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国际政治斗争ABC -- 同人于野

共:💬190 🌺6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继续

还是先回头清理下关于权力的定义问题。卡根对权力的表述是来自于达尔和鲍德温的论点,再看更有名气的摩根索对权力的表述,其实内容也大同小异(不过有人能在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 里整理出 权力 的一打半多定义)。

权力的内容和使用方式是由政府和文化环境决定的。权力可以包含建立和维持人对人控制的一切东西。由此可见,权力包含着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一切社会关系,从实际暴力到一个人从思想上控制另一个人的微妙的心理联系;虽然有时像是在西方民主国家似的,为了道德的目的而加以约束并为了暴涨宪法而加以控制;有时权力则是一种放肆的野蛮的武力,视法律为无物,而其仅有的理由在于权力的膨胀;但都是人对人的统治。

不过,这种权力的定义有先天的不足,这不仅仅是国际政治学科的问题,其实是整个社科内部对权力的定义本身就模糊不清。

首先这种权力定义是从结果倒推出来的,是一种解释性的阐述,因而很难具有预测性,因为在结果出来之前无法知道A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强制B接受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这种权力概念是结果的追认。那么这种权力观念就面临了一个批评:这种界定实际上是同义反复,因为任何国际政治中的有效行为都可以描述成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如果以此作为 权力 的定义那么这只是把大部分国际政治行为换了个名词的表述罢了。不会使得对国际政治的理解有深入的进步。

前面列举的台湾游说团对国会和总统的行动在这种权力定义面前其实是不算数的

其次,如果说A在特定问题甲上的意志很可能被B接受,因为A比B有权力,那么这时候的 权力 的含义就变成了指代有形无形的资源,因为对于这种预测的分析往往是基于具体的物质作出的,例如说A有核弹,B没有,A国有一亿人口,百万大军,而B总人口也只有一百万。诸如此类的条件。

摩根索最终在理论构建上栽跟斗跟这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关系不小。这个问题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概念的混乱算是社科的顽疾。

而把权力列为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也会面临其他问题,譬如说 均势政策 和 跟随强者 两种战略间的冲突,如果说用唇亡齿寒来解释 均势政策 比 跟随强者 更好的话,那么就等于含蓄承认了安全是比以控制力定义的权力处于更优先的地位。是先满足了安全政治,再追求权力政治。

越战的例子,是指国内的制度与意识形态在有的时候跟权力政治间的冲突。30年代,英国人说不值得为中欧的沼泽去跟德国人打仗,同样美国人打着打着发觉不对劲的时候,也开始吵说不愿意去卷入他们眼中的两个暴君的混战。在国内快要为越战问题爆发内战的时候,遥远的越南对美国的重要性自然会下降。

国家不是一个黑匣子,国际政治行为反过来也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所以民主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是真实的。为选战而到处抨击他国政治制度的常见现象,就是个例子。

民主和权力政治的问题,这两者的来源本身就不相同的,无所谓表里高下。但是后者在长时段里面影响力更大是必然的。因为国际政治行为危害到国内意识形态的事情始终是少数。这是背景领域的特性,而不是两种因素内在属性的高下。

在国际政治中推广民主的可行性从来都令人怀疑,但是国际政治不是来判断是非,而是判断现实如何的。只要有把民主问题摆上国际政治舞台的行为,而且还经常这么干,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影响因素,至于虚伪与否、是否明智则是另外的议题。

家园 恩,应该是现代国家。

那些非洲曾经煊赫一时的国家也没逃出殖民主义的魔掌,并且随着殖民主义统治体系的瓦解,也已经四分五裂了。非洲的问题与中东问题一样是诸多矛盾的综合体。如果经济还可以的话,这种现代国家进程所带来的阵痛还能缓和,但恰恰是经济特别是农业本应得天独厚的非洲居然还是不值一提,内因是非洲本身缺乏必要的现代进程所需要的文化,外因自然是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因此,需要一个外界的帮助和影响,先把国家稳定下来,在谋求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否则还是事倍功半。

