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当前中国媒体的现状:“地沟油”事件 -- Alarm

共:💬506 🌺2238 🌵9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丁香园的关于山西疫苗问题的一些讨论,未获授权。。。

供参考讨论,与主题无关...不过确实认为山西疫苗事件中,记者夸大了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5&id=16815122&sty=3&age=0&tpg=1&ppg=2#16815122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5&id=16826988&sty=3&keywords=%C9%BD%CE%F7%D2%DF%C3%E7&ticket=ST-867784-4iCKYHSlHg0ieTF9Ks9I2dmBofRwx667IAl-20

需要注册,不需要认证

摘录--fuxuming:

强制婚检取消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毒奶粉问世之前,结石宝宝难道就没有吗?毒奶粉消灭之后,结石宝宝照样还在出现,全国范围免费B超筛查出来的结石宝宝,都是三聚氰胺造的孽吗?

回想那时B超检查的盛况...,所有的家长都说宝宝吃过三鹿奶粉,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医院内外停满了送孩子来检查的私家车,按常理说,这样的家庭条件是不会给孩子吃低档奶粉的。我管过一个结石宝宝,当时三聚氰胺没法查,孩子查出有高钙尿,也是结石的常见病因,可是将这意外结果告诉家长时,家长却有点不满。

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又有多美滋、惠氏等一大批奶粉受牵连,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很担心有些结石宝宝会不会因为“添胺门”而耽误病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究竟是源于疫苗或其他疾病所致,往往很难判断。但愿这一事件卫生部门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否则,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在今年第3期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有关于接种疫苗的专题。引用其中提到的一个例子:2010-2-9柳叶刀杂志正式声明撤销了一篇证明麻腮风疫苗与孤独症相关的文章,该文为一篇发表于1998年的研究论文,指出疫苗接种会导致孤独症,该文发表后,英国的疫苗接种率陡然下降,麻疹病例数量快速上升,此文观点成为疫苗接种会增加儿童患孤独症风险的观点的中心支柱,然而,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权威组织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联合接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与孤独症并无关联。

TB9981:

山西疫苗门存在2个焦点问题,疫苗流通过程中的暴露问题和疫苗接种导致残致死问题,前者的揭露王记者功不可没,而后者在证据不充分情况下直接认定疫苗有问题,疫苗接种导致儿童死伤,该结论对百姓可能在缺乏判断力情况下对疫苗接种产生恐慌,没看到在网络上有多少母亲在询问她们的孩子还敢接种疫苗吗?这场风波的后遗症可能影响计划免疫的实施,其潜在后果传染病发病人数的上升,大家口口声声呼吁为了孩子而最后被伤害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请读读fuxuming的跟帖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该事件是否与疫苗相关尚无官方最后结论,即使相关也还不能断定是疫苗质量问题,比如活疫苗接种后导致菌血症一定与疫苗接种相关,但和个体免疫缺陷和疫苗接种技术有关,并非疫苗质量问题。另外如果是疫苗质量问题,通常出现群体性的反应,百余名儿童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出现导致残致死不假,但看看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狂犬疫苗,提供的诊断有癫痫、病毒性脑炎、过敏性紫癜、乙脑、偏瘫。。。。至少目前难以看出有群体反应迹象。

梦想在飞翔:

山西疫苗事件曝光已经有相当时间了。在网络上跟不同人交流后我有些感触。就这些感触我觉得很值得跟大家交流。

一,

无论疫苗是否跟王克勤文章提到的“不到100小孩”的生病和死亡有关,“疫苗高温暴露”都应该被追究责任。

这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对于疫苗的生产,保存,运输和使用,我们都有相关的法律。法律对疫苗的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规定。违反这些规定都应该追究责任。

如果我们发现“高温暴露疫苗”对接种者造成了伤害,更要对相关责任人予以更严厉的惩处。这点也是无可置疑的。

二,

高温暴露是否必然导致疫苗质量出现问题?这点我了解的不多。我所知道的是存在这个风险,但并不是必然的。实际上翻阅相关资料,很多疫苗在制造过程要做“热稳定测试”,就是把疫苗在相对高的温度下测定其品质变化。如果有的话,就不算合格疫苗。当然并不是所有疫苗都需要做这个测试,或者说能经受这样的测试。

三,

王克勤记者提到的病例有多少跟疫苗存在可能的因果的关联?可以肯定的说,我看过王克勤记者的个人博客所披露的资料。有多个病例很明显跟疫苗无关。比如,他提到的“王小儿”。多家医院的神经专科医生考虑遗传代谢性的神经疾病,特别是在我国最好的小儿神经科的北大医院就诊后也考虑为遗传代谢性的神经疾病。结合“王小儿”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作为医生的我,我更倾向于是一种代谢性的神经疾病。王克勤记者提到的多个病例,仔细来看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有些患儿发病跟使用疫苗时间相隔甚远,有些甚至超过一个月。有些临床症状和表现跟“过敏”和“免疫机制相关疾病”有很大不同。有些的确是免疫机制相关,时间上也相对接近,但是却难以断定跟疫苗相关。

