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水浒之梁山小人物外传 - 朱武篇 -- 无斋主人

共:💬30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闲话水浒之梁山小人物外传 - 朱武篇

(八)神机军师朱武

  朱武,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氏,水浒上说他“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知识分子出身,原是少华山黑帮的老大。朱武的少华山黑帮是水浒中第一个出现的黑帮组织,规模甚至比当时的梁山黑帮还要大。当少华山黑帮在动华阴县脑筋的时候,王伦为首的梁山黑帮还只敢劫劫单身过往客商。

  

  水浒上对朱武上梁山前的事迹着笔不多,应该是个吴用式的军师级人物,外号“神机军师”也说明了这一点。有几个小细节说明朱武这个人还是不简单的。最早少华山黑帮准备洗劫华阴县的时候,曾顾忌华阴县附近的史家庄庄主史进是个人物,朱武不主张硬碰硬,但是老二陈达不买账、自己去扫荡史家庄,结果被史进活捉。朱武知道硬拼不行,就想出了条苦计,与杨春二人自投罗网,跪在史进面前说我们兄弟三人生死与共,你把我们一起抓了交给政府吧。史进是个少年公子哥儿,估计也是从小看武侠小说、看坏脑子的,哪是这些江湖老油子的对手,头脑一热,觉得人家讲义气、就把人给放了,于是双方就不打不相识了。这件事上朱武对史进的性格把握准确,兵不血刃,不仅救出了陈达,还结交了史进。

  

  少华山黑帮同史家庄关系就开始密切起来,终于被一个叫李吉的家伙密告政府。在8月15日,少华山黑帮三名老大在史家庄赏月之时,华阴县公安局长亲率大批公安干警包围史家庄,围捕朱武等人。这时候朱武判断准确,立马和陈达、杨春向史进跪下,“哥哥,你是干净的人,休为我等连累了。大郎可把索来绑缚我三个,出去请赏,免得负累了你不好看”。史进这个法盲、公子哥儿,到这份上还要硬撑江湖义气,就同朱武等人一起拒捕,祖上留下的庞大产业也就此毁了,从此成了通缉犯。每每看到这段,无斋主人总有点为史进不值,史大郎颇有点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意思。不过也不得不佩服朱武的手段高,就这样吃定了史进。

  

  后来朱武一伙在梁山打华州的时候并入梁山,由于史进同鲁智深的关系,少华山并入三山系统。在梁山上到招安前水浒上基本没有有关朱武的情节。倒是在招安大计上留下了一笔,梁山俘虏了高俅后,宋江、吴用竟然妄想走高俅的门路,曲意迎奉又把人放了后,结果发现高俅过河拆桥,根本没有招安的意思,吴用放了通马后炮也无计可施,这时候燕青建议通过李师师直接搭上宋徽宗的线,而朱武则是建议走宿远景的门路。后来事实证明这两条路合二为一终于成功被招安,从这一细节上来看,朱武的计谋并不会比吴用差多少。梁山招安之后,为朝廷东征西讨时,并分两路,朱武一直是作为卢俊义一方的军师身份出现的。

  

  朱武在梁山的地位并不高,地煞第一,总排名37,在什么解珍、解宝后面。梁山给他的职司是“同参赞军务头领”,表面上看上去权力不小,但实质上是个职大位轻的角色。如果“神机军师”这四个字名副其实的话,那么朱武在梁山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梁山的最高领导层是宋、卢、吴、公孙四名政治局常委,而朱武是在三十六名中央委员之外的,最多是个第一候补中央委员。有朋友认为地煞第一地位比较特殊,朱武应该算在最高决策层内的,但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朝廷的待遇,明显是简单按天罡、地煞划分的。比如说梁山接受招安时的赏赐,是天罡星赏的是金牌,而地煞星就是银牌。哪怕朱武和燕青只差一位,朱武只能拿银牌,而燕青就可以拿金牌。朝廷后来的多次赏赐也是按这个标准划线的。最后平定方腊后,朱武是幸存者之一,但朝廷并不因为他是卢俊义这一路兵马的军师、副手而特别封赏,还是以天罡星、地煞星划线的,天罡星如李逵、阮小七等至少是个少将正军级的都统制,而身为地煞第一的朱武同所有幸存的地煞星一样都是上校正旅级的都统领。可见朱武这个地煞第一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地位上要低于天罡36人。

