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个不体面福利系统的设想 -- 达雅

共:💬133 🌺1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设想要完善有几个困难绕不过

如果这个体系里出现一些讲究受苦修行或者安于现状的文化,这个体系就很难为社会提供劳动力了。

如果引进外国劳力比改造本国劳力还便宜,这种地方的人也就不容易出来了。

管理这个体系的人就是这个体系的统治阶层,而在体系外可能地位并不高,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个体系的一些特点满足自己的欲望。

——如果以上三者同时发生,这个体系的管理者也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领着一群贫民把不接纳他们的外部世界给杀个天翻地覆。

关键词(Tags): #胡思乱响
家园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找不到当时的帖子里

不过这样一对比,我就更能理解以前看到一个大神说过,扶贫的本质是资本进行跑马圈地

家园 支持。社会主义的社会有能力,也有必要养一部分懒汉

支持。社会主义的社会有能力,也有必要养一部分懒汉,控制比例就好。我看1~3%,最多不超过5%就可以。

家园 关于体面与否

我以前和一位左派同事争论英国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因为小报上看到有一家英国人夫妻不工作却生养7,8个孩子,住在政府提供的大房子里,靠政府救助生活,每年有几万块,绝对高于当地的平均家庭收入。我说对那些不主动寻求工作的人应有惩戒措施(我这个观点当然是右派的)。他回答说那些靠社会救助生活的人过的日子并不体面。我说他们为什末主动选择这样生活。他无话可说。

受教育的人和未受教育的人对“体面”的看法肯定有差别。我们认为那种生活不“体面”,人家反甘之若饴呢。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这种设计肯定会得到如下结果

被雇佣者均会被不体面的活着。

家园 天真了

劳动机会分配和劳动收入分配是资本的权利。资本社会怎么可能让渡这两项权利中排在第一位的劳动机会分配权。天真了。

家园 还有两个可能的回答

1,每个时代总有人会选择不体面的生活。

2,在这个孩子宝贵的时代,这家人生养了7,8个孩子,为社会培养未来,你还好意思要惩罚人家?

后一个反问更尖锐更不好回答吧。

家园 普通人感觉不到人口减少的问题

只能看到多子女家庭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

这种家庭通常不注重教育。十几岁性成熟后就自由结合。后果是更多的吃劳保的新一代。

英美两国文化堕落,这个问题没有解。

家园 支持达雅:不依赖金钱的社会保障系统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有经济危机。市场经济下,体制外的打工者,必然有各种的起起伏伏。

支持达雅:不依赖金钱的社会保障系统。在经济危机的时候,给体制外人民,保留一个遮风挡雨,躲避危机的地方,非常的重要。

其实中国传统的农村宅基地,非常类似不依赖金钱的社会保障系统。

(下面这些话非常反动,一堆从来不靠市场经济吃饭,何不食肉糜的左派,会跑来骂我)

中国前几年,有很多传统的村办企业,有活的时候,请村里或者外地的剩余劳动力过来干活。经济不景气,工厂停工,农民工回家休息。

农民工有自己的宅基地,住宿、吃饭、吃菜、带孩子,都可以靠宅基地解决。应对经济危机有很大的韧性。缺点是没啥活钱。

一旦经济恢复,再马上启动工厂。大家再出门打工,弄点活钱。

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这种村办企业,总也死不了,去不了产能。

今上上台后,环保、劳动法,把小型的村办搞死了一大批。留下一批垄断企业,自动化水平更高,劳动力需求更少。

这些垄断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对低端劳动者的就业保障,也没有太多的优势。

今上又在农村,搞拆村的工作,把农民赶上楼。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成本。

今上的政策,一方面去产能,压缩产能消灭就业岗位,一方面提高农民回家的居住成本。两方面一起挤压,创造出严重的就业问题。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家园 这个有意思。英国的生育政策这么好?

这个政策搞了多久了?

点看全图

英国这么搞,自1980年以来生育率也没高过2.0

中国没有这么鼓励法,生育率与英国也差不离,这是2019年的生育率

点看全图

还有个问题啊,不论英国的生育政策还是生育率如何,自1950年以来,英国的人口增长率都是个大致的上升曲线

点看全图

我粗略的得个结论:人口问题目前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数据模型。人口增长率、生育率、生育政策、工业化.......等等各种会影响因子在其中的作用,不清楚。

大家聊聊就好了,别着急上火(不包括那些被一刀切掉多子多孙的人)。

家园 你这不就是三个大神吗?

