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对高耀洁的看法:作为一个来自疫区的普通人(一) -- 方解石

共:💬86 🌺556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园 不妨关注一下千江的帖子

千江:关于高耀洁说几句

千江:高耀洁告诉我,她早就不想活了

千江:补充说明

千江:她家门口就有一个摄像头

千江:有没有监控自己判断吧

对于那些想要投蛋, 或者为投蛋寻找理由的人, 倒不必追看了, 因为已经揭露出的证据足够给你们背书了. 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更多情况, 有兴趣补充每一块完整事实拼图的河友, 我想也包括楼主在内, 这几篇帖子值得一看. 除了投蛋以外, 我觉得还有别的方式, 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从整个事情当中学到什么. 可惜的是, 千江下河之后陷入了争论当中, 接着就沉寂了几天. 在她发出一篇完整主题帖之前, 且暂时把她的相关回复列在此处吧.

家园 老实说,如果要看千江的帖子,最好爬爬那座楼

因为你引用的帖子,很多人并没有投蛋,但是对他说的“他亲眼所见”提出了很多疑问。光讲他的帖子引出来看,很容易误导。他的说法老实说受个人情绪影响太大,不是一个自称客观的媒体从业人员的看法

家园 已经批过就算了

贴出来更多人看见, 接着批

...

我也没有说她就是正确, 客观的, 是不是?

  • -- 系统屏蔽 --。
家园 送花,砸宝

不知道武汉大学医学院的桂教授进况如何?

家园 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还要求抗压?

这个要求难点吧。你怎么不说要求所有女性碰到强奸犯的时候要学会抗x,要学会适应呢?如果流氓身下压的是你老婆,你是要她跑啊还是要她留在原地抗X啊?如果高老太是你妈你奶奶,你是要她跑啊还是要她留在原地继续接受骚扰,监视和软禁啊。

这个政府操蛋,要钳制言论,这个是高出走的根本原因。别混淆了。

当年有那么多人越过柏林墙,逃到西德,莫非是东德政府的网开一面咯?拜托不要用你那点可笑的善意来揣测这个操蛋的政府好不好?

家园 我觉得你还是仔细读下长贴,虽然可能很麻烦

并非要求高老抗压,而是高老在对待压力的时候,采取的措施,其实是无利于艾滋病患者和她自身的。这和大众加给高老的光环也是不一致的。

可能因为我上面的长贴太长了,没有多少人有耐心把它看完。我就摘录点吧。虽然我不太喜欢进行摘录,因为很容易断章取义。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columnarticleview.php?id=9

尽管河南的局面正在得到改观,但是,政府和公民活动者之间的隔阂似乎正在推延应对艾滋病的进展工作,而这样的进展已经出现在邻省安徽。

“河南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大的改变,”高耀洁大夫告诉我们,“政府建立示范区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但是,仍然有一些(艾滋病高发的)县并未公开,这些地方的病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坐在这位80高龄、曾是儿科大夫的艾滋病活动者简陋的家中。她由于在过去14年中不懈地曝光河南的艾滋病感染真相,获得过不下5个国际人权奖项。当时,由于血站从贫穷的农民身上采集血浆,导致许多人感染艾滋病。高的起居室内四处堆放着各种书籍和资料。这位动作敏捷的老太太不时起身在这些材料中挪来挪去,拿出剪贴的媒体报道、信件以及她自己写的报告给我们看。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坐在桌子的一角,在信封上写上地址,以便把高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寄出去。

高同意带我们去一个艾滋村,以便我们能够眼见为实。因为高说,她家一直被监视着。于是,我们决定随后在她家附近的一家餐馆见面。她先于我们到达,手里拿着两包旧衣服,准备分发给村民。

从省城郑州出发,驱车两个小时穿过华北平?-丰收季节里的热浪后,我们到达了登封市石道乡王楼村。只有一条压满车辙的土路通往这个处于赤贫中的村子,道路两边散落着破落的红砖房,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废物的味道。

看来,高大夫有几年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了。我们不得不几次停下车来问路。她似乎对村民们并未记得她而表现得有些惊讶。?-过和村民交谈,我们很难认同她(当地的防艾情况)并无改变的说法。

