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由69事件看“棒流” -- 非闲人

共:💬281 🌺195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讲好故事,也需要跟上时代

非闲人的意思是主要是工业化的人,我觉得后来争论什么拍摄技术,就钻进去了,当然我理解错了的话恕罪。

至于怎么讲好故事,我觉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趣味,所以怎么讲故事也要靠不断进化的人。中国某些传统艺术的衰落恐怕不是偶然的。

家园 Lady GaGa

不管怎么说,人家Lady GaGa也是纽大的Tisch School的,底子不错。比那些要嗓子没嗓子,要创作没创作的所谓的星儿来说,强多了。她那些咋咋呼呼的外表不过是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手段,看Lady GaGa的访谈,这姐儿很聪明。

家园 【原创】最近两月从门外汉的角度又写了点欧美流行音乐的东东

原是打算写两篇,一篇是《黑人堆里的白人》,另一篇是《白人堆里的白人》。前者主要是写“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EMINEM”,结果一不小心被我写成了又长又臭的裹脚布+狗血家庭伦理剧,一个系列下来把我那点“写作冲动”给写没了,后者估计就算是胎死腹中?

《白人堆里的白人》里的白人,主要会提三个人,也是目前欧美乐坛最红的三个小年轻:

Taylor Swift:白人乡村文化

Justin Bieber:黑人R&B+HipHop文化

LADY GAGA:白人前卫艺术(带浓重同性恋)+迪厅文化

抽点回贴充数吧。

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歌迷,我是特别喜欢看MV和现场表演的,所以特别看重MV的拍摄和舞台表现能力。你把舞台搞得很华丽我喜欢,个人唱功厉害我也喜欢。总之,不要玩假唱,要展示实力。这些不需要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的。

乡村音乐——网络偶像——电子舞曲,这其中涉及到的主要不是阶级问题,而是群体问题,因为他们三个没有一个是像阿姆一样出身贫民阶层,他们才是中国流行音乐最有可能效仿的对象。LADY GAGA看着出位,其实是形象包装出位,MV和舞台表演出位,她的歌真的称不上“变态”,更不用说阿姆那级别。

唱功方面LADY GAGA是及不上碧昂丝,但MV和舞台创意方面就比碧昂丝多太多,连碧昂丝都很佩服她,不过我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否则为什么LADY GAGA上台一定要向GAY致谢。

LADY GAGA是富二代,跟TALOR相对价值观保守的白人乡村艺术不同,她玩的是白人前卫艺术,混时尚圈,这个圈子被太多GAY盘据着了,所以LADY GAGA一定要表现出捍卫他们的姿态,否则怎么得到他们的支持?

LADY GAGA成名和造势基本是照抄麦当娜,就是性感路线,女权主义,拉拢GAY。一般来说,女歌手吸引的主要是男粉丝,男歌手吸引的主要是女粉丝,你看JB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板,他的绝大部分粉丝都是小女生,男生基本对他是恨之入骨。

对于一个女歌手来说,如何扩大自己的粉丝群呢?性感路线——男粉丝,女权主义——女粉丝,GAY——不用说了吧。LADY GAGA的三个MV,刚好也是针对三个群体的。

《Paparazzi》:异性,暗示女权主义(杀了自己男友)

《Telephone》:女同,暗示女权主义(杀了BEE的男友)

《Alejandro》:男同,讨好GAY

LADY GAGA厉害的是把麦当娜舞台上的表演做到一个极端,并且奇装异服延伸到生活里。她刚刚推出的新单曲,从歌曲到舞台表演,已经是完全照抄麦当娜了。

日韩偶像都是很平面的,多数缺乏个性。欧美更爱有个性有自己魅力的歌手,没个性那就只能拼亲和力,比如小甜甜。其实上面讲到的三人组,泰勒和JB都是属于没个性有亲和力的歌手,优质偶像,就算唱片卖得再多将来也肯定及不上LADY GAGA评价高。LADY GAGA虽然抄麦当娜抄得多,但人家好歹算是掀起一阵风潮。

到阿姆就是完全另一个层次了。

阿姆是可被视“现象”的歌手,跟他们当然都不一样。而且很显然,阿姆的歌词记录的底层生活及个人感情经历,是有更深层的文学意义。不然,格莱美爷爷为何如此爱他?

