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 -- 江南水

共:💬53 🌺3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老家的方言里就有这种遗存,老一辈的人管土匪、

强盗叫贼、贼人。

家园 【原创】“水”煮《论语》——极不靠谱的读《论语》(12)

不论贫富,做人都够不容易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作为一个没啥出息的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读这些对话。一读到这些对话,我就感到很是心理平衡,孔夫子和他的那些高足也是跟俺差不多嘛,都是大俗人。

在这里,优秀的人才子贡首先发问:吃不上饭的人,不去巴结别人,钱花不完的人,依旧保持谦虚谨慎,怎么样啊?

说实话,很不容易。

作为一个在别人手下混饭吃的人,违心的话,每天怎么着也得说几句,违心的事儿,每年怎么着也得做几件,这实在是没法子的事儿,肚子比天大嘛。

反之,作为一个掌管很多人肚子的人,怎么着也会有颐指气使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就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专家,子贡这番话的重点应该是“富而无骄”。他老兄实在是有资格说“无骄”,并且他还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无骄”,一个“何如”,就把他那志得意满,展示得淋漓尽致啦。

子贡这番话与其说是在问老师,不如说是在变相的自我表扬,在他看来,自己做到“无骄”这一步,完全可以拿个“优秀”啦。

不过呢,孔夫子并不卖他的账,只是淡淡的说:还可以吧。

也就是说,在孔夫子看来,子贡做到“富而无骄”,也就是刚刚及格。

孔夫子有更高的要求,吃不上饭的人,不去主动巴结别人,只能说做得不错,内心深处是个啥子心理状况,就不好说了,大多时候应该是不服不忿的,所以孔夫子认为,没钱的人,不仅要行事说话说得过去,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孔夫子的这个要求,真的很高,终他一生,这种安贫乐道的人,他也只是见过一个,他的得意弟子颜回。

孔夫子也不是势利眼,只是对穷人高标准严要求,对富人他老人家也有更高的要求。有钱人不仅要做到谦虚谨慎,还要模范带头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为社会风气的健康向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钱,在什么时代都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这些成功人士的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比尔盖茨那相当不正规的着装,愣是成了时尚的潮流,不服行吗?

也就是说,没钱的人不要光顾着假清高,还有在灵魂深处不断改造自己,有钱的人呢,也不要光假模假式的展现自己的态度,还要实实在在的做出一点东西。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子贡也服了,引用了《诗经》里的一番话,做玉器的时候,要经过切、磋、琢、磨各道工序,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做人也该这样吧。

一看子贡这么有悟性,孔夫子也很欣慰:阿赐啊,以后可以跟你探讨《诗经》啦,因为告诉你一点,你能知道更多了。

读书是好事儿,开卷是不是有益,不好说,但是人总得读点书才算那么回事儿,混饭吃需要读书,吹牛瞎扯也需要读点书不是。

辩证法告诉我们,好事儿跟坏事儿之间,没有几步路,读书要是死读书,读死书, 那就麻烦了。

这里想起了一个相声段子《对对子》,甲把“上天言好事”这几个字一个一个拆开来,让乙来对,乙就弄了一个“下地醋歹炮”的玩意儿。

还是对子的故事,上联是“细羽家禽瓦后死”,下联是“粗毛野兽石先生”,每一部分对得都是工工整整,整个意思却是狗屁不通。

对对子也罢,读书也罢,都要做到前后联系,跳出文字的囹圄,否则就不好说会闹啥子笑话喽。

千万不要去找什么知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在这里,孔夫子提到了一个千古难题,到底有谁真正懂得我?

孔夫子时代如此,《诗经》中就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近世的鲁迅先生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在我看来,要想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还不如花两块钱去买张彩票呢。从概率学上来说,花两块钱搏500万,成功的概率是几百万分之一,找到一个知己的概率是60亿分之一,放到中国来说也得是13亿分之一。

再说了,别人很难懂得自己,自己就对自己很有把握吗?

自知者明,这世上有自知之明的人,恐怕也不是太多吧。

没人懂得自己,很闹心,要想真正懂得别人,也很闹心。

知人者智,没点儿大智慧,单靠一些小聪明,用偷鸡摸狗的手段弄点儿个人隐私,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

关键词(Tags): #水煮论语
家园 儒家是认为亲情要高于法律的

按照这个说法,老子是黑社会老大,他死后,儿子至少也得做满三年黑社会,才能转到正行,否则就是不孝。

假如孔夫子是个清纯小男生,眼睛里充满了一片美好的春色,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丑恶”这俩字儿,那这么理解他这句话,也没啥不对。

问题是,孔夫子打记事儿起,就已经知道这个天下已经礼坏乐崩了,不地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道了孔夫子的时代背景,还这么理解他这句话,那就等于是说孔夫子在给那些不地道的人,准备了一个高尚的借口“俺所有的不地道,都是为了孝敬死去的老爸”。

那孔夫子还算是什么圣人啊,简直就是黑恶势力的合格保护伞嘛。

其实儒家认为亲情要高于法律的。在儒家,尤其是原始儒家的学说里,老爸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这个老爸是人渣甚至十恶不赦,在儒家看来都是必须孝顺的对象。而且这个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例如儒家的好儿子典范,舜,就是如此。该老兄的老爹不待见他,几次三番得和小儿子一起谋害他。但舜能够成全孝道,多次躲避了谋杀,但仍对父亲尽孝。做到了所谓“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

而孟子还给了一个特别的注解: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

这里,孟子认为如果舜的老爹杀了人,从执法公正的角度来说(用执法公正的皋陶来表示不会徇私),那么舜必须把老爹抓起来。但从亲情角度来说,舜不能坐视老爹偿命。所以舜的选择必须是放弃天子的宝座,带着老爹越狱亡命天涯。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所以,孔子这里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完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孔子为什么对父亲的地位如此看重。我私下推测,可能是因为其自幼失父,于是把父亲崇高化的关系。

家园 整个一心理学加社会学教程

花。

家园 总结的好阿

没人懂得自己,很闹心,要想真正懂得别人,也很闹心。

知人者智,没点儿大智慧,单靠一些小聪明,用偷鸡摸狗的手段弄点儿个人隐私,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

家园 阿弥托福,学个习还得一宝,不亦乐乎?!!!
家园 学习就是好啊!学着学着就得到珍贵的东西了。

学而时得之,不亦乐乎.......感叹!

家园 学习就是好,捡宝少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