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最后的莫希干人 -- 晨枫

共:💬101 🌺20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类的突变思维来源于

人类的突变思维来源于联想和类比,

这个功能又和大脑神经元的 网状连络 有关系!

家园 所以目前游戏方式的无人机还是不实用的

机上AI必须做到能够自动完成大多数“短任务”,比如攻击指定目标、规避导弹、抢占某个位置等,而不能仅仅是“远程线传”。如果大多数短任务可以自动完成,操作员只需要对短任务选优和排序即可。这样的操作可以容许较大的延迟。现在这种远程线传式操作还是比较难以发挥效果。

家园 关于加密,可能是这个原因,设计系统的时候假定都使军用信道

。军用卫星通道本来就是加密的,所以作为传输的“净荷”,自身无须关注加密功能,所以无人机系统的飞机和控制台两端都未单独设计加密功能(加密功能在使用军用卫星通信的成熟模块中)。

但是,实际上,一旦战斗任务密度很高,信息大爆炸,军用信道不够用,实际上需要大量租用民间卫星的信道。这样就出了被敌方接收到的问题了。

记得海湾战争时期,就是这样,美国军方甚至租用了大约当时一半的民用卫星带宽。

美国的高科技战争,其实还是有许多设计时候考虑不周的情况的。许多武器,单独看,似乎很完美,但是一旦纳入大规模实战环境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不过,这次出的这个“视频未加密”问题也很小,很简单,很容易改正,不是什么大问题。

家园 单方面宣布没有任何意义的

1、单方面宣布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攻击卫星了,他也不能把核弹扔出来把地球毁了。核战争是没有胜利者的,大国之间互相使用核武器足以让人类现有社会体系崩溃,更何况一旦强国使用核武,弱国必然使用成本较低威力更大的生化武器作为平衡战斗力的手段。所以谁不会为了一个天上的卫星毁了人类文明的。

2、要是“攻击卫星视同核弹攻击本土”有用的话,干脆宣布“枪击步兵视同核弹攻击本土”得了。那世界可就真清净了。最后可能演变成“对大使馆伸手指视同核弹攻击本土”。

家园 【整理】美将射4颗 “顶级军用卫星”

老大给点评一下这个?

http://news.ifeng.com/mil/3/201003/0320_341_1581612.shtml

四颗“顶尖级卫星”各有所长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5日披露,美空军今年要发射的这4颗“顶尖级军用卫星”包括:第一颗“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AEHF)、第一颗“天基太空监视卫星”(SBSS)、第一颗新一代全球定位卫星(GPS)以及第一颗“太空作战响应卫星”(ORS)。

这4颗首次发射的不同类型的卫星,锁定的是美军不同的太空系统,特别是前3颗主要针对美军转型通信卫星系统(TSAT),可极大增强美军在作战时的 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能力。

作为美军第三代军事通讯卫星,“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AEHF)采用星间链路(不同在轨卫星间的互联)技术、星上处理技术等,能根据用户优先级别来提供点对点通信以及网络服务。该系统有非常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即便在地面控制站被破坏后,整个系统仍能自主工作半年以上。

“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卫星(SBSS)”,搭载一台重达227公斤的先进数字照相机,镜头可迅速旋转,能及时定位并拍摄重要太空物体的图像。主要目的是预警和防范对美国卫星的破坏活动,从而增强美军对其太空资产的保护能力。

“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AEHF)的质量为 2500~3000kg,可同时提供50多个信道,每个信道数据率8Mb/s,总通信能力375Mb/s(约合45兆每秒),设计寿命为10年。卫星覆盖范围为南北纬65度间,总通信能力比现有的“军事星”大10倍,数据传输速率高6倍。高速的传输率可以做到实时传输画面、战场地图和目标数据。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借助空间卫星网络对军队移动和导弹飞行等提供技术支持。美军在1994年就建成该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发射改进型卫星来更替。

美军今年发射的新型全球定位卫星,能提供增强的信号功率给地面接收机,以及多个新的军用信号频段,从而为美军提供具备高精度、高加密、强抗干扰能力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为确保美军的太空优势,特别是拉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2001年,五角大楼首次提出了“太空作战快速响应”的概念。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今年2月22日的报道,美军首颗“太空作战响应卫星”(ORS)已研发成功,正在安装集成主传感器,很快就可待机发射。

该卫星进入轨道运行后,可确保美军在未来冲突中,从容应对来自太空的各种挑战,有效防御敌方攻击并迅速展开反击行动。

《青年参考》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得知,与美军将要发射的这4颗“顶尖级军用卫星”相比,其他国家或者根本没有此类功能的卫星,如“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和“太空作战响应卫星”;或者虽有同类卫星,但技术上要逊色于美国,比如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无论在使用范围,还是可靠性方面,与美国的GPS系统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AEHF最值得羡慕

这个50信道、8Mbps数据率很厉害,不过根据Northrope Grumman和其他地方的说法,这是“providing data rates up to 8.192 Mbps per user, Milstar Low Data Rate (LDR) services (75 - 2400 bits per second), and Milstar Medium Data Rate (MDR) services (4.8 Kbps - 1.544 Mbps).”换句话说,不是每个信道都有那么大的容量,而是按需要可以合并几个信道,为单一用户提供高达8Mbps的数据率,否则没有必要限制数据率,统统8Mbps就行了。相比之下,ethernet是100Mbps,卫星通信容量还是比不上有线啊。

家园 能不能应用在无人机上

这个带宽足够么?

