工厂上工,谁知道英国工人的工作时间和热情却因此增长。面对自己后院落下的炸弹,工人们明白上不了战场的他们除了努力工作没有其他的反击途径,只有多造武器,才可能去防御德国入侵者,甚至用炸弹作为礼物去柏林“回访”。

上下议院比民间冷静的更为迅速。一批原来主和的议员公开要求将本土和首都的防空作战优先级提到最高。但经过劳合.乔治等人冷静而理智的分析和论证,整个议院都被说服了。国家军事机器的正常运作丝毫没受到影响,一批本来无法通过的国防预算案却趁机过了关。

后世研究者认为,英国朝野戏剧性转变的关键在于他们认识到德国人完全不顾英国和平居民的伤亡,甚至可能是主动的进行了屠杀行动。无论齐别林飞艇和KG3哥达式的首要攻击目标是军用目标还是名用目标,它们造成的主要伤亡都来自民间。德国人的无差别攻击制造了一条“后院战线”,伦敦和英国所有城市的居民都被德国人拉入了血腥的战场,他们被迫变成了战士。

当全体英国人民都武装起来的时候,德国人的空袭陷入了“全民战争”的泥潭。1917年7月,伦敦防空区(London Air Defence Area)建立。整个南部英国的国土防空部队都归LADA节制,现在南部的所有截击机、高炮群、探照灯部队、拦阻气球和地面防空观察哨被整合成一个国土防空系统。

南部英国的战斗机部队全部隶属于皇家空军(Royal Flying Corps RFC)的第六大队(RFC VI Brigade)。在巨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下,皇家空军答应调回总共16个中队(squadron)的兵力保卫英国南部。皇家海军也派出大批军舰逼近比利时海岸,或巡弋于英吉利海峡,她们建立了一条防空前哨线,哥达式庞大身躯一出现在海空中,英国本土就能得到海军的无线电情报。

历史上,多少代的英国守卫者们警惕的注视着海上,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列吞人抗击过凯撒,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无惧维京海盗,哈立德阻挡过诺曼人,伟大的伊丽莎白一世带着“海狗”傲视过西班牙无敌舰队,即便整个泰晤士河口陷入火光中,英国人最终还是打败了荷兰。

如今新一代的英国防卫者们站在伊丽莎白时代报警灯塔的废墟上,他们手中的武器不再是前辈们用的长弓、火枪和单筒望远镜,用有线电话,双筒望远镜、听音器和高射武器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国土防卫者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指挥系统的领导。

作为一种复杂的作战形式,国土防空作战取胜的首要条件就是优秀的指挥系统。英国在各地包括法国的敦刻尔克设立了一系列情报站,而国土防空司令部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话时刻同各情报站保持联系,随时将德军来袭的空军编队位置标注在地图上。指挥官再通过敌机位置指挥截击机部队进行阻击。

哥达式载弹量有限,此时使用的一般是100kg和50kg的小型航弹,即便如此,限于500kg的总带弹量也挂不了多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的铁路系统是KG3最重要的目标,不过德国人的准头太差,很少给英国铁路造成严重的损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英国军事目标的毫发无损相比,普通民众却再次伤亡惨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面对德国人的恐怖轰炸,英国人民再次以大无畏的精神默默的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全体动员,投入战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的海报中,反应了当时的军民,拿枪的拼死作战,不拿枪就努力工作,做一名后方“前线”的战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的国土防空战形势迫使英国的RAF和陆军防空部队和海军一起上阵,为保卫帝国心脏而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差别太大了

轰炸激起了英国人的斗志,可却摧毁了南联盟的战争意志,差别咋就这么大尼?

家园 因为英国人可以反击

而南联盟基本是一边倒地挨打(虽然也曾经爆出过瞎猫死耗子的不可思议战果)。

家园 不光是反击的问题,英国人的防守还是有效地

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岛屿国家,全民都知道不用指望陆军,指望皇家海军就好了。吃两颗炸弹没什么,要是皇家海军完了,英国人也会丧失战争意志的。把英国人换到法国或者当年的中国,也许投降的更快。

南联盟不同,没有海峡壁垒,空军和陆军叫人炸完了,全体都知道没法抵抗随之而来的地面攻击,自然不愿意以死相搏。

东方和西方在这点上不同,我们的文化是不管打不打的赢,就是要拼死反抗,鱼死网破,玉石俱焚,这已经不是在打个结果,纯粹为道义而战。邱清泉在淮海战场曾经说过,还是西方好,打不赢可以投降,东方不行,打不赢还得以死相搏。