如果仅把阿姆视为打破黑人垄断的白人说唱歌手,我觉得这是比较表面的。你要认识他在白人精英心目中的真正价值,一定要从“合格的现代版莎士比亚”去理解。他们是认可他的价值才有拉打政策,不然就像冷眼旁观MJ的崩溃一样,直接让死亡成就你的伟大。

以下是我难得写完的一个系列,放个回顾篇。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结局篇)

作者:腥风血雨何时休 标签:娱乐2011-01-29 23:51 星期六 晴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383878&PostID=30756770

既然来到了结局篇,先把之前说的重温一遍吧,不然都忘记前面说过什么了。早说了我是深受语文教科书毒害的一代,虽然下笔之前是写到哪扯到哪,总是写完一篇发现又有新的问题需要解释,但回过头来一看大纲还是跃然而出了,这就叫“无可救药”了。

首先是从“黑人堆里的白人,白人堆里的白人”(点击>>)这个话题开始的,讲的是从2010年的全球唱片销量榜上看到的一些趋势,关键点是“黑人难觅”。MJ之后,白人又重新占领全球流行乐坛的主要舞台。

接下来就是这个“裹脚布”系列的开端:“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点击>>)。说唱看着很火,但看了这个榜大家才发现,原来以“说唱”进入这个全球销量前十的个人歌手只有一个,而且还是一个白人。他是这个看似由黑人一统天下的说唱界里真正的霸主,说唱专辑全球销量最高的歌手,也是21世纪前十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歌手,他叫——EMINEM。

以往的黑人说唱内容绕不开“黑赌黄毒钱+粗口满天飞”,但白人阿姆对“恶搞名人骂自己老妈老婆爱女儿及励志”的兴趣远在“五毒”之上,他的白人脸孔和说唱内容得到主流观众的意外青睐。主流评论对他也是有选择性的认可,从他的四首美国榜冠军单曲就可见一斑,其中两首歌是励志的,《LOSE YOUSELF》是公告牌12周单曲冠军,还有一首是爱情的,《LOVE THE WAY YOU LIE》是公告牌7周单曲冠军,只有一首是五毒的,还是沾了复出和师徒三人联袂的光,绝没有前三首的成绩那么耀眼,《NOT AFRAID》好歹是各大颁奖礼宣传片的至爱。

下面续篇就开始越扯越长了,开始从续一向续八,续到LZ一点开博客就处在那种“什么时候才能写完”的绝望感里。上网是娱乐,不是找痛苦的。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一)(点击>>)

阿姆能成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首先是一个“实力”问题。

一,超强的作词押韵能力

二,吐词清晰,语速超快

三,受欢迎的说唱内容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二)(点击>>)

阿姆的成长环境,从他的半自传体电影《8英里》有一个直观的体验。

一,禁忌的“黑人城”底特律

二,互相攻击的RAP比赛

三,黑人说唱的帮派文化

如果他不是在黑人堆里长大,就掌握不了RAP这种黑人文化;如果他不是白人,就不会从另一种角度去演绎RAP;如果他没有向上的动力,就摆脱不了他的底层身份,正如阿姆所唱的:

Success is my only mothafuckin option,failure's not!

