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在文革和改革中的心理感受:改革比文革更文革。 -- 万兹

共:💬285 🌺670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猫一定能逮住老鼠

懒猫、恶猫也能逮住老鼠,连无辜、善良的百姓一起吃掉了。就象化疗......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你不懂得就是论事。你觉得我描述的符合历史事实吗?

你愿意回到汉唐时代吗?这种问题有意义吗?

你不了解历史真相。

家园 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社会应当是在尝试重建价值和道德。官方有三个戴表、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开放民间的宗教信仰和重新尊崇儒术,让各路神仙和传统价值发挥作用,就算是发挥余热吧总比浪费能源好啊

家园 一些微末的看法

文革结束后的改革,人民在思想的上反复好比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日本,嬉皮士横行之时.何尝又不是一种新的道德与旧有的博弈的过程?

家园 是的是的,您说的就是我想说没说明白的。
家园 道德幻灭的逻辑不通。

  革命战争年代有很多肃反扩大化的例子,也有张国焘叛变的例子,这些例子并没有让共产主义理想破灭,也没有降低中共的战斗力。

  因为有冤假错案,所以人们就男盗女娼坑蒙拐骗;因为自己敬爱的某个领导被整了,所以自己就决定要去男盗女娼坑蒙拐骗,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自己放弃了思想阵地,这就是真正的原因。这里不是批评,只是描述。

  文革把道德拔高汇于一尊,其实是儒家道德的上线,废除其余道德;改革后再急切地把这一尊上线废除,当然就没有底线了。所以文革和改革共同配合着,就让道德没有底线了。这一点和你的看法类似。改革后若不那么急切地清除上线,采取缓进,慢慢降低道德标杆到合适位置,是不至于造成后来没有道德底线的。所以改革本身的责任更大一些。

  但也许长痛不如短痛,急切废除道德上线,造成一种彻底自由的道德环境,可能对新文化新道德的建设更有利。我的帖子主要是反对把丧失道德底线的责任一味推给文革,但不意味着我批评改革。其实我认为历史有他自身的发展逻辑,顺应它比较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家园 恰当表述
家园 这改革倒是好

老师直接把学生组织出去集团卖淫~

家园 根正苗红不等于将来免检

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你看那个“龙生龙凤生凤”的对子不是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家园 矛盾了

如果说工贼、叛逃导致道德幻灭,为什么不是在文革中而是在文革后?当然,因此道德幻灭的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应该是事实,不过恐怕他们已不是道德幻灭,而是丧心病狂了。

家园 不仅完全认同内容,亦特别认同表述语言
家园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谓“道”,不外如是。

破坏了道德底线一定是坏事吗?具体生活中没有规范,互相防范,增大了交往成本,其实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从这个角度看的确就是需要一本“人生守则”大家共同遵守。但从新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也许破坏一切正是新文化的一个准备阶段,不破不立,破坏不一定是坏事。

在文革那种破坏性的环境里不知您到底是如何遵循道德经里“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

家园 同意啊

我家也是三线建设到贵州落户的 但是我恐怕得不出楼主的结论吧 我觉得道德沦丧 建国以后的政治运动也要负一定责任的 给大家画了一个虚幻的大饼 结果什么都不是 要人提意见 提出来就成了引蛇出洞 党章规定的继承人成了叛徒 叫大家相信什么

就我们厂子来说 也从来没有觉得什么更高的道德要求 文革的时候还不是互相揭发 批斗 这个多了

也许 回顾过去 人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坏的 而选择好的一面吧

家园 无为之事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文革中有逍遥派,改革中也有人洁身自好。在两类破坏性环境里都有人做到足以自保。

文革中也可以顺势而建设一些东西并保护一些东西,改革中也可以顺势而利用开放的环境做些有意义的事。也是无为之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