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动物杂记 -- 香何沉

共:💬35 🌺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黄帝每征服一个部落,便将该部落的图腾融合到原有的

黄帝部落的图腾上去,所以龙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象征,作为中国人的标志当之无愧。

家园 是蛇,黄帝的图腾是蛇,伏羲女娲都是蛇身
家园 亲切的文字

想起小时候有一阵也喜欢想象一些神奇的故事跟别的小朋友说,然后说着说着自己也相信了……

家园 是蛇,是鳄鱼

是蛇和鳄鱼的爱情结晶

家园 三)兔子的故事

某日,我看见了一个有趣事情。一个4,5岁的胖女孩,牵着一只胖兔子散步,一脸严肃,自顾自的说话,可那兔子很痛苦,明显不配合,小女孩走一会,就停下来和兔子说说话,仍然很严肃,全然不顾道路以目,哈哈,活的好快活。

小时候,我也拥有一只兔子,很大很大的白兔,红色的眼睛,总是静静蹲在笼子里,爸爸给它作了一个很大的笼子,还有一个干草蓄的窝。我很爱很爱那只兔子,每天都去给兔子找青草,还按照当时掌握的营养学给它配餐,早上给它吃新鲜的嫩草,中午给它吃苞米粒,晚上给它吃差一些的干草,我吃了水果,也每次都给它留,它啃西瓜的样子就像人一样,用前面的手捧着,用门牙嗑。后来,我把附近的草都拔光了,爸爸每天就去跑很远的路给我拔草。再后来,我的兔子被吃掉了。 那天,他们把我哄出去玩,傍晚回来的时候,兔子就不见了,他们轻描淡写地说,哦,爷爷他们来了,就吃了。我记得,当时很镇定的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杀死兔子的。他们说,就用木棍在兔子的脑门上狠狠地敲一下,它就死了。那一下简直敲在了我的心里,我现在也记得当时的愤怒和伤心,不仅仅因为兔子死了,也因为他们的冷漠,我再也没有说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当时我不动声色的决定一辈子恨他们!永远也不原谅她们! 我不敢想那兔子临死前怎样希望我去救它,我相信,如果我在,一定会救下它的。写到这里,当时的悔恨仍然历历在目。

我后来又看到了那个女孩和兔子,是灰色的兔子,叫卢娜,10个月了。我问那个女孩问出来的,那兔子实在可爱得让人忍不住,女孩子看见我蹲下来过问她的兔子,很有些意外,然后就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还允许我抚摸她的兔子,可是兔子并不愿意,用灰融融的背对着我,耳朵耷拉下来,缩成一团,那女孩看见很生气,就用力拉它脖子上的绳子,兔子被拽的趔趄一下,我突然有点讨厌这个女孩,她一定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女孩,才这样慌忙的讨好人,那天傍晚看见的,一孩一兔,被夕阳温暖着,禹禹独行,刹那间幻灭,我那时以为的女孩和兔子谈心,也许不过是呵斥而已,这个油胖的小奴隶主。我没有摸那个兔子,为什么要做它不高兴的事情呢,只是因为可以?人们总是不自觉地讨好强大与自己的,而忽视弱小于自己的,真是丑陋。

家园 而忽视弱小于自己的,真是丑陋。

花。妹妹不要想太多了。小动物只是小动物。也许有的人得观念不一样

家园 花一个,不过那小孩也怪可怜的
家园 便将该部落的图腾融合到原有的

到最后就成了五星红旗

家园 龙可不是用来喜欢的

英国国徽上的三只狮子;美国的白头秃鹫;俄罗斯的双头鹰;哪个招人喜欢了?和龙一样,这些东东原来都是王权的象征,相应的成为国家的象征。时代变了,但传统的象征物没变。

按何新的说法,中国龙的原型是湾鳄,然后随着民族的融合添加了各种各样的部位。这故事说起来可长了,而且说什么的都有。

你可以告诉那位超人同事,龙如果说有那么一点招人喜欢的话,是在传说中,龙会把胡说八道的家伙抓走吃掉,请他小心点。

家园 好吧,我就照你说的吓唬他....
家园 唉写文章也不能那么绝对吧

西游记里的龙王被孙猴折腾的那个惨,我不相信那位倒霉的龙王没情绪呵呵

莫非你真的没看过西游记?

不过香mm想象中的龙描写的可真是恐怖传神,花!

家园 是啊,我写的时候把自己都吓够呛,多敬业阿

我说的龙是民间的龙,不是作品里面的龙.

不知道这么说能解释一下吗?

龙王给我感觉是,,人的形象多与龙的.所以,算作神仙,不算龙.

家园 嗯,也算对吧

在我的印象中民间对龙的感情是复杂的,当它做为皇权的象征的时候它是需要敬畏的不可冒犯的,而当它的日常的生活和传说中出现的时候那就生动很多了,柳毅传书等等传说中的龙王还挺有人情味儿的,民间的舞龙就算当初可能是严肃的祭祀活动,可流传到现在喜庆欢乐的气氛却一点不少,我们可不能说一个现象的本源是民间,而这个现象的现状就不是民间吧,而且我认为吴承恩能这么写也是有民间对龙的认识的基础的,否则他为什么在小说里把龙王搞的惨兮兮?

抬的小杠,mm莫怪,其实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不需要解释的呵呵,期待你继续。

家园 花谢, 我喜欢不同的看法.这是我发言的原因阿

你补充的很有趣,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啊

另外说道舞龙,有一个题外话.我们还舞狮子,可是,狮子我记得是生活在非洲的,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狮子的形象的呢?

家园 这个这个,mm一认真,还真有点不好办

只好扭头去问百度,河里不提倡全文转载,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弄,只好全部抄过来了,也不知道侵的谁的权啦

舞狮(lion dance)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其中有:

汉代起源说: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

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佛山起源说: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奇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舞狮时的乐器便改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奏各处常见于迎神赛会上作参神拜户只用,其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

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上,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相传“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之意,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有“生猛”,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 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 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

  舞南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南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舞狮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