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图表】加勒比海五国概况对比 -- 愚弟

共:💬79 🌺20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些雪茄都是正品

复: 游鱼之乐 2905302 那些雪茄都是正品

和专卖店里面没有差别。都是直接从厂里偷出来的。包括包装盒,标签,全部都是正品。这个是在当地呆了2、3年的留学生告诉我的。

说句实话,在古巴,要学温州人作假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私人买厂房、机器、招工都有限制,而且雪茄叶是国家统购的。还有玳瑁、酒等特产,都不容易作假。为啥?海南的玳瑁都是塑料仿的,古巴连正常经济活动所需的石化产品都紧缺,哪里去弄原料做假玳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确切的说应该是互墙

复:古巴拉面 2899410 确切的说应该是互墙

米国为首的互联网对古巴筑墙,古巴也只好筑墙了,

http://news.sina.com.cn/w/2009-05-31/034515707188s.shtml

家园 雪茄还是太贵了感觉

复: Javacai 2905855 雪茄还是太贵了感觉

几个大牌的不得了,小牌子也价格不菲,去一次古巴只允许免税带50支出来,基本上就够自己抽的。

小厂和手工的我觉得也不见得差,因为古巴的烟叶实在是好。一支雪茄3种味道,让人回味啊。

家园 是么?货源怎么样?

据我几个做雪茄生意的同学说现在国内的货源大部分是马来西亚和波多黎各仿造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家园 海地曾经是加勒比海的明珠

唵啊吽:【文/视频】海地,谁能抹去您眼角的泪珠?

海地就是被列强的国际债务压断脊梁的。要不是毛泽东,中国的命运也和海地差不多。要不是新中国不承认的甲午战争赔款和庚子赔款还有铁路贷款等前朝旧债,中国也会像海地一样永远贫困。清末所谓铁路贷款,实际上是列强到中国投资,因为他们是有铁路权益的,但是,列强却要用铁路贷款形式由中国人的税收作为他们的投资本钱。

唵啊吽:人大教授来捂国人眼睛了

家园 现在美国人到中国投资,

用中国人买美国债的钱,还不是一样?

家园 再想想,其实不完全一样。
家园 细考察是比较复杂

这里有把饼做大和粉饼的问题。美国这样做自然分到大饼,中国就是在小饼中积累资本,所以内需总是不足,而美国则高消费。

家园 可能深圳那边是水货把

具体没问过,确实好这个的有些人过段时间就去那边进货,他们说能便宜三分之一。现在水客查得严了吧,不知道是否受到影响。

北京满大街看得见的烟吧就有十几家。

大家都说自己买到的是正品。哈瓦那的几家专卖店能确保是正品。其实就是去烟厂,也可能是你在后门买,他从侧门拿进去的啊。关键是咱们不懂,分不出真伪。

家园 小弟有些心得

我觉得啊,看雪茄就是一看二捏三闻四品五拆啊,看就是看烟皮(就是雪茄最外层的那层烟叶)的光泽度和颜色(当然各个品牌的烟皮颜色都不一样,看具体品牌了,比如Maduro5是发黑色的,esplendido是发黄色的),古巴雪茄出厂前有一道工序叫充气,这道工序可以使烟皮光滑,雪茄形状圆润,一般手工作坊是做不出来这道工序的(但有一些也有),所以可以作为判断正仿的依据之一(就我所看的正品雪茄来看,基本上都有这个工序,这里要注意,大部分偷出来的雪茄是没有这个工序的,因为充气后就是分拣,装盒,然后直接上架,这个过程当中可操作的空间很小,而充气之前的工序监管相对之后稍小,所以有些雪茄就从这个渠道流出了)。捏就是捏烟体,好雪茄紧致但又不硬,捏过没有碎叶掉落(如果有碎叶……你中奖了,这种雪茄是用碎叶卷的,比较次……当然还不是最次的,最次的是用棕榈叶卷的)。三闻就是闻烟口,差有股生烟味,原因是窖藏时间不够(这个是听来的,我自己闻不出来),品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抽的时候感觉中间有刺鼻的味道,那就肯定不是雪茄叶卷的了。如果你不在乎那一根两根雪茄的价钱,那就拆一根吧,最好的雪茄拆出来的烟叶一定是完整的一整张,没有发霉,没有破损,没有碎叶(我拆过很多雪茄,有次从里面拆出来过棕榈叶……拆的时候先拆烟嘴部分,然后一层一层剥),鉴别大约就是这几个步骤。我买过的非正品雪茄挺多的,正品也买过一些。古巴雪茄品牌也就那么几个,Cohiba最著名,子品牌最多,被仿造的也最多,古巴水货出货量最大的烟就是cohiba的esplendido,正品一盒480美元,仿货好的80,次的二三十就能买来,偷来的很少见但也有,单只装仿货卖的最多的是铝管装的 Romeo y Julieta III.其他的品牌国内不太认,不过欧洲人挺认的,比如Partagas,Punch,Guantaramera,San cristobal之流.

