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人事】――话说山东系列 -- 神仙驴

共:💬180 🌺2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央行的事情河里有几位更明白的

温相、静海、副将……

个人看法,2002年央行改制划出个银监委,戴的位置本身就产生了问题,去天津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这个位子,甚至把市长李盛霖调入国家发改委委屈作了个排名第三的副主任。龙永图露脸机会不少,可是年龄也快到点了,不如现在的博敖论坛秘书长,实在又轻闲。那时外经贸口已经是要做大动了,国家经贸委一撤销,再加上原来计委的某些职能部门,新成立的商务部是能走多少人尽量多走,龙就算不错了。而选择跟几个部委瓜葛都不太深的吕福源出任新成立的商务部部长,也是一种平衡――不过老吕没多久就积劳成疾病逝了。

家园 【文摘】李鹏煞费苦心栽培姜春云

据最新一期开放杂志宗海仁报导, 李鹏最近一次讲腐败是在三月十 日的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他说,「如果我们不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标本兼治,就要亡党亡国。」此话不假。但是,李鹏此漂亮话只是讲给 别人听而已。对于腐败问题,确切地说,对于涉及李鹏本人有关的腐败问 题,他从来没有正视过一眼。

这里,且不说他的太太如何获得副部长级待遇,且不说他的大儿子如 何利用华能集团中饱私囊,且不说他的小儿子如何搞了一个欺骗百姓的新 国大事件,也不论他如何挖空心思安插他的亲信控制全国的政法系统,也 不论他如何千方百计地干涉国务院的经济事务,也不论他如何坚定执著地 提拔了他的四位部长级秘书。我想通过剖析李鹏与姜春云、梁广大的关系 ,看看他是如何怂恿腐败、包庇腐败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透认清这一「 坚决惩治腐败」的委员长反腐败的真面目。

宗海仁指出,李鹏与姜春云的热络关系始于李鹏担任国务院代总理的 一九八八年。当时,全国政协在对山东农村考察后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 ,中心意思是这几年农村改革不如八十年代初期,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剪刀 差呈扩大趋势,农民收入有所减少。田纪云阅后,将这份报告批示给李鹏 。因为此前李鹏一直认为全国农村形势是好的,农民收入是稳定的,还特 别举过山东的例子。李鹏看了政协的报告后,很不高兴,要求山东省组织 专门调查并向国务院报告。于是,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立即亲自出 马,组织人员进行选择性的调查,并向李鹏递交了一份报告,此报告的中 心意思与全国政协的报告意思正好相反,结论是:近几年,山东农村的剪 刀差现象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山东农民的收入逐年稳步提高。这一结论 鼓舞了李鹏,也令一些熟悉中国农村情况的领导人深感担忧。也就是这件 事,确立了李鹏与姜春云亲密关系的基础。

为了扶植姜春云这一识事务的追随者,李鹏刻意栽培他。为此,李鹏 煞费苦心地将与姜春云搞不到一起的省长李昌安调入国务院,继而又将与 姜春云合不来的马忠臣调往农业部,并竭力支持姜春云推荐的、时任分管 文教工作的副省长赵志浩升任省长,使姜春云成为改革开放后山东历任省 委书记中最有实权者,从而达到姜春云彻底控制山东全省的目的,为姜春 云日后晋升中央铺平道路。「六四」以后,李鹏的权力达致顶峰,姜春云 紧随李鹏亦步亦趋。在全国性的会议上,李鹏动不动就搬出姜春云来,要 求全国学山东,姜春云终因名扬全国的「山东经验」而于一九九二年开花 结果,在中共十四大晋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九四年秋,李鹏又煞 费苦心调姜春云进北京,先是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协助国务院副总理朱熔 基抓农业,紧接著于一九九五年春,增补姜春云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 业,成了李鹏最得意的心腹之一。

