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的胶片机身(一) -- 滏阳河

共:💬54 🌺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握手
家园 现在P家的镜头正是价格高的时候

如果将来也不想玩P的东西,现在出镜头,正是好时机。

不过能忍心出三个公主头的人不多,hehe。

家园 那可都是宝贝儿啊

真的不忍心~

家园 【原创】我的胶片机身(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终于离开Pentax机器了,开始讲讲我的其他胶片机身。这台是Contax G2,它的特色呢,只说一个就够了,135旁轴可换镜头机身中唯一可以自动对焦的系列。当年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g系列的东西不多,总共只有两台机身G1和G2,闪光灯两个140和200,镜头七个。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配件,比如滤镜,遮光罩,快门线,后背等等。这七个镜头包括六个定焦镜头和一个变焦镜头Vario-Sonnar 35-70mm f/3.5-5.6。这支变焦镜头玩的人不多,讨论的人也不多。六个定焦镜头却都是个顶个的好。Contax Zeiss的镜头上都会注明镜头的结构,比如Planar,Biogon,Sonnar。但是玩家一般把G系列镜头叫做G加上镜头焦距。依照这样的叫法,六个定焦镜头是G16,G21,G28,G35,G45,G90。我有幸在ebay上用很好的价格收到G2+六个定焦镜头+闪光灯+一些配件。这六个镜头虽然光圈不大,但是每一个都有忠实信徒。G45被称为最好的标头之一。21mm在Contax单反CY卡口上有一支Distagon 21mm,也是一支极品镜头,可惜价格高高在上,印象中要1800刀左右,平常人消受不起。这个G21是Biogon结构,由于需要离胶片所在平面距离很近,所以不能用在单反相机上。这支G21的价钱大概是700刀左右,但是成像质量没有丝毫妥协,是平常人体验Zeiss超广角的利器。这套器材中来头最大的是G16,结构是Hologon,外号“神之眼”,是G系列所有器材中唯一一个在德国生产的。其他G系列器材都是日本京瓷公司在日本生产的。这只超广角镜头是106度的视角,5枚3组,与空气的接触面只有6面,可以很好的抗眩光。外形是一个幽蓝的半球体,很是好看。关于这支镜头,我以后可以写一个系列,叫做“我所拥有的镜头”,到时候可以好好写写这支镜头。

Contax G系列一个平常常见的一套一机三镜是G2+G28+G45+G90,ebay上大概是1200刀左右。算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胶片器材了,尤其是想试一下Zeiss镜头在胶片上的表现。现在有转接环可以把G45和G90转接到M4/3系统上。也算是给了这两个镜头第二春。其他几个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还没有好的转接方案。可惜的是,由于胶片市场的萎缩,G系列也被停产了。最近,G系列的粉丝们一起期待出一款能用G系列镜头的自动对焦数码机身,估计也是一个近期之内无法实现的梦想了。

家园 我已经去申请认证会员了

请大家多多支持。今后一定多发原创贴,在摄影器材这个领域和大家多多交流。

家园 6个头都让你收了 口水哗哗流啊

个人感觉 80年代后的 日产旁轴 一个是Contax G系列 还有就是柯尼卡 巧思 巧思rf系列 最具使用和收藏价值

当然同时代还有 美能达cl 福轮达(确善能) 也不错

对旁轴机而言 标头之下无对手

当年蔡司与雅西卡(后并入京瓷)合作 蔡司负责技术质检 京瓷负责生产和销售 双方有明确的分工。

家园 【原创】我的胶片机身(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的主角是Contax ST,傻大黑粗的代表。Contax ST是Contax CY单反口里面的专业机身,把握舒服,有重量感,快门声音也很好听,对焦窗也很明亮。还有一个Contax RTS III更专业,为了使胶片在相机内更平整,它用了真空吸附后背。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据说RTS III的故障率比较高。

CY口是Contax和Yashica共用的卡口,这个系统也是当年Contax镜头和机身最齐全的135单反系统。Contax Zeiss(CZ)镜头早期是在德国制造,后来Zeiss和Yashica合作,大部分镜头转到日本生产。Zeiss负责设计和质量验收,Yashica负责生产和销售。德日搭配,降低成本。CZ镜头还分AE和MM两种类型,MM比AE多的功能就是快门优先(Av)和程序曝光(P)。两个产地和两个类型,所以就有四种组合,按照大概的生产时间顺序为AEG,MMG,AEJ,MMJ,其中G代表德国生产,J代表日本生产。大部分CZ镜头都有这四个版本。于是四种版本的价格就有高有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MMG,AEG,MMJ,AEJ,简单来讲就是德国生产的,贵;测光功能多的,贵。由于四种版本生产的时代跨度比较长,镀膜,光圈叶片,甚至玻璃也不相同。一般来讲MMG少见,所以AEG很是受到CZ玩家的追捧。怎么分辨CZ镜头是什么版本呢?产地容易分辨,在镜身上刻着。MM镜头上,最小光圈那个字样是绿色的(比如22),其他的是白色的(比如16,11,8等等)。还有些CZ的忠实粉丝,除了追求版本,还追求镜头的序列号,颇有一些序列号被神化了。CY口的CZ镜头现在的价钱都还比较平易近人。现在Zeiss出的新的ZE,ZF等卡口的镜头,一个50/1.4可以买CY口的50/1.4加一个胶片机身。想尝试Zeiss镜头滋味而又囊中羞涩的xd,正好可以一亲芳泽啊。CY口CZ的牛镜很多,等到下个“我的镜头”系列,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进入自动对焦时代以后,Contax发布了一款CY口的AX机身,是焦平面移动来实现自动对焦,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台焦平面移动对焦的机身。AX的机身比一般的机身都要厚一些,就是要保证焦平面有足够的空间移动。后来Contax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之后研发了N卡口的自动对焦机身N1,可惜的是N卡口还没来得及普及,只出了几个镜头,单反就迎来了数码时代。Contax选择了菲利浦的ccd,勉强出了数码单反机身N Digital。前面也说了那块ccd成本高,质量差。由于市场和产品本身质量原因,使得京瓷公司决定停产CZ系列的机身和镜头,一代天骄,落得个这个下场,感叹啊。