成功才是我他妈唯一的选择,而不是失败!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三)(点击>>)

阿姆作词的最大特色在于超强的叙事性,细腻的细节描写,再结合感情的抒发。换句话来说,阿姆并不只是会单纯玩弄文字游戏的痞子,他是能将“事”与“情”,“实”与“虚”结合起来,并因其真实感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力的作词高手。

一,阿姆的代表作《LOSE YOURSELF》

《8英里》的主题曲,完美体现他的作词风格,叙事+细节+励志。也是他最成功的歌曲,24个国家单曲榜冠军,12周公告牌单曲冠军,一个奥斯卡(这是说唱歌曲第一次得到奥斯卡)两个格莱美。

二,大受欢迎的恶搞歌曲及其MV

《THE REAL SLIM SHADY》、《WITHOUT ME》、《JUST LOST IT》、《WE MADE YOU》、《MY BAND》。

三,叙事抒情类的MV

这才是他的终极大杀器,阿姆写给他歌迷的经典歌曲《STAN》。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四)(点击>>)

阿姆的亲友是EMINEM SHOW里永恒不变的主角、配角,EMINEM SHOW最精彩也是最复杂的部分——美国单亲家庭伦理惨剧。这是让他赢得大众同情和理解的基点。

一,他骂到他妈要告他

《Cleanin Out My Closet》

二,他骂到前妻要自杀

《'97 Bonnie and Clyde》(杀妻)+《Mockingbird》(离合)+《When I'm Gone》(复合)+《LOVE THE WAY YOU LIE》(纠缠)

三,阿姆跟他前妻,是穷途末路上的两个变态,离他们远点。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五)(点击>>)

一,极端环境下形成的偏激性格酿成的家庭悲剧

二,阿姆写的情歌:“变态始终如一,从未被超越”

三,阿姆承受的压力来自家庭、社会、事业、歌迷

其实续四我没有八卦,续五我才是真·八卦。美国八卦媒体都等着看阿姆和他前妻的八卦,我们的朝廷台看着也很有兴趣再插一脚。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六)(点击>>)

一,KEEP IT REAL、提升层次、自我剖析与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的极端

二,正常版的“爱前妻”、一直正常的“爱好友”和再正常不过的“爱恩师”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七)(点击>>)

他的好友是黑人,他的恩师是黑人,他的徒弟是黑人,他是“黑人堆里的白人”。

一,从恶搞迈克尔·杰克逊的《JUST LOSE IT》MV讲起

二,《8英里》的RAP决战——白人垃圾与黑人中产的阶级之争

三,MJ的“King of Pop”和阿姆的“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之路

四,逃脱药瘾控制的阿姆及他在黑人主宰的说唱界赢得尊崇

资本主义是部绞肉机,音乐行业是吸血鬼,MJ最后的死亡,很大程度上,不过又重复了他岳父大人猫王的复辙。而摆脱药瘾之后的阿姆面前已经没有太多障碍,他是一个严于自我剖析的人,他的经历让他有足够的本能去避免那些可能构成的真正威胁。阿姆能在黑人主宰的说唱界里赢得尊崇,一是才华二是死党黑哥们三是他对新人的提携四是他被视为“更纯粹”的艺术家。

黑人堆里的白人——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续八)(点击>>)

一,吃ZF救济粮长大的阿姆

二,要相信格莱美对阿姆的爱

三,复出专辑《Relapse》骂声一片

四,《RECOVERY》痛改前非赢得喝彩

《RECOVERY》这张专辑真的很好听,从头到尾,就是因为太好听了太好卖了所以才会让人有是不是太主流的疑问。不过,我觉得,好的作品,就是要畅销才对得起它的价值。仅仅是畅销也还不足够,虽然LADY GAGA的歌挺好听的,舞台表演很有看头,你觉得她的歌词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阿姆的成功首先建立在他身处的阶层和把握的机遇上,然后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天赋与努力,另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他的性格、感情和经历。所以我先讲主流社会最认可阿姆的是什么,阿姆表现的天赋是什么,阿姆生活的环境是如何,他的家庭、性格、感情和经历,而这一切都与他的创作切切相关。

不是允许你上台骂国家骂社会骂老妈骂老婆,你就可以成为阿姆,获得他那样的成功。从出身来说,在中国,能玩音乐的人都不会是阿姆这个贫民阶层出身的人,而黑人说唱偏偏就是一种黑人底层文化;像阿姆这样的贫困户绝大多数的第一想法是脱贫致富而不是追求音乐,出租屋里放歌的“旭日阳刚”比在网上闲逛打屁的你我更接近阿姆。

