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一) -- 一大桶

共:💬61 🌺2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三)

谈谈我所知道的农民收入情况。

关于农民收入不需要过于担心,我所知道的外出农民收入并不低,就是很辛苦。现在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出去打工的农民很少有再愿意回农村的,他们会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少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阿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配图:在本地私企打工的大婶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不喜欢种田,甚至都不住在农村,成年人在县城的私企打工,子女在县城的学校读书,买不起房一家人就在县城租房。家里的田或租给外地人,或送给亲戚邻里种。外地人喜欢租用靠近公路的耕地开办苗圃,运输销售方便。而安心留下来种田的纯正农民,多为岁数较大的中老年人,只要能做得动,土地还是很多的。

我的大伯、二伯和大姑妈都还在农村种田,每年收获的棉花换钱、收获的水稻做口粮,收入可以维持自身的生活,不给子女添负担。一旦生病了,有农村合作医疗,再加上子女们帮衬点,应该能对付过去。总之一句话,农村老人的生活有保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桶的大伯,今年78岁,身体硬朗,去年种了些水稻和棉花,今年只种了些棉花。极好麻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桶的二伯,今年73岁,有哮喘病,种棉花和水稻,养鱼。

农村的壮劳力大部分在外地打工,安徽的农民给我感觉是从事工厂的产业工人少。别人家不知道,我的众多堂哥堂嫂、堂姐堂姐夫们分散在上海、北京两个城市打工。在上海的那部分男的在装璜公司,女的做钟点工,大家合租住在一起,白天外出做工,晚上回家一起打麻将,打的还是本地麻将;在北京的那部分在农贸市场卖肉或做早点、快餐,白天做生意,晚上一样打麻将。收入据说都不错,北京的要更好一些。打工一开始是各家分散的,当一家做的比较好了,忙不过来就会通知亲戚过来帮忙,形成了传帮带,渐渐的就全部聚在一起了。

留在本地的壮劳力多从事副业,做的好比较来钱,也是很辛苦。我的大姑妈三个儿子都留在本地农村,老大承包了山林,手下带了一帮人整天砍树种树松土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收入那是相当可以,当然这不具备普遍参考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大和他的山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大的得力助手——100元1个工的哑巴。哑巴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不能出去打工,哑巴一年可以挣30000~35000,如果不在山上干活,哑巴娶不起老婆。

老二老三跑运输,收入具体没问过,但这几年家里住的房子翻新了,表嫂们也都不用工作,专心带孩子在县城里读书,收入想来也是不会差。

二伯家的老大在家做包工头,收入前几年还可以,从去年开始,人工工资涨得太多,开始抱怨只能挣到自己的大工工资了(本地大工工资85~100/天不等),上个月做完最后一个工程后,夫妻俩北上北京做早点去了。

有出去的自然也有回来的,我大伯家的老三夫妻俩今年从上海回来,男的泥瓦工手艺好,跟着包工头按100元1个工结算工资。而三嫂因为小县城没有请钟点工的习惯,现处失业状态,三嫂没事时帮我清洁我的家,非常专业,很干净。他们回来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儿子今年高三,学习很刻苦,成绩还不错,一家三口住在我院子里的空屋里,不收房租。等明年他们的儿子考上大学,夫妻俩还是要回上海。

通宝推:米宝,李根,
家园 很多新农村建设都是花架子工程,扰民工程
家园 欢迎举些例子出来
家园 汗!

都说了是沉默的,自然是潜水族的

你那英文id前缀不会是cool之类的吧

家园 其实那个沼气利用是很不错的

不过是否足够稳定和安全?

家园 花第一手资料

我老家的情形跟你说的也差不多

家园 按我去的那户童大爷的说法,气多得都用不完啊。。。
汗!
家园 非也非也

前缀正儿八经的沉默,不cool不cool嘿嘿。

潜水族,俺骄傲。

可是不送花,给俺们火山族丢人哪

家园 好帖子一定要花

这是第一手的资料啊!

PS: 看来“费改税”对安徽农村经济的“松绑效应”还是很明显的……有了那么二十来年的积累,相信当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家园 纠个小错

好帖子一定要花 [ Alarm ] 于:2009-10-27 23:08:07

这是第一手的资料啊!

PS: 看来“费改税”对安徽农村经济的“松绑效应”还是很明显的……有了那么二十来年的积累,相信当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费改税”?开征燃油消费税的那个费改税?

闹钟的意思是指免征农业税吧?

家园 老兄,你再仔细看看他的id
家园 农村各项收费归并,统一核准为农业税

说白了就是禁止基层政府乱摊派。

家园 现在免征农业税了
家园 对,不过关键一步还是废除基层的乱摊派

1994年,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些家在湖北、安徽的农村同学告诉我,他们家里一亩地每年形形色色的统筹提留再加上各种税费,负担最高的可达500元人民币,当时就把我给震住了。

所以农村税费改革以安徽为试点,一下子把基层征收的各种税费几乎砍光,只保留国家法定的少数税种和省市两级核准的少数收费,那是非常大的一个动作,对农村社会结构的触动非常大。我看过相关报道,税费改革后安徽乡级政府精简了超过一半以上的行政编制,即使如此、行政开支和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依然缺乏经费保障,只能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可见动作之大。

相比之下,后来免征农业税、已经只是很小的冲击了……如果不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搞到一定的程度,这样颠覆性的改革也是不可想象的,资金上无法维持。

家园 花,90年代正是农村最困难的时候

还有个农民减负比较大的是义务教育的学费。

那时的农村的女孩上完小学就和父母出去打工。男孩受教育的机会多一些,但成绩不好最多也就读完初中。

现在农村小孩基本上初中毕业是没问题的,成绩好的不分男女会一直供到大学。小孩成绩不好,特别是男孩,多数收入还可以的家庭摁也会把他们摁到高中毕业。

与此相对应的,现在农民的孩子当兵的反而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