就在姜春云春风得意之时,山东后院起火了。先是姜春云一手扶植的 中共泰安市委书记胡健学腐败案曝光,接著是姜春云的又一个亲信、日照 市委书记夫妇贪污受贿、走私贩私被揭发。这两件事都与姜春云有关。胡 健学不仅是姜春云在山东省亲手树立的一面旗帜,更是姜春云家中的常客 ,极讨姜春云的欢心,胡健学孝敬姜春云及其家人胜过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此,姜春云在省委全会等多种场合表扬胡健学,要求年青干部以胡健学 为榜样,并预言胡是「山东的一颗政治新星」、「未来的山东省省长」。 想不到就是这个胡健学在姜春云拍屁股离开山东之后犯案,胡健学率泰安 市党政前八位官员一起因巨额贪污受贿被判以重刑、投入牢狱。这是改革 开放后中共官场腐败中第一个一锅烂的例子。胡健学除了贪污、受贿、行 贿、养情人,还在家里私藏毒品!胡健学审讯中的傲慢态度,更让人联想 到胡健学与姜春云难以理清的特殊关系。

胡健学案的曝光,使姜春云寝食不安,生怕因此而牵连。经过一系列 至今仍令人捉摸不透的幕后运筹,姜春云的手下人终于将胡健学的毒品问 题从案子中拿走,变成胡的女儿私藏毒品,胡根本不知此事,同时,胡被 认定的贪污受贿金额也大大缩水,这样就保了胡健学的一条小命。日照市 是姜春云在山东树立的又一个样板,姜曾在介绍所谓的「山东经验」时总 要把日照搞活经济的例子端出来,想不到这个经验很快被揭穿了,原来日 照的搞活经济靠的是发走私财,比起以后的湛江走私案、厦门远华走私案 来,日照案可说是先行一步的样板。的确,泰安案、日照案的相继发生, 使刚刚晋升为国家领导人的姜春云名声一落千丈,在国务院系统难建威信 。 泰安、日照两案曝光后,姜春云坐不住了,几次三番向他的**李鹏 讨主意,李鹏又一次救了他。李鹏是这样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几个会议上说 的:「不能因泰安案、日照案的发生而否定山东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不能以偏概全,否定姜春云同志在山东工作时的成绩。」李鹏还告诉中纪 委负责人:「要果断地处理山东这几个案子,尽快结案,不要搞得人心惶 惶。」也是经与李鹏商量,一九九六年春节,姜春云携夫人专程从北京杀 回济南过节,并出席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春节团拜会,这次不寻常的亮相, 就是为了应付群起而攻之的「姜春云已被卷入腐败案」的难堪局面,向人 们证明「我姜春云还在,我没有腐败!我老婆也没有被抓进去!」有李鹏 这位强硬的后台老板,姜春云当然仍能耀武扬威,只是不再有初入北京时 的元气。

一九九六年下半年,在李鹏的默许下,姜春云大力倡导派工作队到全 国农村进行扶贫攻坚。这一做法实施不到二个月,就引起了各地的普遍反 感。朱熔基了解此事后,不论是到地方考察工作,还是在中央、国务院的 会议上都予以公开反对。在一九九六年底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朱 熔基再次不点名地严厉批评姜春云的做法。朱熔基说,「对农村扶贫攻坚 ,派工作队的做法,有很多弊端。现在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要按经济规 律办事。如果把扶贫奔小康责任压在工作队身上,那么当地党委、政府负 甚么责任?这样一来会造成瞎指挥。有的工作队下去了,没有解决实际问 题,又没带钱又没带物,但又吃吃喝喝,群众非常不欢迎,把风气搞坏。 」并说,「派出的工作队搞花架子,打乱了原来党委、政府的领导系统。 工作队下去,人多七嘴八舌,越帮越乱,实际上也包乾不了甚么责任。」 在朱熔基的公开抵制下,劳民伤财的农村扶贫工作队终于不了了之,自行 终结。此事,使姜春云面子丢尽。在姜春云分管农业的三年里,中国的农 业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尽管姜春云还在台上,尽管有李鹏的强硬支持,来自山东的告状信仍 然绵绵不绝。一个一直被人戳脊梁骨的人,一个身上扛著腐败丑闻的人, 会得人欢心么?一九九八年新一届政府组成时,朱熔基坚决不要姜春云继 续留任国务院副总理,于是,姜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最短命的只干了半届的 副总理。幸好,有他的**李鹏在,于是随了跟著到人大去,但是,姜春 云受人大代表欢迎吗?在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选举 中,李鹏获得二千一百一十六票,支持率百分之八十八点七七;姜春云仅 得二千四百四十八票,支持率百分之八十三点零七。二十名委员长、副委 员长中,只有李鹏和姜春云二人得到了超过百分之十以上的反对票,这再 一次说明了姜春云的「好名声」。但是,中国政治就是如此无奈,这样两 个最不受人大代表欢迎的人,却占据著全国人大最重要的位置,李鹏也正 靠了这位腐败在身的追随者,在全国人大独断专行、大权独揽。

