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上 -- ifuleu

共:💬294 🌺14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余泗渡我怎么查到是我军55年上将啊
家园 现在谁还敢乱喝水?

那个,不小心是要喝死人滴.

家园 嗯,假小人真君子的做派。
家园 百度害死人啊

看你百度的结果,那是肖克上将啊,那个恶搞的牛啊

================================================

是这个吧:

余泗渡(1907.07.14~2008.10.24),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余泗渡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bla,bla,bla...

家园 这个,这个。。。

青色水兄说的是逃跑的那个名字的写法。

,非泗也。你说俺咋就记成了个 泗 泥?面壁思过去鸟。。。

家园 集中改

小虫子也跑不过老兄们的法眼啊,你一言我一语的好。

回头多收集几个虫子一块再改。

家园 这位就是

搜索一下

余泗渡少将 国民党第61军军训处处长

余洒度,1929年2月,省委派他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秋收起义以来的情况。由于要躲避国民党特务的围捕,中共中央不断改变接头方式,余洒度到沪不久就和中央失去了联系。最初,他曾试图寻找其他革命的道路,继续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统治,曾于1929年加入谭平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30年又加入邓演达主持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任黄埔同学会临时召集人。但1931年邓演达被逮捕处决后,他和许多加入第三党的黄埔同学一起回到蒋介石身边,经过“自新俱乐部”一番耳提面命的教导感化,成为复兴社的一员,1933年长城抗战后被派往华北开展复兴社工作,先主持《北方日报》,后到晋绥军第六十一军担任政训处长。1934年因利用职权贩卖毒品遭宪兵检举,经军法审判处决

家园 国际的政策也是一团乱麻

马林同志涉及到党内斗争

此秘书非彼秘书,相当于书记处书记?

家园 嗯,这似乎是正解

《炎黄春秋》上有一篇回忆的文章这样写道,

在此之前,毛泽东最少有两次机会听到关于井冈山情况的介绍。

  首次是这年2月初,毛泽东由韶山赴湘乡、湘潭、衡山等五县开展农运调查。在衡阳的北区,区委为他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当年参加过这次座谈会的张琼,建国后曾任上海市虹口区区委书记。他在回忆中谈过一个重要的情节(见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存《访问张琼同志记录》):座谈快要结束的时候,区委书记陈佑魁要他作形势报告。毛泽东讲了很多,最后讲到:统一战线总有一天要破裂的,到时候形势恶化,靠山的上山,沿湖的下湖,不可放弃武装斗争。我嘛,打算带人到江西的安源山去。

  毛泽东说完,有个叫李少山的工人说:“你去安源山做么子?江西有座更好的山,叫金刚山,何不到那儿去?”

  毛泽东问:“哦,那地方有么子好的?”

  李少山讲道:“我有个表兄,早些年在村上做下了人命,逃到那金刚山当锤子兵(方言,即土匪),干些劫富济贫的勾当。土豪搬来官军抄剿他们,剿了半年,表兄他们连汗毛都未伤着,倒是官军败而退兵。何故呢?那山大得很,树林子又密,随便往哪儿一钻就像捉迷藏,官军当然没得咒念。”

  毛泽东听得颇有兴趣,又问:“这地方怎么走呀?”

  “听说离安源山不远,从安源翻过一座大山,再走个百把里就到了。”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你讲的那个地方,是蛮好的,以后我说不定到那儿去,你们也可以来呀。”

  另据贺敏军同志回忆,在秋暴之前的安源张家湾会议上,最后讨论起义部队的退路时,众说纷纭。忽有第二团团长王兴亚大着嗓门说:“要是我们打输了的话,就跑,跑到井冈山去,那地方高山大岭,藏得千军万马,我有两个老庚(结拜兄弟)在那儿……”(见存于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的《访问贺敏军同志的记录整理》)

