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家园 纹石老兄的发问很有我们理工科的特点

比较精确、严密。

我的理解,从逻辑上说:肯定是集体生产更有效率,这是一个简单的集体生产可以扩大规模、减低成本、促进分工、提高效率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里,集体生产并不一定强于单干,我以为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人性里的私字上头。

虽然集体生产理论上可以更具效率,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公心、不谋私利的领导人,却是无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发挥优势的。

比如小岗村的领导,一个个好吃懒做、满脑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怎么可能把集体的事情干好,村民们又怎么可能对他们有信心?所以理所当然,小岗村的集体经济就果然怎么也搞不好,当然现在的结果是他们连单干也弄不好,实在是自私到连家庭为单位的公心也没有。

相反,那些集体经济搞得好的地方,首先是有一个有公心的领导,如当年大寨的陈永贵、华西村的吴仁宝、南街村的王宏斌等。没有这些不谋私利的领导,这些地方恐怕也是搞不好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集体经济比较个体经济确实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必须以有足够的有公心的领导人为前提,否则,集体经济就可能反而不如个体经济。

家园 当时编制一五计划的时候,TG没有人知道怎么编制全国计划

拿了一个方案到苏联请教,人家说,这个连原始版本都算不上。于是苏联各个部门对中国各个部门,手把手教怎么编制发展规划。就这样学了一年,弄出一个非常原始的计划,苏联还是不满意,TG却非常满意。

向苏联要工业的时候,TG不知道要那些,随便列了156项,到了苏联,人家问,这个东西怎么配套什么的,统统不懂,于是苏联同志一项一项分析,这个和这个可以合并,这个需要配套,要弄一个新的。选址的时候,也是苏联一点一点教,选址需要考虑什么,配套怎么安排。TG后面一点一点学,也差不多一年把,才算理清要多少项工业项目才能支撑一个完整工业体系。以及如何选址。

这些知识你让TG自己一点一点摸索,摸到什么时候?

建设工厂的时候,基本参照苏联原厂,他们怎么设立,我们怎么设立,这样做的原因是,苏联可以岗位对岗位,手把手教。教技术,教管理。

这些东西你可以看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历史事实那本书,你可以感慨,苏联同志在中国早期对中国帮助实在太大了。

家园 史MM是学文科的?

这么个简单的道理还要和大家争论?单干自古以来受人均占有土地限制,没可能致富的,哪个国家小农是富裕的?如今的日本生产力那么高,我家附近一小块一小块的农地也是渐渐转变为住宅了。靠单干致富,除非是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地主,可是那也是剥削了雇工。这个和手工作坊斗不过流水线工厂是一个道理,农业也好,工业也好,里面的道理还会天差地别吗?

把握成果,不就是个分配的事情嘛,你上面举的那些例子恰恰是共产风之类的左倾错误,没有(曾希圣李井泉之流的)那些错误怎么会有灾难?现如今农村几乎事实破产已经证明了的事情,还需要多说?

家园 不干怎么会知道执行会出那么多问题呢?

就像搞个新系统,哪个不是先写好程序再抓虫呢?不这么干的话不就是躺在现状上睡大觉吗?史MM的逻辑还真是估值呢,不亏人称MM。当然,犯了大错一定是要负责任的,现代工作中也是一样,大项目搞砸了也是要“死”一批人的。

家园 “列宁”和“斯大林”都不是这两位的本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

我才知道他们令我耳熟能详的名字居然不是原名,所以专门去查了一下,学习了。

河泥营养丰富,时过境迁的现在我也只能睹物思人了。

家园 您说的太对了

我相信只要身边有在苏联援建工厂工作的亲朋,

都会对此赞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