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老兵评史】五胡录点评 -- 老兵帅客

共:💬84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一段历史了解不多,只能干顶了
家园 一直没来得及看。明天一定抽时间好好看看!
家园 请教老兵。

东晋有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吗?怎么我的印象中还是世族大家的门阀政治?完备的文官选拔与考核制度是到了隋唐才建立起来的吧?

还是我记错了?

家园 回您的话

我这里所说的完整的文官制度不是指科举,而是指用儒家文化和统治技巧训练出来的有俸禄的非武官出身的文官制度。抱歉,这里出现了那么多的“的”,但是足够的限定词是清晰表达所必须的。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地方资源的稳定产生和有计划调配,以及基于其上的国家稳定,因为国家稳定很大程度上依靠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

当然,东晋边境地区还是由武官来担任地方主官的,这是形势使然,不是常例。

五胡十六国的很多政权,以及北魏前期,地方官其实就是领主,经常是从龙之臣以及后裔,一般都是武官出身,他们没有俸禄,利益来自对外掠夺和盘剥地方,也就是残破一方。这个问题表现出这些政权缺乏统治治术,因此很难成为稳定的政权,因为资源的产生和调配是很不稳定的。

具体的例子就是军阀政权经常搞扫地为兵,获取给养依靠竭泽而渔,兵锋所过,千里为墟,因此忽起忽灭也就成为正常。

家园 六。单于折箭之评注部分

一。国土面积大不一定就是好事,关键要看国土的构成。前秦的辽阔国土很多都在沙漠地区和北方贫寒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剩余资源可以上缴中央,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是河北、河南和关中地区,这样看来,它实际上占有的富有资源地区并不是很大。

二。苻坚派使者送给苻丕剑的时候,说的话应该是“到明年开春还打不下来,你就不必回来再见我了,这把剑就是为你准备的!”。注意这个“开春”二字。

三。淝水之战的时候,北府兵总共应该有八万人而不是一万多人。按刘牢之以五千北府兵击败前秦五万军队,杀梁成,刘牢之当时只是军中的一员普通将领,东晋的北府兵总数应该远不止此数。这样以东晋的八万北府兵对抗前秦的二十几万军队,实力差距似乎不是很大。

四。领兵解三阿之围的应该是谢玄而不是桓玄。桓温死后,朝廷因为桓温曾经谋图不轨而对其后人心怀疑虑,桓玄长时间不被重用,更谈不上领兵。

五。苻洛造反被俘,苻坚居然还不杀他,的确有梁武帝之仁,不过过分的仁爱不是好事,只会养虎遗患。

六。氐族人少,因此苻坚想要保守重点:东方的邺城,南方的洛阳和首都长安。他想要以点守面,这样做对付小的叛乱当然没问题,一旦有大乱,兵力过于分散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淝水大败以后,天下大乱,氐族被围在了这三个点而无可奈何,终至灭亡。

另外,首都附近保留了大量的敌对民族实在是太危险了,等于是定时炸弹。苻丕的看法很多人都有同感,只是苻坚太乐观了,已经听不进不同意见了。

假如苻坚没有这样分散自己的族人,淝水大败以后,前秦还是有可能守住关中之地的。

七。以前秦军队在淝水之战中的表现,只能够用乌合之众四个字来形容他们了。

八。慕容垂在苻坚淝水大败以后对部属所说的“大家的意见都很有道理,但是他信任我才投奔我,怎么能加害他呢?从前我为慕容评所逼,天下之大竟然无立锥之地,是秦王收留了我,把我当作贵宾来接待。后来被王猛算计,百口莫辩,而秦王却能真心地容忍我,这种恩德怎么能忘记?如果上天真的抛弃了苻家,也不怕他不灭亡,不如保护他度过这段危机,等将来有机会了再说,既不辜负良心,也不辜负祖宗。但是,如果氐人的运气真的到头了,我将只复兴燕国的领土,绝对不会去取关中的一块土地。”是真正的君子之言,慕容垂对待苻坚可谓仁至义尽。看看二十五史,能讲出这样话的君主似乎只有石勒和慕容垂,实在是令汉人汗颜。