家园 不管性质如何

太祖直接在陈独秀底下工作是没疑义的,而陈独秀是有名的家长作风,在此之前已经让陈望道和李汉俊脱党了,太祖那时的性格不见得比他们更能忍。

家园 太祖自己在七月四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已经提到过上山

后来八七会议时也提过要结交绿林朋友,当然他那个时候应该只是朦胧的想法,特别是有八一起义在先,能和他们合并,在土改形势最好的湖南开创局面是最好的,但南昌部队失败太快,他最后艰难的选择了彻底立足井冈山。

家园 这个也太恶搞了,哈哈
家园 短期差使
家园 【井冈山】 序:霹雳一声暴动 下

上接:霹雳一声暴动 中

9月初,润同志一身农民打扮,在安源召开会议:粗布短上衣,蓝布裤子,脚蹬草鞋,肩搭蓝色大坎肩----这可是挑担子的农民们休息时候擦汗用的,睡觉时候也可以拿来盖盖肚子。这个造型有点雷人,那时候的润同志虽不算潮男,但也是美男,见过的人都夸英俊清秀,皮肤很好。比如一年前,郭老(郭沫若)直夸“状貌如妇人好女”。当然了,那时候也没人会知道润同志的运筹帷幄,远非留侯张良可以比肩。

会议决定修水,铜鼓,安源兵分三路:以铜鼓第三团为主力----这个有点奇怪,拟定汇合第一团合击浏阳,第二团进攻萍乡,醴陵,然后三方合击长沙;兵临城下之日长沙城内暴动,里应外合,一举夺取湘省中心。这里润同志还埋了一个伏笔,要求第二团前进的时候,确保萍乡或安源,以备不测时南退。当然那时候未必胸有成竹井冈山,但大的撤退方向却是确定了,那就是往湘南湘赣边界敌人薄弱环节走,在这个路上,就有井冈山了。一个好汉三个帮,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和润同志默契,详细安排好了各地工农配合的时间:9日破坏铁路,11日各县起义,15日长沙总暴动。一切如愿的话,这会是一个完美风暴。

其实,这个计划自始至终未得到中央的批准,中央鄙视润同志们太小家子气了,他们自己在屋子里丈量地图,红蓝铅笔画出来的是一个以长沙,湘南和宝庆三处为中心的全省暴动计划;而且,他们也不同意润同志的工农主张,要求打国民党旗帜。双方鸿雁往来,唇枪舌战多次,直到起义前中央还在严厉命令湖南改弦更张。不过没用,润同志和湖南省委是小辣椒和独头蒜联手,决不退缩;而且,小辣椒公然和中央唱反调,千叮咛万嘱咐省委书记彭公达:蒜兄啊,工农运动要和武装力量结合,老兄你在城头远眺王师未到之前,长沙暴动绝不可轻举妄动啊。可惜后者收信后没敲敲木头,结果一语成谶:前者见势不妙当然没有轻举突进,后者依言正确决策也没有妄动----好了,早已气得冒烟的国际代表就手抓了他们现行,赠送“临阵脱逃”的小红帽两顶;日后哥俩一齐跳水,失去了在候补委员英雄榜的排名。

忘了说了,润同志这个时候之所以开始被起义军亲切的称为毛委员,就是有这个作为候补委员的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所以日后有一段时间,虽然热情的井冈人还是一口一个“毛委员”叫着,但细究起来,总有点名不副实----直到莫斯科六大才又恢复了中央委员的资格。

就在这次会议上,润同志见到了二团团长王新亚,也有人说是王兴亚,王团长是从永新撤退出来的。早在七月份,袁文才,王佐的“游击队员”(汗一个),会同王新亚的农军打下了永新城,从屠刀下救出了一大批永新共产党人;后来敌人反扑,袁王撤出,永新县委干部们随之去了井冈山,这里面有龙超清,有永新一枝花兄妹(贺子珍,贺敏学),王新亚部辗转到了长沙附近加入了秋收大军。所以一个最合理的猜测就是润同志在这个时候,第一次知道了井冈武装的存在,官修的润公传也收录了这个说法。

