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戏说历史1】林彪71年不玩行不行 如果没死算华丽转身吗 -- 公鲨

共:💬99 🌺5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戏说历史2】好一座历史大舞台(舞池)

著名历史学马甲史文恭曾英明地指出:

看来,用典也是有时代局限性啊

流行音乐有着最明显的时代标志,女性无论如何隐瞒年龄,只要一聊她喜欢的流行歌曲,马上就能判断出她的年龄段,这是既不唐突又能迅速获得信息的不二法门。

有位既端庄又好看的东北女歌手叫殷秀梅。她曾唱过一首歌,开头就是

好一座中国大舞台 大舞台

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跳舞、舞池、乐队、舞曲、舞伴、服装、道具、保安等舞蹈词汇来穿越1921年以来的历史。

历史可以划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当代史。其中当代史和现代史的划分是以30年为界,30年以前的都属于现代史。

共产主义这个流派(幽灵)和其它舞曲一样,也是从外国(准确地说是欧洲)传过来的,因为欧洲当时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和中心,代表着先进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

刚开始时,和其他商品一样,这个音乐流派需要有本地名人推介,就如同网络刚刚进入中国时,有位时尚女士就开了家叫淫海味的饭庄,专门推广互联网。最早注意到这个流派的是当时引领中国时尚的文化人,胡适、张东荪都写过介绍文章,就像很多中国的摇滚发烧友都是在崔健的带领下开始了摇滚发烧生涯一样。

但是胡适和张东荪由于各自不同的缘故,当欧洲音协(共产国际或苏联共产党)派人来中国开设舞场推广这个流派时都没有介入或介入不深。而那时中国知道(还谈不上能听得懂)圆舞曲的也就是几个大学教授学生(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海外留学生(陈公博、周佛海)、国内一些青年人(毛泽东、王尽美)和比较紧跟潮流的中年人(董必武)。

为此,这个舞场开业时并没有引起当时的中国政府特别注意。那时候没有城管,对于经营性娱乐场所警察也管不过来。戏园子、茶馆、八大胡同是市民们娱乐的主要去处。反倒是租界当局,由于对这个流派有了解,十分的警惕。

舞场就这么着开业了。

开始跳什么曲子? 谁来跳?谁伴奏?地板平不平?灯光合适吗?通风好不好?什么人扒眼儿当观众呢?

这些都随着舞场的开业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只有开业了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个舞场的营业将会影响整个儿周围的居民区和这个居民区里居民的生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Z turn”潜力贴。。。。俺先观摩。。。

我正在庐山观山景,

耳听得青史里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公鲨爷发来的信。

我亦曾差人去打听,

打听得公鲨爷舞文唱大戏。

并非是文恭无谋少才能,

皆因是林总的事儿是史家的街亭。

俺胡写几贴多侥幸,

贪而无厌又岂敢往下行。

网管爷在敌楼把驾等,

等候你到此谈、谈谈心。

城内并无别的敬,

早预备下咖啡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到此就该把龙续,

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

公鲨老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你就来,来,来,请把林总饮酒抚琴。

家园 这么早就改西皮了?俺也来一首客串

荒腔走板词不达意那是正常的

公鲨离了美食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小弟把信传。

就说青史把命断,敢不跟帖我定报还。

家园 呵呵,。。。您的题目太大了。。。

俺接不上去。。哈哈哈,

家园 【戏说历史外1】冯小刚的一声叹息: 温情只因不敢讽刺

有位读书颇多的mm据说从不看冯小刚的电影,嫌没文化。不过从他下面的这段话看,他起码还是有思考的,文化不文化的先不提。其实文化是个啥,谁能说清楚?只不过这个词儿被用多了,什么都被和它连在了一起,也就有了“酒文化、性文化”之说。今后说不定还会有“厕所文化、马葫芦文化”。

在外人看来,冯小刚老师应该是个成功人士,但冯老师也有自己的苦衷。近日他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不经意说了出来。记者问他,怎么谁也不讽刺了,片子(《非诚勿扰》)看下来挺温暖的。冯回道,“现在,你讽刺谁呀,你只能找弱势群体开刀,稍微强势一点的,你谁都不敢说,说了谁都承受不了,都没有这种承受力,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

放眼看去,几乎没有什么特别有讽刺力度的文艺作品。即便冲破重重阻力出版或者发行了,也是被删改得满目疮痍。冯小刚坦承,“你想弄一个有锋芒的东西,得躲开很多,但是你这一躲就弄得不伦不类了。”我们的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在一种被阉割的状态下发展的。一来因为有一些部门是专门干这个。二来,人的心态也变得紧张和脆弱,不敢直面讽刺背后那种令人窒息的真实。