我总觉得很多人,包括音乐人,不能理解这点。

从文化来说,欧美流行音乐来自两大文化,一个是西方自身的工业文化,另一个是黑人文化。虽然HIP-HOP来自美国黑人的街头文化,但要注意这一个说法实际已经包含两重意思:一黑人文化,二美国街头(西方工业化城市背景),HIP-HOP实际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玩不好HIP-HOP呢?首先是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个文化土壤,其次是我们的音乐人还没有与现在这个工业社会匹配的思想,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业化的熏陶,他们听不到机器的声音,抓不住机器的节奏,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的血管里还没有流着工业的血液,没有装载工业的灵魂。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或者永远都不可能完成这个进化。你以为似乎在音乐上领先内地一筹的港台也是没有工业化的熏陶,所以他们也只能做欧美流行音乐的二贩子。

所谓的音乐,实际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环境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音乐。举个例子,我们的民乐就是当时的农业社会的反映,但是,我们今天身处的社会不是农业,而是工业社会。充斥在我们身边最多的声音,不是鸟叫,不是马鸣,不是风声雨声,而是机器的声音,走在马路上,可以听见汽车的声音,走在工地上,可以听见打桩机的声音。这些声音发自机器,他们的节奏也是现代的工业化的节奏。电音节奏,是意味着工业社会已经从机器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

为什么我们现有体制下教育出来的音乐人听不到,一方面是他们没工业的灵魂,听不到机器的声音,抓不住机器的节奏,另一方面是他们从内心深处下意识地拒绝接受工业化的声音,因为中国文科教育的精神内核来源于传统农业社会,典型的“小农思想”,表面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动不动就“回归自然”,实质就是“无ZF主义绝对自由思想”,他们压根就跟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格格不入,所以他们做不出合乎时代需求人民需求的流行音乐。现在这个时代,是工业时代,不是农业时代。站立在这个时代,却意识不到这究竟是什么时代,绝对是一大悲哀。

机器的声音通常是单调的重复的,人听多了会下意识产生厌恶,要赋予它灵魂,让它听起来优美动人,掌握节奏和旋律非常重要,这就是黑人的强项了。现在流行的R&B全称Rhythm & Blues,译作“节奏蓝调(怨曲)”,它源于黑人的Blues音乐,是“黑人的流行音乐”,也是如今西方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的基础。

没有工业文化,没有黑人文化,就没有西方的流行音乐。

没有文化土壤,没有工业灵魂,只有粗口就够了?

很可惜,你要受欢迎,还是要符合主流价值观才会真的受欢迎,阿姆最受欢迎的那几首歌都不是以骂粗口为主的,甚至也不是五毒为主的歌,《LOSE YOURELF》毒吗?《STAN》毒还是《Mockingbird》?

骂国家骂社会就更可笑了,阿姆是吃ZF救济粮大的,是个典型的“命苦不怨ZF,点背不怪社会”的上进青年,他顶多骂骂小布什让美国人无辜送死,骂批评他的主流评论去吃屎更有劲头。他骂他妈是因为他妈失职,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你妈对你失职了吗?估计是管得太多了吧。他在歌里杀了老婆一次又一次,因为对她又恨又爱。你再对一个女人爱恨交织,都不会一唱十几年,从第一张专辑到第七张还是那个她?这就是感情专一。他还是个爱女狂,父爱泛滥,连同母异父的弟弟带亲生女儿带养女其中一个还是他前妻跟其他男人的女儿一起养,对工作态度严谨对朋友没话说对恩师满怀尊重对后辈尽力提携……有句话总结得好,他就是:表面个性偏激,思想部分阴暗扭曲,但核心价值观绝对主流。

你如果学到的只有阿姆的个性偏激,阴暗扭曲思想,而学不到他绝对主流的核心价值观,那就肯定达不到他那样高的大众接受度和认可,估计你剩下能做的就只有继续骂国家骂ZF骂社会了。

