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共和国产业升级的希望在东北 -- 庄汀

共:💬54 🌺9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上面说过,中小企业主关心的不是困难而是机会

中小企业主的行为方式,与国企完全不同,最本质的差别是搏来的都是自己的,因此他们往往向马克思说的那样敢于挑战一切人间法律(对此评价我不象老马那样完全负面)。困难从来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机会是最最主要的,因为他们非常相信事在人为。

我认为土共的政策有过于保守的一面,其实土共应该在东北通过政策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哪怕是日韩俄美的也不怕。要有高瞻远瞩的魄力,不怕跟异己势力正面竞争。因为这样你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同时让多个对手互相竞争,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你不这样搞,也就是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投资,东北经济进一步恶化,会让东北人进一步离心,而这时候外人别有用心地挑唆和诱导,可能就将不满情绪引导到不可控的方向,一旦有了内乱再想抓就困难多了。

只要有配套政策,内外资投入,经济活跃起来,国内的中小老板必如过江之鲫涌入东北。而这些人对保证东北是中国的必定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这样东北就永远是中国的,别人只有眼红的份。

眼光放远点,老毛子把外人排除在西伯利亚之外,自己又没有足够的投入,那么这地方越落后,离老毛子的心理距离就越远。这种玩法,西伯利亚早晚就不是俄罗斯的了。反观清朝末期如此没落还能保住东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关内移民数量和祖国向心力,这是东北没有被日俄吞并的关键因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当政者能够为子孙民族做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Tags): #东北振兴#杂谈
家园 庄兄,愿望虽好,但仅一个条件就可以让美梦落空

东北,没有自己的出海口。

家园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家园 也说关于东北

我是做卡片加密技术的,看到庄汀在忘情帖子里讲铁路一卡通,跟到这里,发现也是东北人

庄汀说的很对,但是最近几年有些不同,我补充些

我生在东北某国企冶炼矿区,可以说一个企业造就一个县城

90‘s或80's以前,企业技校(中专)比高中都难考,但是随着教育水平提高,高中考上大学的更多,特别是90's国企数年不发工资,大量技术人员流失,而重组后利益转移到私人承包者,他们大多是小老板风格,结果“以厂为家”的观念被严重削弱。

90's末及世纪初,不包分配及大学扩招,毕业生多出去闯,留下来的比较少。我是这个群体的,以我同届来说,班里30人,进北大清华的0.2个,二本以上8个。这些人现在基本全在省会城市。大中专10多个,这些人有出国,去搞工程建筑、学CAD制图,进县城各机构,私人矿,外资矿。真正成为“产业工人”并且做得不错的只有2人。以前那种父辈同班组,孩子也同班组的情况根本看不到了。

00’s以来渐渐矿上复苏,其实占着国有资源,老底子在那里,盈利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水电教育医疗等社会化,老一辈工人基本安置完毕。但现在有的领导基本整天只想搂钱,搞股份,搞关系,搞管理概念,挥霍资源(相关新闻链接:我国稀土资源已过度开采),在工艺提升上还不如小企业主重视。而80底90初的孩子,学校毕业后来到这里,别谈什么“工人阶级的纪律性”,不思进取,整天泡网吧

现在尚存的老技术工人也不平,他们奋斗40年,都助工高工级别,工资才1000多2000不到,上班的没有退休的发的多。新来的学生开口就要2000+,少了还不来。

等这些人(我的父辈)在近10年内退休,东北的“产业工人”的技术底子和纪律性传下来的就没多少了。(新闻链接:山东8级工月薪上万,反映熟练工人的缺乏)

相对的,看看现在新闻上对工人的报道,反倒一些西北农村出身,到铁建、交通等全国范围的企业,更能吃苦,更能专研技术。

关键词(Tags): #辽镁 鞍钢
家园 那个徐明<财政>报道是空架子,内情如何?
家园 不对。

很简单,上海就是和很好的反驳的例子。

家园 对不起,我怎么想起大清朝

看到你说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工厂里面的师傅是什么,那几乎就是第二个父母。徒弟对师傅就得像对父母那样尊重,不然就是叛徒,