——————————请大家拍砖的分界线———————————

这个两枝(袁文才一枝,王佐一枝)只有几百人,各有六十几条破枪的队伍在别人那可能就是过眼云烟,听听热闹算了;但润同志早在一月底二月初调研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就穿越式地提出来要上山打游击,进而在七月份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建议保存武力,上山造成军事实力的基础。既然有了要求第二团力保萍乡和安源以备队伍南撤畅通,那水到渠成的下一步的思考可能就是想到井冈这个地方溜达溜达了。当然从起义到最终落脚井冈山,这也是一个过程,后面接着说。

九月九日,秋收起义爆发,工人率先破坏了长沙的两条主要铁路,试图先行孤立长沙;同时,修水的第一团先行宣布起义,不过没有按计划向铜鼓靠拢,而是径自推向平江方向。这个时候,润同志在从安源赶往起义主力,铜鼓的第三团的路上被清乡队捉住送去砍头,差点出师未捷就让大家流泪。所幸机智逃脱,若干年后在延安对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言及此事,谈笑风生毫不在意。斯记者写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封面是润同志头戴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经典照片,眼光深邃,英气逼人,不用多说,肯定是风靡西方了。这里涉及到了一段八角帽来历的公案,也是众说纷纭。

起义伊始,工农革命军不可能有自己的着装,沿袭的还是当时国民革命军的深灰色军装,这个灰色基调好像一直持续到了井冈山,瑞金和延安。秋收起义乍起,总得和 KMT 的有点区别,以利辨认,于是把军帽顶上的油布撕下来,胳膊套上红袖章,脖子上系个红带子----有说法的,那是“要把红巾系在颈,只顾革命不顾生”,有时就有了油画中常见的秋收情景。但毕竟着装大体还是一样,所以很容易和敌军混淆,这个以后间接造成了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

卢德铭是在10日从中央请示完后及时赶回师部所在的第一团,于是担任总指挥;同一天,第二团和润同志亲率的第三团分别宣布起义。后面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失败了:11日,第一团行进途中,配合的第四团匪性复发反水,从两翼突然进攻,一团死伤惨重,团长失踪,土匪们把辎重粮草洗劫一空后溜之乎也;11日,第二团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遭遇敌反扑后撤出醴陵,旋即北进占领浏阳,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17日仓促突围溃不成军,仅余一营;11日,第三团兵发浏阳,克白沙,东门市,润同志虽一再警告,但团长苏先俊----又是一个以后的叛逃人物,麻痹大意,14日受挫于优势之敌,退至浏阳上坪。这时候,一团失利的消息传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润同志召开3团会议,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传檄第一,三团南下。19日,三个团会合于文家市,当晚召开前委会议讨论,同一天,中央又一道金牌下达,继续严令军队进攻长沙,长沙马上暴动。

当晚,文家市的里仁学校灯火通明,众目相接,惶惶不安,润同志微微一笑,长身而起,从兜里掏出一个临行前丞相赠送的锦囊来,打开看是一张地图,铺开来,对众人道,此有一计,可保我等安然无恙也,呵呵呵呵。。。笑音未落,角落里传来一声“我反对”,大家定睛看去,却是师长余度。。。预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起义之初,润同志曾挥毫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和他以前的或者后来的诗词相比,艺术水准不敢恭维,但党史专家称之为“诗史”,因为把队伍的名称和军旗等等一一记录在诗,比如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还有就是,“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以后但凡写这段历史,标题太半就是霹雳一声,有点生猛,所以下一章婉约了,因为终于要上山了,好事啊:

【井冈山】 系列一: 深山寂静夜芳馨

为了接轨,会另开一楼,敬请关注,送花,歪楼,拍砖。

关键词(Tags): #井冈山 序 起义通宝推:海中山,秦筝,gaogeli,子玉,李根,舞月轻云,云中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看你老也忙得不亦乐乎

啥时候结束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