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梦回中国(5) -- 万里风中虎

共:💬239 🌺775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以给让300万人有借口进考研学习班晃1年

这就是5万研究生名额的拉动效应

家园 数据貌似有矛盾啊

十年后,2005年美国的电子产品附加值大概是日本的2.6倍,德国的13倍,英国的27倍,意大利的53倍

也就是说日本的电子产品的附加值是英国的10.384615=27/2.6倍是吧

到2005年,英国ICT资本的回报达到2300亿美元,基本上和日本相当,

怎么到了这里资本回报率却基本相当呢?

家园 这个关于767的故事能否展开说说
家园 老虎太随意了一点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于亚当.斯密的年代,它区分于其他的生产方式的地方就在两点:分工和交易。全社会的个体不再仅为自己而生产,而是在逐利中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即为资本主义。新经济就是这个生产体系最复杂最新颖的版本,换个名字就叫全球化。

分工作为人类的生产方式,从人类社会产生的时候就有了,例如男人狩猎女人采摘就是分工,更加深入的广泛意义上的分工在奴隶社会也产生了。交易的产生也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物物交换也是一种交易,它在剩余产品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吧。即使是以货币为等价物的商品交易,在封建社会已经极为发达。作为经济学家的小虎,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的,只是写到兴致之处就随意挥洒了。

言归正传,虎兄论述的是,英美模式的成功是新经济的原因,而且英美继续运用新经济称霸全球分工体系(如果我总结的不对请更正)。不管这个论断有没有根据,都和分工和交易本身的关系不大,毕竟,作为比照对象的德日体系同样依赖于分工和交易。关于资源禀赋的分析很好,随后的发展战略选择也就十分合乎逻辑了。

在我看来,英美的体系和德日体系最抽象意义上的不同是,英美体系更鼓励创造性,更少关注分配的公平(没有水平像小虎一样作具体的分析,只能抽象了)。其结果就是,在创新成功并且有外部市场作为利润财富源的时候,英美模式就成功并且高速发展;当创新不成功或者没有外部市场输入的时候,英美体系则由于严重的收入差距分化而导致危机。美国大萧条和当今的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是收入差距分化,这并不因为新经济的引入而有所不同。所不同的是新经济对劳动力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更多的劳动力被排除在新经济以外,以致收入差距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以工会的标志的德法体系对这种危机的抵抗力本来是要强一点的,可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德法的竞争力还没等到危机爆发就已经被成本更的英美体系打得满地找牙了——一定是这样的过程,在还有竞争对手之前,也就是还有利润之前,英美体系都欣欣向荣,一旦再没有人可以剥削了,就是危机总爆发。马克斯前辈好像早就说了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精辟!

在我看来,英美的体系和德日体系最抽象意义上的不同是,英美体系更鼓励创造性,更少关注分配的公平(没有水平像小虎一样作具体的分析,只能抽象了)。

这个理由有点不到位。

德法的竞争力还没等到危机爆发就已经被成本更的英美体系打得满地找牙了

事实上,只要美英依然掌控世界经济政治体系,德法根本就没有机会赢得生机,一战、二战就是后期国家对新兴国家地挑战。

家园 学士硕士博士壮士披头士烈士
家园 据说据说

本世纪初TG订购了一架B767-300ER(增程型)准备用作领导专机。既然是专机内装修自然会有所不同,可是在装潢时派去监工的不得力,被某国特务机构混入了装修队,在机内塞了几十个窃听器。还好这个被及时发现,专机是做不成了,转到国航作为普通客机运营了,据说是欧洲航线。如果侬有幸坐上B-2499号专机千万不要乱说话,谁也不知道窃听器是否被全部清除了。

以上都是听说的,可靠性不敢保证。

家园 呵呵,谢了
家园 ICT对GDP成长贡献率

点看全图

家园 611万毕业生

好像前几天电视说到今年是这个数字。

家园 这句能否再用实例解释一下?谢

一旦再没有人可以剥削了,就是危机总爆发

家园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分配差距造成的相对需求不足。

河友公羊的这个帖子基本就是我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的错误不可用来否定实体经济的内在矛盾

抱歉,最近忙,无法花时间写更多,咱以后再仔细讨论如何?

家园 炒股主要还是看自己吧,个中滋味还是要自己去体会的。
家园 中国这几年的大扩招可以和英国战略相比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