外链出处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直接的批评不可以,善意的讽刺也不可以,所以大家只好善意装傻。我见过一种对犬儒主义的解释是这样的:“既然我无法说真话,那么你要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我不这么说也得这么说,由不得我心里想说什么。我照你的说,不见得有好处,但不照你的说,说不定就有麻烦。我知道我照你的说,你未必就相信我,未必就拿我当回事;但我不照你的说,你肯定会说我不拿你当回事。”

家园 史公的帖子不能停啊。
家园 适才听得文恭讲,林总他有些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再公鲨面前耍花腔

若无有偷奸耍滑的活思想

焉能够舞乐声起

还不开章

家园 想不到西西河的票友很多啊。。。。

哈哈,

家园 【戏说历史3】黑灯舞会(一)

舞场开业了,出资人对这笔投资开始的预期似乎并不特别高。

以前没有项目的概念,背考试题时也从未考虑过:谁是出资人、预算谁编制、资金转移路径、出资人代表是谁、会务安排如何、日程谁定的?

以为那时开会和如今大学生聚会一样,哥儿几个少抽点烟、少去二次游戏厅,攒几毛钱就排挡了。一直到看了叶永烈的《红色起点》才恍悟,敢情8-90年前人家苏联音协就会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来经营舞场了,否则即便眼下从全国各地召集10个人到上海开会,火车票就够会务张罗一阵子了。

21-24年舞场好像没听说过特别的活动,估计和单位舞会场差不多,周末跳一场而已。

到了24年开始热闹了。一门大炮开始跳三步了,还是快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苏联音协一看这大炮比这边这几位大学教授、小资有名,就开始一心扶植资助大炮了,也帮着他另开了一个舞场(开始KMT和CCP一样,都是欧洲音协是出资人,现在人一般都没注意,公鲨第一次听说这事儿是79年一个老米放她自己拍的台湾幻灯片时说的)。不仅帮着大炮开场子,还派提调(越飞、鲍罗廷、季嘉山),还给钱、给枪,承诺投资足额到位,还让原先那个场子里跳舞的舞客都去这新开的场子玩儿,给人家捧场。这个新舞场因为原来一帮子熟人都不会跳三步,对那边过来的老舞迷也都高看一眼,安排个角色。

一场由苏联音协(那时国际音协好像还没成立或者正在换届,由苏联音协代行国际音协职能)出资的KMT、CCP联合舞会开场了。目标据说除了普及跳舞外还要夺取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权,因为如果没有物业管理权,人家可能不让宣传普及跳舞,小区居民也有投诉的。

只有掌握了物业管理,才能放心大胆地宣传普及跳舞,也不怕居民投诉(投诉的毕竟只是5%不到的坏人)。

换届这事儿是按史文恭的提醒加上的

家园 国内一些青年人

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五线谱,所以几个精英只好把欧州的洋舞曲改成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7,让农民能够扳这指头唱起来。东东作简谱转换很快,而且去掉了洋舞里面复杂的成分-变调,变奏咱都不玩了。我们就来大步走:结果湖南农民跳很很红火,但是小部分富人把家都跳空了。于是他们就开始向政府提议,禁止洋舞。

家园 您这个比较误导同学,友情提醒一下

1,第三国际和苏联是两码事。----第三国际就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机构。----类似于武林盟邦之类,有漫长的历史和传统,上承马大胡子和恩大胡子搞的《共产党宣言》时成立的第一国际。苏联只是这个组织机构的“宿主”。-----很多人混淆了这个基本常识,搞得TG 好像是俄共的分部,其实TG和俄共起码在组织上(纵然早期只是在名义上),也是平等的。

2,1921-24年,早期TG的精英做了大量个工运,学运工作,前赴后继,牺牲无数。----不应该一笔略过啊。

3,至于KMT被第三国际抚养,这个应该值得特别提出。王伯龄黄埔教官的回忆说他们黄埔一期的师生们拿到苏联军火时欢欣鼓舞的样子值得摘引。----所以国共虽说不是一家人,但曾经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是事实啊。。

家园 叶群这个见识短浅的蠢女人来活动

是不是太诚实了,把彪爷的底牌亮给毛公和他老婆了?底牌出来了,结局就出来了。

家园 【欢迎你来接龙啊】评论员基本还是置身于室外的
家园 俺就不接了,,,这个题目太大。。。

真的水平不够,写出来,连自己都不满意,谈何与大家分享呢?

家园 【做人要厚道】俺写这个就是因为你总说俺只知道吃、

喝、玩、乐,格调不高(没看过几本历史小人书)。俺这老头子不服气:咱认字、也能写历史,也是文化人儿。等写上了,才发现,70年的庐山比59的庐山还不好玩儿。

干脆洒家来个乾坤大转移,整个儿穿越一下子。

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