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不是评书,与萨苏之强袭达达尼尔文相商榷 -- stably

共:💬132 🌺473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刚好有本战列舰的书

有个表,是协约国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出动的战列舰,括号里面是主炮口径

英国:

新型战列舰一艘:Queen Elizabeth(15英寸)

战列巡洋舰一艘:Inflexible(12)

较新前无畏舰: Lord Nelson,Agamemnon (12,9.2)

旧前无畏舰:Ocean, Albion, Vengeance, Majestic,Prince George,Canopus,Irresistible, Conwallis,Swiftsure,Triumph (12,10)

法国:

前无畏舰:Suffren, Charlemagne,St.Louis,Gaulois (12,10.8)

但是这个表显然不全。St.Louis好象没有,但是漏掉了Bouvet。

后来为了掩护登陆,英国又至少搞来了Implacable,London, Prince of Wales,Queen,Goliath.

赔掉了Bouvet(法国),Irresistible,Ocean,Goliath,Triumph,Majestic。

不过英国对于非无畏舰本来也不心疼。

家园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7个炮塔,圣物

巴西人变态的要求,和阿根廷军备竞赛的产物......

家园 1915年的土耳其军队比1937年的国民革命军强得多

至于满清洋务运动,在土耳其Tanzimat面前提鞋都不配……

家园 本来就是评书么

丘吉尔的原计划是使用战列舰队炮击并派陆战营袭取加利波利半岛

你这边评书成为直接攻取君士坦丁堡

老邱的战略目标是吸引土军回师,以减轻俄国的压力,

你这边评书为希望就是把土耳其人吓死,主动投降?

土耳其人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做军事改革,半岛要塞上的土军炮兵镇定自若地和英法舰队玩炮兵游击和炮兵上刺刀;

到你这边评书为土耳其人看来宛若外星人降临,简直可以把人吓死。

土耳其人的自强努力从1789年就开始了,到1914年取得的成就,比中国的北洋和南京政府都强得多;

到你这边评书为太老朽了,太老朽的家伙难免麻木不仁

----当年执政的土耳其势力,可是自命为青年土耳其

丑化丘吉尔,丑化土耳其,丑化英法海军舰队的评书手法……

评书和历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严重背离事实

家园 专家何以敢当,商榷商榷嘛

历史如何还是还历史之原貌

不宜太演义化和脱离历史

还有很多河友是把萨先生的文当做正史来读的嘛

家园 评书也没什么不好啊

有人喜欢看历史,可也有人就爱听评书。就像你说赵子龙银枪白马英俊潇洒七进七出还有什么灵蛇出洞枪挑北地枪王之类的,虽然他“严重背离事实”吧,可大家伙儿就是喜欢怎么办呢,你要见人就说赵大哥长坂坡的时候都是四十多的赵大叔了…………这个,可能不太招人待见呢。老萨的风格,大家也不是看了一天两天了,评书也好戏说也好野史也罢,反正我看的挺开心。真想了解事实,那去图书馆research去比较合适。不喜欢老萨神侃,一笑而过也就算了,要不就另开一贴按您的风格喜好讲讲“历史事实”,也算造福河友。这么着一条一款的列出来挑毛病,可有点不太厚道了。

家园 大家对本版的定位不一样吧

萨大的风格汪洋恣肆惯了,肯定不可能每个细节都那么尊重历史的,要是真那样的话估计可读性也就大为下降。其实可以开个“历史演义”版,类似七实三虚的作品都在那边发,作者郑重声明:谁要是看了《三国演义》就去给拿着《三国志》的人拍砖,本作者概不负责。

毕竟把历史写成这样的故事,也是一种能力,丑化谁美化谁,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需要,这样写出来爱看的人多。就连老毛在井冈山上也是天天《三国演义》不离身,谁没事整天抱着《三国志》啊,呵呵

家园 要是发在演义书场版我肯定是鼓掌送花
家园 丘的职位是不是负责军政

海军总司令负责军令?

家园 EVIL
家园 踢出战争和吓死土耳其人不是没有根据

直取君士坦丁堡, 击败土耳其很可能在丘吉尔的计划书就有. 网上很多资料都这么说. 而吓死土耳其人, 可以认为是受到了1914年11月一次对土军要塞成功炮击的鼓舞.

家园 俺觉得在网上发文胡吹乱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俺觉得在网上发文胡吹乱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最好注明“本文纯属演义,并非历史”。不愿意注明也就算了,让人指出是演义,还要唧唧歪歪的就太差劲了。

家园 老邱计划是海军舰队袭取加利波利,再加十万陆军攻取君士坦丁

是一个两步走的计划;

老邱再狂妄,也没有到只用海军舰队搞定君士坦丁堡的地步……

家园 是吗?

萨苏兄文中“建奴”岂不也是侮辱国人?

我就是厌恶满洲政权,怎么地吧?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能说出这种话的阶层,就是猪狗。

家园 十万陆军攻取君士坦丁 。。。

老邱计划是海军舰队袭取加利波利,再加十万陆军攻取君士坦丁

丘吉尔的原计划是使用战列舰队炮击并派陆战营袭取加利波利半岛

你这边评书成为直接攻取君士坦丁堡;

---- 你说老萨演绎/演义我不反对,但是不是你自己也有仓促结论,为反驳而反驳?

英国人的计划,在不同阶段并不一样。战役的各个阶段,例如准备,海军突袭,陆地消耗战,英国人倒也是一直都想两步走,问题是第二步,一开始预备轻轻一迈腿,结果成了脚步蹒跚。

在二月份开始进攻以前,虽然英国有调动陆军的准备,但既没有十万的规模,恐怕丘吉尔也不认为会有多大作用。

奥斯曼帝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病夫"的名号(Sick Man of the Europe, 搜搜就知道),西线的僵持,不准确的土军军力报告,早期的小规模成功,西线战事中大口径炮的震慑,使得丘吉尔轻信通过一些老旧的前无畏战列舰的大炮完全可以解决君士坦丁堡周围的要塞。整个计划就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几个关键决策人实际是在进行政治赌博。

From wiki:

Later in November 1914, First Lord of the Admiralty Winston Churchill put forward his first plans for a naval attack on the Dardanelles,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what turned out to be erroneous reports regarding Turkish troop strength, as prepared by Lieut. T. E. Lawrence. He reasoned that the Royal Navy had a large number of obsolete battleships which could not be used against the German High Seas Fleet in the North Sea, but which might well be made useful in another theatre. Initially, the attack was to be made by the Royal Navy alone, with only token forces from the army being required for routine occupation tasks.

From www.firstworldwar.com

... On 16 February 1915 Kitchener issued orders to ensure the readiness of Britain's sole available infantry division to assist with operations as necessary.

He further specified that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forces stationed in Egypt en route for France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if required. On 18 February the French government similarly added a corps of men to the endeavour, although they arrived too late to be used the following day.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