九。姚苌造反是被逼出来的,这不怪他,可以他后来逼杀苻坚的做法就令人不齿了。

十。西燕存在十一年,比五代时期的后汉(三年)长多了。

十一。中国的海棠花版图可不是苻坚打出来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六。单于折箭之评论部分

前秦的失败,原因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扩张太快而自身可以依靠的稳定力量并不多,这样顺利的时候还好,一旦有大的挫折,就很容易出现大乱。国家还没有从新生走向成熟,缺乏稳定国家的核心力量,文官阶层和地方势力的支持,国家实际上是建筑在沙滩之上的城堡,看起来很宏伟,但是一点点沙子的流失都可能导致整体的瓦解。氐族人口太少了以至于只能够分布控制几个要点,京师周围却布满了隐含敌意的其它民族,都在等待时机复国,这样一旦大乱,势必土崩瓦解。

二。苻坚待人过于宽厚,敌对势力的代表人物布列朝廷和地方要职,以至于天下一乱,四方皆反。王猛的看法是很正确的,但是苻坚太乐观了而听不进去。

三。王猛死后,朝廷没有王猛那样有治国能力的大臣来维持。矛盾这样众多的国家,本身已经处在很深的危机之中,又缺乏王猛这样的大政治家来化解和调度,还要穷兵黩武,只会激化矛盾的爆发。苻坚不了解自己的弱点,说明他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

四。苻坚在淝水之战的指挥失宜。淝水之战只是一个导火索,如果前秦内部没有那样多的矛盾,前秦还不会亡,但是现实是前秦内部的确有这样多的矛盾,因此前秦只有亡。

苻坚为人仁义宽厚,乐观待世。他前期的命很好,有王猛这样不世出的人才辅佐他,他也很信任王猛;而对手要么太弱,要么自身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因此才给他统一了北方和四川。但是他本身不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没有足够的治国能力,甚至不具备中等君主所必有的猜忌、阴狠的性格,也缺乏适当的驭下手段,这种种缺点决定了他只能够成为一位悲剧人物。

就人格而言,苻坚近乎圣人;但就君主这个角色而言,他不称职。

套用五代时人的一句话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多谢太傅关心
家园 老兵评得好

石勒的优点只是自己的天生才智、人才运气和人品,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石勒不识字,也不懂历史,叫手下人给他念史书,当读到刘邦打算封六国后人时不禁拍案:这样下去刘邦怎么会夺得天下。被告知后来因为张良劝谏此计划,石才道:这样才合理。

家园 七。英雄折腰之评注部分

一。前秦瓦解以后初期,东晋应当是孝武帝,年号太和,此人是东晋历史上少有的几位自己真正掌权的皇帝之一,只是后来沉湎于酗酒,将国事委托给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因此算不上是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应当是他的儿子安帝。东晋就是在安帝在位时期出的桓玄之乱和刘裕崛起,东晋实际上也是亡在了安帝手里,虽然刘裕篡的不是他的位,而是他弟弟的,但是他是被刘裕毒死的。不过这也不应该怪安帝,他本人比惠帝还要弱智,惠帝只是昏愚,这位连饱饿冷暖都不知道,真不知道孝武帝为什么立他做了太子,因为孝武帝死时,儿子已有多人,安帝的弟弟就是一个正常人。

二。苻丕是苻坚的庶长子。

三。慕容??的几个著名儿子: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德。慕容恪是击败冉闵的英雄,慕容垂建立了后燕,慕容德建立了南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慕容垂真是英雄

不过太子实在是差劲,偏偏他的兄弟堂兄弟们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后燕不乱还等什么

家园 七。英雄折腰之评论部分

淝水之战前秦大败以后,前秦土崩瓦解,天下大乱,氐族人数过少而又分散,只能够各自为战,加上能力有限,逐个失败是必然的。前秦的失败说明了在基础不稳定的情况下急躁冒进的可怕后果。前秦几代君主,没有一个称得上是伟大的,虽然有一个的人格很好,尽管好的不是地方,另外,它摊上了一个好宰相,只是这样的结局实在是有些对不起王猛的励精图治。

后秦姚苌/姚兴在用兵上远比苻登高明,击败后者是应该的。后秦姚兴很喜欢做别人的宗主国,到处分散力量,又策略失当地激反了赫连勃勃,弄得北方不得安宁,国力就这样被消耗掉了,以至于困守关中。后秦的几位君主,军事能力还可以(最后那个除外,否则也不会亡国了),政治上都不太成熟。

