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陈景润二三事 -- 黄河故人

共:💬116 🌺47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直都有江青关照陈景润的报道啊

70年代,90年代都有。

家园 不知情,但推测是证明的某些步骤可能比较笨拙,或者需要绕圈

子。其实那个72年可能叫优化证明比较好。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有时候一个定理可能讲不止一个证明方法,有的比较长,有的应运另外的一些已证明定理就比较短。可能陈景润的情况也是这样。

家园 当时搞宣传的太那个了

尤其那个报告文学,把别人的事硬是安到陈景润头上,大家都会产生错觉,认为数学家根本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

家园 这个应该不是民族宽容与否的问题

研究显示,在学术圈里,人际关系好的人,出好成绩的概率要高。这是大概意思,具体怎么说的我忘了。但做学问有时确实要博采众长,在交流中获得灵感。所以善于交流的有优势这是符合常识的。当然什么都不能过分。过分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过分不注重人际关系的,出成绩都是小概率事件,当然不是没有,莱布尼茨就热衷于政治

家园 人与人差别是客观存在,硬要大家向下看起

那才是一场灾难呢。

家园 要看在什么问题上向下看齐。

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想占人家的便宜,想得到比别人的更多,甚至没有餍足的时候,那才是灾难呢。

相反,不贪功而乐于奉献,乐于竭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他人谋利,在这些问题上永远向上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你比如说雷锋,他不会因为你那谁谁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低下,就不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像焦裕禄,不会因为对应的县长精神品质的卑劣就放弃自己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上的追求。

这样的向上而不是向下看齐的现象才是你应该时刻不能忘记的,不是吗?

谈到了这些,你可否说说自己所说的“硬要大家向下看起”的“向下”都有哪些具体内容?

家园 无语

什么叫占便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大家拿到市场上来卖,能力高的工资高,有什么好奇怪的。

如果硬要数学家拿卖体力的人的工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如果象老毛一样,非要把毕业的学生下放到农村去当农民,这就是向下看起!

如果给农民创造机会,让他们掌握技术,成为医生、老师、或者科学家,这就是向上看起。

无语
家园 不要无语。你的“价值”如果自己能贯彻始终也未尝不可啊,

可惜有史以来似乎还没有贯彻始终的人呢。遗憾啊。

为什么下放到农村就是“向下起”呢?说不定就是“向上起”呢?

农民没有技术,有下放的人教他们识字,他们“向上起”了,不错;

下放的人得到了工作,发展了祖国农村,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许多人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不都是“向上起”吗?为什么你就认定是“向下起”呢?

你们狭隘了吧?

家园 这个论调是错的,如果你站在知青的角度来

“农民没有技术,有下放的人教他们识字,他们“向上起”了,不错;”

有正常的教育途径不走,让知青去教?再说了,老毛也没给知青定这个任务呀!明明是让知青去接受再教育的。

"下放的人得到了工作,发展了祖国农村,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许多人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老毛就没打算让他们回城,就打算让他们当农民了,谈何锻炼?!农民自己的土地还不够种的。中国本来就是农民多,土地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整这么知识青年下乡。这不是有病么?这不是向下看齐是什么?

究竟是谁狭隘了?

家园 现在这种能出人才的环境不多了,主要是环境造成的

现在这种能出人才的环境不多了,主要是环境造成的,现在的环境是一切向前(钱)看,真正搞科学和基础研究的,除非国家院所把你养着,给你一个清静的环境,没有金钱的后顾之忧,同时你自已也要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去搞研究,而没有对社会名利的各种诱惑.

另外想说一点,现在的父母都是对小孩子怎么教育的?有几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搞基础科学的.

再说一个现象,中国搞的都是技术,而不是科学,99%或者说接近100%都是这样,技术可以搞来现钱,而科学呢????大环境造成的,现在出一个陈景润,相信太难太难了,真出现了反而是奇怪了.

家园 这是组织里的钙化点

那时候的有些事情确实难以理解

每一层的组织部门里面都有这样的“坚持原则到死”的人物。。。严格来说,按当时的意义这些人都是“好同志”;然则,不可避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组织里的钙化点。

家园 你的论调如果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可以的,但是社会主义

条件下是错的。

农民正常的教育途径是什么?有老师是正常的首要条件吧?你告诉农民们,老师在那里?是不是要他们进城家教啊?

知情的任务是什么?接受在教育是他们的任务啊?你几岁啊?改天换地你听说过吗?改变农村的现状,改变农民的现状,改变中国的现状,你懂吗?

农民的子女就天生必须是农民吗?城里人的子女就天生必须是城里人吗?凭什么知青就不可以到农村去种地?

中国农民多,难道就不可以到工厂当工人吗?工人农民宁有种乎?农民多土地少农业效率低,知青下乡让农村装不下了吗?农民说过知青下乡侵占了他们的资源了吗?

知青为中国农村做了必要的贡献,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基础,给农村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没有知青的贡献,中国农村至今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文盲,还不知道有多少封闭未开的世外土著……

如果你能懂得知青将会对农村具有如此的重要作用,却没有政策推行,那你才是病的很重了。

家园 老子(不是我,是写道德经的)也是图书管理员
家园 这我倒不担心

99%的人搞技术,1%甚至更少的人搞搞科学。其实是很好的比例。

再说现在的环境条件比陈景润那强太多了。中国科学真正崛起的时候也不远了。

家园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是在山师大图书馆工作

姜伟是曲师大历史系毕业的,毕业后是在山师大图书馆工作过7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