花您
家园 我想,不同的感受是由我们不同的知识背景决定的

谢谢。

关于两个原则孰为优先,适用范围孰为广阔,讨论至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基本上一致了。可能是因为我对此地的讨论环境还不够熟悉,不敢默认这里的所有人都是需要把思维从强权原则的宰制往回调整的。看到他提出关于民主原则的“新思维”,不免有些警惕。因为从整体上看,对国际政治中民主原则所发挥的作用存在过多希望的人,还是不少的。

这段话归纳起来就是:西方决策层有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虽然他们的思维未必合理正确,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错误就无视他们的这种思维模式。恰恰相反,为了深刻理解国际政治并在国际博弈中做出明智的应对,就应认真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 -- 无论它是对还是错

您的概括很精到。为什么这番分析没让我觉得很有价值呢?这就跟我提到的知识背景有关系了。几年前我就在萧功秦的文章里面看到类似的分析了。

中美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表现在,就美国一方而言,美国政治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以人权、自由、民主为基础的道德理想主义或“人权原教旨主义”,美国的民族性中存在着强烈的新教文化因素。这种政治文化源远流长,从白种人的负担到以自由民主的理念与理想来“解救全人类”。这种人权自由干预主义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确实出于真诚,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少数富人对外扩张的自私的贪欲。这种美国政治文化十分特殊,其中有自以为是的堂。诘柯德式的救世热情、以自由人权为基础的道德优越感、一种希望其他民族分享他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与人权普世价值的道德信念,也因对别国的历史与文化的无知而有盲目的自信。美国对国际事务采取干预主义的倾向,这既与美国所理解的自身利益有关,也与这种美国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冷战结束以后,制约美国国际行为的另一极的消失,美国国力的空前膨胀,都使这种新干预主义得以在世界事务中长驱直入,更使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人权观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

外链出处

尽管这是中国学者自己的概括,而非美国人自己的表述,但我觉得基本上是准确的。资中筠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因为我就在做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所以读到萧功秦的文章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对这个问题我几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觉得这种情况非常自然。这也有史为鉴:当年天朝输出革命的时候,为“人类之解放”做贡献之心也是情真意切吧。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眼中,中国就是在扩张共产势力,干涉他们的内政,但中国人的真实心态未必是那样。那我现在说我不觉得同人的观点有哪点fresh,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吧。

同样,作为天天在看思想史、观念史、政治哲学之类材料的人来说,看到井底望天这种把极其丰富的实证材料用得恰到好处、具有极强说服力的论述,自然是忍不住击节叫好;但您大概是天天看结合实证材料的国政论述,读起来也就并不觉得特别带劲儿。

家园 【讨论】利益至上原则这条应该才是第一位的把?

利益至上。

然后才是理念。

再然后才是暴力。

家园 是美菲战争

在美西战争中还夹杂着菲律宾独立战争,菲律宾在从西班牙手里独立成功后成立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没多久,这个共和国被美国灭了。详情见菲律宾独立战争

家园 多谢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

家园 多谢夸奖

其实河里有很多牛人的历史知识非常丰富,另外就是水木的历史版和当代历史版(Modern_chn版),里面很有几个人形电脑。

家园 楼主此贴解释清了我很多疑惑 送花致谢
家园 准确地说,规则是规范弱者的行为方式的

强者是破坏规则并制定规则的。

关于西方对中国的世界观,以前一个西方记者就和何新老师说过,大意:中国在我们西方人眼里就是一面镜子,我们把对它的理解和感情投影在上面。

我的英国老师也说过:中国对大多数欧洲人而言,只是一个浪漫的地方。

所以,意识形态斗争是第一位的。

家园 自助是国家的必然

无政府状态下的规范只能依赖国家自己同时当立法者和执法者,那么规范对大国的硬约束力就必然有限。它很多时候只是一种Rules,就像是常谈的国家一律平等这种话,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东西,也是应该达到的未来和规范,不过当前不会变成事实。

英国老师所说的应该就是指萨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其实某种意义上中国人也有西方主义的嫌疑,把没得到的东西投影到了西方上面去。