西燕力量弱小,紧靠后燕,自己又没有好的外交折冲手段,被后燕消灭也就不可避免。不过西燕存在十一年,却有八位君主,也是一个历史奇观。

建立后燕的慕容垂只是军事天才而缺乏政治才能。他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多次扫地为兵,弄得国力空虚,加上选错了继承人,死后国家一触即溃,迅速败亡。他后面的那些后燕君主们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原因都在他身上。

建立南燕的慕容德军事上不如慕容垂但是政治上要强一些,因此能够在后燕败亡之际建立南燕。不过他的穷兵黩武、扫地为兵也够可以的:他死以前,曾经想出兵攻打后秦,于是搞了个大阅兵,参加检阅的竞达五十多万人!要知道,南燕领土只包括现在的河南和山东各一小部分。

十六国期间存在过的五个燕国,除了北燕和慕容氏无关以外,其它四个都是慕容氏建立的,它们都是穷兵黩武政策的爱好者,文治则基本谈不上,看来慕容氏家族富有军事天才却没有治国能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回您的话

石勒是仗着天下混战,靠着军事本钱从底层一点点做大做起来的,他当然会知道分封诸将以实地的后果是什么,那不过是给野心家以资本,鼓励他们叛乱。至于汉王分封的政治意义,例如搞统一战线,他就不一定明白了。史书上并没有说儒生有没有给他讲汉王分封的政治意义,还是只是就事论事地说了分封这个历史事件。

家园 原来是这么回事,谢谢回复。

顺便问一下,老兵曾经提起的“历史研究”和其作者汤因比的英文是什么?

想借本来看看。

家园 八。凉州风云之评注部分

一。吕光受苻坚派遣征讨西域,打下了龟兹以后,见其宫室壮丽,出产丰富,就想留在那里不回中原了。高僧鸠摩罗什告诉他“这里是丧败之地,不可久居,东方自有合适的地方”,他才东归。由此可见,他早就想独立了。

二。吕光出征的时候,苻坚给他配了不少的部将,后来他自立以后,部将不服,多有反叛,未反叛者也多因猜忌被杀。以此观之,吕光只是一员武将,并没有安抚部下的品德和权术,因此他征讨各地只能够依靠自己家人。

三。南凉秃发乌孤本是后凉吕光的部将,因此南凉是从后凉分裂出来的。

四。北凉也是从后凉分裂出来的,开始的王是段业,后来被沮渠蒙逊设计夺位。

五。西凉是从北凉分裂出来的。这是一个汉人政权,注重文教,在当时凉州那样的武夫混战环境里很难有好的前景,偏偏其历代国君又喜欢和凉州最为善战的北凉沮渠蒙逊争斗,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六。赫连勃勃起自骑兵的机动袭击,赫连氏败于守统万城,可谓报应。

七。后秦姚兴后来的昏聩和早先的英勇善战、精明善于治国差距也太大了,可是他在位一共才二十三年。他的转变主要是在佛教在后秦大兴以后,由此可见佛教误国。

八。赫连勃勃命令自己的正统族人改称赫连,蕴含着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徽赫必定和上天相连之意;同时自己的非正统族人都统姓铁伐,取刚锐如铁,足以伐人之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八。凉州风云之评论部分

凉州一代,原有前凉,后被前秦所灭,等到前秦瓦解,天下大乱,凉州也就重新成为各方割据的场所。

首先出现的是后凉,建立者吕光本是苻坚部将,受苻坚派遣领兵征讨西域。打下了龟兹以后,见其宫室壮丽,出产丰富,就想留在那里不回中原了。高僧鸠摩罗什告诉他“这里是丧败之地,不可久居,东方自有合适的地方”,他才回师东归。到了凉州才知道苻坚已死,于是割据凉州,建立后凉政权。就建立政权的经过来看,吕光并没有什么政治眼光,而是随处而立。

