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文诗歌何处去? -- 九霄环珮

共:💬43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流行歌曲的歌词如何?
家园 讨论讨论吧

讨论讨论吧,不敢妄为人师。

诗再怎么变,总归是语言的艺术,“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应该是有道理的。“精炼“大概没有多少人反对。“大体整齐“可能不讨部分自由体诗人的喜欢。“押韵“也比较有争议。我个人比较随意,如果能达到这三个要求,当然比较好,但也并非一定这样做不可。艺术如果有什么规律的话,那么“多样化“就是其中一个规律。

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个是从“艺术性”来说的,形象思维比较容易感染人,让读者找到共鸣。形象的对立面是抽象,最抽象的是数学语言!泛泛来讲,“形象性“应该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也不一定这么绝对,搞艺术的人常常喜欢反传统,搞出一些所谓“抽象艺术“也是有的。

适合吟唱当然是好的,这个靠近格律方面的话题,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格律有好的一面,也有束缚的一面。话说回来,即使不按照传统格律来办,也应当注意是否自然、通顺。

我的看法,中文诗歌原则上应该继承过去的优秀的方面,注重内涵、风格方面的东西,比如“意境“这个东西还是值得关注的,格律方面的一些形式可以打破,比如五言、七言、律诗、词牌等等一些旧观念可以打破,当然这些题材不是不可以搞。另外,眼界应该扩大一些,诗歌的范围很广的。

我几乎是赞成一切的,要说不赞成什么,我觉得诗歌应该大众可以读懂,我不赞成只有少数人或者诗人自己才能看懂的东西。有些诗你真不知道是在讲什么。

家园 这个了解不多

常识来看,流行歌曲那么多,不论词还是曲,优秀作品总归是少数。一盒专集,一般也就一两首听着还行。总的来讲,流行歌曲的歌词质量貌似不高,但也有满有趣的作品。范围扩大一些,歌曲的歌词还是有不少精湛作品的。

比如《我爱你,中国》,开头以“百灵鸟”起兴,这是相当高明的艺术,配合绝妙的旋律,实在是中国的艺术瑰宝。

许多流行歌曲的一个毛病在于无病呻吟,哼哼叽叽无聊透顶。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那也能打动人。

家园 没有,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的主角的名字

以前也被人误会过一次,不过那位朋友是上来就一顿臭骂,说我招摇撞骗什么的。

家园 现在的流行歌坛有三大毛病

一是眼界狭隘,无非都是些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是缺乏真诚,也就是兄所说的往往都是无病呻吟。

三是格调不高,早已失去了当初那种开风气之先的锋芒,满足于迎合庸俗,甚至于为这庸俗推波助澜。

许多老歌迷说九十年中期之后香港再无流行音乐歌坛,从这个道理上来讲是说得通的。

家园 【文摘】关于音

刚好有朋友推荐我看叶扬的两篇文章,看到下面一段话,可能与这个话题相近,因而转贴:

  总论部分里的《诗歌的音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艾略特在文中强调,诗歌的语言必须不断更新,但是应该建筑在同时代的口语的基础上,而诗人的挑战,就是从当代的语言里去细细把握其中的音乐感,化入自己的诗行。我虽然不怎么喜欢艾略特的诗,但是他对诗歌语言的音乐感的探索,却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顺便说句题外的话,我们的"白话诗",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已经有了八九十年的历史,可是历经闻一多、徐志摩到现在北岛、舒婷几代人的尝试和探索,却始终没能在语言的音乐感上找出一条令人满意的路子。像闻一多的"飞毛腿"和徐志摩的"残诗"这种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凤毛麟角。把旧体诗的音韵声律打破了,抛弃了,新体诗的音韵声律却始终建立不起来。归根结底,诗首先应该是语言的音乐,不是格言警句,不能把明明是散文结构的句子排成参差的诗行凑数。你也许骗得了眼睛,可是骗不了耳朵。有志于继续尝试白话诗者,如果能静心读读艾略特这篇文章,应该有所启发。

家园 基本同意他讲的

闻一多在新诗上比较有成就,但从语言的音乐感来说,也绝对不只他提的那两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冯至的十四行集,那些诗一般头一篇读起来很难读懂什么意思,但是语感,或者说音乐感,一下字就把你抓住了。

家园 totally同意

在我脑海里,“中国流行歌曲”一般都自动等同于“无病呻吟”四个字,并且是以和“郭敬明”自动等同于“垃圾”一样的速度来划等号的

家园 三国演义的结尾诗, 算不算?
家园 估计大部分都到流行歌词里面去了
家园 扯远点

可是往往是这样的歌词不少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加上春晚小品或是网络流行语,汉语使用中的低俗化还是与时俱进的,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

家园 受教,送花
家园 再加一条

中英夹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