家园 英国普通人被洗脑的利害

完全相信媒体,无药可救。而且这里种族歧视还是蛮严重的,等将来英国要是不行了,种族问题就出来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印度人,穆斯林,黑人。再加上BNP,SNP这些政党的宣传,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呢。

家园 是法国的索尔曼对何新说的

索尔曼的原话是:

为了使您对西方知识分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也想对您说两句。

这就是:对他们来说,现实中的中国时并不存在的,我们对他也不感兴趣。

对于我们,中国不过就像一个巨大的屏幕。自从17世纪以来,我们带着幻觉来到他的面前,然后把我们的各种幻想、愿望和感受,都通通抛到这块屏幕上。

那次两个人的谈话,何新的评价是:

上次会见一位外国记者。这位先生上下发散着贵族气。我这人你们都看见了,土头土脑。他伸出两个手指头跟我握手,带着一种傲慢。上来他先跟我侃了一堆闲话:说什么他不关心政治,他只是从文化角度关注中国的民主和政治改革问题。但当我说民主啊,它就是政治!不但是政治,而且是战略问题。在今天的世界上,民主已经成了大国用来在一些国家内制造内乱的战略武器,这时候,他原来是这么坐着--向后仰靠在沙发上,可是听到我说这些话时,他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他可能读了一些西方报刊上研究和评论我的文章,好奇而来找我。他想知道,中国知识分子中,为什么有这样的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呢?我知道他的来意,就像今天来北大之前,我也知道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样。但是当我谈完这些观点的时候,却似乎出乎他意料,他赶快拿起笔来记录,在整个谈话的过程当中,他的姿态和调子,全变了。

  他讲外语,不过我有一个非常高级的翻译,那个翻译很棒,一句盯一句。我讲的话很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的观点是这位老爷没想到的,有的话似乎触到了他的痛处。而在后面他的谈话就似乎变成了一种答辩。说实话,我那天和他谈完话的感觉是,我非常快乐,我跟朋友们说我今天痛快极了,没这么痛快过!我把这位傲慢的老外给炼了!

那次谈话,本来他也许是想教训教训我,结果是我给他上课。而他反反复复在那儿重复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噢",一个是法语的"是的"。直到最后谈到西方知识分子问题的时候,他才试图给我一个反击。他最后的那个答话,我印象很深,我也不得不佩服他还是有水平。中间有一件事,让我很感动,什么事呢?我提到了一位外国作家,是他们国家的人。我刚说完,翻译译过去,他就迅速而本能地反应说:谢谢你提到他!"这很体现了他的民族感情、爱国感情,以本国文化为自豪的感情啊。对这一点,我印象深刻。反过来,我就想,要是我们中国人,会如何?假如外国有人对我们提到孔夫子,我们会如何反应?我们可能会说,提他干吗? 2000年来中国落后,全是这个家伙造成的!别说他了!

这位记者最后留下一段话,算是给我一个反击,那话也非常耐人寻味。他讲得既傲慢又很有趣,还不失身份。他说:"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现实的中国是并不存在的,我们对它也不感兴趣。对于我们,中国不过就像一个巨大的屏幕。自从17世纪以来,我们带着幻觉来到它面前,然后把我们的各种幻想、愿望和感受,都通通抛到这块屏幕上。"谈完这句话,不容我答复他就站起来,说:"谢谢!"(握手)从而结束了这次交谈。

这个话的含义是耐人寻味的。那里面仍然抱着一种对中国人的冷漠和傲视。你们自己去体会吧。后来报纸发表这次谈话的时候,把那段话删掉了。我觉得不该删。仔细玩味他的这些话,会知道他这里面隐含的意思:你们中国算老几?说实在的,我们对你们不感兴趣。我们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从我们的立场和利益!

家园 又重温一遍
家园 欧洲人谁都看不惯,典型的loser

美国人暴发户,俄国人野蛮人,亚洲人黄皮猴子。。。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loser越多越好。

家园 微笑,微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