家园 【转载】在古巴的华人

引自《世界日报》

2012-04-29

  有三个台湾大小的岛国古巴,只有大约相当于台湾一半的人口——1124万2621人。根据两年前的人口调查,该国的白种人(多为西班牙后裔)仍占大多数,达727万1926人;非洲裔(祖先多来自安哥拉)也不少,为112万6894人;另有黑白混血种(称Mulatto)265万8675人;第四大族群是亚裔,共计11万2268人。

  古巴的亚洲族群基本上由华裔与日裔组成,又以华裔为多。华人移居古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仅1847年至1874年的27年间,就有12万5000名应聘到甘蔗园做工的广东人乘船到达这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同一时期甚至有数千名华人从美国加州出发,取道纽奥良或墨西哥,偷渡前往古巴谋生。

  早年的古巴华人不堪忍受西班牙种植园主的残酷虐待,纷纷逃亡到城镇,许多人干脆参加古巴人的独立运动,拿起武器抵抗殖民者。今天的哈瓦那还竖立着一座圆柱形的纪念碑,缅怀参加独立战争的华裔战士,感人的碑文写道:「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当逃兵,没有一个当叛徒。」(No hubo un Chino Cubano desertor. No hubo un Chino Cubano traidor.)

  时过境迁,今日的古巴传统侨社已经凋零式微,人数所剩无几,由于异族通婚非常普遍,所以华人后代也不怎么像「龙的传人」。记者在哈瓦那中国城曼瑞克街(Manrique )的「龙冈亲义公所」门前邂逅一位年逾古稀的叶老伯,攀谈之下得知,他于1954年从台山的水步镇来古巴投亲,几十年来一直打工,如今已经退休。虽然在社会主义制度荫庇下得以衣食无忧,但手头相当拮据,连一张回乡的机票也买不起,所以去国58年,从未重踏故土一步。与记者分手之际,叶老伯连连说:「我来古巴来错了。」

  与胼手胝足毕生辛劳的老侨不同,新一代华人移民在古巴却过得风生水起。他们赶上了这个国家着手改革开放的好时机,纷纷开餐馆、办贸易,「三下五除二」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哈瓦那中国城入口处附近有一家「天坛饭店」,女店主陶琦16年前来自上海,嫁给当地华人后裔、武术学校校长李荣富后得以定居于此。她开始在国营的「天坛饭店」当经理,继而获准承包生意,最后将其买下,变成私人企业。陶琦擅长公关,在当地政要、中国大使馆官员中人脉深厚,连国际知名的「旅游者圣经」——「孤独星球」丛书(Lonely Planet)也派人登门试餐,并在「加勒比海诸岛」专辑推介这家小店,盛赞它「能做出130种佳餚」。

  陶琦在哈瓦那过着令人艷羡的生活,不但买下了300多平方米的海滨高档公寓,而且雇用六个保母,穿金戴银更不在话下。她年年回中国探亲兼采购,随时可飞往美国迈阿密度假。

  同样搭上古巴「私有化班车」的还有中国城「双龙饭店」的老闆,以及一些准备涉足租车业、采矿业、旅游业的华裔商人。他们敢作敢为,开风气之先,相信将在古巴经济转型的进程中留下自己迈向成功的足迹。

  在古巴还有另一类华人,那就是为数可观的中国留学生。有趣的是,这3000多名莘莘学子全部来自大陆的边远地区,如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甘肃、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沿海省分的一个也没有。除小部分就读古巴其他城市的院校,大多数人都负笈于着名的哈瓦那大学。据瞭解,安排内陆学生来古巴深造是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这种机会颇受青年学子及其家长的青睐。

  虽然哈瓦那大学餐厅的伙食为人诟病,中国留学生在古巴还是过得很滋润。中国政府发给每个人的生活费高达200欧元,他们可以自己买菜做饭,闲暇时还能下下馆子。鑑于中国学生人数众多,哈瓦那大学专门在近郊新辟一处校区,供他们居住。新校区门禁森严,环境整洁,治安无虞,不如人意的是上网速度太慢,更不能安装视频,与家人联络只能靠长途电话。

  记者一行在古巴的各个观光胜地,都看到结伴出游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消费可以使用「土披索」,花费十分低廉,所以高级度假村照住不误。他们中一些人已成为同居的男女朋友,还有人与古巴朋友同堕爱河,准备成家于此。很多少男少女对记者说:「我们就喜欢这儿!」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北美华文新闻、华商资讯 - 古巴开放…华商抢赚第一桶金

家园 好文。
家园 贾雷德 戴蒙德在<崩溃>一书里面就有说到海地这个案例..

海地的现状远非一句被债务压倒就能说清的...

你这种煽动性的语言毫无益处

家园 你能说个梗概吗?

唵啊吽:【文/视频】海地,谁能抹去您眼角的泪珠?

我至少也是在网上做了调研才说话的,你不能一句话扣个“煽动”的帽子。

家园 你说的这个是上网agent,很平常的互联网技术。

就算在欧美,一般的学校和公司都会用的。

这和中国的Great Firewall完全不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