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声乐漫谈: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高音们 -- 达闻奇

共:💬78 🌺1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海豚音是早就有的

在美国叫Whistle Note。其实是花腔女高音的一种发音方式。原本的要求是“薄如蝉翼,柔似绸”。我在前面的那个有一点不同意见的贴子中有一个连结,里面有一些流行歌手用这个唱法的几个片断。

外链出处

家园 找不到其它的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把YTB的视频下载。

家园 海豚音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国内观众第一次接触“海豚音”大概是05年超女张靓颖唱的《Lovin you》。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1NDUxMg==/v.swf[/FLASH]

实际上,她在这首歌里仅仅唱到了f3左右,离女高的High C还差得远。

有一种说法,流行唱法是美声唱法的“真子集”。从技术上来讲,可以这么说。

现代欧美流行唱法出自黑人音乐和教堂圣咏,美声源自拿坡里民歌,其实都属于“民族唱法”。美声的优势在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无数声乐家、理论家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个完善、科学、兼容并包的体系。

家园 这是Adam Lopez的个人网页

外链出处

应该可以看到吧

家园 谢谢你的推荐,

呵呵,对音乐的喜欢果然是听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我喜欢Andreas和Phillippe,

Andreas的演绎很舒缓,让人觉得很安宁。

Phillippe,明明是端着很周正的样貌,可怎么看都露出点妖孽的魅惑来,尤其他的半侧脸上扬,眼神若有若无地看向某处。他的声音也是,听着是把清澈的好声音,可就掩饰不住那点暧昧缱绻的暗流。他那曲子2:16-2:34那一段,实在太美了,我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真有销魂蚀骨的感觉。

顺祝莫扎特兄春节快乐 :)。

家园 再贴几段

前面贴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首名曲:亨德尔的绿树成荫(Ombra mai fu)。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bdc36010007tt.html

DANIELS其实也唱的很好,我有他的唱片,美极了。这段视频录音一般。

假声男高音是一种很特别的唱法。

在早期的复调音乐中,声乐的男高音部分有一个对位部,名为Contratenor(和男高音对唱),音域和男高音相若。到了15世纪,这 Contratenor再分为altus 和bassus两部,altus是高音(高过男高音),bassus低过男高音。此名词(contratenor altus和Contratenor bassus)到16世纪经已废除不用,在义大利,Contratenor altus变为alto,在法国,haute-contre, 在英国,countertenor。 P>] *pD

这countertenor是宗教音乐的主力声部,主要是当时女性不能在公开场合演唱的的原故。但在歌剧中,countertenor的地位远不及阉伶,而亨德尔也主要为阉伶作曲。因而countertenor主要的地位留在宗教音乐方面,数个世纪也如是。

20 世纪中,英国演唱家艾法烈德.德勒Alfred Deller自称Alto,一手成立了德勒室内合唱团Deller Consort,其同伴Tippet建议他改用countertenor这古名称。德勒乃成为了‘假声男高音’的主要复兴者。德勒在英国复兴假声男高音时,雷索.欧伯林Russell Oberlin在美国也成为了假声男高音的倡导者,和德勒一美一英的,将这遭人遗忘的声部来个‘大翻身’。 )

到20世纪,假声男高音有Alto和sopranist两类,后者可以唱阉伶的角色,雅敖斯基乃属后者。现在,歌剧中的女性反串角色也会由假声男高音演出,而作曲家也为这声部作曲了。现在,在民歌范畴中,假声男高音也占有重要席位。

[FLASH]http://www.youtube.com/v/C4sQlOHcvjI[/FLASH]

JAROUSSKY同志(江湖人称“小雅”)是个天才,18岁才学习声乐,几年后一炮打响。不过他的形象有些“娘”,这也难怪,他唱的曲子本来就是写给“阉伶”唱的。

[FLASH]http://www.youtube.com/v/ZNp8hYycx4c[/FLASH]

这部电影讲的是著名阉伶Farinelli的故事,片段中“他”的歌唱让作曲家亨德尔晕了过去。

据传说,法里内利在西班牙宫廷中,每天为国王菲立普五世唱4首相同的歌,连续10年之久,这4首歌是哈塞(J.A.Hesse)歌剧《阿塔塞尔塞》 (Artasaserse)中的《太阳暗淡无光》、《甜蜜的拥抱》,阿里奥斯蒂(A,Ariosti)的《我们的痛苦已幸运地过去》和贾科梅利 (G.Giacomelli)的《那夜莺》。

这两段视频的音乐是亨德尔的作品《Lascia ch'io pianga 讓我哭泣 》,据说就是为Farinelli而作。

Lascia ch'io pianga mia cruda sorte,

讓我為自己悲慘的命運哭泣,\n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E che sospiri,

我渴望,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我渴望自由!