“粗口”问题——美利坚的“掩耳盗铃”

喜欢看电影的都知道美国有电影分级制度,爆句粗口都可以让你划入PG-13级,如果被列入NC-17级,基本就不要指望在票房上有什么作为了。当年阿姆的《8英里》被定为R级,一部不卖任何特效的个人传记式的电影最终北美票房过亿,DVD发售也是创下R级电影纪录,所以才让人称奇并获得奥斯卡的肯定。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FAQ)

——电影审查分级管理机构(CARA)

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看MTV也知道,美国电视节目也不允许随便骂脏话的,一骂就给你消音的。这种“不放一个粗口过关”的审查精神我还挺佩服的,虽然非常的掩耳盗铃。很多说唱歌手的现场表演往往被电视台消得惨不忍睹,都是一句接一句不带停的,但阿姆唱他最受欢迎的歌曲时,你可以留意一下究竟被消了多少,消得多不多。为了更接近主流,阿姆的专辑还会专门出个“洁版”的。

“七个绝不能在电视节目里说的字”:shit、piss、fuck、cunt、cocksucker、motherfucker及tits。

在MJ妹妹珍妮·杰克逊“超级杯”橄榄球赛“露胸”事件之后,美国广播和电视也搞了一场“扫黄”风暴。

“露胸”事件引发了一场美国社会文明的大检讨。许多家庭权益组织和道德机构纷纷谴责当今美国社会世风日下,越来越多歌星和电台主持人以下流表演和语言博取知名度,或者推销唱片和节目,败坏了社会风气,毒化了社会文明,损害了下一代健康成长。

演艺界和广播电视界在这场风波中首当其冲,被认为应承担最大责任。舆论呼吁政府采取行动,“夺回”失控的电波和荧屏,还孩子们一片文明的蓝天。

面临公众压力,美国国会和政府不得不作出反应。在立法方面,参众两院的商业委员会率先通过有关净化广播和电视的法案,要求提高对广播电视的审查和执法力度,提高罚款标准。将罚金从过去的每次2.75万美元提高到5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在执法方面,联邦通讯委员会也一改过去的宽容态度,果断采取一系列行动,追究一些播出不文明节目的电台、电视台和喜欢讲脏话的主持人的责任,并处以重罚。而且,该委员会是“新账旧账”一起算,连2001年发生的案件也被列入处罚行列。

面对政府大棒,美电台和电视台纷纷采取自律措施,严格审查节目安排和加强对主持人言行的约束,以防遭到重罚。首先,转播一些影视和体育比赛的电视台纷纷取消同步直播的形式。负责转播今年电影金球奖颁奖晚会、葛莱美音乐颁奖晚会和电影奥斯卡颁奖晚会的电视台都专门购买设备,采取延时5秒至20秒的录像转播方式,以留下时间删减不适当的画面。

其次,许多电台都承诺将对不文明语言采取“零容忍”的政策。克利尔广播公司率先承诺,它对不文明行为和语言将采取“零容忍”政策,该台已撤掉两个有争议的电台节目,还忍痛开除了名主持人斯泰恩。洛杉矶KCRW调频电台的一位女主播也因为在节目中说了一个脏字而被开除。

阿姆的粗口没什么好学的,大庭广众之下脱裤子露屁股也没什么好学的(大概是想叫人去吃屎吧),他那时“年少叛逆”,行为比较癫狂失控。你光想想会有八卦杂志收集你的露屁股照刊一整版,会有一大群花痴女人、一群基佬还有一大堆比较变态的STAN盯着你的八月十五流口水就够了。你以为阿姆很喜欢吗?你没看现在阿姆在台上一不脱衫二不脱裤,誓要把自己包裹成六月的棕子吗?

“五毒”问题——黑人的社会问题

又或者有人认为ZF对五毒问题的态度是阻止HIP-HOP发展的最大原因。小朋友,不要太天真,这是中国,不是美利坚(就算美利坚五毒也是非主流),任何五毒的存在,最终都会变成精蝇及广大民众对ZF的不满及攻击。你也可以问问任何一个神智清楚的中国人,一个负责的ZF是不是应该彻底清除五毒?

