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鳳凰衛視視頻】中國遠征軍系列 -- 北宸

共:💬49 🌺1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时远征保卫缅甸自有其历史背景

一是缅属英国的远东殖民利益,英国不得不放下架子,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企图用中国的力量来弥补远东军事实力的不足。

二是中国为了争取国际支援,继续坚持抗战,维护滇缅线的畅通,要尽可能争取与英的合作。

“得不到何应钦,李宗仁等人的支持.”当时应属正常,看来只有蒋中正实实在在了解自己的底牌。

家园 按照协定,

中国的远征军的指挥权不能是中国政府.而且中国政府必须付出所以的费用.

这个是蒋中正争取的结果,最出盟国要求中国政府交出所有的军队和政府的施政权.你看,这是连日本人也不敢说的.后来史订生都觉得荒缪,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世界外交史上从来没有过盟国要求盟国交出他的一切的,我自己开了这样的先河!"

远征军的杜律明为什么不和史迪威合作?为什么新三十八师拒绝杜律明的命令?为什么英军要派人去破坏远征军的后勤补给线,为什么陈纳德不愿意为远征军提供空中支援?

那就是因为陈纳得觉得中国空军应该保卫最重要的首都.不过最后空军还是让美国没收了.最后的中美联合空军连名誉上都不是中国的了.它的作战行动中国连过问的权利都没有,只保留给钱的权利这为什么?

说到这里,上次萨苏说他有很多不同的证据.但我还是不想讨论这个事.总之.远征军的英雄们是值得追忆的.而那时候的耻辱和教训我们也要记得!

家园 读完了军心似箭 – 中国远征军归国之战的第一篇

多好的开场白。可惜不行放在河里。

谢谢萨苏,我会一直在你的blog上读下去。

几年前,同样在香港凤凰台的节目里,我认识了: 杨靖宇、周保中、汪雅臣、赵一曼。

而06年赵尚志的故事对我更是多所衝击。

今天萨苏与其他河里的朋友,介绍远征军与志愿军,我觉得是同样有意义的事。

正视历史,是真正的强者。 这点必须说国民党做得太差。

许多人说历史是胜利者或有实力者写下的,或许吧。

只是古有“马援裹尸还”,今有“尚志头颅百年归”,那麽远征军这中华民族英雄的历史一页,难道不该是全体中华民族都应引以为豪的吗?

他们战死在缅北的丛林中,没能回到自己深爱的那个国家,他们的躯体,埋葬在异国的土地上,头,都是冲着东方。

那是故乡的方向。

那里,是我们的祖先,父母,兄长,小妹,妻儿所在的地方。

六十几年的刻意遗忘,墓地在异乡的残败,但是我相信後继总会有人,用记录片,用当年盟军与日方的史料,将他们的魂魄引领回来。

回到故乡。

回到那片祖先,父母,兄长,小妹,妻儿所在的地方。

家园 我们的那个北方邻国就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兵,值得我们学习

一到阅兵时就有老兵方阵。即使是苏共时代,也没有过多批判库图佐夫这样的名将。

家园 2001年到宜昌开会前去三峡旅游,和一位远征军老兵

及其妻子同住奉节一家宾馆,又一同前往白帝城游览。

老人相貌、风度均酷似孙道临,温文尔雅,与之攀谈,听其讲述当年在“ 十万青年十年军”的号召下加入远征军,参加滇缅抗战,内战失败撤台后继续上学深造,而后赴美留学,继而回台经商,九十年代在北京定居。通过交谈还得知老人随行妻子原系其妻妹,老人原配夫人去世前嘱托其妹照料丈夫,二人遵嘱结合相伴余生……

当时没有留下老人的联系方式,遗憾之极!近些年来经常想起十分挂念,老人现在应已九旬左右,不知安康否,在此遥寄祝愿!

家园 刚访了一位志愿军侦察英雄

退役的时候是华北某师师长。

在朝鲜战场以侦察兵破侦察兵,活捉了韩国的一个侦察英雄,为此荣立一等功。

老人自言原是远征军,改换门庭加入解放军的时候,只有十七岁。

家园 蒋中正的内心估计也是矛盾的

大背景是英美坚持“先欧后亚”战略,但英美对华政策也有分歧。

史料载,41年12月23日的中英美联合军事会议上中英也有激烈的争执,在美国的调和下,自然双方都要有一些让步,中正明白老美才有真正的实力,当然要摆出高姿态来。

实际上最后按照罗斯福的意见,分为南太平洋战区和中国战区,中正自然是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南太平洋战区英美荷澳联军统帅为韦维尔,缅甸则被划分到南太平洋战区去。

说到这里,我想说,去缅甸远征已经是进入了其他的战区作战,自然名义上要归该战区的统帅领导。加上美军史迪威和参谋团,确实给人以远征军的指挥权不是中国政府的感觉。但是,无论是杜聿明的还是孙克刚、孙立人的记载,实际这支队伍的指挥权还是牢牢掌握在中正手里面的。

家园 国民党在缅甸的残军和杜率领的远征军是两回事吧

这能混在一起评价吗

家园 原来看过黄济人写的书

其中重点写了杜聿明与史迪威的尖锐矛盾,包括远征军兵败野人山,当时不理解十万远征军大半损失在野人山。代价太惨重。为何不能像孙立人那样到印度?是不是也能理解为远征军是不得已的交易?我们悲怆的中国将士啊!

