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朱镕基的下岗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 思想的行者

共:💬121 🌺221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有道理

我们这里在合并乡镇的时候,有人说过“好事,两个合成一个最起码能减少一个书记,他不能一人座两个车吧?就是找小姐也能省一个了。”

反推之同理。

家园 把自主事业弄成买办事业过程中的一环而已。
家园 这就过火了

40-50岁的下岗工人能称得上是自由劳动者吗?他们年纪大了,一辈子为国贡献,到老了伤病缠身要领养老金的时候被一脚踢出去。

体力不足学习能力又差,有这样的自由劳动者吗?

家园 有同情心是好事!

但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河里有不少贴子,为老技工的流失感到可惜,你又为认为40,50都年老体衰,是国家不负责任.哪一个才是的偏多一些的事实呢?

也许是看问题角度不同吧.普通人都是感性的,容易被情感主导自己的思想,这都能理解,既然说国家大事,还是理性点为好.

家园 优秀技工终归是少数

他们下岗后还是能找到新工作的。但是大多数下岗的纺织工人,掌握的技术用不上

家园 我提个问题吧

90年代,中国除了国企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技术工人?

90年代,中国的出口已经开始从服装,鞋帽向机电产品升级.对工人的需求也逐步从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技术工人从哪里来?让民企再花二十年去培养一代技术工人?

40,50的下岗工人是弱势,但40,50仅仅是下岗员工的一部分,还有二三十岁,也算是下岗工人.因为国企破产,原来为国企培养技工的技校,也向民企输出,这部分人像黄埔,像星星之火,撒在中国的土地上,并带动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提升.不知道,您是否看到过这个现象,一个厂城的改革,周围地区就会冒出许多和厂城产品相似,或者说同一类的民企.当然其中也会有一部分人不适应变革.

下岗,为社会提供自由劳动力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国企脱困等等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40,50下岗工人作为一个群体,很能激起同情心,也很"政治正确",辩证法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看政策的原则是是否利大于弊,而不是有弊就是政策失误,就是错的.世界上没有只有利而无弊的事.

我个人觉得下岗政策,有效的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推动中国的进步.

家园 朱得问题在那儿?他把普通国民不当人!

国有企业得问题很复杂,要私有化我也不反对.

可整么私有化?

朱给出得方法MBO,内部人收购都是大错特错得方式

其一

所有得经济活动都是指向人,人才是一个国家搞经济最需要关注得对象.

朱不懂经济,连门都没入.

他可以让几千万工人无保障得失业!

其二

朱之所以没酿成不可挽回得大灾难,只能说

中国人民得品德太优异了

普通中国人为中国作出得牺牲太巨大了

他们在失业无助

朱总理在给公务员们大涨工资拉动内需

这个人 该杀

家园 关键

关键是当时的行业背景。

属于经营不善被放弃的企业,行业景气,那么工人只要肯去私企工作,总是有工作的。

纺织业是被中央调控掉的,不仅仅是下岗工人技能问题,整个行业在洗牌,去哪儿找工作呢。。。

家园 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政策是正确的。

城市里面的多余劳动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上山、下乡,而农村也要保持生产技术的不发展,以保证上山下乡的青年们有工作做。

如此一来,大家相安无事。城市工人继续吃食堂,农民伯伯继续热炕头,甚好。

家园 从资本论里去找答案

要建设发达的市场经济,两个基本条件——资本积累、自由(破产的)劳动力,马克思的经典论著现成地放在那里,还需要去别的地方找缘由么?

第一个条件,我们没有英法帝国主义海外掠夺进行原始积累的机遇,于是资本积累一是靠引进外资,二是靠印钱放贷款,后者到上世纪末的时候,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超过1/4,已经事实上上破产了,于是搞类似于今天花旗的资本重组,坏资产剥离成立4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总计超过2.3万亿(链接)的不良贷款问题,通过AMC债券、央行再贷款、财政部外汇注资等方式由国家财政和通胀税的方式消化,三大行得以上市,保证了资金来源。为什么我国的货币发行量膨胀如此之快(目前人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接近美国日本央行总和,M2总量与美国接近),客观上就是要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资本积累要求。

那么第二个条件,大量破产的自由劳动力,能够被资本廉价地雇佣,这从何而来呢?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制造大量农民工是一个途径,国企下岗也得算是一个途径吧。建国三十年的工业基础建设,国企系统内积累了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把他们释放到市场上去。事实上,传统制造业国企中流出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沿海的新兴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你不把原有国企的福利打破,一般人谁愿意离乡背井去找工作呢?

资本论讲到,原始积累往往是血腥的,这里也类似。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两个条件事实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阶级的分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劳动者或者得到资本积累的机会,成为资本阶层,或者破产,成为雇佣劳动者。老一辈领导人为什么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就是一个“贫富分化->资本阶层的出现->新生产关系建立->生产力大发展->整体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

我党的领导人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分析问题要从资本论里面去寻找逻辑。

家园 从现在重新补社会保障的课来看

del

家园 很多并不亏损的企业卖给私人甚至就是厂长不知道道理何在?

很多并不亏损的企业卖给私人甚至就是厂长不知道道理何在?

你的意思就是国企肯定完蛋,那厂长跟政府的官僚应该下岗才对啊。

他们怎么没事呢?

家园 你这都是想象

我们那片下岗的,我就没见几个跑到沿海去的,外地的都不多。

全在家附近找事情做做。

那些技术好的也没戏,老板不是傻瓜,技术,又不是秘诀,还非得找你。

家园 嗯,我见过这样的例子不少

除了青壮年之外,还包括退休之后去沿海出口型企业发挥余热的老工程师,毕竟小国企的退休金太可怜了。由于经验丰富,那是一个人指导整个生产流程。中国这个大象,我们摸到的是不同的局部,情况自然有所差别。

我不想评价这样的政策好还是坏,只是试图中性地解释一下它的成因。

家园 那帮人的资本论学得没有你这么好

朱镕基搞下岗就是从很简单的理由出发---冗员,企业负担重,因此要裁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