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可口可乐入关记 -- 陈郢客

共:💬97 🌺383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这就是败因!

正广和,你们说起来名头响亮,俺这广州人压根没听说过,俺们这疙瘩的亚洲汽水,一样政令不出广州(连珠三角都覆盖不了)……可口可乐打的是“称霸全国”的主意,而那七军,充其量是个地方企业,怎么拼得过有备而来的洋鬼子?至于有知名度的,例如健力宝,玩到今天,依然是运动饮料主打,虽说某几个产品还是风光过一阵,但就算没有自乱阵脚,也很难杀入大众化产品中,况且洋可乐那时早就称霸了……其它的象娃哈哈,那时还没成气候呢,也根本不会进入大众化饮料的竞争中。

还有一点,资本运作,洋可乐财大气粗,除了早期由于渠道的原因,阳春白雪了一把,当它的生产线成熟,产量上去之后,就一直处在价格战的上风,还有90年代中开始在小卖店推广汽水机,出货直接是糖浆,汽水机是免费“借用”的,只要你每月能消耗若干袋糖浆。一下子又争了不少生意,本来玻璃瓶装的本地汽水还能依靠价格低廉顶一下,杯装可乐一出,立马稀里哗啦……俺还记得当年跟班花共饮一杯可乐的美好回忆咧!紧接着又是洋快餐、全天候便利店的风潮,一浪接一浪,这仗也变成了百事对可口,没有国产饮料什么事了。

家园 似乎就是这个玩意儿。

本来凉茶就是岭南人用来对付燥热气候的饮料,可别的地方把它当成了普通的解渴饮料,不管会不会上火,都是渴了就喝,不出事才怪。

凡是添加了东西的饮料饮用起来都是要慎重的,解渴首选还是纯净水,即使是普通的红茶,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也是不适宜饮用的。

不过,对我来说,有上火的征兆了,喝两罐王老吉还是挺管用的,但也不敢喝太多。

家园 突然想起樊钢的一句话

大意是,中国改开以来的经济发展证明了贸易保护的重要性

家园 想起了蒙牛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所在的实验室还被三聚氰胺搞的上窜下跳,没有了中秋和国庆。加之早就对蒙牛的“民族企业”身份和“快速成长”道路有所了解,因此当时是一心希望蒙牛死掉的。

没成想,一年以来蒙牛的广告依然猛烈,但在结尾的时候有谁注意到已经加上了中粮的标志。中粮收购蒙牛,实际上就是为国外资本解套,为其违法牟利买单。中粮买办之嘴脸,昭然若揭。

家园 没那么简单

没那么简单,蒙牛和摩根(似乎是这个)有对赌协议;

如果中粮不接手,似乎国有资本流失会更多。

家园 不太明白

蒙牛本就是家“外资”公司,按蒙牛自己的说法,对赌协议在2005年就已经解除了。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受到的影响仅次于三鹿,后又加上OMP事件,其08年年报显示亏损9.5亿,超过07年盈利。

截至08年11月,瑞银、大摩及花旗三家投行在蒙牛的好仓持股总量占去蒙牛全部股本的22.12%,而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好仓持有蒙牛26.27%的股份。在中粮入主前蒙牛的股份组成很分散,自称没有一个大股东持股超过10%。09年蒙牛约有20亿的资金缺口,但没有外资愿意填补。

换言之,牛根生所依靠的外资已不像99年时那样积极慷慨了,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另一方面是蒙牛的诚信危机所致。可以说如果再拖上一年半载,蒙牛真的有可能破产。但这其间牵涉到的“国有资产”似乎并不多,而且按照我国的国情,蒙牛破产后会被其他公司收购重组,就像三元收购三鹿一样,损失肯定会存在,但未必很大。而且重新的收购会使其成为“国有资产”,至少也是国有控股,若中粮那时候入主代价会小不少,同时可以大胆的重组。

我所在的实验室与奶业交涉颇深,在很多有关国家奶业建设的会议中,很多人,包括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都曾说:为什么这次死的不是蒙牛!中国奶业的不健康有很大的因素是蒙牛的疯狂所致。倒掉一个三鹿并不能撼动积弊,只有死掉蒙牛才会让疯狂的奶业回复理性。因此我对中粮入股表示反对,这样正好让外国投行可到喘息之机,使其持有的蒙牛股票保值增值。

家园 怕上火喝王老吉,没错

上次上火了,嘴角起泡。去超市买了一小箱(12罐),两三天喝完,结果拉肚子3天。

现在吃火锅也只敢喝2罐,不敢多喝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