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评封建时期促进中国文明发展的七大历史事件 -- 萨苏

共:💬59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什么影响的农民起义

没有什么影响的农民起义,整个宋朝300年,没有什么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足以说明民生搞的很不错了。要说随便喊个正确一点的口号谁不会??

家园 没有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原因有许多

事实上从赵匡胤在位开始,农民起义一直就是绵绵不绝,规模比较大的有六十多起,各处民变更多达数百处。之所以未形成全国规模,是因为终宋一代,外患不断,这就抑制了国内矛盾的激化;而宋代“养寇于兵”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不安定因素。

现在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宋代经济奇迹,实际上是建筑在对老百姓敲骨榨髓式的盘剥上,只能证明敛财有术罢了,老百姓一样是民不聊生。

家园 一个时代是不是了不起,不过是看它富强与否。

宋朝强不强就不说了。至于富,现在对宋朝富裕的称赞无非都是看它年收入多少贯钱,年铸币多少贯钱。宋神宗年间铸币量创下纪录,是唐朝10倍左右不假,看看曹仲德的那篇文章,盐就能涨价10倍。按照现在的术语,这是典型的通货膨胀,没有实际意义。要是单纯的财政收入能够成为什么证据,现在的俄罗斯不知道比当年的苏联“富”多少倍。还不要说宋朝其他刮地皮的方法了。

家园 此话不假但需思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听起来冠冕堂皇。

民又分为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这样理解就是

所谓中产阶级很重要。

家园 小时候小趾分瓣,随着时间推移分瓣慢慢消失了,这怎么解释?

还有我偶尔长出一根黄发,难道......

家园 证据不足,颇多猜想。

萨苏的上述观点,我认为属于结合部分历史现象进行的猜想比较合适。

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究竟对后世的文化建设有多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是微乎其微的。

南越王国和越南现在的民族究竟有多大关系?

所谓周朝的百家争鸣,也不过是战乱的副产品而已。“道路以目”的典故就是周朝的故事。因此这个“缺少束缚”作为周朝的功劳,实在勉强。

汉征匈奴究竟对保存后世原始种族的成分的功劳,也非常可疑。南北朝、五代十国之后,讲究“纯种”的民族,就只有政治利益争夺的需要了。隋唐之后,讲究“纯种”的中华文化,也是纯数YY而已。

江南氏族在司马东渡前就已经比较发达。经过汉末战争,江南氏族力量的兴起,不过经过司马朝代的中央主权衰弱,显得在这块暂时的中央所在地更显眼而已。士族并非因司马而来。

五胡乱华,究竟是有多少人种改良的意义,也很可疑。人种的混杂倒是确实的。但是否因这种混杂就一定有改良的意义。难说。

至于胡人带来的“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多少改良的意义就更难说了。北魏兴起,与其说胡人文化改良中国,不如说中华文化促进了胡人文化的进步。

天可汗,充其量也不过是中原人对匈奴的胜利。当时的唐文明,军事力量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至于现代的所谓远东霸权,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国土广大,这样的国土,与其感谢唐朝不如感谢蒙古人。

至于满清的覆灭,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说法,就更是牵强。^_^

萨苏写文应该更好看,更耐看一些。对你期望比较高,所以认为你这篇帖子实在是游戏之作。

^_^,本人说话较冲,得罪勿怪。

家园 谢谢,当以自勉
家园 偶然看完了,一个是感觉是屁股决定大脑,很多历史观点是出身

决定了的,从此君的文章不看

家园 秦后是封建社会?感谢满清?唉。。。。

看都不用看了

家园 我的意见。

1.没看出来有很多观点都是出身决定的。你不妨把你的观点一一写出来,也让大家看看。

2.这是6年前的老文。萨苏也是在进步,发展中。以他多年前的1篇文章来做出“从此再不看他的文章”的决定,实在有点。。。

当然,你要是忙,没功夫写,或就是不愿看萨苏的文章,特此做声明。俺也不是非要逼你。。。

自由,自由。。。

家园 那兄弟您的损失可大了。网龄不够长?

还是天涯猫眼中华铁血泡太久了?

家园 这类上来就“屁股屁股”喜欢搞分类学的人

决定不看萨苏的文章,我看应该为萨苏高兴才是。谈出身,搞分类,好处在哪里?好处在可以把复杂的问题随意简化,有利于暴力欲的释放。喜欢释放暴力欲的读者少了一个,是件好事嘛。

楼上说什么“这是6年前的老文。萨苏也是在进步,发展中”,先自矮了一截,倒好像认同萨苏错了一样,大可不必。

家园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非汉决定中国不大可能走君主立宪制道路

但是它对中国的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很难说

个人认为,循序渐进的社会变革才是国家民族之福

家园 这种类型的学术问题,本没有绝对正确的。

如果是善意的批评,或者辩论,都是有利于双方的。也包括萨苏。而且,俺觉得萨苏也会这样谦虚的接受善意的交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