今天看来,查处泰安案、日照案这两大贪渎贿赂案,只是就案论案, 很不彻底,当初内部就有不同意见。这两大案只对当事人展开调查,更忽 略了像对姜春云这样后台老板的追查。因为查处姜春云这样有特殊关系的 国家领导人,不仅在一九九六年行不通,即使在今天也不可能。姜春云毕 竟不是成克杰,这是一位比成克杰更有背景、更有权势、更有能量的人, 他不是靠少数民族或民主党派的身份去充任高位的。所以,姜春云也许永 远不会被当作贪污受贿份子追究,他仍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人民大会堂的 主席台上发号施令。

家园 兄台,这两处能否修正一下?

〉〉几次三番向他的主子李鹏 讨主意

〉〉幸好,有他的主子李鹏在

“主子”这样的用法,不是客观的描述,而是主观追加的。攻击成分严重,对此文的行文也不是必要的。

虽然是文摘,也烦请按照本河规则予以删除,或加以注解声明。

谢谢配合

家园 OK, it's done. Sorry!

In fact, I already deleted "看中共腐败内幕" from the title, hehe.

家园 (四)之补丁4 高处不胜寒

从马忠臣调离到十四大上姜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短短2年时间,山东初步形成了胶东主省内、大员走四方的局面。

从接班形势来看,姜春云晋升政治局在十四大前已有呼之欲出之势。与姜同龄的赵志浩、小赵5岁的李春亭形成了比较满意的高层布局。在1992年2月李春亭获任省委副书记时,排在他前面的尚还有高昌礼、马仲才二人。马仲才年龄较大,对省长一职可与李较劲的,就是比李还小一岁的高昌礼了。

高昌礼是山东鱼台人。鱼台县属于济宁,高昌礼早年在济宁工作,后调到沂水县,在1986年进入省委前,是东营市委副书记,下面在东营部分还会说到这一点。此后,高历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主管政法工作。高有基层和省委工作经验,还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毕业生(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学历经历资历充分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不认为高是潜在的省长继任人选。

1992年,姜春云以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继续兼任山东省委书记一职,年届61岁的赵志浩仍然担任省长,但已随时准备继任省委书记了。两位省委副书记高昌礼、李春亭又呈瑜亮之势,李得到的老乡的关照显然要更多一些。结果是高昌礼离开山东。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召开,56岁的高昌礼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5年后调任司法部部长,成为正省职干部。但是好景不长,2000年,又被双规免职,这是后话。而在高昌礼调离一年后,1994年,姜春云进京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候任国务院副总理,赵志浩、李春亭各进一步,分别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和省长。

这还要多少牵扯出任建新来。任生于1925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法口一度是政治局常委乔石主管的。高昌礼进京,可算一拍两合,说明了中央对其人和山东干部的器重,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为李春亭的再度晋升清除了一个潜在的障碍。

打个广告,近期河里的人事专家那兄也要陆续推出他的山东系列,下面就该专讲高昌礼的故事了,届时俺也要夹个马扎去听报告,呵呵。

再回过头来,1990年马忠臣的调离并非是全无条件的,马在泰安的搭档宋法棠被任命为副省长。泰安的一系列人事变化,将在下面几篇中讲述。

1991年,山东调走了三个日后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的领导干部:省委常委张全景,进京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进京担任化工部常务副部长;副省长王乐泉,赴新疆担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如果再加上前后几年,又有原省委常委、省妇联主席杨衍银,出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委副书记高昌礼,进京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省委常委杨传堂,进藏担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这时期的山东干部,确实给人印象不浅。