  

  朱武同吴用的同质性相当高,都是知识分子出身,都是吃军师这碗饭。从水浒露出的仅有几个细节看,朱武未必不如吴用,朱武在黑道上当大哥呼风唤雨候,吴用还在东溪村当他的乡村小学教师。但我们知道梁山的实际领导体制是宋吴体制。如同宋江多少要打压一下有老大气质的好汉,我们的吴军师也要打压一下有军师气质的兄弟,朱武的绰号本身就犯了吴用的大忌了,知识分子玩阴的更厉害,所以朱武就落到地煞星去了,连中央委员都没混上。只要有吴用在,绝不会有朱武出头的这一天的,所以朱武后来也只能到卢俊义那里去立功了。

  

   朱武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的技能千万不要同重量级的领导(特别领导是个小知识分子)完全重叠,另外,卡位很重要,有时候差一位子,待遇就天差地别了,地煞第一始终不如天罡第36。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回被我抢了先

朱武的地位跟本事不太相符,尤其要是算上无斋兄不喜欢的招安后的那些回,那些五花八门的阵法都靠朱武呢。

家园 我也一直对朱武作用和地位不符不解

但凡梁山兵分两路,朱武必是其中一路的军师。

朱武的排名,是那个时期普遍的对参谋工作的轻视,还是就是仅仅因为天罡36人满为患的原因?说轻视,好孬还是地煞第一,比较吸引眼球;说天罡满员,怎么就不能多一个如此重要的参谋角色?难道真是吴教授嫉妒?呵呵。

家园 正是如此

所以朱武的地位作用前后矛盾是在下认为后面均是伪书的一

个重要依据之一。

不过,跟煮酒兄辩了一阵子后,现在基本可以接受方腊一节。

但辽、田虎、王庆绝对应该去掉,这三段除了YY外,没什么

东西。

家园 瞎答一下

一是后面的均系伪作,因为招安前朱武并没有这么牛。

地煞第一还是说得过去的。

二是有可能因为“宣和遗事”中没有这朱武这个人,

宣和遗事中出现的36人中,34个在天罡星,两个倒

霉蛋是孙立和杜迁,被解珍解宝兄弟给顶了位子。

孙立还好,还有个地煞第三,杜迁就倒霉了,落到

后排去了。

估计其他人的位子不太好顶,所以施大爷就把他安

排为地煞第一了。

家园 爱看无斋先生的文章,评水浒为一奇。

最后的总结牛啊,经典!

特为先生作印一方,博斋兄一粲。

http://www.cchere.net/article/286010

家园 征辽是yy,但也不一定是伪作的理由么

就从前面看,九天玄女也说南北两处奇功。我想做水浒时,应该是外患严重或受外族统治时期,写征辽也是为了发泄这个郁闷。三国里谁敢说七擒孟获是伪作?但恐怕也是民族主义yy。破高球童贯是对贪官痛恨的yy,不也被兄台列为真作了么?从书中结构来看,一眼就能看出田虎王庆是伪作,很多情节跟征辽、方腊脱节。从征方腊前这一句“...正应方腊二字,占据江南八郡。又比辽国差多少来去。”如果认同方腊,征辽恐怕也不能认为是伪作.

家园 多谢中虎兄

大印收到,十分喜爱,多谢!

家园 华发兄所言,切中要害。

一直跟斋兄搬杠子。知道斋兄并不介意甚至很欢迎,所以这次就再搬一次

其实,所谓“意淫”,其准确含义就是:小说杜撰的情节与史实相距太远,以致丧失了起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我的这个定义,斋兄大概不会否定吧?