你以为黑人大哥就很喜欢他们的五毒啊?五毒之所以成为黑人说唱的主要内容,因为那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反映,是他们愤怒的发泄,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国ZF的不负责任。或者有人说美国黑人的优惠政策已经够多了,是他们自己“不争气”,“争气”的奥巴马不都美国总统了吗?

我觉得这个想法是没看明白美国的统治制度,美国执行的是典型的精英愚民政策,少数精英及大多数愚民,这是特意设计出来的方便极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制度。美国的平民教育是“放牛吃草”、“自生自灭”,不然愚民怎么来?在这个制度里,就算你是白人,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华或者背景,没成为精英不过是被愚民的待遇,白人都是如此,何况黑人。美国黑人看似拥有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对他们绝大部人基本没用,因为美国ZF也好,社会也好,绝对不会逼着他们努力拼搏的,而黑人族群本身也没有类似华人族群重视教育、奋发向上的传统,在美国社会混得差是必然的。

这跟中国完全不同。你不上进,老师学校家长社会……哪一个会放过你?中国实际是全世界最高等级最普及的平民教育,而且所有人都站着后面用鞭子抽着你,你不努力上进都不行。

如果中国人落到美国黑人那处境,MR CHEN和MR WU早出来了,而不只是玩个HIP-HOP发泄一下。中国人正统的道德观念也不会允许五毒的存在,不要以为主流白人社会就喜欢五毒,他们是无可奈何而已。不然阿姆怎么会被主流评论骂得这么惨?他这个“黑人说唱的白人霸主”把充满“五毒”和“粗口”的说唱进一步推向了主流,教坏了他们的白人小孩啊。

“成长”问题——无法逃避的个人问题

坏孩子终究是要长成大人的,虽然阿姆是晚熟了点,但是从27岁出道到37岁复出,到现在38岁接近“不惑”之年了,不能当一辈子坏孩子吧。“成长”是无可奈何的事,连阿姆也在唱“我正经历着变化,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但我还在不断改变……”主流评论对《Relapse》的批评还真就说到点上了,所以才让阿姆暴走。

阿姆在《RECOVERY》里问候了主流评论全家,为什么主流评论还是老怀大开,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他应有的变化了。

《NOT AFRAID》唱“我不害怕表明立场。大家来拉我的手,我们一起走这条路,穿过风暴。不管天气如何,冷或暖。只是想让你知道,你不孤单。如果同路就大声打个招呼吧!”同样是励志,《LOSE YOURSELF》是个人的奋斗,关注自身,而《NOT AFRAID》在自己站立起来的同时还不忘伸出手去拉别人一把,关注自身的同时还不忘他人。阿姆特别感激了歌迷的支持,反思了自己在《Relapse》的失败,承诺再不让自己的歌迷失望。

他终于不骂他妈了(主流评论盯着呢),专而拿HIP-HOP业界作发泄对象(业界不是人,随你骂)。他倾诉失去至交好友的痛楚,那是他一生中最难以承受的打击之一,他们此前二十年的人生紧紧相连,没有好友的引路就没有今天的他。

他开始讲述嗑药带给他的痛苦和沉沦,而不是嗑药上头胡乱杀人了。有很多人对吸毒、嗑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存在极大误解,将其视为灵感的来源,完全忽略吸毒、嗑药对身体及脑神经的伤害,这很可笑。如果一个歌手不吸毒不嗑药就上不了台创作不了歌曲,我劝其还是放弃这个事业吧,因为灵感很虚无,不会因为你吸毒又嗑药就会出现,它只会让你产生依赖和沉沦,迟早断送的是你的小命。另外提醒一下,吸毒对黄种人脑神经的摧毁基本是毁灭性的,极难戒除的,因为我们没有白种人那么高的“抗毒”性。