还有高老自己的话:

http://www.tianyaxiaozhan.com/?action-blogdetail-uid-399-id-6516

近3~4年来,艾滋疫区出现的一些情况,结合本人的遭遇,我明白了,艾滋疫情在农村严峻,血站已转入地下。如今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孙家湾设“单采血浆站”,组织山区上万名妇女前往卖血,每600毫升换168元人民币(见2009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还有不少未揭露出来的血站。只要没人说,外面不知道,官员们才能发大财,也能保住乌纱帽,总结他们用的五种妙法:

1金钱收买,送红包、困难救济、受灾赔偿等。

2物质诱惑,

赠送食品、用物、家具、电器甚至楼房、汽车等。

3荣誉拉拢,奖励、晋升、提拔、党票等。

4给脸色看,压制、打击、恐赫、监控、软禁,甚至造谣毁谤等。

5最后一招,,对以上各种方法不能制服者,编造个莫须有的罪名,劳动教养,刑事拘留,甚至关进监狱等。

这五种方法很灵,不少敢说真话的人在诱惑,恐吓中倒下来了,有的人再不说

话了,有些

“能人”一反常态,唱起了赞歌,好一个“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来掩人耳目。艾滋病防冶得力,现在局限的“血祸”疫情已过去了。今后艾滋病以吸毒传播,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卖血发财的官员们,政绩显赫!达到了维护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之目的,管他小民的死活。

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一个官员对“血祸“负责,假如有关人员不为钱权;假如有关部门不这么麻木不仁;假如有一点民生意识;假如不想尽方法捂盖子,艾滋病不会泛滥到这个地步吧?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上的看法不同是学术上的争论,竟被官方看成异己人士。救助艾滋病病人是一件好事,在物质上接济,精神上支持,为了他们更好地生存。

高耀洁2009年12月1日

開放出版社 对华援助协会首发

2009年12月1日

高老都走了这么多天了,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blog也没有关,网上的信息也没有过滤。高老在讲话中浓墨重彩地讲了自己这么多年寄书和写书的事情,她怎么怎么收到官方的打击。但是事实真的是完全像她讲的那样吗?我想不完全是吧。

奉劝很多很多的对高老有爱心的人,眼光不要总是盯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作为一个80多岁目前去了医学发达气氛自由的美国的老太太,我想关注点远远不及河南农村一个在绝望中家徒四壁身患艾滋的普通农民。TG如果真的想关高老,早就动手了,何必非要等到今天。TG如果想关高老,现在高老的blog怎么会存在。何况,TG也没有那么弱智,会去关一个80多岁有着一定名声的老太太,她还是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

高老因为报道艾滋病所受到的个人损失,是决计超不过因为艾滋病而悲惨死去的人们的。可是论坛上为高老抱不平者多有人在,为这些人张目呐喊的,却罕有人。没有任何压力比面对无法抗拒的痛苦的死亡的压力更大。千万艾滋病人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压力。犹如漆黑无尽的夜,沉沉地朝他们压来。他们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挣扎默默地被吞噬。

让高老写她此生想要写的书吧,真正能够团结民间力量,推动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更好地执行,不仅能为艾滋病人提供生活保障,更能为病人们提供没有歧视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NGO,才是艾滋病人们真正需要的。

通宝推:雷声,
家园 想推没通宝,花一个
家园 很好,去圣人化,可是本就没人把她当圣人。
家园 还是要关注艾滋病患者和公共卫生政策本身!

还是要关注艾滋病患者和公共卫生政策本身!