家园 怎么用图床传图

下面是步骤,呵呵

步骤一

点选标贴下方“特殊效果”按钮,可能会提示是否退出此页,点取消就是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步骤二

“特殊效果”按钮下方会跳出下拉菜单,点选其中的“图片”按钮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步骤三

点选“图片”按钮后会在文章末尾增加一段代码“[IMGA][/IMGA]”,复制粘贴到你需要贴图的位置,小猫一般是直接在文尾跟图的,文章在图文并茂方面就差一些,不过俺比较懒,呵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步骤四

在图床中选择你要贴出的图片,一般图床会直接给出引用链接,比如tu6,但是winlive图床,需要在图片中点击右键,再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最后的“属性”,然后复制“属性”页面中“地址”一栏的代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步骤五

将复制的地址代码,贴在“[IMGA] [/IMGA]”代码中间的空白处,如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功告成,提交之后便会在“[IMGA][/IMGA]”代码位置出现一幅图片。小猫说的只是最简单的贴图,其他的俺暂时还不会,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很奇怪,德国人为什么不用飞机去轰炸舰队?

反正英吉利海峡飞过去也是飞,在北海上找到舰队炸也是炸?是不是因为那时候投弹技术没发展到定位呢?

家园 送花

送花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我试试

这是我在杜塞尔多夫飞机场拍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六)

6. 夺回英伦三岛的白昼

如何部署截击机部队同样是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皇家空军最初倾向使用“空中封锁Barrage patrols”战术,这种战术类似皇家海军的封锁战略,始终保持1~2中队在空中巡逻,机场上还有1个中队随时待命。发现德国机群后,空中和地面紧急起飞的截击机中队将会对敌机发动多波次的连续攻击。

但是这套战术却有两个致命弱点,首先,两三个中队的截击机无法覆盖整个空域,其防线漏洞百出。英吉利海峡长达几十英里的宽大正面以当时飞机的性能,飞个来回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当德国机群抵达封锁线时,英国截击机很可能在封锁线的另一头傻等,即便飞行员接到报警全速赶来,KG3也不会傻到原地等着,结果英国战机只能扑空。

其次,24小时轮班出勤把飞机和飞行员都折腾的疲于奔命,地勤也是苦不堪言。这种压力与西线连续低烈度空战大不相同。KG3不是傻子,他们懂得“伤十指不如断一指”的道理,所以德国人总要积蓄足够力量后发动必胜的一击,其突袭的间歇很可能长达一周。所以英军各截击机中队的高强度的不间断出勤完全是做无用功。

因此,皇家空军和伦敦防空区(London Air Defence Area)决定改变策略,停止徒劳无益的连续空中封锁,改为“不见鬼子不挂弦”,截击机保持5~6个中队在机场随时待命,只要指挥部确定KG3的突袭航线,便会群起而攻之。

于是,如何取得准确的德军进攻航线情报就成为了决定拦截作战成败的关键。为此英国防空指挥部专门建立了一套对敌机航线推测体系,由海上前哨、海岸观察哨和内陆观察哨多次确定敌机的来路和数量,指挥部根据这些情报推算敌军的航迹捷径,基于此派出截击机中队。

有了预警体系之后,如何将敌情变化及时的通知给空中的截击机中队又成了头等问题。前文小猫提过,当年普遍装备的无线电台笨重到连哥达式这样的双发大型轰炸机都承受不了,轻巧的英国截击机更是担待不起的。

缺乏有效的通讯手段,截击机中队起飞后就成了放羊,大部分战斗机除了知道跟随长机外,简直就是没头苍蝇。英国人绞尽脑汁之后也想到了旗语和灯光信号系统,但在英国常年糟糕的能见度条件下,旗语和灯光都难以观察。因此英国人决定使用可以穿透云雾的探照灯来发送信号。

有了更为有效的预警和通讯系统之后,RAF得以排出50至100架的超级截击机编队冲击KG3的轰炸机机群。但由于空中观测单纯依赖目力,大部分英国截击机压根找不到目标,连围观的机会都没有。个别得以发现并接近KG3大编队的英国截击机还会遭到德国护航战斗机和哥达式自卫机枪的双重截杀,可想而知,英国人大张旗鼓却战果寥寥。倒是英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和德国人自己的故障和失误给KG3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英国截击机飞行员在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出击中逐步积累着经验,他们越来越熟练的依靠地面的引导成功的发现德军机群,在千钧一发之际拦住KG3的去路。但是英国截击机仍然难以消灭庞大的哥达式轰炸机,他们装备的两挺7.7毫米机枪只有命中哥达式的发动机或者是飞行员才有机会击落敌机,但绝大多数时候KG3会带着一身的弹孔落荒而逃。

