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问问关于佳能家的F4红圈头 -- Parsifa

共:💬55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决心要上DSLR了,镜头光圈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数码类单反现在更新换代速度快,贬值率高,所以我的建议是N,C两家任选一个入门机型即可。就噪点而言,现在的单反DSLR到800或到1600都还不错,所以对于镜头的选择来说选择面会多一些,因为对光圈的限制相对少些。就佳能而言,恒定F4光圈的镜头虽然算是性价比较好的(对于恒定F2.8的专业镜头来说),但是相比同门F3.5--F5.6的变焦镜头价格还是高了一些。所以我的建议是C,N两家的入门单反数码机配原厂的入门级标准变焦镜头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足够了。

家园 看自己,真想玩得话还是要F2.8

当然是玩变焦,定焦的话就是那一堆1.2/1.4的红圈头。

首先你拿着好镜头,受到的制约少,F2.8不仅仅是速度的问题,还有意图实现的问题,不少机身对F2.8光圈有额外的对焦精度。

好镜头也很划算,好镜头贵,所以买的机会少,焦段会用的比较熟悉。俺就不提保值的事情了,呵呵

家园 这里有些歧视哦

同级镜头17毫米不可能比24毫米好。

这个显然是不成立的.基本上10-22的10是不弱于17-40的17的,尤其边角那就是强一截了.如果视野开阔点,那么在尼康1424出来前,O家的7-14也强过了CN的16/17-35.

其实几年前屋脊的C版就已经指出这里的问题所在:微透镜结构会恶化FF的边角表现(部分光无法汇聚到CMOS上),而APS和4/3却由于相对垂直入射,这个问题会得到缓解,再加上余弦四次方定律,超广镜头的边角,FF是没可能和同级别的APS镜头争的.

家园 问题

有个问题请教

"但画质上的损失是补不回来的。同级镜头17毫米不可能比24毫米好"这句话怎么理解?

等效的概念应该是"等效拍摄范围",不是真的变了焦距吧?况且ccd的大小可以影响镜头画质?

"景深太深,本来f2.8的景深等效成至少f4(感觉更像f5.6)的景深了"

这是指aps机后退以取得和全幅机相同的拍摄范围的情况下吧?

如果位置相同的话按照公式应该是aps机的景深更浅(当然拍摄范围会比全幅小,这也是aps的定义所在)

问题
家园 这个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好

这么说吧,大幅相机上的90毫米镜头相当于中幅上的75毫米,相当于35毫米相机上的50毫米。一般认为大幅相机的画质好来自于巨大的底片尺寸,这当然不错,但较长焦距的镜头使一些在短焦距镜头上容易出现的这个射那个射相对不容易出现。在大幅相机上可以用f45的极端光圈,在35毫米相机上用f22以上就很容易出现散射(?)。小DC经常容易出现的“紫边”可以看作极短焦距光学性能受限的一个例子。芯片可以缩小,焦距可以缩短,但光的特性不因为这个改变。当像素数、焦距等参数达到一定关系时,光学特性成为最大的限制因素,而不是镜片的加工能力。具体的要请专家了。

关于景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画幅越小,circle of confusion越小(所以早年APS-C的DSLR有严重的脱焦问题,35毫米时代合适的自动对焦模块不能适应APS-C更高精度的要求),hyperfocal越大,景深越大。

家园 这个解释,我先来一砖吧

先说晨大说的这个衍射极限:光是波,在通过光圈乃至镜头卡口这样的障碍时,会有衍射现象,导致反差下降.理论上,越大的开口,衍射极限就越大---对应的就是理论可用的最大F值大.比如普通小DC,一般只到F9就接近这个极限了.

但毕竟通常我们拍照片,不会用到衍射极限涉及的光圈,比如F22,不信可以自己回头翻自己的拍摄数据.在F8下拍摄,完全可以无视这个问题.

刨开这个,晨大说的就基本是错的了.

紫边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色散.早期DC因为成本的原因,很少使用UD镜片,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高端机器,比如美能达的D7系列,使用了2片UD后,紫边基本得到控制,不过玩过这机器的人就实在比较少了.事实上在SLR镜头里,廉价长焦镜头的紫边问题一样非常严重,这些可是地道全幅的镜头啊.

超短焦距镜头的光学限制,这个恐怕是晨大自己的想象了.其实大底的镜头,恰恰是吃这个的亏的,做不好广角.

众所周知,镜头中心的成像比边缘好,小底的镜头,只使用中间这块,而大底的镜头,把边缘算上,整体分辨率上肯定吃亏,最终取胜,靠的是整体包含更多信息.单讲镜头的分辨率,O记的4/3系统镜头,用的可是60线来测MTF,135的镜头,用此标准可要惨不忍睹了.但60线X11mm和30线X23mm,总信息量也只是平手.

