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早期中国留学生选择到哪些国家念书 -- 萨苏

共:💬62 🌺8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苏联的博士快相当于中国的院士了,他们的副博士

完全等同于中国和西方的博士。

不知道王明还有这种能力:)

家园 要说法国人没有种族歧视

全欧洲都要笑了

只有德雷福思一个人要哭,或许再加上一个打酱油的左拉。

并且巴黎郊区阿拉伯群众还要发来贺电

法国只不过对于英国人治下的众多“劣等民族”没能力歧视,不妨投之以“同情之理解”而已。

家园 晚清政府对法国能有好感才怪了

查查晚清的教案,就可知法国占了多大部分,给清政府添了多少麻烦。法国以天主教的后台自居,不仅法国的天主教士出事管,其他各国的天主教士出事了,它也出头。

在晚清,坑中国最多钱的是英国,占中国最多地的是沙俄,但恐怕让中国政府最讨厌的就是法国了。

家园 不会是私奔,对外讲是被绑架吧
家园 哇塞,我也看过,印象很深刻的

还有那段她跟洗星海的八卦~~~

家园 谁笑谁呢?

法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哪个有资格嘲笑法国有种族歧视?

英国吗?那些躲过盎格鲁人种族大清洗的凯尔特人估计要哭了。

德国吗?犹太人就不说了,现在那些在德国生活了两三代都没法获得德国国籍的移民估计要哭了。

波兰俄国吗?这两个国家反犹屠犹可是希特勒同志的先行者。

德雷福斯最后是苦尽甘来,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光荣离休,左拉死后有知肯定会开一瓶白兰地庆贺的。

还是用一位俄国犹太人的话来总结,一个国家竟然为了一个犹太人的冤案而分裂了,但是这个国家值得去!

家园 法国外交的问题是

不大善于区分形式利益与实际利益,所以经常慕虚名而得实祸。

家园 这样说就过于感性了

“越坏的就是越好的”。有点诡辩的味道。起码在巴黎郊区放火的阿拉伯人是没法理解您的高见的

家园 啊?你这是自我批评吧?

看问题不看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不看国际环境和内政政策的互相影响,下了一大堆结论,打了一大桶酱油,全欧洲都共用这一桶,这才是诡辩嘛。

家园 您可真是把天涯文风带到西西河来了

我可没敢下一大堆结论,只是觉得“法国人没有种族歧视”这顶帽子,对于德雷福思和巴黎近郊的阿拉伯贫民来说,都是一桶太难下咽的酱油。

当然,您还可以坚持您的观点,德雷福思出的越多,说明法国越没有种族歧视嘛。这就像中国的主流反腐论点一样

家园 麻烦你好好改进一下你自己的天涯文风

“但是法国文化有一个真正的优点,就是事实上没有什么种族歧视。从来没有像美国那样发生过什么排华运动,搞什么公开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这是我的原话,你知道为什么要加上“事实上”这三个字吗?

法国人什么时候跟种族熔炉美国一样,按不同种族制定过移民配额?什么时候搞过针对黑人的种族隔离?阿拉伯人如果愿意接受法国民法典的管辖,而不是受伊斯兰教法的管辖,那么获得法国身份会有什么障碍?

在种族歧视方面,法国当然不是什么尽善尽美的天堂,不过其他国家要嘲笑法国,还是先撒泡尿去照照自己的脸。

家园 阿拉伯人放火是什么时候了?

德雷福斯是什么年代的人?周总理是什么时候去法国的?

这么多年来法国的国际形势和内政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洛杉矶集体打酱油发生在哪个国家?

法国人如果真的是在制度上歧视阿拉伯人的话,南部法国会成为北非移民的聚集地?

现在法国百分之十的人口是外来移民,记住,这是第一代移民,还不包括第二三代移民。事实上,整个法国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吸纳了近两千万外来移民,占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对于一个有悠久历史和主体民族的国家来说,力度是惊人的。

阿拉伯人的问题,在法国不是种族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某些人不愿意学习法语,不认同法兰西精神和大革命观念,不接受那部由理性制定,以自由担保的法国民法典的管辖,去法国干啥呢?

家园 法国人文化艺术素质高,所以就没烧圆明园?

老兄对法国人的素质是不是太高估了?

别的不说,雨果的名言您总该听说过吧:“。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一个叫做英格兰,一个叫做法兰西”。

尽管如此,后来国人还是发现了雨果也是一个中国珍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而他的收藏就有部分来自圆明园。在火烧圆明园事件中,法国人虽然或许在部分地方也放过零星的火,总体上的确没怎么烧。但是,他们是抢的多,砸的也不少。

如果阁下还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侵略者的文化艺术素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请您看看以下文字。

阿尔芒·吕西陪同孟托邦将军进入御座宝殿,“绝妙的雕刻品”、几百年的景泰蓝大花瓶以及“精美的青铜器”,比比皆是。他肯定地说,他看到巴特尔准将及其手下的军官毫无羞耻地、自顾自地、“毫不客气地搬东西”。一项他先称之为“艺术性娱乐”活动,很快就变成“具有传染性的”活动。比如,他眼看着一本封面烫金镶着宝石的书,还有一些漂亮的景泰蓝小烛台,一转眼就不见了。他还谈到安在宝殿旁边的小祈祷台正中央的一个纯金小宝塔,它上边的宝石和真珠都被抠走……说是防备丢失!

