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和萨苏】在二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 温雅颂

共:💬52 🌺19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样的话送给您

呵呵, 与您共勉。

家园 历史的原因,使得农民生农民。有几个中国农民愿意

当农民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才几年?户口制度多少年了?现在更妙了,城市的居民都靠当年的福利分房成了地主,家家都是百万富翁。可是农民呢?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农民就没有平等的地位,就永远是被剥削阶级。

就此打住,不谈这些太触动神经的话题了。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请注意用词

因为这和古希腊那个“谁需要洗澡”一样。 社会成员满意是社会欣欣向荣, 有希望。 社会成员不满意, 有改进的动力,也是有希望。

社会成员满意,我认为只能说是社会目前处于一个繁荣的阶段。用“欣欣向荣”和“有希望”都不够准确。“欣欣向荣”和“有希望”这两个词都是指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现在。

西方社会成员普遍满意度很高,我会用“成熟”和“繁荣”这样的词来形容,但不会用“欣欣向荣”去形容,因为我看不出西方社会有很光明的未来。相反,中国社会现在有很多问题,而且因为问题很多,使我不想用“欣欣向荣”来形容。她是在“向荣”,但并不够“欣欣”。但我坚持认为她很“有希望”。

举个例子:一个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尽管刚毕业工资不高,但我们都会认为他“有希望”,未来的职业生涯会“欣欣向荣”。而一个餐馆老板,尽管现在生意不错,收入很好,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但没多少人会说他的未来“有希望”和“欣欣向荣”。

我依然不认为我使用了“诡辩”术,而是你没能体会我用词的精确涵义,笼而统之,所以在你眼里变成了诡辩。

要严格说起来,我这篇虽然是萨文的应和之作,但我并不是完全同意萨苏的结论,原因也在于用词的精确上。我认为萨苏从五十岁人的笑容上看出的不是“希望”,而应该是中国三十年来历尽艰险后的从容与自信。因着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希望。因此,萨苏的“有希望”,不是他直接看到的,而是自己内心产生的。而我的“有希望”,则既不是看到的,也不是产自内心的,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推论出来的。所以尽管都是“有希望”,其涵义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楼下有几位河友“从某代人身上看出希望”来调侃,我觉得都是没有真正看懂的缘故。

家园 陈胜吴广也是对社会不满,有改造社会的动力,有其他的可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