高昌礼这里就不再提了。张全景最后能出人意料的成为中组部部长,日后我们应该还会说到。贺国强离开济南后在化工部待了几年又在地方大展身手,先后任福建省省长和重庆市委书记,十六大上再升一步,晋升政治局委员,而他兼任的中组部部长的职务,再度与山东关系紧密起来。杨衍银从事多年妇联工作后,1993年出任民政部副部长,2004年调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终于成为正部级干部。王乐泉、杨传堂分别奔赴新疆、西藏,后面有专门的综述会讲山东干部守边疆的状况。而多说一句,有一位当年跟王乐泉在聊城地区同事的,那是90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此时,孔是二次身赴雪域高原。山东的楷模劳模我计划里也是单列了一章,这里不多说了。

几乎是高昌礼调离山东的同时,省委又补充了两个副书记。他们是,曾长期在威海担任市长、市委书记的李文全,和长期主管宣传工作的荣成人韩喜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山东走私刚刚兴起,就给毙了

我一个朋友,一个同学的父亲那年都吃了枪子....(一个是船长,一个是公安局长)

走私最凶的时候,韩车八万元一辆

家园 是啊,这都得跟当时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看

日照的走私案,也是碰到了枪口上。所以即使是吃螃蟹,第二个吃的难度反而可能更大。

广东敢为天下先,也跟它离北京距离远有关系。

家园 (四)之补丁5 立功?建功?

李文全是号称杂技之乡的河北吴桥人,80年代在烟台威海等地任职,1992年由威海市委书记任上升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韩喜凯来自荣成,一直做宣传工作,1989年身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韩再兼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社社长,后任省委秘书长。两人升任省委副书记,可看作是胶东实力的加强。

回头我们还是说说泰安那两年的变化。

前面说过,1985年3月,泰安撤地设市,原地委书记马忠臣出任第一任市委书记,原泰安县级市市委书记宋法棠出任地级泰安市市长。一年之后,马忠臣调入山东省政府任副省长,宋法棠接任市委书记一职。崔建文接替宋出任代市长。

到了198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崔建文该年1月被选为市政协主席,继任市长的,则是外调来的干部王建功。

王建功是该好好说说的。1936年出生的王,与马忠臣同庚,是河北望都人。王起家于山西,但说起来,应该算是不折不扣的团派。1981年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上,王建功和克尤木?巴吾东、王建功、陈昊苏、何光?ヒ坏溃?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这届的团中央领导中,第一书记是韩英,其他书记处书记则包括了胡启立、高占祥、李瑞环等一批风云人物。而一年之后召开共青团十一大时,更熟悉的名字进入我们的视野:第一书记王兆国、书记胡锦涛、刘延东……而日后增选的书记李源潮、宋德福、张宝顺、李克强、刘奇葆……正活跃在当今政坛上。

而这个时候的王建功,已经调回发家的山西,先后就任阳泉、太原市委书记了。1984年7月,王出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开始了起起落落的过程。1987年8月,王迁至山东省泰安市任市长,这个跟头就不小了。

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全国范围内,一批位居高位的年轻领导干部,被再度下放地方基层回炉。到基层锻炼,可以看作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则与来势汹汹的机构改革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此外,省委内部矛盾重重,也是原因之一。王兆国下放福建的例子就不再重复了。而在这里,应该说年过50岁的王建功已不年轻了。王建功的贬职与山西省委内部不和有关系,据说王与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立功两人争“功” 已是比较厉害。李在山西树大根深,结果是王只好远走他乡。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山西也一直有个内耗的问题。但如果和山东比较起来,王建功的境遇就远远不如马忠臣了。

再举个例子,就是多次提到过的杨衍银。她1983年即成为省委常委,但在1988年山东省委换届中,不再担任常委职务。这样,直到1990年,杨进京先后出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1993年担任民政部副部长,到2004年年底成为正部级干部,如果从1983年算起的话,这步可走了20年。

现任在职的正省部职官员,又想起了安徽省省长王金山的例子。王在1983年到1987年时,还担任着吉林省副省长,但来年就专任白城地区行署专员去了。所幸的是他们年纪尚轻,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前后,多数又回复到副省的级别上来。象王兆国1993年以中央统战部部长的身份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而重返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王金山1992年底成为吉林省委副书记;王建功更早一步,早在1991年3月,便步宋法棠后尘,被任命为山东省副省长。