Lascia ch'io pianga mia cruda sorte,

讓我為我悲慘的命運哭泣,\n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Il duolo infranga queste ritorte de miei martiri sol per pietà,

這場爭鬥模糊了我所遭逢的許多痛苦,

de miei martiri sol per pietà.

我祈求我的痛苦能獲得仁慈的解脫。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祝嘉木阿壳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家园 呵呵,古典大牛出现了

花几位。

这个帖子还有几节,春节前可贴完。各位继续推荐好听的音乐

家园 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高音们(九)春田花花同学会之对唱

对唱,容易出经典。

先贴一首Brian Mcknight & Christina Aguilera 的 《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这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歌手。

[FLASH]http://www.tudou.com/v/5t32KK9_YHg[/FLASH]

咱不能忘了华语歌手,贴一首张学友和菲律宾天后Regine合唱的《In love with you》。不过说真的,张学友贵为歌神,跟Regine一比,有点那个什么什么...各位自己看吧: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yOTIxOTU2/v.swf[/FLASH]

听完了男女对唱,再来个男男版的。这是信乐团的阿信和林志炫上《国光帮帮忙》的对唱,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整期节目,很有意思。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A4MDI5NzY=/v.swf[/FLASH]

家园 我贴的视频都是国内的

YTB上的就看不到了。另外图片确实没找到好的地方上传。

家园 李双江是美声吗?

这个我还真看不出来。

我自己的看法儿是,李双江就一通俗歌唱家。很典型的通俗歌手,早期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儿的情况下。

通俗歌手里面基本上没有够“家”的,李双江如果愿意归这一类的话,可以算“家”了吧应该。

民歌算什么呢,这还真不知道。不严格地说的话,蒋大为也是通俗歌唱家。

各地民间的曲子和歌手,未经雕琢的,我觉得得算民歌。经过雕琢,圆润成熟一些以后,很多就得归通俗类了。因为我们的民歌理论界要与美声划清界限。

通俗歌曲界,其实我感觉不应该这么好进的,不是说随便忽悠两句就能算数的,比如差得不能再差而且转了很多钱却多年仍无法进步的李宇春之流。

通俗唱法,那也是有章法的!

以上纯粹个人意见。

家园 中国的通俗和民族确实不太好分

不过CCtV现在已经改称“流行”了。民通也取消了。

我的意见是,风格化和类型化既要看技术标准,也要看美学标准。技术标准主要看唱法,美学标准就看歌曲本身了。

波切利算是唱美声的,但他经常唱流行歌曲,老帕也常跟歌星们合作。统一的、共同意义上的通俗或流行是存在的,但既然有类型,就肯定有跨界。

家园 李双江可是学院派的

够不够好另说。不过这位的好时候是70年代初,他的那首五指山应该算的上是很不错的男高音了。后来这位又出来混就有点儿不成话了,嗓子倒了,有点儿落毛凤凰的意思。

只是讲唱一个歌,美声,民歌,通俗,其实也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处理方式不一样,效果不一样就是了。用的好,那个都能唱出好歌,用的不好,那个也是乱唱。功夫见在没有电声的时候。受没受过正规的训练就很容易听出来了。

至于说通俗歌手,感觉上最大的差别在于文化。国内的演艺圈受港台的影响太重。推出新人以炒作为主。这对于港台这种小地方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地方小,人材少,所以只能靠炒作。可做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天份的人都能比的上这两地的总人口了。炒来炒去,劣币驱逐良币。歌手唱不出好的因为没水平,听众听不到好的所以烂歌横行,因为唱的多烂都有可能红,所以歌手的心思也不在唱上。几十年这么混下来,李宇春以后又来了个曾什么的。也真是亏了他们还叫自己音乐人,真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说到这儿讲个笑话。前两年一个当红的歌手跑到纽约去演出。为了增强舞台效果,说是叫个观众上来一起唱。结果上来个留学生拿起话筒就唱,唱的比那个歌手要好多了。结果搞的那个歌手自己都不好意思唱了。

家园 有趣的一个小动作

看Christina Aguilera 和 Regine唱高音的时候,会把话筒拿开一些。这是高音比较强的歌手的一个习惯,用来控制高音时的音量同时保证高音的质量。而很多通俗歌手在唱高音的时候,话筒仍然离嘴很近。这些歌手的高音通常都会很弱。给人以挤出来的感觉。张学友是老了。当年他也是要把话筒拿远的。

家园 内地的很多歌手其实都是学院派

包括八九十年唱流行的,很多都是深造过的。不像现在,是个人都敢出来唱歌。

昨天看春晚阎维文的演唱,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他是美声唱法,他的中低音有很强的胸共鸣,高音也有,唯独中高音区是民歌唱法。

流行歌手里面,底子差的就太多了,让人不忍卒听。

家园 学院派要更特指一些

说是学院派通常是说从中央音乐学院或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