家园 是的,这是最苦的妥协!

日本这要求中国听从日本天皇的指令而已.盟国要求中国政府要他们来建立.军队要他们指挥.

其实很多人想不明白陈纳德的志愿航空队不掩护远征军?据说当时陈纳德对史迪威的回答是,这是中国空军,他只有中国的最高军事当局下令有可以.

其实杜律明为什么选择回国?他是他的爱国主义.那么多远征军官兵走野人山也是这样.最要命的第一次远征非但得不到什么后勤保障.而且他们带走了当时中国不多的弹药.你们看200师同古之战可以顶住日军的一个师团靠的是什么?装备?不.他的装备比国内很多部队都很一般.至少比不上凇扈会战的十一师和八十八师等头等师.但为什么能打?因为他的弹药足够.

远征军的英雄们,再那个民族的阵痛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背负着极大的耻辱.令人肃然!他们后来的遭遇令人同心.今天都得不到一个名誉上的公正.

在第一次远征军之前的四零年开始中国就谋求进入缅甸来开辟运输通道.但在英国的饿万般阻挠下无法实施.在香港战役前,中国政府甚至提出由中国军队死首香港来换取缅甸的通道都不行.

组建了远征军后.计划在四二年一月进入缅甸.而英国人不给进.所以美国人当事把不少飞机运到了苏联后英国人才醒过来是美国人要进去的.

新三十八师是去了印度.去印度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新三十八师的师长凇扈会战的时候不参战,撤退后推委友军不保护他.武汉会战的时候说他们不是军队拒绝参战.后来改篇后新三十八师后分到一战区.但他们拒绝到战区去所以最后才到缅甸.而他们的组建者宋子文当时正忙着和美国人来倒蒋.哎,那时候的事情太多了!

家园 整篇第九十三师是应盟国邀请留下维持缅甸的,

你说有没有关系?那是一九四六年的事情!

家园 其实孙立人的谍匪案出来后,

拿这事说事的台湾情报系统都觉得荒缪.孙将军的律师说孙立人没见过那个郭某人.但就这样也算到他头上.而其实连张学良到九二年都放了还不放他又是为什么?孙元良的通共案蒋介石的说法是铁证,还是最后不再追究他,为什么台湾关他那么久?

---------------------------------------------

其实最要命的是后来的空军,最后中国空军中国政府只有给钱的义务.连人员的按派都和中国政府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中国政府可以交出的军队.

说什么什么国家真实而有效地援助了中国?那就是苏联.最艰苦的头几年,伟大的苏联援助了我们.当然有条件.条件是拿东西要钱.但总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所谓的盟国对中国的援助.就差说出来来叫中国无条件投降.而他们对战后的日本还没有那么苛刻.

后来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时候.这个妥协我听说是这样的,盟国要求中国象欧洲派遣二百万部队.而中国说是中国没出路呀.这时候英国怕顶不住日本,说中国如果派军队守住印度.那他们就可以再开放印度空运的量.这才有了后来加五十架的运输量.原来是限定每天一百架次,后来增加五十架的代价就是派遣驻印军的劳务换来的.

四三年后为什么国民政府热粽于和日本谈判?因为日本人的条件远没有盟国的那么苛刻.

家园 哪里来的所谓应盟国要求?

赴缅远征军序列与指挥官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在印度重建的远征军:

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那个九十三师用的是驻防昆明的26军93师的番号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西南,当时驻防在昆明的国军部队第二十六军及第八军两支部队撤退至中缅边境的元江,历经十几个昼夜的急行军,队伍又夹杂着许多老弱妇儒,不幸被TG部队追上,六万多人瞬间变成8000人,经过重重的突围和激战,最后只剩下26军93师278团,8军237师709团,共一千多人退入缅甸。这支残军后来从一千多人发展到极盛的两万多人,占据比台湾大三倍的土地,主帅是第八军237师709团的李国辉团长,是日后孤军的灵魂人物。

和远征军有什么关系? 请这位国粉指教!

烂泥糊不上墙 还往TG头上泼脏水正是右派文人的一贯伎俩

家园 当时南海制海权在日本手里,各国远东舰队都完蛋了

打下广州湾有啥用?

家园 这个有意思,赶紧挖坑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