吕光只是一员武将,并没有安抚部下的品德和权术,因此他自立以后,部将不服,多有反叛,未反叛者也多因猜忌被杀,国势日衰,完全依靠自己的儿子来维持。他死的时候,没有立最有战功和军权的儿子为继承人,反而遵守嫡出庶出的观念立没有战功和军权的嫡子为后,直接导致了他死后的诸子争位和后凉的迅速败亡。吕隆投降后秦以后哭别祖庙的话就说明了一切。

吕光是个称职的武将,而不是个领袖,更不是个合格的君主,后凉在当时的凉州各国中最先衰落,责任在于他。

南凉是从后凉分裂出来的,其建立者秃发乌孤(鲜卑的一支)本是后凉吕光的部将,因见吕光昏庸而独立,历经三代,最终亡于西秦。南凉是个很落后的部族国家,其特点是兄弟相继而不是父子相继,军事能力还可以而治国能力就算了,这样当战争资源逐渐耗尽以后,就难逃亡国的命运了。

北凉也是从后凉分裂出来的。建立者是段业(汉人),但是实权掌握在沮渠家族(匈奴)手里。段业只是一个书生,没有城府、心机以及自己的势力,被沮渠蒙逊设计夺位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沮渠蒙逊在位三十三年,是凉州有名的善战国君,但是他为政残暴。其子沮渠牧健在位时,北魏强大而无法抵御,北凉遂亡,是十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

西凉是从北凉分裂出来的,当时还是段业在位,建立者李嵩。这是一个汉人政权,注重文教,在当时凉州那样的武夫混战环境里很突出,但是也很难有好的前景,偏偏其历代国君又喜欢和凉州最为善战的北凉沮渠蒙逊争斗,总想着夺取姑藏,不自量力自然不会有好结果。三个国君中的第二个和最后一个都死于沮渠蒙逊之手。最后一个国君史称冠军侯,这个冠军侯恐怕是历史上最衰的冠军侯了,比霍去病差得太远了。

赫连勃勃最出色的就是将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极为有效地结合了起来,成为当时骑兵游击战大师。他的战术,恐怕就是刘裕的北府精兵(精锐步兵)也难于对抗,何况姚兴的后秦。

赫连夏的衰落是在他定都于统万城并且死后,定都居守意味着骑兵游击战术的被放弃和军队转向传统的城市攻守战,这样他的后人面对北魏的就又回到了当年姚兴面对他的局面。

赫连夏共传三代,其实第二代,他的儿子就成了北魏的俘虏,第三代,他的另一个儿子,后来也和哥哥做伴去了。

赫连勃勃起自骑兵的机动袭击,赫连氏败于守统万城,可谓报应。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也就是赫连勃勃的骑兵游击战术。

后秦的稳定、兴盛和衰落都是在姚兴在位期间完成的。他继位初期消灭苻登之事干得很漂亮,国家治理的也还可以,但是后来则沉湎于周围各国的臣服和作各臣服国家的宗主国。最多的时候,居然有五个国家名义上以后秦为宗主国!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力量分散,丧失了和北魏争夺中原的机会。

他在位晚期,东北方向败于北魏而北面受赫连勃勃的困扰,国力所限,被迫主动把十二个郡的原东晋土地还给刘裕,表明其国力的下降和控制范围的收缩。因此,尽管后秦一度占有中原相当土地,但是到了他的晚期,后秦在中原所占有的土地已经减少很多了。

姚兴后期沉湎于佛教,他所尊崇的佛教大师正是吕光碰上的那位鸠摩罗什。

姚兴晚年内乱不已,死后姚泓接位,依然是内乱不已,旋即被东晋刘裕所灭。

后秦的问题在于身处四战之地,作战目标始终不确定而资源却浪费在虚无的宗主权上,以至于坐视北魏的崛起,内部始终没有做到政权的稳定和太子的逐步接班,这样姚兴死而后秦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凉州各国,除了西凉是汉人所建立,比较注重文教以外,其它各国本质上都不过是些部族军事集团,或者说就是军阀,除了军事杀戮以外,对后人几无贡献。

凉州十郡,居然同时存在那么多的独立政权,谁也无法消灭对手和统一凉州,更谈不上进窥中原了,而只能够在内耗中受外界势力(如赫连勃勃和姚兴)的干预和坐视北魏的崛起。公元439年,北凉亡于北魏,凉州终于统一在北魏的旗帜下,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