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继续高华文摘】上数据·后人鉴之 -- 陈郢客

共:💬289 🌺765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头回听说

流入陕西的甘肃妇女,与陕西男子"非法同居"者达3万人以上。

因工作关系,陕西关中各县经常跑,有条件时也时常和当地农民聊聊,这个事真是闻所未闻(听说过不少四川和山东的妇女嫁到关中一些县),不知是当时那个部门统计的,这种"非法同居"现在也未必好统计。

家园 这几天事业单位

正发放绩效工资(其实就是津补贴),原来的津补贴大家拿的基本差不多,现在是按级别拿,级别越高涨的越多。低级别的都说工资改革越改越不公平。

这和今日的“公务员加薪”似乎一脉相承。基层略加一些,“某某级别”以上者,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家园 虚假的统计数字让国家多饿死了多少人?

1958年的出口量为266万吨,1959年激增为415万吨,仅11月,就出口粮食18.8亿斤,比第三季度粮食出口总和15亿斤还多了近4亿斤,创下了粮食出口新纪录。1960年则安排了272万吨的出口计划,实际出口265万吨。东欧国家鉴于中国宣传粮食大丰收,要求中国在1960年供应84.7万吨,比1959年提高50%。[18]

-----------58,59,60年出口那么多的粮食,难道是出口部门的错,难道是人们死要面子?

---是因为各地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水分太多了,中央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粮食,因为决策让粮食大量出口,结果人民大量的饿死

假数字的危害实在是太严重了

家园 老兄有这经历,就多讲讲你看到的陕西关中的现状吧。
家园 文革后第一次调工资是在1977年底。

  这俺记得很清楚,因为。。。下面再说。

  当时长工资是有比例的,记得是全体职工的百分之二十,得到的每人长七块,不到一级工资差。印象中干部与工人是分开评的,都是一样的比例,一样的七块。

  那时已经有消息说要长工资了,基本信息大家已经知道,刚好LD办成了回南京的工作调动,俺要一起回去送行兼休探亲假兼结婚。

  当时俺估计了一下,俺的条件在我们工班里文革后参加工作年青工人里可以说是排头一二名,文革前的老工人占不到20%,这样如果俺不走俺就有九成九把握,一走就很难说了。权衡了一下,还是走吧。

  休完探亲假已经是78年初了,在这期间一直没与同事联系,那时联系也不方便。回到工班,工友们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客。

  俺们工班五十多人,老工人全拿了还剩三个名额给年青人,俺是基本不用评当然过关。

  第二次长工资就是七九年底了,要么是八0年初,记不大准了。这次俺是刚调回南京,调资比例与77年一样,但评上的是长一级工资,不象77年是不管什么级别都长七块。

  印象中是八十年代后期某次工资改革,才把这7块上靠成一级。

家园 楼主文才不错,不过恕我直言,你很多文章先有结论再找论证

也有"干货在既定结构的套路倒"的嫌疑,50步笑100步而已.这时才情和激情越多就越显得夸奖.当然讨论不靠谱的人文问题,也只能这样了,大家(也有我)或多或少都这样.

家园 It is probably true

According to my own experience. I said "probably" because I am not sure about the number 30,000. But it is absolutely true that in early 1960's many women fled from Gansu to Shaanxi. My older uncle's wife (my older aunt) was among them. She was actually the second Gansu woman who married my older uncle. The first stole some quilts and money and escaped back to Gansu after marrying my older uncle. But my aunt stayed since they got married in 1960 or 1961, until today. She was not the only case. There were many of them in those two years.

家园 【讨论】此言得之

文革后的调级和92年的调级是一个性质的 2

给邓小平的新政鸣锣开道,小甜头后面跟着大苦头。

家园 主要是工作六十条的三本账制定

还有就是一系列的“指鹿为马”政治运动,把敢说真话,敢表示不同意见的党内人士给清理了。

家园 那不妨再推一推这些结论是怎么来的如何

del

家园 权且回复一下。

1.我对高华的pf——远非你所能想象的。

读高华的文章,应该这么读,N篇文章列在一处——以人名a为关键词,搜索下来,全列下来——再以人名b为关键词,搜索下来,全列下来

如果同一件事情既列在a下,又列在b下,——想想为什么。

古代的史官也罢,今天的历史学家也罢,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在“不可表达”处表达,这些人费尽脑汁,容易吗?!

真话是不能在一篇文章里说尽的——没这个条件——那只有一点点倒。

如果连我对高华的佩服理解都读不出来,那就打住吧。

2.事实上,理解“高积累时代”——这是最温厚也最“宜粗不宜细”的方式。

葡萄说,我们现在是“次积累时代”——这话没错,压榨仍然难免,历史阶段问题。

有人喜欢论责任——ok——如果真的考究起来,责任远不是一个人的。甚至他已经扛了不少黑锅。

我不是毛粉。我相信葡萄也不是。

我很讨厌这种动不动扣帽子的思路。

说实话——对我而言,老毛开国朝战的手笔,就算后面的错全是他的,他已经合格了,功大于过,值得我尊敬他。

但是,我翻了越来越多的史料之后,——却发现印象主义要不得——作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爱好者——即使出于职业精神我也要提示一二。

如果金冲及先生如此批我,我一定羞愧难当。不过兄台不是。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的一点是:历史是门学问,需要专业训练,也是有门槛的。

我的文章俱在。

到底是不是预设观点,感情战胜一切,——还是大家去看吧。

关键词(Tags): #解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花支持!
家园 连历史都不能面对, 又怎能保证错误不再发生?

文过饰非, 对毛的地位又有什么好处?

家园 扣帽子不可取

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这才是与陈MM这类网友讨论问题的正道。

家园 花谢,兼小泄下我后面想写的,如有可能还请助之

de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