王建功由1987年8月调到泰安任市长,1989年宋法棠调省府后开始主持市委工作,到1991年也升为副省长,在泰安停留了3年又半。王作市委书记期间,跟王搭档的泰安市市长,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胡建学。

说胡案之前,先把王建功的事情交待完毕。1995年,担任了4年副省长的王建功远赴黑龙江,升任省委副书记,并兼省委政法委书记,1998年1月,当选为黑龙江省人大主任。可惜好景不长,同年11月,62岁的王建功病逝于北京。新华社的消息中,李鹏、胡锦涛、田纪云、吴官正、罗干、姜春云、万里、薄一波、宋任穷、曹志、王兆国、陈俊生、周铁农、习仲勋、杨成武等哀悼或表示慰问,这也算是哀荣倍至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岂有此“礼”――高昌礼 (插一杠,替驴兄补充部分细节)

先看一下高昌礼的完整简历(经过综合整理)

高昌礼,男,汉族,1937年7月生,山东鱼台人,1952年2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毕业,大学学历。1952年2月至1956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鱼台县委通讯员,县民政科(局)、县政府科员、文印员。1956年3月至1959年9月任山东省济宁地委办公室文印员,官桥矿务局办公室秘书、宣传部干事。1959年9月至196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学习。1963年7月至1967年2月任山东省济宁地委档案局档案员、副局长。1967年2月至1970年1月“文革”中受冲击,下放山东省邹县农村劳动。1970年1月至1973年2月任山东省济宁地区革委会档案组负责人。1973年2月至1976年8月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宣传部负责人。1976年8月至1978年6月任中共山东省沂水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4年4月任山东省日照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沂水县委书记。1984年4月至1986年3月任山东省东营市委副书记。1986年3月至5月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1986年4月至5月任山东省委常委、副秘书长。1986年5月至6月任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1986年6月至1987年8月任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机关党(工)委书记。1987年8月至1989年3月任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机关工委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1989年3月至1991年3月任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兼省委政法委书记。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委政法委书记。1992年2月至1993年4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1993年4月至1998年3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1994年3月明确为正部长级),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1998年3月至2000年12月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说起高昌礼,至今仍属敏感话题。即使是现在,如在国内用“狗狗”搜索有关他的信息,仍有很多链接打不开。原因就是关于他的问题中央仍未有正式说法。

高昌礼的早期岁月就不多谈了,一是简历中已写得很清楚,二是驴兄也已作了一些描述、且还会结合东营篇再予介绍,这里主要说说其步入山东省级高位之后的一些片断。

高昌礼拥有文革前大学生的“礼帽”和近30年基层官员的历炼,正符合八十年代大力提拔后备干部的条件。因此,他在1986年从市委副书记很快跃升为省委常委,先是作为省委秘书长辅佐梁步庭书记(驴兄前文曾提到过,梁早年曾长期战斗在微山湖畔,对济宁地区的干部“情有独钟”),1987年后又兼任省委政法委书记,其后虽然又获兼职及升职,但一直是政法系统的主管,可见当时其在省内元老眼中是十分受器重的。山东省对于政法工作一直是格外重视的,山东的政法战线在全国也是比较有名的,后来涌现出济南交警的典型,更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直至今日,山东历届省委班子仍将“平安山东”建设列为重要的施政目标之一。作为分管全省政法工作的高昌礼,当然也就进入了中央高层的视线。这是后话。

在本系列(一)“两大势力的代理人之争”中曾提到:1989年3月赵志浩正式出任山东省省长,原兼任常务副省长的马忠臣辞去省政府兼职,专任省委常务副书记。与此同时,作为本省元老派看好的接班人选高昌礼兼任了常务副省长一职,开始为将来接任省长热身,从而成为当时山东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但是好景不长,正如驴兄前文提及的那样,仅仅两年后,随着各元老逐渐淡出政界,姜春云在山东政坛迅速坐大,省内的政治格局也开始“重新洗牌”。马忠臣调走后,高昌礼于1991年3月被“提升”为省委副书记,实际负责省委常务工作,仍兼任省委政法委书记,常务副省长一职则被“胶东系”的李春亭接任。李春亭曾担任山东省冶金系统的主管长达12年,之前又是分管工业的副省长,有着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提任常务副省长以至后来升任省长都显得顺理成章。再一年后,高昌礼的政法委书记兼职被免去了(被“胶东系”另一年轻干将陈建国接替),而李春亭则升为省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省长。其中的势力消长,已见分晓。

