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喧嚣的90年代 -- 淮夷

共:💬41 🌺1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楼主

国内的译本有无优劣之分?还有,能否再推荐几本斯蒂格利茨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谢谢先。

家园 花顶

斯大爷在国内是不是备受推崇?觉得他的“第三种道路”基本上也是中国正在走的路 在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之间找平衡 有时候市场多一些 有时候政府多一些。斯大爷的理论给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多好的理论基础啊

家园 斯蒂格利茨:连欧美都对自由市场经济丧失了信心

http://currencywar.blog.hexun.com/29049790_d.html

15年来,我一直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

一位把握了会议精神的演讲者提出,我们已经从“繁荣与衰退”阶段进入了“繁荣与大决战”阶段。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缺乏对市场的信心。在一个参与者甚众的献计群英会中,与会者被问及到底哪一项失误得为这次危机负责,结果一个答案回响不绝:相信市场能够自我校正。

  认为价格可以完全并且有效地反映一切信息的所谓“有效市场”模型也遭到抛弃。同样被丢弃的还有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的过度关注已经把注意力从更根本的问题(即金融稳定性)上转移开来。各中央银行普遍相信:控制下的通货膨胀是必要的,理应足以维持增长和繁荣,只是这从来就不是以正确的经济理论为基础。现在的危机进一步滋生了怀疑态度。

  无论是在布什政府还是在奥巴马政府内部都没有人企图为美式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展开辩护,而欧洲领导者们则论证他们的“社会市场经济”将是未来采用的模型。“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温和版、提供社会保护的资本主义。其自动调节机制,在于随着经济低迷恶化而自动增加政府支出,从而为改善经济衰退提供了保证。

这轮危机引发了有关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而全球化被认为是有助于分化危机的。但它反而使得美国的失利如同传染病一般在世界上传播。即便如此,出现在达沃斯的忧虑仍然是各国将退出有缺陷的全球化进程,而且贫穷国家将蒙受最大损失。

  但是竞技场注定没有坦途。发展中国家如何能与美国的补贴和担保竞争?因此,还有哪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说服其国民进一步向获得政府高度补贴的美国银行开放市场?至少就目前而言,金融市场自由化看起来无可救药。

  不均衡是明显的。即使穷国愿意为他们的存款提供担保,这种担保显然也难以与美国抗衡。这部分解释了资金不可思议地从发展中国家流向世界的问题肇始之地美国。而且,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源,难于效仿发达国家制定实施大型经济刺激政策。

家园 客气

此书的国内译本我没有读过,哪个译本好,没有发言权。可能的话,建议吴兄读原本,盖因斯蒂格利茨的文章是很不错的。并不枯涩艰深。

斯蒂格利茨的书,还可以推荐《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此书影响甚广,颇受好评。新任美联储主席Bernanke也算得上接近新凯恩斯一派的,他有一本关于大萧条的书,也可一读。

客气
家园 花谢,淮兄抬举,弟争取早日能看原著
家园 非常值得一读,回头来看,斯蒂格利茨水平超过格林斯潘多矣

有很长一段讲怎么反感格林斯潘老不降利率,现在看来,按照Taylor规则,格林斯潘在90年代的确有好几年把利率搞得太高了,要是克林顿狠点,逼着他把利率压下来,可能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克林顿当时也是比较迷信华尔街,弄个鲁宾放在那里,其实斯蒂格利茨也没什么大发言权。

格林斯潘2000后又把利率搞得太低了。也许格林斯潘会作为非常失败的中央银行家载入史册。

花顶
家园 宝二爷很高的悟性啊

斯大爷说,“第三种道路”也应该有不同版本,北欧高福利国家算是一版,中国算是另一版。对于中国的转型经济的成功,他抱有很大的研究兴趣。

记得他还有一本有意思的书叫作《Whither Socialism》,书中对所谓的“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颇有批评,对中国的智库学者而言应该是很有帮助的理论指导。

家园 感觉不是水平问题,是屁股问题
家园 ”bad bank”倒不一定是坏主意

碰巧前几天看电视,偶尔看到这个。

坏账银行以前曾经实施过的,而且还很成功,是在九十年代初的瑞典。他们也经历了类似的金融危机。于是政府入股商业银行,把坏资产买下来。等到金融环境变好之后,政府再卖出商业银行的股份,而且慢慢地卖掉那些不良资产。令人吃惊的是,那些不良资产,最后居然有小赚。

其实就是用时间换空间,也是一种赌博。

但在美国能否成功实施这个计划,我有点怀疑,毕竟美国比瑞典大太多,需要更多时间,不一定能赌得赢。

家园 格林斯潘

您讲的没错。尽管格林斯潘刚卸任时,让他加冕入圣一时蔚然成风,但是他的本职业绩称不上杰出,甚至难说称职。很多市场失效的问题,格林斯潘和Fed难辞其咎。格林斯潘对自由市场的过度相信,对金融资本及各种衍生品投机的一味放纵,导致他的无所作为的货币政策,造成2000年的崩溃,以及之后的更大的危机。一个新的词汇叫"Greenspan's Bubbles",说的就是他的错误。另外,布什01年推动减税法案的时候,格林斯潘不顾美联储的独立形象,跳出来给布什助威,也是颇受诟病的一件事。

家园 谢谢您的资料!
家园 也感谢您的资料.
家园 您提到的规模太大之外,还有一个定价的争论

中国创设四大公司收买银行坏账,是国资买国资,左右口袋倒钱,不涉及定价争论。bad bank计划因为买的是私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所以资产的定价是一定要有依据。

我看到的一些评论意见,提到定价必然要向银行股东倾斜,因为几个原因:1,坏账的卖家,也就是银行,掌握不对称的信息。2,政府的目的是向金融系统输血,所以一定是溢价买,而不是打折买。再说,如果打折买,银行股东没有动机把不良资产卖给政府,何不在市场上转手。

正因为存在定价方面的争论,所以才有舆论批评政府此举是”cash for trash“,揭示政策实质是给银行股东送钱 - 这个批评,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奥巴马团队是无法自辩。从实效的角度,或者说,成败论英雄的话,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恢复信贷流动性的效果 -- 以及,是否给银行送钱就是唯一的、最好的应对危机的政策 -- 我以为要时间才可以验证,而现在是不能确定的。像您说的,多少是有些赌性的。

窃以为经济政策不是孤立的,选择A组合,放弃B组合,不单纯为了数字上的经济目标,更有其背后的政治利益考虑。:)

家园 收藏了,花谢分享
家园 好文收藏!经济书评就该这样深入浅出又明白晓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