没有任何压力比面对无法抗拒的痛苦的死亡的压力更大。千万艾滋病人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压力。犹如漆黑无尽的夜,沉沉地朝他们压来。他们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挣扎默默地被吞噬。

让高老写她此生想要写的书吧,真正能够团结民间力量,推动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更好地执行,不仅能为艾滋病人提供生活保障,更能为病人们提供没有歧视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NGO,才是艾滋病人们真正需要的。

对艾滋病的恐惧估计在很多人心理占上风吧,这还是知识阶层居多数的大城市的调查,农村和贫困地区呢。。。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市民对于艾滋病疫苗这一有效防治艾滋病的措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虽然如此,绝大多数市民还是表示非常支持国家加大对研制艾滋病疫苗的投入。但同时,自愿参与艾滋病疫苗人体实验的市民还是少数,而且人们对于研制成功的艾滋病疫苗还是持有保留态度,有一半左右的人不愿尝试。 该项调查于2004年5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和西安七个城市的2210位14-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34%。

[URL=]源自 http://old.news.hexun.com/detail.aspx?id=933795[/URL]

当然也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光明。。。

在一个失败多过成功的领域,面对艾滋病新疫苗研发成功的消息,专家们半信半疑也就不足为怪了。今年9月,研究人员耗资1.05亿美元对结合两种老疫苗的新疫苗的测试结果首次表明其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整个实验有1.6万人参加,其结果表明,这种疫苗可以使接种者的感染风险降低31%。鉴于基于行为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这是一个相对适中的结果。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异性恋,恪守一夫一妻制,与静脉吸毒者等高风险人群相比,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本来就处于中低水平,这也引发了研究成果究竟多有效的争论。不过,鉴于其他疫苗对艾滋病病毒毫无预防作用,最新发现仍值得我们庆祝。
[URL=]时代周刊2009十大医学突破:艾滋病疫苗入选 http://www.2360.cn/html/12/n-36912.html[/URL]

多了解一些艾滋病的常识,多了解一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让我们对这个社会客观现实的认知,不是简单地把某些社会归为阴暗面,归结到某种概念,而是思索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社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探寻个人存在的意义,做力所能及的事。

无论怎么说,从人力资金效果上来讲,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艾滋病防治领域还是绝对的主力军,民间组织和个人对防艾也有着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尤其对防艾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落实,推进防艾领域人文关怀,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在特殊群体及贫困地区、农村宣传防艾,作用显著。

大家还是要更多的关注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这有助于我们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反思,改进。任何批评和建议,甚至某些情绪宣泄,都是是有助于公共卫生政策的改进和实施的,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利益,也有助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等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通宝推:一个历史,
家园 我想宝推你,可惜乐善不够:(

说出了我没有说的话。

家园 谢谢,就是说说想法。

谢谢!知道艾滋病中一些事情,所了解的也不是全部 ,但是佛曰“不可说”,凭添纷争而已。事情细节处多是尴尬和偶然。 只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考虑。

近日看邸延生的《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其间有 1961年9月24日毛和蒙哥马利的对话,节录如下:

蒙哥马利问:“主席能否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你们才开始看到黎明?”

毛泽东说:“一开始就看到了。”

蒙:“我用的是一句英国成语,意思是在什么时候你们才感到前途明朗了,找到一条道路了?”

毛:“对我们来说,前途一直是明朗的,至于道路,那是人走出来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大路是人开辟出来的,逐步取得经验,逐步看到光明。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毕竟有探路和开路的,毛邓都是为国奠基和开路的人。

某种意义上说高和其他一些人在艾滋病问题上是探路者。

邓说长征时他是跟着走,改革开放要“摸着石头过河”。

过河没过河,我是无从判断的。

只是希望基于事实和理智判断,让大家更多关注艾滋病的常识,关注患者本身,更多地关注公共卫生政策执行的情况和细节,是有助于建立一个宽容社会,有益于社会大众。

在患者被社会关怀,彼此关注,关注公共卫生政策每一步进展,我想他们还是能够感触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善和进步,“逐步看到光明的”。

家园 不要光做手电筒

对于一个人而力量而言,她能做的到的其实大部份人已经只能望其项背了;而对一个政府而言,其实只要用一点心,其实能做的就远远超过这个人的力量了。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对高老苛责太过,只做手电筒是很简单,可是不能把事情变的更好,尤其,还有很多艰辛是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

家园 高老如果不仅仅是一个人~~

若是做一个基金会,而不仅仅是把眼光放在寄书上的话效果会好很多。她也是在做手电筒,要照亮政府的黑暗。

只可惜,我觉得这种照亮,除开她开始所作的工作外,没有给艾滋病人带来多少真正的改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