1992年10月,高昌礼李春亭、俞正声、吴爱英一起作为山东代表,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此时,高已55岁,已经不再拥有年龄优势,眼看着在山东短期内已无再上台阶的希望。于是,高昌礼也只好步马忠臣等人的后尘,决定走为上策。正好在其分管政法期间曾经与上层建立了一定的纽带关系,就被调至京城,准备出任中央政法部门“要职”。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中央高层各大势力开始“角力”。围绕着各部长的安排问题,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其中,原被提名的司法部长人选在代表酝酿过程中未获通过(注:据说此人选为高昌礼,但未经证实),在正式选举的前一天,临时决定改提名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肖扬(此时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为司法部长人选并获通过。

1993年4月高昌礼被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94年3月被明确为正部长级干部。1997年9月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1998年3月又接替肖扬任司法部部长。中央政法势力素来分为几大系统,高昌礼进入这个圈子,也就从此卷入了高层政法系统内斗的暗流之中。这里涉及政法界的有关背景情况,本文不准备谈及太多,待驴兄另开系列专文时再予加砖。

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免去高昌礼的司法部部长职务,任命张福森为司法部部长。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任免议案说,高昌礼是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请求辞去司法部部长职务的。但据当时外电报道说,高昌礼下台的主因之一是被妻子告发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因是他曾提出同妻子离婚的要求,以便达到和情妇形成正式关系的目的……外间谣传他和情妇挪用公款。

时至今日,中央仍未对高昌礼的问题给予明确结论,既没说他涉嫌犯罪,也未给其安排适当虚职,可见其中名堂多多。也许时间一长,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真是岂有此理(礼)!

通宝推:老老狐狸,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以前一直以为韩英是个女的

因为和洪湖赤卫队里那个韩英名字一样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家园 那海兄的这篇当跟帖可惜了,呵呵

俺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把手头这个搞定呢……

家园 韩英其实就是从山西上去的

应该说跟王建功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假如我还来得及写点山西和团中央的话,得好好说说他。

家园 兄弟这个系列确实是有料。

不过,我每读一次都有感慨,这么一个系列得多大的文献量在后面啊!兄弟辛苦了。

家园 【原创】早期团系中的“山西帮”代表人物――李立功、韩英、王建功

李立功,1925年生,山西交城人(华国锋的同乡),早年曾在家乡从事抗日革命工作。1945年后任中共山西省交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时任县委书记为华国锋)。1948年后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历任共青团山西省汾阳地委书记,共青团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副书记、第二书记等职,并曾担任中共隰县、吕梁县及晋南地委书记。1964年后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中共阳泉市委书记。1966年调京,任共青团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但很快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在北京市革委会和中共北京市委任职,曾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1981年5月调回山西,任省委常务书记。1983年3月任任山西省委书记。1991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

韩英,原名韩荫,1935年生,辽宁阜新人,长期在山西大同矿务局工作,并曾在抚顺煤矿学校和北京矿业学院学习,属又红又专的典型,30出头即担任矿长。“文革”开始后,先任大同矿务局革委会副主任,后又任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常委、省委书记。1978年10月被华国锋调至北京,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82年11月后重返煤碳系统,先后出任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副经理、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副总经理、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

王建功(1936―1998),河北望都人,中学教师出身,曾任山西省雁北地委、地革委秘书、研究室主任,怀仁县委副书记、书记、朔县县委书纪。1981年6月调北京,在韩英手下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3年3月调回山西,先后任中共阳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1987年6月被免职。1987年8月后调山东省,降职担任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1991年3月后重新进入省级领导行列,任山东省副省长(中共报纸上曾以此做宣传说,姜春云善于抓班子团结,对外来干部亦很照顾)。1994年12月后调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并曾兼任省委党校校长、省委政法委书记。1998年1月任黑龙江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98年11月8日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家园 共同添砖加瓦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