另外,晨大对现在国内热捧的物联网怎么看。我个人是非常看好的。觉得它将是互联网之后更伟大的革命。

而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就可以看作物联网革命在现代军事上应用的开端。

我爱莫扎特:【原创】个人的看法

家园 用作控制一架无人机应该是够了

但即使每个信道都是8Mbps,那也只能控制50架无人机啊,别的用户怎么办呢?

物联网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这东西说它是网,不如说是具有远程自动输入的ERP或者数据库,数据量巨大但数据率要求很低,从网络和通信来说,这东西有那么难吗?是不是难处在于微小、可靠、廉价的RFID而不是网络呢?

家园 这玩意儿主要就是用于前后方实时数据通讯的

无人机肯定是运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带宽的问题应该够了。一般无人机不会做dogfight,可以用一个信道控制一个机群,机群内部区域无线通讯就可以了。

物联网我看还是概念炒作的成分比较多。晨大说的对,这玩意儿更重要的是RFID的应用而不是网络。RFID的数据量很小不会对现有的网络结构产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支持,比如ERP软件的支持。好像5年前类似SAP,Oracle就开始提供对RFID的支持了,只是人没给它起名字而已。

家园 物联网可不是数据库

INTERNET之前,每个人都是“孤立”的,而INTERNET将他们连成一张网络。

所谓物联网,是给每个物品加上一个芯片,具备通讯(比如通过RFID),远程控制的能力。并且每个物品具有IP。也就是以所有的物体为“点”的INTERNET。比如我可以远程控制我的汽车,电视等。而在工业上,所有的设备都上网之后,大规模的协同控制变得很简单。

这方面的框架已经有了,具体的实现技术还有些小障碍,比如芯片如何做的小,通讯是否容易受干扰之类,但不是关键问题。几年内可以解决。

一些初步的应用已经开始,比如集装箱自动报关,智能交通等。

我估计10年后就可以看到成规模的建设。

几份报告:

http://www.p5w.net/stock/lzft/hyyj/201001/P020100105593657719811.pdf

http://www.p5w.cn/stock/lzft/hyyj/201002/P020100226521763004423.pdf

家园 物联网将是实实在在的革命

当然,眼下炒作的成分是不少,但未来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我给晨大的回复里有几份报告。

家园 嗯,工业上大规模协同控制的问题已经不是联网的问题

而是有了那么多信息怎么办的问题。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对物联网不大懂,不敢乱说。

家园 这个前景毫无疑问是很好的,但似乎有些远

障碍不仅仅是你说的那些,更重要的是:

1.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在每个物体内都安装RFID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还得安装处理器用于把传感器的数据组织成便于编码和传输的格式,然后,还得有鉴权模块判断周围无数个接收器哪个有权接受其中的哪个数据(比如说一个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必须向海关报告集装箱内货物详细清单,但只需向来海关接货的无数卡车之一报告它的目的地址)。这还没有考虑直接接触到标签进行强行解码的保护。一个完善的电子标签系统的成本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低到非常普及的程度,所以我预测未来10年只会是有限的应用。

2. 内置中央处理单元。

比如一个智能集装箱。首先它必须可以接受里面每个货物的电子id信息,然后必须对照发货公司的发货清单进行核查(如果是整箱运输可以交给发货公司做,但如果是散货,集装箱自己需要有这个能力),接收每个货物目的地信息。到达一个海关后,接收地理信息并与货物清单的目的地对照,在错误货物出门时报警,在正确货物出门时给相应的货物报关,并给接货公司目的地信息。。。。对于集装箱而言这套系统的成本可能还好不算很大,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低价值的物品,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开销了。

3. 系统处理单元。

这个单元用于接受每个独立物体的数据,并规格化。然后汇入中央数据库进行处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起码得有一个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就需要有生产,物流和ERP系统能够接收并利用这些数据。

这只是初步想了一下的困难。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还有不少具体的技术困难,比如RFID的距离和能源问题,频段问题,辐射对于人体安全问题,等等。所以我的看法是,这个所谓物流网的设想是很好的,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开始大规模忽悠为时过早了。

家园 物联网现在就是炒作的多

物联网现在就是炒作的多,但智能电网已经是在实实在在的开展了。

各个省市都已经开始试点建设了。

家园 就是这样的,理解完全正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