可见,判定小说中某个情节是否YY,一定是要有参照物的,这个参照物就是史实。

其实,聊小说就应该以小说本身提供的信息为据。如果硬要以小说所架空的那段历史的史料记载为据,那么请问斋兄,您又何以承认武松打虎、智深拔柳,还有宋江厚黑这些东东呢?既然要以史料记载为据,那么鲁武这些人物正史中根本就没记载过(稗史不算),宋江虽载于正史,但却只字未提他如何厚黑!正史的记载反倒告诉我们他可能是一位爱惜自己兄弟、颇讲义气的“义匪”。

对于宋江这个同时现身于正史和小说的人物,斋兄为何一遇有利于宋江的资料(史料)就全然不用,对小说中有利于宋江的资料也视而不见,却专门选择不利于宋江的资料呢?这种分析方法,难免让人感觉作者是先有判定,然后再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去定向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做证据。

上面的意思归纳为两句话,就是:

1 压根儿就不应该正史、演义的信息混用。

2 如果一定要混用,那也不应为支持自己的既定论点而采取定向取证;

如果斋兄不是正史演义信息混用,而是仅使用演义信息的话,那么又何来意淫一说呢?

好吧,关于这第一点,我可以退一步--假定我同意正史演义信息混用的分析方法。即使如此,我以为斋兄认为梁山征辽纯属意淫,似乎也有武断之嫌。

既然意淫是与史料对比之后才得到的感觉,那么好,我们来看看北宋末年宋、辽、金三国的史实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公认北宋有两支野战军实力最强,西军第一强,北军(即大名府方面军)第二强。

其次,公认辽邦的东军(与女真作战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南军(与北宋之北军对峙)。

再次,辽邦南军与北宋北军战斗力大致相当。(虽然正史上北宋攻击辽邦南军大败而回,但那主要是宋方指挥出现重大失误。)

既然梁山在羽翼未丰且后方不稳的不利情况下,都可以一举荡平宋廷北军大本营(大名府),那么在羽翼丰满且后方稳固粮草辎重得到宋廷全力支持的情况下,怎么就不能击溃辽邦南军呢?

斋兄总是说征辽一段是意淫,那么打破大名府难道就不是意淫么?如果评水浒非要弃征辽而不用,那么我们是否也该把大名府那七、八回给去掉?

如果大名府去掉的话,与此规模和难度类似的战事如两嬴童贯三败高俅,是否也该去掉?

如果以合理性和可信度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可以说,智深倒拔垂杨柳,凌振火炮显神威,与梁山军三败高俅,同样的不可信 同样的不合理。是否我们也该把这段给去掉?还有公孙胜和戴宗的那些法术,我们又该怎么办?

--------

我以为,评论古典小说演义,不外这么几个评法:

1 完全基于小说演义所提供的信息来评;即使演义信息与史料不符,也坚持以演义信息为准。

2 抱着扫盲纠偏的想法来评,就是指出演义中不符合史料的情节。这种评法,即所谓“还历史真相”的评法,实际上有点assume读者都是史盲只有自己是大家的意思。因此这种评法是非常不受欢迎也非常没有市场的。

3 从写历史架空小说的技法角度,研究应如何真假混杂以达到最佳架空效果。这种评法在网上非常少见。

说到底,网上评三国评水浒评红楼的,多采用第一种方法。斋兄这个系列也是如此。

不过我觉得斋兄似乎先给整个好汉群体 以及 一些主要人物 在心里完成了判定,然后基于这种判定再去寻找支持证据。这种分析方法,非常容易造成对证据的“合我心意者取,违我心意者弃”的情况。比如斋兄对好汉群体的总体判定是“黑社会”,而不承认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是由“义气”二字组成的,于是斋兄就有意无意地弃招安后的情节不用,而只取招安前的部份为据。因为招安后的情节中含有更纯洁的兄弟义气因素,这显然不利于斋兄的既定立论。

当斋兄弃却后水浒后,为了rationalize自己的这个做法,于是就以史料为据,给后水浒扣上“意淫太过”的罪名。孰不知这样一来,读者自然也会用史料去重新评估斋兄前面的分析,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尖锐的看法就是:既然斋兄你一定要以史料为准,那么,宋江之厚黑行事、梁山人物间那些钩心斗角、朝廷叛将(关胜呼延之伦)之卑鄙反复,又是载于那段史料呢??

