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大秦帝国》说起 -- 今生不再

共:💬19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长平之战秦国骑兵不光是断粮道

主要是用来分割包围敌军。《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载“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这里抄后路断粮道的二万五千人完成对赵军的包围。而五千骑兵的主要任务是穿插分割赵军,从而使赵军的主力无法协同突围。

另外说一句。骑兵的马镫固然作用很大。但也并没有到不可替代的地步。在马上劈砍刺杀,其实马鞍的作用更大。马鞍的形状能把身体固定住。马镫的主要作用是不让骑手的腿过于疲劳,利于长途奔袭。另外骑手可以站在马镫上攻击,瞭望等等。

秦代没有后来的高桥马鞍,但有低桥鞍。而根据《史记 项羽本纪》中项羽冲阵的描述,没有马鞍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同样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古罗马的骑兵一样可以在马上冲锋。

例如下图里的古罗马马鞍,虽然没有发展出中国式的鞍桥,但有四个突出的角,也足够把战士固定在马背上,让他空出手来在马上作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对项羽之战

已经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中间胡服骑射对于骑兵的发展有很大意义,马鞍一类器具我估计是那以后才有长足发展,毕竟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对于马匹作战的认识不完全相同,应该是游牧民族的人与中原民族的制造工匠合作改良的结果,在片子中所处的年代,我不认为骑兵能成为冲杀的主角。

之后的历史上,依旧有步兵利用马匹节约体力和快速机动,然后下马作战,在战国中早期车战为主的时候,应该是没有解决马上平衡的问题,只好利用战车,这点直到后来胡服骑射后逐步改观,逐步将战车淘汰出去,所以我猜这些轻兵并非后来意义上的骑兵,而是骑马的步兵。

早期战车我估计是利用马和战车的速度冲阵,尤其是对付对方弓箭手,掩护后方大队人马跟进。大家纷纷效仿,于是出现大规模战车对战。

家园 书好吗?看过人家引的几段,什么驳孟子啊等等

简直是狗屁不通。

家园 我觉得这部戏煽情煽得太过了

剧中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别说古时的秦国,就算在民国,日伪军也以几百万计,历史上哪有什么共赴国难的国家?真正愿意与国家同生共死的除了既得利益阶层外,就是士大夫阶层,至于平民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