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受虐的凤姐下-----党史罗生门之宁都会议 -- 史文恭

共:💬435 🌺1263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算了吧,打仗朱彭林粟都能打赢,何须毛周

如何让革命队伍发扬壮大才是毛周的任务。区别就在于毛面对军队建设破坏经济时的那句话:人民才是我们的铜墙铁壁。

家园 好久没给史MM送宝啦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蔡廷锴、李济深的段位和冯玉祥阎锡山是不一样的,他们

只能算是蒋雄奇的捣乱者而不能算是竞争者,流氓还是要分大小的:)

19路军的事变当然那些人没有处理好,该打板子.但如果处理好了是否就能够对付蒋雄奇呢?我的看法是未必,因为当时不仅仅是中央苏区失败了,其他苏区也失败了,当时蒋雄奇的力量毕竟处于上升趋势.

太祖当时没掌权,失败了当然与他没有关系.但遵义后太祖掌权后并没有立即扭转局势,最后还是逃到了陕北,部队也从三万人降到不足万人(仅只中央红军太祖本部),这说明太祖也不是万能的,当然没有太祖是万万不能的.

家园 咳咳......

呵呵,虽然还没有揭盅,但史兄对宁都会议作如此的描述,让俺想起了一本书啊......

不多说了,等你揭开谜底,看看和我的预计是否一致。

家园 和谐的版本,看着是不对劲

这种描述,果然甚是古怪。总理与主席,都是政治斗争中的拉票高手。主席后来执政,拉票经常通过总理来搞定。但可能主席觉得这样搞定,有些不爽。客观来看,总理拉票应该比主席厉害。

我认为总理对主席有一种潜在的制衡,虽然并没有使用,但这种能力一直存在,并有所增强。等两人去世,上台的其实全是总理的人,主席的人全完了。主席心里可能清楚,总理为了全党,早就安排好了。我认为总理是有意这么做的,不反对主席,但也不是拿主席没办法。总理的这种古怪行为,似乎在历史上找不到类似的人物,别国的共产党也没有。

在会上,周恩来针对会议斗争激烈的情况,首先以温和的态度,批评说:前方领导人“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泽东表现最多,对中央电示迅速击破一面开始不同意,有等待倾向”。另一方面,他不同意对毛泽东横加指责,认为后方个别同志对毛泽东的批评过分了。因此,引起后方同志不满,并上书中央,说周恩来替毛泽东“解释掩护”,搞“调和”。

在研究对毛泽东的处理和工作安排时,后方苏区中央局成员不顾周恩来、王稼祥的反对,极力主张将毛泽东“召回后方”,专做政府工作。

而周恩来对这种主张坚决反对,不同意将毛泽东召回后方。他说:“泽东积多年的经验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如果他在前方,则可以吸引他提供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因此,他坚持说:“一种是由我主持战争责任,泽东仍留在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责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见1932年10月21日《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

周恩来提出的这两种办法,都意在把毛泽东留在前方。王稼祥、朱德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但是,后方苏区中央局成员认为,若让毛泽东仍然留在前方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上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坚决主张调毛泽东回后方。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便违心地提出请“病假”的要求。

毛泽东这样提出请“病假”的要求,显然是违心而无奈的。岂知,会议最后表决结果,却通过了周恩来的第一种意见,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从上述情况来看,宁都会议的斗争,是毛泽东与坚决执行王明“左”倾盲动主义进攻战略的后方苏区中央局成员的尖锐对立,而主要不是与周恩来的对立。若把宁都会议的斗争,描写成主要是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对立,就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了。

家园 宁都会议不过是龙岩会议的翻版

表面看是权力之争,本质仍然是路线之争。龙岩会议时将领们就对毛的根据地建设理论十分不满。朱德怪毛使军队停摆,毛让军队干什么了?搞根据地建设去了。

上海中央来到苏区以后,表面权力还在党委手中,事实走上了单纯军事路线,一到就盲目扩大红军,这让林彪们开始时好一阵子兴奋:终于不再当空头的军团长了,也不再他从事他讨厌的宣传、生产和发动群众了。

家园 为观君一帖 投河注册名

一直在西河里泛着不敢下河来扑腾,主要是觉得自己学艺太浅不敢在河里妄发滥贴 以免污了这涓涓河流 谁想偏就这最勾我魂儿的红楼帖子 不注册还就是看不了 唉我那个心痒难耐啊~ 牵肠挂肚啊~ 百爪挠心啊~ 于是乎~!下河游泳吧~! 还望楼主能再接再厉也不妄我奋勇跳河了 花一个先~!楼主 万福~~

家园 这个题目太H了,换换吧
家园 花之,记号
家园 【原创】党史罗生门之宁都会议 (续一)

在展开这个事实真相的挖掘之前,俺还是需要说几句题外话。恰如俺在这个系列之首所提到的,这个系列决算不上一个著作,而是一种网络间基于互动的探讨。为此,俺所着眼之处是为了尽可能地在现有历史资料基础上,用一种略为现代的,客观的眼光来介绍和评论那段历史。-----因此,俺希望所还原的是一个面,而不是几个点,----是以,下面的篇章会略带繁杂或者累赘,敬请诸位谅解。

好,回到正文。

上面提到,作为那个列席者,刘伯承元帅是没有对这个会议结果有投票权的,但是他的到来,恰恰是我们理解这个会议的一条线索。----刘帅此前,以川军名将.八一起义的参谋团参谋长的显要资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念过书的显赫背景,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等要职的身份进入苏区的,---但是他的第一份苏区工作却是东哥派给他的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而这个职位的前任是何长工,---何长工在他的命运转折点之前,(即参加张国焘的那个“中央”) 一直是东哥的嫡系,众所周知,井冈山上的朱毛会师就是因为何长工在洗澡的时候听到的重要情报。----但是,在那个时候,比较刘帅和何长工在军界的地位,实际上很明显地看出,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因此,两者之间的工作交接并非正常。---而且,刘帅此时作这个红军学校的校长并非是特派,而是替补,---

