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哥的二弟民哥当时要是还在,可能也会有很高明的看法的

他是经济专才,很有能力,人也宽厚。

家园 这个回复真的让人佩服。

唉,盛世才这个家伙干掉了多少英才啊!

家园 毛主席的农村改革失败了

毛主席的农村改革路线失败了,属于这一步迈大了。

现在回头看看92,93年前后物价飞涨,连总理都束手无策躲起来了,多少人认为中国要垮台了,但是现在的形式多好。看来还是人才问题和观念问题。不用现代的经济思想去管理农业,管理经济是没有出路的,换上谁都是一样的。

还是周总理提的四个现代化是最正确的。不知道这个口号是如何提出来的?

家园 盛世才是个典型的小人

小人莫不有才。

不过小人虽然干不来好事,败事确实是绝对有余的。

家园 这两个问题,层次是不一样地,

周公的四化提议,并没有难度,这四个现代化,无论哪一个领导人都可以提的出。

而东哥的农村改革,则要联系他老人家早年的愤青生涯,他年轻的时候是搞过类似的“共产主义新村“的。再加上,后来在陕甘宁和其他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让东哥对“精神鼓励”对于经济生产的作用过于信任了,其实公共食堂本来的确是德政,因为一百个分别烧饭当然比集中起来烧饭要节省一些,但农民掰掰们,一听到吃饭不要钱,就放开肚皮浪费,一听说共产主义了,就干活不出力。。---东哥对此,又有啥法子捏?

所以,东哥的农村改革,不是步子太大的问题,是把脑袋往南墙上撞的问题。---不仅撞得很痛,而且,还走不通。。。。。

家园 不过,还得考虑另一个变量。——就是50时代不把土地集体

化了,——那么土地兼并以及兼并利益者的势力怎么打掉?

这不光是生产率的问题。——还有一个趋势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土改分田地——如何制约土地兼并(历史循环)——土共的确是面临3千年之变也就千年转型下了决心并有所思考的政党,当然看法尺度不一。有的认为收土地刻不容缓,否则兼并趋势起来了就难办了;而有的认为暂时不妨,小农本性未必适应这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能只讨论生产率的问题,那是因为当今农村土地还未私有,尽管有种种松动。——就很容易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这提醒我们,不能单从生产率的问题思考当时的选择。

老实说,就算现在穿越到五十年代,我也不知道那个所谓的最佳尺度在哪里。何时放何时收,既保证农民的过渡期适应又保证兼并不至于卷土重来——那个黄金分割点在哪里?既然避免千年循环浪费,向工业国转向是得集体制的,——收是没有大错的。就跟炒股要求人一定卖到最高点,是很难的。趋势不错,未必触到了黄金分割点是真的。——不过,这太难了,也是真的。

中国太大,实践不易。前辈们的试错试对,——对于我们当下均有意义。我们必须在3000年之变的视界中衡量土共的选择,因为土共的确是就3000年之变做了认真思考并有所反应的政党。

1953年4月23日,邓子恢在《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减少自然灾害和逐步改进生产技术。靠什么办法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的旧道路;另一条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加上国家帮助的大家富裕的新道路。

我们可以一窥这批人之一的思考模式: 旧路的阴影历历在目,得走新的路。新路在哪里?路在脚下。

这是建国直到当下很多事情都不会有定论的真正原因。不断摸索,不断试对试错,土共和我们走的是

千年转型的路。这路上必然有许多人的代价,喟叹,承担,——直到定型。那时,也许就不会有当下这么多的困惑与争议。

关键词(Tags): #解读
家园 历史是不能随意假设的

的确,很难说50时代不把土地集体化本身一定是错误的。由于农民固有的局限性,如果TG不介入,让其保持完全的私有化,实际上分出去的土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可能又很快的被兼并掉,从而回到土改前的土地问题上去。

家园 花,是不是大家都算得宝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毛主席的路线缺乏实践。

感谢您的回答。

小农的问题,确实难以解决,非常复杂。

家园 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是集约化?

集约化首先就要求投入的增加,在古代,农业生产中资本投入变化不明显,即使有变化(比如肥料的投入,水利的修建),也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直接相关的,所以集约化如果存在,必然伴随着劳动投入总量的增加,也就不可能产生失地农民流亡的情况。

真实情况是:土地兼并后,大土地所有者利用政治上的特权逃避国家税收,让税收负担集中在小土地所有者那里,造成小自耕农的破产,这才是农民起义的根源。

这和集约化没有半点关系——准确地说,如果有集约化,那对农民起义有抑制作用。

至于历史证明公有制带来和谐的集约化,大概不是说的地球上的事情吧。苏联和中国的土地公有制,带来的都是大饥荒。

家园 单干没有增加生产率,这不过是增加了土地投入带来效益

后来,公有制集体农业,开发了北大荒,这就不仅仅是解决了公粮和温饱问题,至今都是中国粮食的重要支柱。你的那位安徽老大爷,他个人永远不可能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本例中,你只看到了这位成功的大爷,还有更多的人也进了山,不是裹腹野兽,就是成为山区穷苦人家。你拿一个幸运儿出来并不能说明你的命题。

技术的突破,是从一个点开始的,但社会的进步却是技术在大多数人中的普及和协调运用,这是个体永远的软肋。

集体农业让中国有了两次种子革命和一次水利革命,这是个人单干也不可想象的成就。

家园 集约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阶段,不集体就兼并

生产力的发展不与任何人讲条件。

家园 能给讲讲互助组时期的历史吗?

53年开始,搞了一段互助组,这段历史如何?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有什么优越性?能给讲讲吗?或者资料吗?

我在网上找不到

家园 毛的路线是实践证明最正确的

小农不过是人自然性的一种表现,是不可能改变的,改变的是那些唯物主义者的天生偏见。

小农性也并不是与集体制不相适应,是实践而不是思想最终决定人们的行为。

家园 非也,非也,

单干的好处在于,农民的劳动成果归劳动者分配,

而进了大队算工分,就不知道谁说了算了。

也就是说,本质上,还是一个所有制的问题。而不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