但说到超广角镜,那么大底就完全吃亏了.看看上一代CN的14mm镜头,可以发现超广镜头,边缘成像非常差,这个才是真正的镜头设计上的局限.越大底的,越受这个限制.主要是大角度的,偏离光轴太远的光,会比中心弱,出来的片子就是暗角.在这个区域,亮部变暗了,暗部却由于胶片/CMOS的感光极限,不会变得更暗,结果就是反差下降,分辨率下降.这个是结构限制,越是大底,越严重,越难以矫正.

另外,跑焦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焦模块的成本/精度问题.同样是小幅,O记的机器,就从来没有跑焦一说,N家的D1,D1X,D2H,D2X也从来不跑,D300直接用了D3的模块,也不跑的.要知道,跑焦就是跑出景深范围了.一个可以容许更大景深的系统,怎么会更容易跑焦呢?

家园 看来你是对的

不过我对减幅的两点不满依旧。

家园 系统上讲,我还是认同你的看法的

APS只是一个成本限制的产品.如果FF成本不是问题,那么APS就要消亡.所以APS镜头系统,不可能出现真正达到L水准的镜头.N家倒是出了些很好的APS镜头,但既然他也上FF了,这些镜头也就没有未来了.

景深这个,APS也是无解的,所以人像摄影,还是FF的天下,高端的,645,或更大,也是不会变的.

老实说,5DII对我很是打击,机身性能还不如50D这让我对佳能的系统策略很是失望.FF的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虑了.

家园 关于边缘成像

论边缘成像的质素,SLR系统比RF系统有先天的劣势,主要是由于反光镜等结构的额存在,使得最后一片镜片与感光器件(Cmos/Film)的距离太远,不方便光学设计,再加上色散等因素,导致SLR上广角镜头需要更多的镜片。

同样是16mm,G2上那颗16F8mm跟SLR上的就根本没法比。

所以俺有些关注M4/3,或许它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旁轴系统

家园 关于5D ii vs. 50D

晨枫等人分析过了。5D ii做成那个样子,主要还考虑成本。但是佳能却是脑残。他这个价格貌似针对的是我这种还没有入门DSLR的人,在N和C家之间选择的人。但是我这个水平实在没有必要去FF。佳能如果提高500刀,增加5D ii一些实用的功能,显然更好吸引佳能现有用户从40D和5D升级。

其实作为入门用户,我讨厌5D ii最大的地方是那个21Mp,凭空吃卡。我不搞什么体育摄影,所以对它的对角速度和连拍速度倒是不感冒。价格倒是很诱人。如果和24-105F4L IS一起买也用不了太夸张的投入。

家园 牺牲浅景深??此话怎讲??

aps-c系统唯一的不同就是画幅小了,何来影响景深一说??

底片大小还能影响镜头光学特征??

不知"浅景深就没有办法了"此话怎讲?光圈是镜头的物理特性,一个f2.8的头永远是f2.8,无论是装在aps-c机上还是全幅机上.

所谓的等效,指的是等效成像范围.

举例而言,一个50mm f1.8的头,装在aps-c机和全幅机上,在同一地点同样光圈拍摄,景深相同,所不同的是aps-c机的片要比全幅小一圈.

如果要获得和全幅机一样的画面大小(也就是"等效成像范围"),aps-c机就位置要后退,这样才会影响景深

家园 在画幅相同的情况下,光圈相同,景深相同

在光圈相同的情况下,画幅越小,或者circle of confusion越小,景深越大。当然,这是指相机到目标距离相同的情况。要是对理论不放心,找一个全副和一个减幅的DSLR,自己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家园 同样的镜头和物象,不同的像素密度

决定了弥散圆直径不同。所以同一镜头在APS和FF上的景深算法是不同的。

这个问题在DPR都是讨论烂了的月经话题。

家园 呵呵,C大概不是脑残

如果看看它的整个产品线和一贯的商业行为,无敌兔子的性能和价位确实一致。估计年底或者明年初,Canon和Dell就敢降至2k以下,在这个价位上,D700估计是很难跟进的,否则就压自己的D300了。对C而言,占市场才重要,一时半会儿还没决定新机型的时候,用此招挤D700的份额也未尝不可,至于A900先暂可一放。

家园 看了这么多热情的回复是不是头晕很难办?

其实很简单了,找个deal,买个5DII/D700 + 24-70/2.8 + 70-200/2.8 IS/VR + 1/2张 SD的 16G EIII/IV的CF卡。然后再进一个中档的MacBook Pro,装一个Photoshop CS4。好好玩儿吧,不要说机器脱焦,也不用想镜头不锐。等热情过了再把这套儿家伙卖了,损失不大,计算机继续留着自己玩儿。如果还有瘾,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定焦头了。也许换个轻点儿的红L机也未尝不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