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纳粹将星之二:奥托-库姆和党卫军“欧根亲王”山地师 -- 史鉴

共:💬43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据说原来的南斯拉夫军方主要是塞族人,是不是这些投诚的国军后来占了主流
家园 好象德国新教,天主教势均力敌,俺感觉基本原罗马帝国地区天主教,日尔曼地区新教
家园 史鉴兄说的是不是这个?

http://www.cchere.com/cbbs/Ps/RA2.asp?BID=340&AID=216959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去文学城总是乱码.还好老兄来了西西,否则小弟就无缘拜会了.

家园 是啊,这是早期作品,很有点志大才疏的味道,勉强给大家做个参考资料。

欧洲宗教革命是个很大的命题,我现在是不会轻易动手写的。不过我对宗教很感兴趣,以后有机会打算再写一点这方面的东西。

家园 南共游击队一直也是以塞族人为主的,也有不少原国防军,当然投诚部队也很多。

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区别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他们的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九十年代南斯拉夫内战中敌对双方的指挥员经常用无线电对讲机聊天。可能最大的区别,在於塞尔维亚人大多是东正教徒,而克罗地亚人主要是天主教徒。二战中南斯拉夫内战并不是民族之争,而是政治信仰之争。

家园 看来和美国在日本保留天皇有异曲同工之处
家园 何止基督教会支持纳粹?伊斯兰教势力在二战中对纳粹的摇尾乞怜也是肆无忌惮的

南斯拉夫穆斯林由来自巴勒斯坦地区反犹的代表人物耶路撒冷大穆夫梯(阿明-阿-侯赛尼)组建了党卫军第十三山地师,积极参与屠杀塞族人民和剿灭游击队的任务~~~~~~在大穆夫梯的指挥下,这一地区的对犹太人灭族计划也得到了实施。

战后没有对该地区的穆斯林进行战争罪行彻底清算,也为后来的南斯拉夫民族纠纷留下了后患。

家园 新教,也就是狭义范围的基督教,

从组织形式上看是非常松散的,没有中央机构。除了几个大的教派,很少有非常严格的组织。相反,在大多数地方教会中,建立起的分堂(也就是派出的传教士建立的新教会),会被鼓励和帮助尽快自立并和母堂脱离行政关系。关键一点是,基督教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不需要类似天主教的神甫之类的中介,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

家园 罗马教廷和犹太人的敌对不是新闻

在中世纪,任何获取利息的借贷都是被基督教禁止的.Usury在现在被翻译成高利贷,当时的意义是所有获取利益的借贷.但犹太人我行我素地进行着这一行当.很显然当时的犹太人都被归为异教徒之列.中世纪教会对异教徒是什么处理,大家都能明白.

尽管后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资金流动的需求带来了广泛的获取利息的借贷,对这种行为的罪恶感的消失非常缓慢,对犹太人整体的厌恶也根深蒂固.在英国,1552年还颁布法令禁止利息,声称那是"a vice most odious and detestable"(尽管由于商业的发展,1571年又颁布法令允许利率可以达到10%).因此犹太人一直被压制.即使是英国这样比较开明的国家,克轮威尔执政后对犹太人也多有限制,包括政治权利和就业自由.这些限制直到19世纪中叶才完全取消.因此梵蒂冈对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多半是支持,至少是有一定认同感的.

家园 文学城是不是那个传说中海外义士痛打共狗的地方?
家园 南共游击队里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也很多

另外据我所知并不存在所谓的克族,他们就是塞尔维亚人,只是改宗天主教;所谓的穆斯林也是塞族人,被土尔其人强迫改宗回教。

90年代的南内战是资本主义复辟后,上层的地盘之争,没有任何政治主张上的区别。当然,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克罗地亚实行了较严厉的军事独裁,而塞尔维亚较顺利地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家园 包大人没去过吗?

这里很多朋友(包括我)都是从那边过来的.客观地说,那里的政治气氛偏右一点,虽然也活跃着不少左派.不过那边最大的问题是无论左右,很多人口无遮拦,谩骂如家常便饭.

铁手以前是那边的版主,就因为厌恶这个才创办了西西河.

家园 顺便说一句,文学城在国内是被封的.如果包大人在国内,那就很难去亲身领略了.
家园 请问这是真的吗?有无证据?3万人?

1945年春天,切特尼克和克罗地亚残余部队3万余人跟随德军撤到奥地利,向英军投降。战后英军将这些人押送回南斯拉夫,结果铁托下令将他们全部屠杀,抛尸于山涧之中。

南共不至于如此不懂统战政策吧?况且他们当时与英美的关系也还可以。

家园 这一段我的资料出处在此。

“Tito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Yugoslavia”,作者Istvan Deak, 载于“The New Republic”杂志1995年8月7日版。有关这个史实的英文原文如下:

The war concluded with one more terrible episode. Ahead of the advancing Soviets and Partisans fled masses of German and Croatian soldiers, Ustasha fascists, Chetnik guerrillas and civilians of every creed and nationality, generally to Austria. A majority of them were subsequently turned over to the Partisans by the British commanders in their zone of occupation, often by lying to the refugees. Their return took the form of a death march in which the Partisans killed perhaps 30,000 people, dumping the corpses into ravines. Similar scenes took place in the so-called Vojvodina, where German and Hungarian peasants became the victims of Partisan fury. As for Mihailovic, he was executed by a firing squad on July 17, 1946, on a Belgrade golf course.

The New Republic是一个比较严肃的杂志,

所以这段史实应该不会有错。至於铁托这样做的目的,我就不敢妄自揣测了。不过那么多切特尼克和乌斯塔沙士兵反正投诚,这3万多人硬是不从,跟着德军跑到奥地利,大概属於中国所谓“死不改悔”一类的,在当时极左路线下被消灭也是情理之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