一天,在叶坪一座简陋的房楼上,毛泽东邀集刘伯承、何长工谈话。何长工是红军学校代理校长。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后,组建红五军团,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调何长工到五军团工作,由刘伯承接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毛泽东代表中央局分配他们的工作。毛泽东诙谐地对何长工说:“你的工作需要变化一下,宁都起义的部队相信日本士官生、留洋生和保定、黄埔二期的人。因此,我们要搞些假洋鬼子去,否则压不住台。肖劲光去当五军团政委,刘伯坚去当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左权去十四、十五军当政委,你到十三军当政委。”这时,刘伯承插话说:“毛主席叫我接你的红校工作。”(引自《刘伯承传》)

请注意,在东哥提到派何长工去红五军团工作的原因时,是因为何长工是一个“假洋鬼子”,---但事实是,何长工的“假洋鬼子”不过是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勤工俭学,谈不上学历,更与军事无关,----而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刘伯承显然更应该是那个“压得住台”的“假洋鬼子”-----然而,当时的东哥就是如此安排人事的。

那么,作为红军学校校长,刘帅的工作又是怎样的性质呢?《刘伯承传》告诉了我们:

经过3个多月的军政训练,学生达到的水平是:“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当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百分之六十可以当排长,只能当班长的不上百分之二十。”5月15日,刘伯承主持了第二期毕业典礼,隆重地举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很明显,这个红军学校所培养的学员层次可以很有力地说明此时刘帅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比较,宁都会议之后,刘帅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实际上是红军的第三号人物)

因此,我们就会明白,对比刘帅前后的职位,在宁都会议之后,刘帅在当时苏区刊物里发表文章,批评东哥嫡系林总率领的红四军有“游击主义”的错误就并非一个简单的观点讨论了。

还值得说明一点是,在宁都会议后被大大提拔的刘帅还赶回红军学校主持了第三期学员毕业典礼,----这说明了刘帅参加宁都会议是一次较为仓促的安排,以至于他的红军学校校长的职位还根本没安排交接。

-----那么,是谁在宁都会议之前要求召刘帅来列席会议并事后提拔为总参谋长呢?

官方的《刘伯承传》没有提,而且是用一段非常幽默的表述来告诉我们刘帅的宁都会议的:

“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举行全体会议。会议严厉批评前线的部署是“纯粹防御路线”,是“以准备为中心的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方针。对毛泽东是否仍留在前方的问题,会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周、朱、王坚持将毛留在前方,但多数人不同意。刘伯承支持了多数人的意见。会后,中共临时中央以要毛泽东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为由把他调回后方,随即撤销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

假如这段记载全部是真实的话,很明显就值得推敲了,----因为我们知道,参加宁都会议总共八位中央局委员加刘帅,既然“周,朱,王”“坚持将毛留在前方”,那显然除非东哥(毛)本人不同意,否则,就很难发生“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因为四对四,不可能有“多数”存在啊?----而且,既然没有这个“多数人”,则“刘伯承支持了多数人的意见。”这一句自然也就有了矛盾了。

但是,同样是官方史书,我们还是能找到线索的,中央文献出版社的《任弼时传》里就很清楚地写到:

“第二天下午,任弼时等一行五人,从瑞金出发,…同行的刘伯承是周恩来二十四日来信要求他到前方协助工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周公的这个请求,在同样是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周恩来年谱》里,就没有提到。

以上,是关于宁都会议的第一个小小的罗生门。

最后,附上宁都会议当时除了周公外,其他七位中央局成员的小合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面依次是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东哥和王稼祥,----顺便开一个玩笑,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当两个男子谈话时,假如忽然来了一位美女,则即使这两位男子会装作继续谈话,但他们的脚尖却会不自觉地指向那位美女的。----那么,上面这幅照片里,各位大佬们的脚尖指向何处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
家园 怀着惴惴的心情看这个系列

哎,毛泽东也就罢了,我的周总理阿。

我印象中,周总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我记得小时候,妈妈买过一本书,也许史mm看过,叫《叫一声父亲太沉重》,据说是周恩来的私生女写的。我也偷着翻了一遍,很多情节现在也记得,那本书直接把周总理对毛泽东形容成小心的妾对着帝王,恭敬/小心又有点痴心。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感觉自己看这个文章的感觉,好像在看恐怖片,想看又不敢看。

家园 东哥占位稍嫌靠后

使得多数人的脚尖都对着项英。

任弼时和邓发穿的最打眼。朱总和东哥站得最直。

这张照片的上面题着“苏区中央局委员摄于第一次全苏大会纪念日 一九三一.十一.七于赤色瑞(金)”,真不错呢。

家园 教头这里有点臆测

太祖说何长工是假洋鬼子的原因是因为何的装扮在当时确实很像洋鬼子,穿西装,着皮鞋,这种打扮在当时的农村很少见,朱毛会师的时候太祖派何去联络的时候他就是这身打扮。

家园 嗯,青色水兄啊。。这里其实您要结合其他几个

去红五兵团的大将经历啊,

肖劲光,刘伯坚,左权,黄火青,都是留苏的,加上何长工这个留法(比利时)的。。所以,总的来说,这五个都是“海归”,都是“假洋鬼子”,---但是,刘帅比起来明显要比何长工更符合资格,但却成了何的替补,这就是事情的微妙之处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