……

下午,大洗劫还在继续,阿尔芒·吕西仍在里面“踅摸”东西。他向他父亲这样描述当时文物遭破坏的场面:

“我找到皇家的家具库房,我们的士兵正在那里抢东西,那场面很特别,令人遗憾又感到滑稽可笑。东西几乎完全被砸碎,这是士兵们的一种奇怪的乐趣,他们在挑选东西时表现出极为荒唐的癖好。有几个很漂亮的景泰蓝,我给护下来。但是如何处置呢?我还看见一些非常精致的瓷器被摔得粉碎;还有些很古老的漆器、碎纹瓷、象牙制品、玉器,被砸得碎片满地;有些人拿彩釉花瓶当球耍。看了真叫人难受,为那些东西感到惋惜!再远处是一座丝绸库房,我回去给你看看从地上拾起来的四块货样。齐脚踝深的制作精美、用金线挖花织制的绸缎堆了满满三个大院子,奇光异彩,华美绚丽,令人难忘。然而,有人用每米值五个多金路易2的锦缎当包袱布用,把他们抢来的小玩艺儿包起来!”

法国人的自供词二:

樊国梁主教写下一段引人入胜的文字,里面有不少趣闻轶事:

“听一个士兵讲,当时他想抓一只藏在沙发下的小狗,手却碰到一个大铜环。他挪动沙发,拉开那个活门,那只是片刻工夫的事儿。小密室里有两个匣子,里面装满镶嵌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腾空背包,在战友们到来之前,把那些宝物迅速地装了进去。‘关了我两天禁闭,’他说,‘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那包东西卖了两万五千法郎。’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选择,只不过智商程度不同;行家们专买士兵们抢来的最好的东西,也仅花几个硬币而已。很多人的羊毛长袜以及骑兵的背包里都装满了宝石。尤其是食品店和小卖部的管理员个个都发了财。据说,有个士兵用一尊纯金的菩萨像换了一杯苦艾酒。菩萨像的肚子里经常藏着宝石和金条,所以,对那些大肚弥勒佛,我们的士兵少不了要捅上几刀”。樊国梁主教和其他的见证者也都证实,掠夺者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把所有财宝带走。

更令人觉得哭笑不得的是下面这段。

埃里松还对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抢掠方式加以比较,这起码是人们没想到的一点,在此值得一提。他津津乐道地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

“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有个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细节,就是那些士官都带着试金石。见鬼!他们是从哪儿弄到的试金石?”

另一位法国传教士艾嘉略是怎么写的呢?

皇帝及其朝廷在匆忙地逃亡中,抛弃了一切。这些财宝就如同是漫不经心地送给法国人的一堆猎物一样。我们还可以在那里发现数量巨大的银锭,国库中还有大批银钱,联军中的两个国家瓜分了它们,其后又分配给士兵们。每名士兵所得到的份额至少有100法郎。非常遗憾,当抢劫处于无组织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严重糟蹋与破坏。联军所不想要的和不能带走的一切,都要砸烂,或者是用脚踏碎。

从这种角度来看,法国人在反对火烧圆明园的态度上就显得异常伪善了。如阿尔芒·吕西抨击英国人,说英军“前去扫荡圆明园的残余,还放火烧了圆明园。这座壮观的园林,或者说这些壮观的园林,即使失去昔日的财宝,仍不失为一个奇迹,如今却只剩下一堆灰烬。只是为了毁灭的快感,他们就会毁灭……” 当我们后代人看到这段文字,再想想看他自己拿了多少圆明园的珍宝,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有艺术修养的强盗的无耻感伤。

更何况,虽然法国的孟托邦将军和公使葛罗的确曾反对烧毁圆明园。但必须看到,10月15日,孟托邦曾打算,如果双方僵局不能打破,就夺取北京城里的皇宫。这并不比烧毁圆明园好——或者说甚至会更糟糕。葛罗持同样的看法,也建议捣毁紫禁城。

好了,我算不算是给阁下“法国人这种文化艺术素质较高的民族,是不会干这种焚琴煮鹤勾当的”这句话加了新的注释呢?

至于最后一句话,阁下说“法租界黄赌毒是确有其事。不过鸦片来源地一个是中国自产,一个是印度输入,总不能赖到法国人头上”。那么请问如果责任不算到法国人头上的话,杜月笙为啥又要在黄赌毒方面给法国人分成呢?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当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当地逐步开展猖狂的毒品贸易,其鸦片来源地也是中国自产,是不是也没日本啥事啊?

家园 高不高总是有对比才能得结论

都是凡人跟凡人比,又不是跟神仙比。

见了好东西手痒是人之常情,烧圆明园这种事情,法国人就不如英国人那么敢下手嘛。

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是把黄赌毒当成了抽肥的工具,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相比英国人,在印度搞鸦片产业化经营,国际大贩运,来弥补逆差赚取巨额利润,还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法国人当然是自愧不如,望尘莫及了。

家园 这个世界上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目前还没有。

相对来说,法国可以算是种族歧视非常少的地方了。至少我认为比中国要少。中国对黑种人的歧视其实是很深的。说到底,不同的比较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