我其实并不觉得斋兄这个系列是戏说文字,因为这个系列的信息含量和价值明显高于戏说文字(各位戏说大家,告罪告罪,其实我也很爱看戏说文字的),其中的许多分析,虽与前人有所重叠,但其分析之深刻、视角之独特,都是绝大多数水浒迷难望项背的。与前人的评论文字相比,斋兄在地名和官职等方面的全面考证工作方面,应该是填补了空白的;黑社会视角在某些场景下也是比较恰当的。这些都是斋兄的独到之处。我觉得遗憾之处,其实并非斋兄所持整体观点与某不同,而是斋兄的取证不够公允全面,使得您的整个论证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并令整体观点得不到有力支持。

家园 再补充几点

斋兄尝言:这个系列是以黑社会视角写就的,之所以弃用后水浒,是因为那时的梁山军已经过漂白,其行为准则自然不再是黑道准则了,所以这个系列自然就不选用后水浒部份资料了。

煮酒以为这个解释,或者说这种分析方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进行分析,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对历史人物或小说中的艺术人物先按某重大事件进行分割,然后只对该人物重大事件前的表现盖棺论定,而不管其后来表现如何。如有人质疑,则只须一句“重大事件前后行为准则不同”,就可望自圆其说了。

照这个逻辑,我也完全可以判定王莽是一位尊崇王道的、仁厚爱民的、勤勉俭朴的开明统治者,只需无视其篡位后的行为表现即可;我还可以说汪津卫是一位无可争议的伟大的爱国政治家,只需无视其投敌行为即可。还有什么洪承俦、吴三桂...

可见,人为地割断人物一生,专注于某一段生命,这种评论方法,实在是大大的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吧,斋兄对关胜的总体评价是 反复、卑鄙,且斋兄不承认其爱护兄弟讲义气的品质。斋兄为了令自己这个评价不遭到弱化,于是有意无意地弃却后水浒部份。

现在,与斋兄经过几次讨论,斋兄也承认平方腊部份不应遭到弃却,那么,斋兄是否要考虑修改对关胜其人的评价了呢?因为方腊部份中关胜的爱兄弟讲义气,都是发自真心的。

另外,斋兄虽承认梁山人中存在兄弟义气成份,却不承认这份兄弟义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现在斋兄也承认方腊部份不应遭到弃却,而方腊部份中,梁山上不同社会背景的兄弟们相互支援、发誓为对方复仇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比如李逵鲍旭李衮项充为韩滔彭屺死战、出身官府的关胜董平张清为出身盗匪的兄弟们舍死复仇,等等。所有这些情景,都再现了水浒71回排坐次之后的那首诗的主题--梁山好汉们,是一个弱化了原有社会背景的、“义”字当先的理想主义群体。这些情节,都对斋兄的分析和评论构成了相当的弱化。

再拿朱武以自投罗网的方式救陈达这个情节为例吧。按斋兄的说法,朱武此举是吃透了史进不会把他们解官,所以才会行此险棋的。斋兄如此评论,完全排除了朱武义字当先 为救兄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我以为这是不够公允的。斋兄有什么证据证明朱武对史进了解如此深刻透彻准确,以致于他坚信史进绝不会把他们解官呢?

我以为,斋兄的这番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以为比较有说服力的,正是书中所给出的说法,朱武陈达杨春三人情同手足义同生死,既然现在陈达生死存于旦夕,朱武虽对史进为人如何并无多少了解,但却毅然决然地做出自投罗网的决定,如事不谐,有死而已!能与结义兄弟同死,也不枉了当年结义一场。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说,朱武是在明确意识到自己此举有很大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决意而为的,并非如斋兄所言那般,是吃透了史进明知自己不会有生命危险,才那么做的。

我以为,造成斋兄如此解释的原因,是斋兄似乎对水浒中那些义字当先的解释有种天然的抵触,因此一定要弃这种解释不用、非要自己找出一个全然不同的解释来。这样做,难免失之偏颇。不能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缺少义气真情、远离理想主义,就人为兄弟真情和理想主义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家园 关于朱武史进这一节