我学过武,师傅徒弟陋习是传统武术无法适应现代的最大障碍。好听点可以引出许多师生情深的佳话。其实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是残酷的,耗费双方大量的生命——考验期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更导致极端地保守。传统文化大都有这种陋习,如中医、养生等。

家园 对你所提出的这些东北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确立一个根本原则,东北产业振兴的希望在国企还是在民企。

忙总以前一直坚持认为是国企,他认为国进民退是当今的普遍状况,并且是今后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他回答陈经的“咱们的大国企最终有戏吗?”帖子你的问题比较难,实际是现在中央产业政策的答案里的最后结论是:

我是从企业第一线看到情况体会的,大型非垄断企业是很困难,很困难的,用危在旦夕形容并不过分: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成本没有市场竞争力,体制没有市场竞争力,以前有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经过10来年的停止不前,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逐步壮大,已经没有发展的机会。

最近以前我接管过的一个企业的当地书记和市长找到我,希望我再去帮忙。我去看后,不敢接手,回答他们的就是:10年来元气已经消耗殆尽,无力回天。可想他们的失望,这是当地第一利税大户。其他企业情况类似。

从这段话我理解了忙总认为东北没有发展,最起码没有可能再超越珠三角、长三角成为中国产业中心的逻辑基础:东北的振兴只可能靠国企,但是不管是在目前东北官僚的作风牵制之下还是国企内在机制的制约都将导致国企没有希望,因此东北振兴没有盼头。

而上述思路的最大问题是,东北振兴为什么必须靠国企?珠三角、长三角都不是仅靠国企发展壮大的吧?难道是东北人比较听话,官员们都唯上,因此东北私企就没有壮大的可能?首先东北的私企没有在发展壮大这本身就不符合事实,只不过忙总都是在东北的国企经验。东北私企逐步壮大的例子很多,我就知道我父母和亲戚原来的厂子可能大部分都不景气,但是他们的徒弟和下属一个个出去自己开办的厂子都是风生水起的,这些也许很无赖很流氓的私企,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壮大。最后就是这些充满了原罪,血淋淋的私有企业、当然还有一部分外企(资本家最求利润最大化嘛,看看有多少合资汽车把生产基地移到了东北)可能托起东北产业振兴的一片新天地。

至于东北官员的作风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北官员们可以唯上,也可以唯钱。私营业主们不懂得让钱替自己说话,那他们就别在中国混了。我说过东北官员的流氓作风是一个客观环境导致的结果,他们流氓是因为有利可图,如果他们有一天对资本谄媚也是必然利益所致,特别是当他们发现合作远比敲诈勒索来钱多并且风险小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东北官僚那样在忙总面前表现,是因为忙总这种学者对官僚外表客气但是内心是瞧不上的,最起码是敬而远之。官僚们也不是傻子,他们能感觉到忙总的这种心态,得机会自然是要给忙总来个下马威。这个问题对错比较复杂,但是生意是生意。

私企是东北振兴的根本原则,不仅回答忙总对东北问题的评价,也解决了你所提出的问题。你的问题都是国企体制内的,不在新兴私企的考虑范围。东北文化决定的东北人素质与南方和东北本地的私营业主们的才智的结合,再加上努力和机遇,是可以创造出世界级的企业。至于这过程对那些在国企里面贡献了青春和人生的老工人们公平与否,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关键词(Tags): #杂谈#产业升级#东北振兴
家园 你是说让韩棒到东北圈地,顺便带动产业

你别说,亚洲除了日本淫,产业生级做的好的还真的数韩棒。那个三星,这十年间真就是看着他做大做强的。如果把北中国向韩棒开放,如同南中国对郭台商那样的优惠,相信韩棒会比台商港商们对这片土地有更多的投入激情的。而不是如郭台商们那样的到此一游,榨干熬尽,然后转进,对这片土地祸害的那么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