我认为,要搞清楚这种因果联系需要确立两个步骤。首先,全面调查有多少可疑的跟疫苗有关的病例。然后请专业人士一一甄别。把那些明显不可疑的,比如时间相隔太久,又或者临床表现很显然跟免疫机制无关等病例剔除。然后把可疑跟疫苗相关的病例数量统计。最终观察这种“可疑跟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映”发生率有多高,而这个概率是否能被我们接受。

四,

就王克勤提到的病例数量,相对照疫苗的使用量而言,即便把所有王克勤提到的病例都列入“可疑相关”,那么这样低的概率----几千万分之不到100,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王克勤提到的并不见得是所有病例。就如王克勤提到的病例中有很多明显跟疫苗无关,同样也有很多“可疑跟疫苗相关”的病例可能并没有被王克勤记者发现和报道。所以,要弄清楚这种疫苗是否真的很有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详细的公正调查。

五,

在过去,甚至在今天,中国普通基层医院的麻醉相关死亡率是几千份之几,但是美国大的医疗中心为代表的先进医疗(中国不少医疗中心也接近这个水平)麻醉相关死亡率只有20万,甚至30万分之1的死亡率。而他们还是在接受那些高龄,高危病人手术的情况下保证如此低的死亡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靠钱砸出这样高的安全系数。

  

我个人猜测,疫苗的冷藏会有好处。就是疫苗相关的副反应可能会更低。可以达到几千分之1,而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低到几百万分之几。我们没有搞好冷藏,可能的副反应会高一些。高到什么程度?可能是不良反应达到百分之1,而严重不良反应可能达到万分之几。(这里的“不良反应”包括疫苗失效)

  

但是试问大家,中国的中医药会用这么高的要求吗?为什么对疫苗会这样高的要求,而对中医药却不如此呢?

任何的安全和质量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我们能否为了一些所谓的感情倾向,而无视现实里中医药的安全问题?

通宝推:故园湾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行了 不和你们这种

弱智争论了。责任都在政府,民众都是善良的没有任何责任,满意了吧?解决地沟油只靠政府,不依赖群众的自觉就可以解决,是这样吧?你这种逻辑最正确,行了吧?人是可以弱智的,只要他想就可以!

西西河被满口政治正确的口号,怀着道德优越感的人占领了?

家园 一看就是摆拍

农村人对这种事不会下跪的,除非遇到天大的冤情。修路,别人没路的时候照样走过来了。所以这种事,记者太没意思,说下跪

家园 别介啊,我们都是弱智啊,还指望你们这些政府精英

做文明教化呀。

地沟油的问题,有点记忆的话大概最少有十几年历史了,一直没有解决是谁的问题?

群众自觉?为什么只要求群众自觉,相关职能部门在干什么?收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的来劲,真正要求解决问题这个推那个,没有一个愿意做事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外国靠法律,中国靠宣传部。
家园 如果是街边小摊,你肯定能吃到,放心了吧。
家园 中国是没有《新闻法》的,原因很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新闻法》草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完成,准备提交人大表决通过的时候,高瞻远瞩的薄一波同志意味深长的说:“当年我们就用《新闻法》和国民党斗的”。结果中国的《新闻法》草案至今还是草案。

家园 这里一些人的行径很眼熟啊

2007年前后某些人也是上下跳梁跳得颇欢,嘴脸淋漓尽致啊。

2008年他们还时不时冒冒头,比如雪灾、地震、法德圣火传递以及奥运时候跑出来说说风凉话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从CNN、砖家叫兽、公公知识分子等人丑恶嘴脸在大众下曝光,无数追求柿油民主的群众被生生恶心成爱国者以来,那些人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到最近一段时间,颇是不知龟缩到了哪里,不怎么露头了。

人民群众也心明眼亮,连沉迷游戏的小屁孩们,这些年耳濡目染也逐渐成长起来,即便是十来岁的小孩子,九十后,当讨论到人生、国家等话题时,也颇能说几句乐观上进的话了。

一直纳闷,那帮小丑们到哪去了。许是我后来不太上天涯国观等地的原因?