呵呵!酒兄好多诛心之语啊!有关四十回后的东西,在下该说的都已经说过无数遍,再说就是重复老套了。这里和酒兄还是求同存异。

现在谈谈朱武这一节,酒兄以为“能与结义兄弟同死,也不枉了当年结义一场。就是这么简单。”但事实真是这样吗?还是看原文,

“只见同去的人牵着空马,奔到山前,只叫道:“苦也!陈家哥

哥不听二位哥哥所说,送了性命。”朱武问其缘故,小喽罗备说交锋一节,怎当史进英雄。朱武道:“我的言语不听,果有此祸。”杨春道:“我们尽数都去,与他死拚如何?”朱武道:“亦是不可。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拚得他过?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杨春问道:“如何苦计?”朱武附耳低言说道:“只除恁地。”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从这段能看出酒兄所分析的吗?从朱武一句,“我的言语不听,果有此祸。”,可见朱武对史进还是有研究的,分明是朱武吃透了史进,所以才想出了这条苦计。当然用计当然要冒一定风险,但还是比硬拼把握大。所以杨春说,“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如果朱武、杨春若能武功上胜过史进,还会用这条苦计吗?所谓朱武、杨春后来的种种做作,不过是权谋之计,不过胆量还是不错的。

在下从来没有否认过好汉们之中的义气,但这和黑帮分子之间的义气没什么区别,也不用拔得太高了。

家园 既然后人要伪作

当然前面也会改动一点,以便不要太过矛盾,已经加了这么多回进去了,前面改几个字又算得了什么。另外,我本人还是以为方腊为伪作,但是如果大家硬要坚持的话,我本人觉得方腊(也仅限于方腊)算进去也未尝不可。

家园 朱武真的吃透了史进了吗?

斋兄原文说:“这件事上朱武对史进的性格把握准确...”

斋兄这么说,完全是从事后的结果来反推回去的。这种反推我以为是不太合理的。只有前文明确交待朱武对史进为人的详细分析以及朱武对这条苦肉计如何胸有成竹,这样的反推才是合理的。

可是,朱武究竟对史进的为人有多少了解呢?朱武对自己这条苦肉计能否成功,又有多少把握呢?

我们来看原文:朱武道:“我也曾闻他十分英雄,说这人真有本事,兄弟休去罢。”

很显然,朱武只知道史进武艺很高,对其为人(是否讲义气,是否会按江湖规则行事 等等) 一无所知。

再看陈达的反应:陈达叫将起来,说道:“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只是一个人,须不三头六臂,我不信。”

可见,自始至终,三人所论所争者,都是关于史进的武艺如何,却丝毫也不干史进的为人如何。

因此,朱武不可能对史进的为人有多少了解,更无可能对其性格把握准确。之所以后来没被史进解官,完全是朱武运气好,恰好赌对了。

再看朱武对自己这条苦肉计究竟有无把握:原文是:朱武道:“...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很明显,朱武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完全是一种赌命的心态,完全做好了死的心理准备。

斋兄问:如果朱武、杨春若能武功上胜过史进,还会用这条苦计吗?

斋兄的意思好象是,正因为朱杨打不过史进,所以才会用这条苦计的。

煮酒以为,朱杨武艺不敌史进这个事实,并不必然导致他们行此苦计。打不过你,我不惹你也就是了。所以,朱杨打不过史进,与他们行苦计,并无强因果关系。

真正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朱杨一定要救陈达,(而动武又不是史进对手),所以才会行此苦计。

朱武杨春如果不是在乎兄弟性命的话,他们根本就不用去找史进,惹不起躲开你就是了贝。朱武杨春不惜自己性命行此苦计,只能说明他们不忍结义兄弟只身赴死。

至于如何看待水浒好汉之间的义气以及黑帮分子之间的义气,我以为这两者还是有些分别的。

黑帮、黑社会都是现代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较高文明阶段 --- 资本主义社会 --- 以后形成的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尊重人权为主要特征的。因此,尊重人权,尤其是人类的生命和生存权,是这个社会阶段的主流价值观。而黑帮人物却斗狠嗜血,无视人权和生命尊严,因此黑帮人物之间的一切情感表现(包括兄弟义气和男女爱情),即使再惊天地泣鬼神,因为其所属集团在整体上严重违背主流价值观,因此不可能得到人们的高度尊崇和敬仰。

