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螃蟹也会是笑的 -- 黑岛人

共:💬115 🌺3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概明白您的想法了

原来您这样看游击战啊,历史上神奇的事是不存在的,二战时日军在中国阵亡约44万人,您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有多少死于正面战场,多少是死于敌后战场。关于补给和生产,我有些怀疑您有没有去看史料,明军原计划从朝方买粮,但朝方没有粮食,以至于明军连粮草都要从内地转运,补给困难,耗费颇大,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人还能造枪,造炮,造舰队……您不觉得这件事很神奇吗……您说我从日本人那捡来的观点吹明军,大哥,您不会认为日本人的屁股和明军坐在一起吧……

家园 你简直是笑话

历史上成功的游击战多了,拿破仑时代就有西班牙战争,俄国在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时候也组织了大规模的游击战。

朝鲜官方在开战之初基本上什么都丢了,但是朝鲜义兵手里有粮食,朝鲜水军虽然资源匮乏,但是毕竟基地还在,多少都能筹措些。

明军入朝之后,朝鲜官方还是给了明军一部分粮食,明军在攻蔚山的时候还把朝鲜人的粮食白白留给日本人了。

朝鲜水师的战例是上过马汉《海权论》的,我也没说你从日本人那里捡什么观点,你自己看东西仔细点.

家园 还有一个问题

您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矛盾,如果朝鲜当地能补充粮草的话,日本人还要什么补给,更别说补给线了。而且据日方记载,因为朝鲜人败退的过快,所以各地的粮库和金库都被日本人接收了,所以日军开战初期就缺乏补给的说法……还有,您前面提过的那几战,基本就是明朝最烂的几件了吧,既然这样,您又何必把宋朝战绩好的一面拿出来呢,要比烂的话就都拿最烂的比啊!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不赞成这种比法,我曾经试着这样比过,发现明朝还算不错的。您不要说战斗意志什么的,如果您了解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知道在古代提这个概念不靠谱,古代当兵根本就没大义一说,为了利益罢了。您所谓的战斗意志就是抢劫的热情,这点日本人做的不错,满洲人做的更好。英法百年战争时法国几乎亡国,但圣女贞德站出来了,她很伟大,不是因为她的才能,而是因为她让法国老农明白,法国不止是法国国王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所以法国众多原来在打酱油的普通人也站到法王一边了,所以英国佬被赶跑了。

家园 你没看过我列出的战役时间

日本人开战之初确实抢了大量粮食,在平壤就大约有7000吨,但是日本第一次侵朝有多少人?抢的粮食能吃多久?火药,铁炮,子弹,武器,盔甲怎么补给?

事实上日本人占据的地区里,日本人能抢的都抢完了,但是义兵控制的地区,朝鲜人还是有粮食的。古代军队打仗都是就地征粮,朝鲜王廷征不到粮不代表整个朝鲜都缺粮。

我举得三川口,好水川都是宋军覆没的战例,不是什么好的战例,但是宋军打得不错。

你翻遍中国历史,也没有土木堡那样的惨败,明军一遇败仗,基本上就是全军崩溃,一点点组织都没有,这个样的军队有什么好吹得?

你自己写的帖子说朱明不和亲,不割地,不议和,反驳人家说的明军战斗意志差。

英法百年战争是另外一回事,法国吃败仗的原因是法国贵族地方势力很强,不肯替法王出死力,你去查查把贞德卖给英军是什么人?

家园 您还记得英国吧

当时与其说是拿破仑在和西班牙老农打,还不如说拿破仑在和英国打,这点在拿破仑的德版传记里讲的不够详细,其实有一些拿破仑时代的专著可以看一下,您大概就会明白的,我推荐一本英国人编的叫《拿破仑时代》的书,里面的东西很详细,而且您这个例子都是19世纪了,属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阶段了,貌似不能论证16世纪的事吧……

家园 好了,朝鲜义兵不存在,李舜臣和他的战绩

都是韩国棒子们YY的。

家园 补充

最早的那位仁兄说的事朱明没有战斗意志,他这个朱明的用词我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指明朝皇室吧,所以我后面的回复就是针对他的这个观点,您后来提到的战斗意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是指一线官兵的战斗热情吧,我不赞成的事您的用词,如果您是指这个,那我没意见,他们的战斗热情的确比不上日本人和满洲人。

关于贞德的事,大哥,勃艮第和法兰西当时不是一个国家吧,按中世纪教廷的管理方法,他们两个都是有王位的独立国家,而且当时的法兰西国王没有兼任勃艮第国王吧……

家园 "明军入朝的时候,日军的海上补给已经快被切断了"

这句是您说的吗?

家园 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朝鲜人在那场战争中还是起了作用的,但是作用不超过三成。

您不用给我拼凑观点,我的观点很简单,下面这句话

“如果没有中国军队参战,凭李舜臣和朝鲜义兵,日军也无法征服朝鲜。”

就是YY!!!!

不知您有没有看过韩国人拍的叫《永远的李舜臣》的电视剧,我看见您这句话就想起了这部棒子戏,上面这句话比棒子的观点还要直白……

  • -- 系统屏蔽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