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计生贴]今天才知道马寅初 -- 真狼

共:💬284 🌺2101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基本属于不切实际的乱想

很简单,现在40-60岁的人基本没有独生的,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也是极少数。 而他们的子女基本都是独生女。 我不认为除了计划生育还有什么能起到这么大的影响。

家园 就算马生100个孩子,计划生育也没有错。

中国的国情摆在那里,走遍全国,哪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不是满满当当。

人口增长快就能带来国家强大? 就能多占世界资源?那是纯属扯淡。

大部分出生率最高的国家都在非洲。

家园 顶着计划生育的名头胡说八道而已,还真信他啊。
家园 马寅初被批和计划生育没关系

毛泽东1955年开始就主张计划生育,哪怕在反右和文革中都持此主张。比如《做革命的促进派》(1957年):

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我看一个人平均三亩地太多了,将来只要几分地就尽够吃。当然,还是要节制生育,我不是来奖励生育。

  

  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少数民族地区不要去推广,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要公开作教育,无非也是来个大鸣大放、大辩论。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没有一个社会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来做,那是不行的。

计划生育也有希望做好。这件事也要经过大辩论,要几年试点,几年推广,几年普及。

1973、1975年,毛泽东都多次指出要控制人口增长率。设立计生办,免费分发避孕药具等计生措施,都是老毛首先提出的。

而马寅初被批,是因为他在“开门整风”中支持把党组织赶出大学的主张,所以在随后的反右运动里被定成右派。

A,马寅初曾经提出过计划生育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B, 马寅初在反右中被定为右派。

那么A和B之间是否可以建立因果联系呢?马寅初是因为计划生育的观点而被打倒的吗?什么“错批一个人,多生XX亿”,是某些人在这里玩弄移花接木的手法。

通宝推:马哥,繁华事散,紫梁,发了胖的罗密欧,踢细胞,C狂飙行者,四处晃荡,隔路山贼,换了人间,坚持的阿甘,金色阳光,回旋镖,铸剑,金各,秋末冬初,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所以人口减少主要依靠的不是计划生育,

而是经济发展让农民变成民工没工夫生孩子,

还有妇女受教育后有工作自愿少生孩子,

以及节育支持服务帮助少生孩子,

还有义务教育让小孩子都要初中毕业,以及大学扩招让高等教育最大程度普及--当然如果能不要那么刮骨头就更好,这个跑题了--让农民的下一代变成非农民,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来改变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

最后就是房产贵得让人不敢生孩子,没钱生孩子。

这些措施的行政成本与政治成本、最终后果都比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初期农村的那种拆房子搬家具、强制人工流产等恶政来得好得多。

学一下某位达人的话:来,让我们高呼口号,“打到万恶的计生委”--砖头不要招呼我。

家园 由此还可见毛版计划生育和凳版的不同

1,老毛是要教化,通过辩论说理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问题,在全民共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生育;凳公时代不管这些,是一道命令雷厉风行。

2,老毛是要通过试点再推广;凳公时代也不管,就是要全国都来。

3,老毛不主张强制措施;凳公时代呢,在体制内的就给你处分,农村的就扒屋推墙。

4,老毛不主张一胎化,70年代起社会流行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一男一女,幸福如意”,父母响应,所以我就有了个妹妹;凳公是要一胎化,由此造成劳动力萎缩和性别失衡的问题就不管。

什么
家园 不是6-7亿农民,而是6-7亿还在农村居住的人。

这些人中还有多少青壮年劳动力长年务农?

如果让农村人象城里人一样按男60女55退休的话,全部农业劳动力总量还有多少?能和工人(包括民工)比么?

说的不那么客气的话,农村基本只剩下老弱病残!

家园 毛对计划生育的确很认同,最多反感马寅初某些夸张的说法

比如50年后中国人变26亿之类的。

毛周二人无论是言论还是行动,从50年代到70年代都是支持计生的。只是没搞到牵牛扒房的程度而已。

具体列举一些当时的努力举措:

1954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卫生部《关于节育问题的报告》并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1959年,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织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的批示》中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人民生活的又一项重大政策的问题。”  

1962年,国务院成立了毛泽东在1957年曾设想的机构——计划生育办公室。12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计划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从完全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既定政策。”这个通知还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和技术工作。  

1971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报告》。中央提出了人口控制规划,举办了十三省、市计划生育学习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1972年,国务院发文件正式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求妇女不要“早、密、多”生育子女。  

1973年,国务院和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卫生部门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县以下各级开始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或有分管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从1973年开始,人口发展列为国民经济计划。在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正式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通宝推:西瓜子,秋末冬初,金色阳光,雪里蕻,老老狐狸,
家园 个人觉得,当时人口增长,主要还是受限于经济

台湾当年也搞过节育措施,效果很一般。但经济起飞后,当局鼓励生育都没用。为了应付少子化窘境,只能把主意打到对岸,这也是什么陆生来台政策出台的原因之一。

家园 还有一个“生育惯性”问题

解放前婴幼儿死亡率很高,一般家庭总是能生就生,通过多生来保证有后代存活。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婴幼儿死亡率大幅降低,但是多年来养成的生育习惯一下子止不住。

我自家的例子,外婆在解放前生5个,存活2个,解放后生5个,全活了。

家园 我就羡慕有个姐妹的,我就是赶上了一胎化的时代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小名叫五百,原来生他的时候被罚了五百块钱,八零年的时候农村五百块钱可是笔大数目啊!

家园 也许计生在过去是对的

但现在要改了

家园 你说的这个是针对种群很小的民族

但是对于人口基数如此大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不成立的

家园 好吧改一下

我们被称为世界工厂,有6-7亿还在农村居住的人,多生下来的人去哪找工作?

家园 我外婆惨多了

解放前7个, 全死掉了

解放后两个, 都存活, 这才有我啊.

外婆活了九十几岁, 我从小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共产党好啊, 要不是共产党来了, 你妈妈也活不下来啊" 我妈妈是49年下半年出生的. 刚出生不久解放军就打过来了.

听完之后, 我觉得我现在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满侥幸的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