水浒好汉活动的社会和年代,本身就不是一个高度尊重人权和生命尊严的社会和年代(比比当时死刑判处与今天死刑判处之差异,再看看当时的酷刑)。在那个相对野蛮的社会里(相对于主流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忠义才是主流价值观,是大节,而维护人权和生命尊严,只能算是末节。正因为如此,水浒好汉之间的兄弟义气,比“文明社会”中的黑帮分子之间的兄弟义气,更有理由令人感到敬仰和神往。

如果为了让读者阅读时更有亲切感而借用“黑帮”这种现代概念,则我以为可也;但如果完全无视梁山聚义与现代黑帮之间的差距(社会背景差距及主流价值观之差距),则我以为殊为不妥。这等于是在用今天的道德价值观去强求古代社会中的人物。

家园 好!

无斋兄文章虽好,不免也有一些漏洞,一不小心就被辩论家煮酒抓住了,呵呵。就此文而言,有关朱武黑吃史进只是一个细小的局部,并不影响此文的主旨,献花!

煮酒兄思辩犀利,也献花!

煮酒与俺论武,与无斋论人,常常抛出长篇大论,实在令无斋及在下感激不尽。

家园 再继续 - 真是这样么?

“斋兄的意思好象是,正因为朱杨打不过史进,所以才会用这条苦计的。煮酒以为,朱杨武艺不敌史进这个事实,并不必然导致他们行此苦计。打不过你,我不惹你也就是了。所以,朱杨打不过史进,与他们行苦计,并无强因果关系。真正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朱杨一定要救陈达,(而动武又不是史进对手),所以才会行此苦计。”

黑道也有江湖伦理,朱杨要是见死不救如何号令帮众,这样的场面黑社会影片中多如牛毛,朱杨所为并没有超越这些黑帮江湖义气。

行这条苦计自然是要冒一定风险,朱武的一句“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说的是最坏情况,即使这个最坏情形其实也并不比硬打糟多少。但是风险到底有多大,且看杨春的一句,“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若是风险很大,朱武、杨春如何能这么说,正常的说法应该是“大不了,兄弟一场,同生共死。”,这这么说才是符合酒兄的推论的,而我们从水浒原文看到的只是其中的权谋之术。

什么都不做真的是上策吗?当时朱武等人等于已经同史进结仇了,朱杨又不是史进的对手,如果史进同官府联合剿灭少华山,朱杨还不是一样死路一条。

朱武的这一赌看似风险很大,但是worst case比什么都不做或者硬拼差不了多少。反之若赌对了,能够接纳史进,受益要远远高过什么都不做或硬拼。有道是高风险,高回报。

如果朱武不是对史进地为人有把握,那么后来史进被贺太守抓入华州大牢,朱武等人怎么不去同样再用这条苦计去同生共死一把呢?那时少华山就是选择的是什么也不做,直到鲁智深到少华山招募史进,引入梁山外援,才打破华州就出史进。而鲁智深是主动去少华山,并不是少华山因为史进被俘而向梁山求救的。酒兄以为,“真正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朱杨一定要救陈达,(而动武又不是史进对手),所以才会行此苦计。”那么在下要问一句,既然当时“一定要救”陈达,为什么这时就并“不一定要救”史进?难道说史进还算不上朱武等人的兄弟?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史进可以行此苦计,而对贺太守根本就行不了。本质上还是个利益算计。

且看朱武是如何对鲁智深说的,“史大官人把王义救在山上,将两个防送公人杀了,直去府里要刺贺太守;被人知觉,倒吃拿了,现监在牢里。又要聚起军马,扫荡山寨,我等正在这里无计可施!”,如不是鲁智深的意外赶到,史进岂非已经死了,朱武等人还不是无计可施,也没去同生共死一把。

酒兄以泛义气说来看梁山,殊不知其不能自圆其说之处远远多于在下的黑帮说。用义气说看梁山,前80回内几乎处处是破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