作为一个Zeiss的小粉丝,忠实希望Contax能重回135数码单反市场。唉,其实我也知道这是痴人说梦了。。。。。。

家园 下一篇我就介绍一下弗伦达Voigtlander

巧思RF和弗伦达都是M口的旁轴,现在有很多镜头可以用。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开放统一的卡口,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机身和镜头,都是通用的。

旁轴的强项就是广角和超广角,由于没有反光板,更容易设计广角镜头。

我在ebay上300刀买到过一个二手的弗伦达15mm/4.5,这在单反上不可想象啊。

多交流啊,hehe

家园 很满意CY21的后代镜头

最近D21成了挂机头,只在光线很弱的时候换上35,边缘锐度堪称完美,看来只能在5DII上才能充分发挥。不过现在已经和ZF.2看齐,几近1.8k,两个月前1.4k即可拿下。

家园 你说的是Zeiss ZE 21mm?

CY版的这个D21也是很牛的镜头,二手价也要1.8K,甚至更高。ZE版的1.4k应该算是很好的价钱了。

另,G版的21mm是Biogon结构,也是好评如潮,但是价钱只有750左右,可惜现在只能用在Contax G系列机身上,现在还无法转接到其他机身。

家园 握手

除了CONTAX ST的另外几个我都有(过),现在只留下一个MZ3和一个G2了,也仅仅是留作纪念而已。

一直是PENTAX粉,但是P太不争气了……

家园 上花一朵

貌似我们是老乡.

家园 那可能就是了,hehe

看到我的id差不多就能猜到吧

握手
家园 恨铁不成钢啊

我也不要求高iso和对焦有多快,k7就挺好,只要能出个全幅,把小公主解放了就好。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因为P的防抖原理的限制,如果做成全幅,就不能用现在P的防抖技术。Sony在这方面不错,可能Sony的防抖功能跟成像圈关系不大。

家园 【原创】我的胶片机身(五)

首先多谢各位xdjm的支持,我终于成为认证会员了,将来会写更多的原创帖子,分享心得。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的主角就是弗伦达 Voigtlander R4M。这是一台Leica M口的旁轴机身。Leica M口在135旁轴中势力不小,很多厂家都做了M口机身,其中除了Leica自己的M系列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Zeiss Ikon,Konica做的Hexar RF,但是价格虽然比Leica M系列便宜,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不便宜。幸好,有了Voigtlander做的R系列。R系列现在有6台机身,R2A,R3A,R4A,R2M,R3M,R4M。后缀A和M的差别在于,A有光圈优先Av测光模式,而且是电子快门;而M是全手动设定曝光,当然机身中也有测光表,机械快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池,A就不能工作了,而M只是没有测光指示,还是可以工作的。我多多少少有点儿机械控,肯定是选M。2,3,4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焦基线的长短,取景放大率和内置取景器的焦距。4的对焦基线最短,取景放大率也最小,但是内置取景器的焦距个数最多,而且以广角为主,最长焦距只到50mm。旁轴本来的优势就是在广角,于是我选择了R4M。

在使用过程中对R4M有几点不满,第一点是测光表用的电池仓居然是塑料的螺母。刚买来的时候不知道,一次装纽扣电池的时候,居然金属电池仓盖把塑料螺母拧滑丝了,杯具啊。后来仔细观察一下,发现居然电池仓不是和机身金属底盖一体的,是单独的一个塑料筒。我找出其他几个老胶片单反看了一下,都是电池仓和机身的金属底盖一体。Voigtlander,你卖一个669刀的机身,还干这么鸡贼的事,太对不起用户了!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决定以后不会买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牌子的机身了。当然镜头还是要买的,hehe。第二点是快门声音,R4M的快门声是“啪”的一声,虽说比大部分旁轴的快门声音小,但是作为一个旁轴,得高标准严要求,R4M的快门声音还是有些大。Contax G2的快门声很小,“嗞”的一声,绝对偷拍利器啊。

说起Voigtlander这个牌子,也是多灾多难。曾经很牛过,曾经被蔡司收购过,曾经被出身于它的禄来公司收购过(有点绕),现在屈身于日本三流小厂Cosina。Cosina除了生产Voigtlander的机身和镜头外,值得一吹的是Zeiss的手动镜头现在大都也是这个厂家生产。从这点来看,Voigtlander跟Zeiss还是有点暧昧关系,hehe。Voigtlander现在生产的镜头不免被老玩家所鄙夷,但是M口镜头中,它算是比较全,而且是最全的了吧,价格也很便宜。像50/1.1和35/1.1都是1k刀之内搞定。如果你口袋不鼓,如果你想玩M口旁轴,如果你能接Voigtlander的机身质量,从Voigtlander开始玩,还是一个挺好的开端。将来你可以升级机身,可以升级镜头。

M口现在也有几款数码相机,Leica的M8,M9,Epson的RD-1,但是都比较贵。希望Cosina能鼓捣出来一个相对廉价全幅数码机身,如果价格能控制到2k刀,绝对是功德事一件,市场也应该不错。

家园 弗伦达机器在我眼中就是那种优点和缺点同时存在

又都那么刺眼 你可以说他是最具创新的 当然也可以说他最具脑残(现在的新形容词)的设计。

弗伦达以后再没有那一种相机敢如此的特立独行了(偶不是指的R系列) 嘿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