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不是所有的伤痛都有价值——语无伦次的1949 -- ifever

共:💬422 🌺3989 🌵18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TG在国内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少打多,哪里来什么人海战术。

局部具有兵力优势,就意味着别的局部要以少打多。严格意义来说,只能是人海战略才对。

家园 《长春文史资料》

《长春文史资料》我也读了一些,既然“汗牛充栋”请附原文。郑洞国回忆录并未提及够吃多久这种数字。

【晚饭吃的油炸饼,油太多了,我只吃了一张。我到大厨房一看,挤满了士兵,两大锅豆油滚开,许多人把做好了的白面饼放进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吃,一边骂:“有的是白面,有的是豆油,就是不发给弟兄,八路不来,这些东西不用说吃,老子看也看不见哪。”】稍微阅读一下就会发现,只是少量中高级军官才有粮食,还能摆阔,数万士兵【这些东西不用说吃,老子看也看不见哪】这可以印证国军士兵“都有饱饭吃”?可以印证余量够吃2个月?够少量中高级军官吃两个月还差不多。绝大多数士兵是吃不上的。

另外军统上校,权利可大着呢。特务职务受压制,实际权利不次于少将,这可是城里有数的几个人之一。他一人吃饱,全体国军不饿?

家园 你还没搞明白啊,国军有粮食不等于国军能吃饱

先布置个作业,为啥国军有粮食却留着不发给士兵?

再补一个尚传道尚市长的回忆:

据我所知,在这次战役中,新第七军的3个师囤积的粮食,可以维持过冬。第60军则比较困难,到了10月间已濒临最后关头,但也没有听说有饿死士兵的事。至于文官简任以上,武官团长以上的官员 ,在白骨累累之上,每天还是过着大米白面、鱼肉荤腥、灯红酒绿、饱食终日的糜烂生活。——长春困守纪事 尚传道

长春百姓饿死12万,国军没几个饿死的。这不是杀民养军是什么?

家园 我反驳的是主贴

主要反对的是“国军还都有饱饭吃”“还有两个月存粮”的说法,证明国军大多数士兵也是在严重饥饿的边缘。错误何在请指出。如果国军不是严重饥饿至于很多人浮肿夜盲症,以致无法突围?

我说郑洞国饿的快死了了吗?

我说高级军官也都吃不上饭了吗?

拿高级军官有粮食吃,甚至还有所囤积就能证明主贴所言是事实吗?这几万人“够吃2个月”的粮食(及代食品)少说也得有数百万斤吧,清点的数字何在?汗牛充栋的资料在哪里?说来说去不过是尚道传这几句话,国军士兵严重饥饿的话也是他说的咧。

家园 两个月存粮又没说错

尚市长不是说了新7军的粮食能维持到年底,10月长春解放,到年底不就是两个月存粮吗?

家园 所谓“汗牛充栋”的资料就是尚市长这两句话?莫非除了尚市长

的这两句话,就找不到更确凿的证据了?史料如果不能互相印证,就凭一个人的说法,那叫孤证,只能聊备一说。

他要说长春守军存量够吃10年,莫非你也信了?所谓进城后的粮食清点数字在哪里呢?

就这还给我布置作业,原来您的homework就是看过尚道传的一篇回忆,然后他说什么就肯定是真的,都不必做对比分析来着?那念历史真是简单极了。

家园 其实有一本书是专门讲长春围城的。

其实有一本书是专门讲长春围城的。 准确的说, 是这本书的一段是专门讲长春围城的, 土共的高官的回忆。 当时那些人都还活着。 书名是《雪白雪红》 很棒的纪实。

根据这本书里土共高官的回忆, 关于长春围城, 无论是土共还是国民党, 都有责任。 最惨的, 还是长春百姓。 其中有土共士兵,家就在长春。 为了执行命令, 围城。 后来看见有邻居出来了, 赶紧打听自己家的情况, 邻居告诉他, 他家人全没了, 他当场就嚎啕大哭......。

家园 你要驳他,就自己列数字呗

比如你问他的

所谓进城后的粮食清点数字在哪里呢?