不过在这里终于找到久违的感觉啦。

Alarm你也别上火,认真你就输了。

我倒是来了点兴致,如果有时间,可能会回头翻翻几年前那些老帖子,到河里开个帖,把垃圾们的言论跟现在某些人的言论对比一下,恶心恶心大伙哈哈。

别的人不说了,点一下名那个长江8号,大家如果去他的个人文集里看看他的发言,是会被恶心的。估计不必等到我去举报他吧。至少从其对Alarm的了解程度来看,就可知其是一马甲。人心可真阴暗啊。——不过,他那些能耐虽然不堪,却并不出奇,不过是前人玩剩下的罢了。有时间给大伙贴上更加恶心的污言秽语,文雅的河友习惯就好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威哥的头颅已经在城门上晒干成了西西河垃圾的象征,btest等b族都已随风而逝,钟山风雨也大约已经Gone with wind,“飘”掉了。这位长江8号虽然估计“河寿”也不会长到哪里,不过正如威哥一样,被鞭尸一番示众,还是算是有最后的利用价值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年我们还会吃地沟油

从毒奶粉到地沟油,可以看出来食品安全上已经处于完全的失控状态。

过一年我们肯定还会吃到地沟油,只能少吃小饭馆,多回家做饭吃了。锻炼身体,自求多福了。

家园 媒体这些年来,到底是成绩7个指头,缺点3个指头,

还是反过来,缺点7个指头,成绩3个指头? 舆论监督,言论自由这些跟以前比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让我看还是成绩是主流,确实现在不少媒体专业素质不太够,许多报导不够专业,甚至有些还有假造新闻的。但整体来看,比以前那种成天都是一片大好,歌功颂德,有问题也不报导,报导不出来总是好多了吧。

这些年一些比较热门的社会事件,像什么孙志刚事件,三鹿事件等,都是媒体先介入的吧,通过媒体的深入报导,事件也获得了比较好的解决,既保护了民众的利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也觉得挺奇怪的,疫苗地沟油这些事,还真不是什么比较空的问题,实实在在的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些人先不去关心事件本身,却去琢磨媒体的问题,这脑子的结构一般人还真是自愧不如啊。

通宝推:柠檬籽儿,
家园 这是公开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 ,尤其是火锅

家园 当前中国媒体的现状:“92岁背水老人下跪”风波

南方都市报:干旱山村九旬老人不堪长途取水跪求政府修路

中国青年报:广西东兰县官方回应老人跪求政府修路事件

中国新闻网:媒体称旱区老人跪求政府修路 河池官方指报道失实

南方都市报记者马小六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当日接到民众反映兰木乡旱情严重的信息便前往采访,途中遇到以上老人。“当时老人们自称外出取水,其中一名老人突然带头跪下,其他老人也跟着跪下,”马小六说,后来他们也跟着老人前往所在村屯采访,发现3个水柜确实没有水了。“当时没想到老人会虚报年龄,以及他们想促成修路的目的,”马小六说,这点确实是自己的失误,但是,路没修通确实是事实。

中国新闻网:广西“下跪门”老人承认“为路不为水”

初步总结,《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存在如下错误:

一、老人的年龄被夸大了十几岁;

二、暗示或者说虚构了“屯子里面断水”的情况;

三、夸大了老人背水的路程(夸大了十倍)。

此外,对这个屯子几年来未能修通道路的原因也未作调查。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活生生被《南都》的记者给糟蹋了,整成一条假新闻。

不过,虽然总的情况(包括“老人背水”本身,以及这个屯子的路迟迟没有修通的原因)基本上搞清楚了,事情却还没完呢:

华西都市报:“下跪门”缘何演变成“罗生门”?

武汉晚报:“下跪老人”有权利要求官员修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当前中国媒体的现状:“标题党”的一个例证

新浪的首页标题是:云南灾区村民吃木棉花充饥

现在还挂在首页,而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

新快报:云南干旱致农户青菜枯死 村民吃木棉花充饥

也是有“标题党”色彩,但是不像新浪首页,还不至于造成误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虽然这些热点事件的真相,我无从探究;

但新闻行业确实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所以,记者为了新闻见死不救成了常态;一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河南女记者倒成了新闻。所以,为了轰动效应,咱们可以复原现场。这个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会不拿红包的医生,警察小;而且更加潜移默化;更有放大效应。

记得当年罗京报国际新闻时,念了这么一段“这些(西方)记者如苍蝇逐臭般。。。” 好歹人还有新闻相关的法律管着。中国现在苍蝇一点不少,倒是没了苍蝇拍,敌杀死。

家园 地沟油我认为根本就是关注错地方了

这些专家真的研究过地沟油的提炼成本没有(都忘了北京的用纸做什么的新闻,那是连视频都有的,可是就是少了一点常识),真正要关心的餐馆用油二次甚至多次利用的倒是没人理了,那才是广泛存在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