挂逼面,网游,十块钱的旅馆

家园 今天看这个福利制度还是蛮有意思的

没想到转眼十年过去了。放在今年疫情的形势下,应该很多人乐见这样的福利制度:不管体面不体面,起码先撑过这一轮再说吧。

个人觉得电脑可以打游戏还是不太好,像下面一位同志说的,应该只能做简历和上求职网投简历就可以了。但如果仅仅把这样系统作为一个“收容所”,恐怕会出现两种分化:一是,确实好吃懒做且思想觉悟极低的人,他们的礼义廉耻不能用一般人标准去评价。他们会将这个系统视为天堂,即使与他们而言活着的意义将完全丧失。而他们对于社会,会作为一种消化过剩产能的工具,或作为拉动生育率的工具,或许别的我想不出来的上层计谋;二是另一种人的天堂,比如艺术家、哲学家以及科研工作者这样不生产具体物质的人。他们不在乎面子,甚至对他们来说,还要把整件衣服都印上标语。在这个系统里,他们可以足够自由地进行精神或科研工作,如果真的有这个系统,我会报名去的。

不过,回过头来看,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这个系统里,这个“社会关系”并不存在“生产关系”,因为没有产生物质的劳动。虽然我们本意是想大家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就离开这个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更像一个孤岛般的“监狱”,与社会脱节后,实际上很难应聘。哪怕去从事最简单的流水线工作,资本家应该更想要一个干了十年的熟手。

那是否可以对系统里的人进行教育,让它成为一所改造思想的学校呢?再进一步建立简单的实习工作场所,再进一步将实习生产出来的产品由系统内部自己决定如何分配?好嘛,这成了人民公社了23333

家园 普鲁托同学功夫下得深啊

我没想过这些。也没有注意到英国的人口政策。更多可能英国政府没有人口政策。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生孩子是个人私事,政府是不能干预的。我国历史上历朝政府对生孩子的事情,顶多是奖励多生,却从未限制生育。所以西方有认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破坏人权,并非全无道理。

英国人口的增长曲线的确验证了现代国家人口的心理趋势,即年轻人养育后代的动机弱于前代。我国城市居民也表现出这个趋势。这里的原因恐怕很多,如个人自由和经济能力都能左右育龄人口的生育动机。

英国这里的社会救助政策很久前就有,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成为普遍制度。我读书得来的印象是那时的社会救助很少,不足以支持养儿育女的需要。家庭生育子女的责任全在父母。你的图显示1960年代有个生育高峰,那是二战后普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然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的改变造成生育动机减少。当然经济下行造成的经济压力也会影响生育动机。从2000年到2010年有一个小上升。这应该是布莱尔的新工党政策的后果。布莱尔时期开始对单亲未婚母亲实施特别的补助政策。只要生了小孩,政府就提供房屋和各种补贴给母子。这个政策并非针对性的人口政策,只是普遍意义的社会补助政策的一个部分。这对于计划不周或出避孕事故的年轻伴侣可能是个善政。但是很多不肯读书不求上进的年轻女孩即取这个途径做人生规划。很难想象十几岁小女孩放飞人生后建立的家庭会有任何正面的社会意义。我太太有个女同事自己17岁出来混社会,做了单亲妈妈也不教育女儿,结果33岁做外婆。她自己都感慨无面目。

我和我同事的争论就基于此。我意思寻欢是人权不可压制,为何不采取避孕措施。我同事说,热劲上来了,哪里管那许多。我认为实际上还是因为无后顾之忧,根本不在乎后果,甚至还有特别想多生的,反正由政府兜底。

英国社会整体看来对这种生育补贴是负面看法。尤其是白人生育欲望远低于穆斯林和其他种族。布莱尔时期开始的补贴政策是生多少补贴多少,最近保守党的政策改动是政府只补贴两个孩子。再多生自己负担,这多少会抑制一些家庭的生育冲动。英国报纸上常有读者来信表达此类看法,比如,收入低无存款没法生孩子。我前面说过,各类人对“体面”看法不同。我常见穆斯林或黑人家庭拖家带口,明显的“不体面”,而不妨碍人家采取这种生活方式。极少数的白人也是如此。保守派报纸上攻击政府福利政策,针对的都是白人家庭。

家园 是的。蛀虫还是蛀虫,不讲贡献只要便宜,不论

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都接受不了,红脖兢兢业业耕田种地,黑人打砸抢烧,居然收益成反比,这个世界已经颠倒了,包括中国在内。

家园 中国也在路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