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 hwd99

共:💬343 🌺749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难道玉米不是粮食?

中国1980年时玉米产量6000万吨,现在15000万吨左右,同时玉米消费中,口粮用途占比从80年的4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个位数,为何?基本都去做饲料了。

这就是后30年的成就,背后揭示了从中国糊口活命到实现初步摄食自由的历史跨越,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次。

家园 玉米产量在国家粮食统计资料中

粮食产量从3.3增加到5.3,其中就有玉米增长的贡献

家园 所以我才奇怪

你应该是掌握着数据,或许比我还多,但为何结论这么奇怪呢?

30年基本是大家的亲历,前30年也有上辈人的亲历,从生活感受,就可以知道变化的剧烈。

家园 部分同意你的看法

那时候科研推向市场,经费确实减少。但是这不意味着袁隆平这个例子就用的正确啊?我还是那个问题,作为一个至少拿过1450万经费的科学家,你认为说他经费拿的不如过去合适吗?

其次,比较这种方法很趣。比如按照有些人所说,前三十年中国科研是高水平高产出,以后20年则是啥都没有。那么按照教育先行的原则。岂不是常凯申公年代的教育要被大大夸奖一番,而后来的教育要被打屁股了。

家园 我对前30年有记忆

毕竟到82年,我已经读大学了。

你没有仔细看我的结论吧,我的结论不是说吃饭问题是前30年解决的,而是说,前30年贡献大,后30年贡献小。

这个结论奇怪吗?那就请你对我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评论一番。

补充一点小时候记忆

我吃不了红薯,原因是小时候,大约是七十年代初,粮食不足,一般春天的一段时间,庄稼还未收获之前,早晚都要吃红薯,有时中午也是红薯,到现在,我吃红薯, 胃就冒酸水。

但是,到七十年代末,红薯就吃得很少了。我的妹妹,75年出生,则很少吃红薯,长大了,红薯反而当好东西,喜欢吃。也就是几年时间,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当时中国的粮食增长。

家园 您的方法无非是用增速来比高低,

这方法不行。

首先,民国留给一个极低基数的局面,本来就是一个饥饿的中国。其实只要是能大致恢复正常生产,几乎所有政府都能实现这种高增速。但实话说,前30年完成的很有限,让人民大致不饿,历代王朝在统一后,大致都能完成这任务。如果这也算什么大突破,那2000多年前的文景之治就实现了。

家园 关于前30年,建议了解点历史

免得被人忽悠了,参见:

一个留学生就当年饿死三千万的质疑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67987

家园 你花点时间了解文革期间增速

好不好,就是所谓十年动乱,粮食生产的增速也比特别是年代强得多。

家园 增速问题见我上贴

文革期间情况,我知道有个四三方案,其实看看四三方案就知道了,有一半是有关化肥,这说明什么?就是在70年代初,吃饭问题依然是困扰决策层的首要问题之一,所以才会拿出当时最宝贵的外汇,买化肥设备。

家园 前三十年吃饭是个问题吗?

前三十年解决的是领导权问题、路线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屁股问题。

吃饭问题?那是P民的问题。

家园 至少毛泽东家里吃饭曾经是问题

李银桥还是谁的回忆,李讷周末回家,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江青看了伤心,就把自己的一份给女儿吃了。

家园 参见: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低 [ hwd99 ] 于:2010-07-21 08:58:41 复:3019118

仅 10%左右,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而大豆含蛋白质40%左右,主要提供蛋白质。

当然,两者都不可少。少了一样,肉类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因为生物生长受限制因素控制(liebig原理)

家园 为什么进口大量大豆,油料

从重量计算,占10%,从热量计算,占20%以上

以后直接回复到我写的帖子,不要回复到别人上,我看不到。

家园 医生,上医医国

前30年要是不解决P民的吃饭问题,今天还有人怀念毛周吗?

前30年,国家安全>P民吃饭穿衣>路线

楼下的大牙,不是我要分开这前后30年, 是"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悼词分开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