嗑药对阿姆的身体和脑神经伤害同样很大,虽然小命是抢回来了,但可以说几乎彻底摧毁了他的身体,并且大片大片地抹去他的记忆,他上瘾最严重的日子里脑子里通常是一片空白,一个单词都蹦不出来,他现在都想不起当时做过的一些事。他重新找回创作能力,是在彻底戒瘾之后,他还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说唱。不要以为HIGH起来就能写出阿姆的词了,你不如从十八楼跳下来更容易些,还能少些折磨。

他终于不“杀妻”改“爱妻”了(就算再“杀”也要等前妻哄回来再说吧)。正常版说“我永远爱着她,每天都思念她,希望我们不是这样结束,不知道自己会为何逃避”;深情版说“我对那些婊子没有爱,答应我如果我认输并且打开心门,这不会是犯错,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去表明我是如何地仰慕你”;变态版就说“宝贝你快回来吧,都是我的错。下次你再敢离开我,我就把你绑在床上连房子一起烧了!”(好吧~至少是烧不是杀了,进步啊)但是……居然是变态版拿了7周公告牌单曲冠军、格莱美5项提名,这也挺让人无语的。

他确实是“变了”,但是谁能“不变”?人总是要成长的……

你能从阿姆身上学的不是他的粗口,不是五毒,不是偏激,不是阴暗,是他的写作技巧,超强的叙事性,细腻的细节描写,再结合感情的抒发,他如何将他的个人经历、他的感情贯注到他的歌词里并演绎出来。不要忘记阿姆的成功是建立在“黑人文化”和“白人诗歌传统”之上。难道我们不是诗人国度吗?我们没有诗歌传统吗?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一种新的现代的演绎诗歌方式。

中国的流行音乐,悲观的是现在,不是未来。

当中国人接受完足够的工业化的熏陶,当中国人的血管里也流着工业的血液,装载上工业的灵魂,当中国社会能提供一个基本完善的保障,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才会真正繁荣起来。

如果音乐人是完成不了“与时俱进”的任务,那么在中国这个文理分化的社会有足够的工业化的熏陶,能听到机器的声音,能抓住机器的节奏,血管里流着工业的血液,装载工业的灵魂的是谁啊?

是工人啊,是技术人员啊,是工程师啊,当这些人有时间,有兴趣,有能力从事音乐创作时,中国的流行音乐才会真正有起色,因为中国身处的是一个工业社会的世界,不是农业社会。流行音乐与“潮流”相连,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音乐需要新的架构,新的节奏,新的速度,这是由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根本差异决定。

我们会拥有自己的工业之声。

通宝推:何求,乌金沙,住在乡下,
家园 喜欢这个系列

很有嚼头

家园 这系列写得我挺痛苦的

首先,笔杆子不是我所长,其次,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门外汉的一家之言,但讲出自己的观点时,总希望能为自己的结论找到更扎实的论据作为基石,更严密的逻辑,而不是被人轻易地一击即倒。

因为你放到网上,看到的不只是如我一般普通的门外汉网民,也会有一些业内人士看到吧。

但写着写着,我自己又有点意兴阑珊,因为总觉得这不是应该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的活。而是专业人士和专家做的,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看到的他们看不到,为什么没有人来说说一些问题。

这个系列,我会整理一下放CCH,看能不能抛砖引玉。

家园 换个角度,从平壤歌舞团看“棒流”

lz大概是80后,90后,没经历过以前看卖花姑娘的年代。

在当年有限的娱乐生活里,进口电影舞台表演中,对比几个国家及国内的水平,记得一个很深的印象是群众交口称赞朝鲜人的表演天才,如果专业演员的差距看不太出来,少儿表演节目就表现的很充分了。

不能不承认,有些民族天性比起其他民族来说,就是能歌擅舞。众所周知的是,在歌舞表现上,黑人>=拉丁人>西北欧人>东方民族,东方民族中,又以朝韩,印度人为翘首。日本人,华人普遍的表现欲底,情感控制欲强,在歌舞这类对天性发挥很大的方面,比较木讷,缺少激情。