但是这种非致命的伤害仍然严重到逼迫KG3改用夜间轰炸的程度。齐别林飞艇也曾试图以黑暗的夜空为掩护,但是英国人明白,德国人的哥达式也再也无法重振最初的雄风。而且英国地面部队此时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听音器配合探照灯定位空中的敌人,海军前哨和空军截击机也开始使用小型听音机来定位和追踪敌机。夜间截击作战与昼间截击相比,实际战果更少,但是英国人发现根本无需击落敌机,只要迫使KG3中断或者放弃轰炸行动就达到了截击作战的目的。

英国的地面高射火力也转而以威慑和拦阻射击为主。延时引信开始投入使用,大批炮弹在某一高度密集爆炸,形成任何飞行员都望而却步的弹片罗网。弹幕逼迫德国飞行员提高投弹高度或者改变航线重新进入投弹空域,结果投下的炸弹很少能够准确的落在目标区域中。经过一段时间,英军还惊异的发现天空中绚烂的高炮弹幕还是很好的“心理/舆论战武器”,民众看着大批的高炮无视敌人的炸弹,保护着城市和居民,拼命的向入侵的敌机倾斜弹药都激动万分,高射炮手一时间成为英国“最可爱的人”。

军方和政府兴奋的观察着社会舆论对高射炮的崇拜,政客和军方高层如今找到了一条形象的向社会说明他们为保卫英国付出了何等努力的途径。于是大批3英寸高射炮被装上卡车和其他轻型车辆,这些早期的自行高炮,或者成为“气球炮”开始在城市与乡村巡逻。当自行高炮从房前屋后驶过时,全体南部英国的民众都开始相信,政府和军队认真的接受了民意,显著的提高了防空防御的水平。

随着英国空地一体防御日益成熟,英军越战越勇,德意志的“英国之翼”们发现他们开始变成“英国残翼”。1917年8月22日的空战被认为是第一次英伦大空战的转折点。这一天15架哥达式从比利时起飞,其中十架成功到达英国本土上空,剩下的哥达式在途中因为英国地面火力、空中截击或者机械故障被迫返航。到达英国的KG3轰炸机发现他们再次陷入了英国精心构筑的空地火网中,三架被当场击落。

虽然此时的英国国土防空战没有创造如二战中英伦三岛空中防御者,丘吉尔空中“那一小批人”取得的那样辉煌的战果,但却足以明白的告诉恩斯特.冯.霍普纳(Ernst Wilhelm von Hoeppner)等空军高层,白昼轰炸英伦迟早将成为有去无回的自杀攻击。面对越来越高的战损率,勃兰登堡大队长在同柏林仔细讨论后决定,从9月起,KG3只在夜间发动空袭。

虽然海岸线被皇家海军守的密不透风,英伦三岛的天空却是开放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确定德军来袭的准确方向和数量,广大的英国民众普遍动员起来,城市乡村,山顶海岸,到处都是警惕眺望的眼神。他们的祖辈曾监视过无敌舰队和荷兰入侵者,他们的后代将在多年后勇敢面对万字徽的法西斯匪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路情报统一汇集到防空指挥部,这里是英伦空中守卫者的大脑和灵魂,通过复杂而仔细的推算,KG3的航线捷径被推算出来,截击机和地面高炮都会以此发动截击(一战的air defence HQ没找到图,姑且用二战的代替一下吧,呵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哥达式的自卫火力比较凶猛,英国战机想冲破火网并不容易。不过后座机枪手也是德国机组中阵亡率最高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战机的7.7毫米维克斯和刘易斯航空机枪只有击中哥达式的要害,比如飞行员和发动机才能有效的击落敌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或者暗夜中,目视搜索手段失效,这时候只有依靠听音机来判断敌机的大致方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鉴于高炮在弹幕射击和心理战方面的双重作用,英国人试图把一切带轮的东西都拿来试试能否装的了高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战的本土截击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与二战中的后辈一样,是整个英国的偶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伦敦上空的第一群鹰(完)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奇怪。。。只能看到红X。。。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