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谈毛泽东时代经济 -- 井底望天

共:💬151 🌺4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非也,蒙古和远东只要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就完了

德国巴巴罗莎计划在1800公里的正面,300万兵力才能以突然袭击方式进攻。

苏联在中苏边境当时的部署一看就是防御性的(100万人,平均部署在4000公里的宽度上)。距离北京最近的外蒙方向张家口TG部署就是80万,到底谁是进攻态势?外蒙一旦被突破,西伯利亚铁路将被切断。

为什么双方在边境东段和西段发生冲突而中段平安无事?

柯西金周恩来北京机场会谈中,周明确表示中国不想扩张,这不很奇怪吗?

中美苏三国当时都面临两线作战态势(和希特勒一致),谁能解脱这个态势谁取得主动。中美同时解套而苏联则完全陷入两线作战态势,所以苏东波是必然的结局。

中国现在再也没有危险是由于中国不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而美国现在却随时有陷入这个危险的可能。

家园 那是,69年10月连中央都疏散了,有这个把握切断守住吗?

苏联中央有疏散吗?

家园 那是林彪判断错误,或者有其目的。

中国在珍宝岛是主动行动,苏联在铁列克提也是主动。

双方都在叫牌给对手看:在你的后勤终端点开练,怎样?有趣的是大家都不升级。

最后双方都不得不停下并开始边境谈判-因为谁也吃不了谁。

家园 从战略态势来看,珍宝岛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连黑瞎子岛都要更重要点。感觉当时中国在这个事情上,是向美国发信号。

家园 中国疏散只能说明中国认为苏联可能进攻

苏联方面是否会进攻……四帅的战略研究小组已经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家园 中国集中兵力可以获得局部优势

当时那些元帅大将都在,谋略是第一流的。

家园 这种事就不要想当然了~

60年代中期开始三北地区就由大后方转变成跟东南沿海地区一样的主要战略防御方向了。这和后来老毛联美抗俄的思想是一条主线上的。

家园 还是老问题

“三北地区就由大后方转变成跟东南沿海地区一样的主要战略防御方向”——这是中国的判断,而不是苏联的意图。

中国误判苏联意图,有客观原因,没什么可责怪的。国际政治中的误判多了。可是时过境迁之后不承认是误判了,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家园 那是误判,你最懂~
家园 别赌气,行么?

考试时候做错题目,很常见。

试卷分析的时候还嘴硬说自己没错……很无聊。

家园 你说你自己?做了弊最后还发现抄错行了?

这种嘴硬是蛮可怜~

家园 96年之后才算是半山腰

96年之后,朱老板卖了中小型国企,整个经济结构才类似于《共同纲领》的描述,只不过加了一个外部条件,WTO了,经济环境空前开放了。

96之前,私有企业是不成气候的,中小型企业还是承包制居多,产权还是属于全民或集体。

10年过来看最多也是好坏参半。好的方面,活力增强了、就业增加了、财富也增加了。坏的方面,黑煤窑、农民工欠薪、东莞现象也都出来了,财富的增加给老百姓的太少。

所谓“新民主主义补课论”也是96年之后出来的,跟你的说法倒是很切合。但是,考虑历史背景,50年代的共产党人会容忍剥削吗?

家园 又转移话题了……不能用点不那么显眼的办法么

能证明苏联确实要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进攻,那就说明不是误判了,何必说些不着调的。

当时的误判是资料不足,现在否认误判……呃,因为资料太足。

家园 你这种穿越的逻辑一点意义都没有。

在那个环境下,苏联要不要大规模进攻中国这都是在中苏两方力量和意志的博弈中决定的。你查查69年中国的核力量搞了些什么?什么时间。

ps,按你这个穿越的逻辑,朝鲜战争,中印冲突和中越冲突都是误判,就连七七事变都是典型的误判。影响了黄金十年啊,你看你痛心的~

家园 博弈是个妥协责任的好理由

不过苏联从头至尾,就没有过大规模进攻中国的想法——别说格列奇科打算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他级别差得还很远。

如果说中国对苏联意图没有误判,只要举证就可以了,扯起朝鲜战争,抗日战争干什么?无非是主题上说不出什么就扯点无关的转移视线而已。

这种做法可以用,不过没什么用。至今为止,还是一条证明不是误判的证据都没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