史料这东西,某种资料拿不出来不丢人,有些数字当时未必统计,统计了未必留下来,留下来又未必流下来,而流下来又未必能公开,能公开你又未必有权限,有权限又未必找得到。研究历史的打起来没有几个点菜的,最多也就是给你个书名让你自己翻资料。

家园 只要立场正确,那管史实错得一塌糊涂,也能收花几百

河里一向如此。

家园 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士兵饿得走不动了,司令部还是有白兰地喝

“看看《黑皮自白:一个军统上校的笔记》,里面可是明明白白地写了“晚饭吃的是炸油饼,油太多了,”

军统上校不是一般士兵,那地位等于监军了,他能吃油饼不等于粮食充足。

就好比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将领能喝法国酒,不等于士兵能吃饱。

家园 喂,喂,是他先说进城后的粮食清点数字可以证明我才找他要的

原文【尚市长和郑洞国的回忆 里面可是承认国军嫡系第七军还有两个月存粮,非嫡系60熊还有俩月的存桹和代食品。解放军进城后对国军存粮的清点也证明了这一点。】

郑洞国的回忆录我看过,根本没说有两个月存粮的事。其他资料中也没看到解放军进城后有清点存粮的具体数字(所谓文史资料),目前唯一说国军尚有存量的就是尚道传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他资料都显示国军早已出现大面积饥饿的情况和尚道传的记录矛盾(即便在尚道传的回忆中也多次说到国军大量陷入饥饿),故而我问他清点数字何在(据他说这种材料“汗牛充栋”)。他避而不答耳。

家园 喂,喂,是他先说进城后的粮食清点数字可以证明我才找他要的

原文【尚市长和郑洞国的回忆 里面可是承认国军嫡系第七军还有两个月存粮,非嫡系60熊还有俩月的存桹和代食品。解放军进城后对国军存粮的清点也证明了这一点。】

郑洞国的回忆录我看过,根本没说有两个月存粮的事。其他资料中也没看到解放军进城后有清点存粮的具体数字(所谓文史资料),目前唯一说国军尚有存量的就是尚道传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他资料都显示国军早已出现大面积饥饿的情况和尚道传的记录矛盾(即便在尚道传的回忆中也多次说到国军大量陷入饥饿),故而我问他清点数字何在(据他说这种材料“汗牛充栋”)。他主张国军有两个月粮食自然要他举证,如果他说【解放时北京城城门下有一吨黄金,周恩来亲自清点过,相关记录汗牛充栋】难道还要我拿数字反驳吗?他自己都证明不了。

对于我的提问,他避而不答。

关于国军陷入饥饿和主贴主张不符的内容我已在本帖中贴出很多了。

家园 翻出这些事来是为了什么?

不过是资本右们为了否定改开前TG的正当性,和对岸的国民党共舞罢了.否则怎么会有张灵甫绝笔立碑,光明正大称TG为匪?

那么事实是怎样?谁能确定长春国军是100%体恤百姓的?谁能证明TG是100%残害市民的?饿死人有没有准确数字?哪方必须负主要责任?确定了主要责任,另一方就是无辜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谁能算清这笔糊涂帐?!

如果上面的问题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那还有什么好争的,争来争去无非又让人忘记了当今社会问题的始作蛹者罢了

家园 那就是你表述不清了

你要的是“还有两个月存粮”的证据,而不是“所谓进城后的粮食清点数字”。

前者,只需要有几位主事人或者经手人的回忆相互印证就行了;后者,需要详细的清点数字,消耗量,再加上各种算法的扯皮问题。这种资料哪是那么好找的。

话说回来,又不是有什么根本性的分歧,没必要这么大火气。就你二位来讲,国军有余粮还是新七军有余粮可以算是口误级别的问题,跟你这个要证据的方向偏差是类似的。毕竟从所讨论的历史事件来说,国军抢老百姓的活命粮,看着人饿死就是不投降,投降的时候有余粮,这几个事情国军是逃不掉的。相比之下争论“余粮在不在士兵手中”这种事情已经算是细节问题了--正如部队投降不投降这种事情根本不是士兵能左右的。

家园 这可是他先说这种资料汗牛充栋存在清点数字和多人印证的

【前者,只需要有几位主事人或者经手人的回忆相互印证就行了】——所谓多人相互印证“两个月存粮”的事并不存在,倒是可以印证国军严重饥饿。

【后者,需要详细的清点数字,消耗量,再加上各种算法的扯皮问题。这种资料哪是那么好找的】——这种数字如果有,自然需要拿出来。拿出来就没有争议了,因为这样的论据属于决定性的证据。拿出来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一争论。拿不出来就有胡编的嫌疑了。

要不我托词说【北京城门下埋有一吨黄金,相关证据有的是,毛周刘林都曾提过,只是具体多少克,因年深日久,经手人离世,资料不好找】这种说法能否做论据?

事实上长春战役结束前已有大量士兵投降,而且降兵比老百姓受欢迎。在这一点上贴主的论述也是错误的。

如果历史问题都是很宽泛的和稀泥,那贴主也别笑话龙应台,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立场和想象,脱离史料编造历史故事好了,比如编造新七军和60军吃饱饭,编造长春死了30万人。看谁编的更煽情,更感人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