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共:💬94 🌺3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面目确实是模糊不清的。

很多人抱怨没有话语权,主要是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声张。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话语权问题了。

家园 纯粹逻辑不管这些

大部分人所谓逻辑不好,是用了推理后没有意识到大前提或者说公理的荒谬或不合常理。

家园 “仁”是儒学的核心

但并不只是相互关爱。仁的本质是二人关系,儒家以此为核心建构了整套理论。

家园 所以西方一个劲的推普世价值

王小波希望用逻辑自洽性论证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合理性,有些给他搞成了,但对国学他还是打擦边球抖小聪明。老祖宗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我想如果他再活个十年,会对儒学和传统文化有重新认识。

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暗指大多数人不出声或不敢出声

所以需要一小撮“有社会良心和正义感的勇士”来“直面惨淡的人生”。

我不知道在鲁迅的时代是不是这个样子,当从我身边的经历来看,谁碰一下不象弹簧一样跳起来?越到社会下层越是这样。你市长、X代领导人来又怎么样。就是民警、武警等专政工具来,大家也要当面调戏玩弄一番,谁怕谁啊。

他们一个小圈子关起门来说话,把“大多数”发出的噪音挡在水泥墙外,然后说人家“沉默”。 这当然是个话语权的问题。话语权也是一个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毕竟大众沟通的渠道是有限的,能被听见的永远是少数,但是“沉默”二字是抹杀和误导的。

家园 fuzzy logic

要严密地说清楚这件事,得请出membership function这件大杀器。而后者没有天然的数学定义,拿来判定个体几乎肯定会出冤假错案。

传统逻辑学长于应付能清楚定义的概念,而人文学科到处都是模糊、引申和歧义,所以偶尔拿来玩票是可以的,期望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那还是很不够。

家园 幸与不幸

用纯粹的逻辑来解构人和社会的自然属性,是件很危险、具有自我欺骗性的事情。这对聪明人尤其具有吸引力,然而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陷阱。

王小波英年早逝,没来得及在这条道上走太远。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概也是种幸运。不过世事难料,他若活到今天,会不会扬弃这一套。不幸的我们是永远没法知道了。

家园 还记得三年前,因为看了王小波的书,把网上的ID改成

“不抽风的海豚”

家园 其实我本不想回复的,因为两位的回答我已预想到

只是请教一个问题,“仁”的含义如此之广,两位抽出其中一条(些),就可以以此否定别人(王,不是我)?而且两位都有些答非所问,我只是说王的例子难道不涵盖在“仁”的范围内?并不是要知道仁包含了什么,什么才是仁的本质。:)

家园 他定义的知识分子肯定不能是不理智的制造者。

他定义的知识分子肯定不能是不理智的制造者,还有诸多其他限制。在不同的语境里,都可以自动转到当时可逻辑自洽所需要的定义。 也就是你说的”纯洁“。

如同映像派的画,光存在于整体中而不是斑点中。

思考的乐趣在于主动替作者补洞,看这模糊文字的变型是否与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距离接近。作者打了一枪,读者该在方圆二里内找死鹿,能耐大的读者找的范围更大。见弹不见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能找着鹿,那文字表达到意思了。

家园 关于往水泥墙上钉钉

看起来事小,其实不那么简单。我父亲的做法是先用改锥在墙上一点点凿一个小指粗细的洞,再削一个大小适度木栓插进去,然后在木栓上钉钉,木栓周围再涂些填充物把缝隙抹平。所以我们家的水泥墙虽然也挂了很多东西,但每个钉子都钉得规规矩矩。另外我父亲也是学理工科的。

王举这个例子倒能反应近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的心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那责任肯定不在己,只有四处挖根源,最后都挖到传统文化的头上了。这就像一个人长大一事无成,那都是父母不好,没有给自己提供好的环境好的平台。

王小波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可是从他的文字我真的看不出与其名望相当的震撼,论文字还远比不上刘震云给我的印象深刻。论思想也就跟好一点的网络杂文差不多。

家园

不知道为什么,不怎么喜欢他那种幽默,类似的也不喜欢马伯庸在方便面那篇文章里头表现出来的淋漓尽致的……那股味道。

总体说来,都有点知识分子的酸味,王小波的稍微好些。

家园 你说的这点很重要

我在前面也总结过,王向周围挖蠢人蠢事的根源挖到传统文化头上,很大程度上不是个认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不过王小波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观点,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他没有某些知识分子喜欢用知识砸死人的冲动,相对而言更为平易近人。他的杂文意义不在于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而是说用基本的常识+简单的逻辑就能破解很多话语迷障和骗人的思想。这点很重要,可以说他为后来的网络评论开了一条新路。

但很多王小波的拥趸最后都成了自由主义者,这是需要澄清并分析的一点。王小波是个“未完成式”,我评价他也是从最灵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那方面说起。

家园 集合论是数理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小波应该是知道的,当然他的逻辑问题确实直接出在你说的前提上。三段论在这里的大前提是,理智的人(们)遇上不理智的年代是他(们)最大的不幸;小前提是,知识分子(们)是理智的人(们);结论是知识分子(们)最大的不幸是遇上不理智的年代。虽然大前提可能就不成立,但我质疑的是小前提,即知识分子不一定就是理智的人。而小前提之所以有问题,就是王小波没有将知识分子这个集划分出子集。不过如果分了,他的论述就没多大意义了,这才是要害。

家园 概率论也已进入逻辑领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