“棒流”是怎样取代日台,并受tg政治局的战略影响等等,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但是韩朝人自身的演艺天分从多年前的经验看,肯定其他东亚人占优势。类似的在美国,黑人在以前音乐上的成就总是脱不开演绎白人风格音乐的痕迹,真正黑人很非洲很传统的音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近十几年来大家会发现RAP从黑人底层社区,并总被人联想到犯罪贫困的形象,竟然慢慢的成为主导美国流行文化,甚至从被白人年轻歌手所标榜的流行代表符号。这里的表现不但是唱腔,曲调,甚至肢体动作都是不折不扣的原始黑人文化,当然后来也被模仿到全世界其他国家包括韩国。

讲这些故事的意思是说,就如lz所说,在今天资讯快速发达的条件下,流行时尚也是全球性的。以前的滞后允许也要求有本地文化的影响或参沙,比如周杰伦这类的,或港式的拿来主义,都不过是时讯滞后的产物,再加工中的个体铨释与发挥。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否主导流行,除了文化经济因素(因此欧美主导流行文化)外,越来越多起作用的表演者的天分与才能。

差不多的包装与内容,谁在表现水平上能与欧美发达流行音乐接近,谁就更手欢迎。包括内地演艺圈,除中国外,日韩港台的包装不相上下,但是内地演员就是包装跟上,请到欧美一流团队,在数量上产生于韩棒相近的流行作品,仍不看好。这个“棒流”是不是有那么大影响力到其他生活方面的品牌上,另当别论。但是在音乐等流行时尚上,韩棒的表演细胞将给东亚的流行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即时ZF有心毁之,但中国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于日港台之外,因为“棒流”的流行不仅是简单的一两个因素导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lz还是从了吧。

家园 说得好。

我对陆川真是觉得很绝望。昨天纽时评论:

Last, make time for “City of Life and Death,” a devastating fictionalization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Nanking from the Chinese filmmaker Lu Chuan. Although Mr. Lu was criticized in China for his portrayal of some of the Japanese soldiers, his insistence on their humanness is a harrowing reminder that it’s smiling, eating, living men and not only faceless regimes who commit atrocities.

看得我心头火起。--

http://www.nytimes.com/2011/02/18/movies/18comment.html

中国很不幸,都是这样的人在做导演。

想起他以前对Avatar的疯狂推崇,鄙视之。

家园 看来我也out了

总觉得快节奏重金属的音乐难以接受,就算周杰伦的歌也只听中国风的。

家园 俺70末,喜欢阿姆和呱呱

其实国内喜欢阿姆和呱呱小姐的不算少,只是如果华人歌手也这个风格(假设有能力有才情走这个路线),那听众估计不一定支持了。国内有时候满怪的,老外吧,男星怎么折腾,女星怎么强势,似乎都可以接受,但是换成华人明星,很多人就开始排斥,比如我一老同学,很喜欢安吉丽娜茱莉那种强势气场,但是国内明星,不管女星男星,但凡有一点个性的,他都讨厌,觉得人家【不低调不会做人】,有意思的现象。

当然,我不能代表70的审美(农历70,阳历80 )

感觉比我大几岁的很多70,对阿姆和呱呱接受无能。

家园 人上三十了,音乐品位还不往艺术与经典上靠的,都是俗人。
家园 给个其他领域的佐证,恰好河里有大牛翻译

物质与意识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呵呵。

链接出处

战后各种材料都不富余,唯独军工材料除外。有机玻璃原本是为轰炸机的炮塔而研发的,现在则加工成了餐桌桌面甚至女鞋。棕绿二色的皇家空军制服面料变成了沙发与安乐椅的外罩。桌椅则干脆用铝制成。胶合板、钢筋与乳胶大行其道。经历了战时的沉闷色调之后,人们急切地渴求着明亮的色彩,而设计师们的应对则是将原色泼洒在抽象派、立体派的造型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