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应该重视印度,不能再自我迷恋 -- 酱油群众

共:💬60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导数函数吧

如果中国y1和印度y2比作两个随x增大无限增长的函数,虽然都是无穷大,这里就看y1和y2的增长率了,如果我们在同样时间里增长10,而印度增长5,那虽然都是无穷大,但是印度永远追不上我们,而且越来差距越大.

家园 问题是10%的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日本、韩国

台湾,都曾像中国一样高速发展,但过了那个阶段以后,增速就会逐步下降,就像今天的日本、台湾一样。

而印度也不会一直停留在低速增长阶段,它现在起点低,还有提高的空间,然而中国已经接近抛物线的顶部区域了。

家园 大乱不会,印度的国情很奇怪的

比如说克什米尔分离武装,在印度一直存在了40、50年,居然一直在运作,印度也没有使劲把它灭掉。

但是要推翻印度政府,也不太可能,毕竟印度也算个比较强的大国了,军事方面再不好,镇压国内的民兵组织还是可以的。

家园 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没有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但是基础教育即使跟现在的印度比也是领先N条街的。

一个会写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的国家,人口红利不过是幻象。

家园 印度的问题比中国更复杂

土改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交织着民族矛盾.印度要打破发展的枷锁,要么革命,要么邦联化.

家园 解析几何的东西可以类比,不能当论据

抛物线的顶部区域……可以和另外一条抛物线的上升段平滑连接的……只要两条线的一阶导数为0那点能对上。

印度目前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比外星人还要大,但是比起日本、韩国,还是差一点的。印度能和中国竞争的,大概就是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低端部分中的一部分,我在商店里能看到的印度产品就是低端的成衣,而且还是在全球采购的外资品牌连锁店里,质量和价格和国产货相比,实在看不出什么竞争力。

家园 印度好像牵制不了中国什么

政治上,印度的邻国基本都和中国关系更好。

经济上,好像能竞争的地方也不多。

军事上……不说了,印度的军事力量是个茶几。

所以实在想不出印度有什么牵制中国的能力。

家园 你现在的心情似乎可以用这么一个比喻,

就是不知道是否恰当。

好像你现在工作的单位,天天住着的新大楼。突然有人跑过来说,你要当心啊,这幢楼早晚要倒的,你要未雨绸缪,要“早作准备,而不是被动的等它长大再来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呵呵。

管理学上说,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人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去做重要和紧急的事情。那些太遥远的预期,你可以去了解一番,但是没有必要为未来担忧。

只要中国还在高速发展,不断进步中,就没有任何理由为将来担心。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如何消除中国发展的各种障碍,尽快赶上美帝。

家园 警惕印度是没有错的

盯住美国谋求超越更是没有错的。

家园 用事实说话,不忽悠。
家园 今年第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24.19%!

国家能源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4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4%,去年同期为下降2%。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共计96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19%。

照这个速度,2010年用电量赶上美国几乎没有问题了。

关键词(Tags): #用电量
家园 印度要想挑战中国的低端部分 还要解决一下文盲,39%

实在说不过去.

家园 还有遏制伊斯兰势力向东发展

我认为在这个事情上tg和印度也是在战略上有利益共同点的,虽然现在我们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但是伊斯兰始终是我们的一个隐忧。

家园 同意。但毛主席说灰尘不扫,灰尘不扫,永远不会自己跑掉

基本同意楼主,但中国最好还是帮助印度毛派,当然是暗中大力帮助

也不用用多大代价,就用资金资助就行了。再组织偷运一点AK47更好

印度东北的受压迫少数民族,西部msl也需要这些帮助

那些认为印度大乱就对中国有巨大副作用的,说糟的很,这种论调不过是杞人忧天。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49年解放,对周边国家有多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呢?我看印度毛主义者,管理水平就远远高于那个腐败的印度政府,至少是深得印度农民的真心拥护

跟着印度官方和西方,对印度毛主义进行诬蔑,有何意义?常申凯说一万遍gcd共c共q,也不是真的

印度本来就是英国殖民者强加的一个国家,他的分裂是符合印度周边和印度本身利益的。印度当局对于其东北各民族进行了残酷统治,屠杀、强奸、种族清洗事件不断,而且极度反华。维持这样一个印度和谐统一的话都有人说得出口。令人惊讶

家园 印度这种国家大乱有什么可惜的呢

印度国内占绝大多数人口的“贱民”生活在极度水深火热之中;印度对东北部和克什米尔的少数民族残酷镇压

印度对外,豢养达赖,极度反华

这种内外都不是东西的家伙,还怕他大乱。

另外,我还真不相信,印度人有多少人能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来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能力。印度人并不都是徒手登山专家。要不然以印度的人口密度,早几个世纪都已经移民渗透拓殖到西藏了。西藏与印度的人口实在太不平衡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