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字简评 -- 不远攸高

共:💬128 🌺93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帮我算一算

中国259.5亿美元增长率为6.5%,日本240亿美元增长率为6.7%,30年差距会有多大。

家园 不可如此穿越

不是拔高“文革”正面意义,而是给予“文革”应有的正面意义;就如现在有人无限拔高“改开”正面意义,一样不应掩示“改开”的不足。

你可说那十年负面大于正面,但不能说是没有正面。

还有改开是在前三十年的文化经济成就之上的建设,如果没有那三十的积累,也许就不能有后三十年的腾飞。如印度,目前不也是起步了,只是他们的积累阶段比我们还长。印度的底子应当是比我们还厚的。

家园 你这话就好笑了,高难度不是已经出来结果了吗?

“农业生产中分清各个变量的作用可是高难度工作”,高难度也要做啊,容易还要你做?事实上结论不是已经有了吗,主要是承包到户?这不说明高难度工作已经证明了吗?现在就是要你拿出证明的过程和数据啊。

“不过群众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多数还是不喜欢人民公社。而且在这么做之后,农业生产是大量增加了,特别是生产率是大大提高了。”

对不起,打住打住。第一,前面还说是高难度,真么这回就自然证明了呢?你真么知道不是集体水利措施和化肥等科技的作用,第二,所谓大量增加是如何证明的?请你拿出数据来,是真么抛物线增长的。

小岗村一年增产4倍的数据就不要拿出来了。

家园 "虽然闭关锁国的模式"看到这段笑倒~

被80年代的政治课本洗脑太多~

家园 心平气和讨论很好

第一,你在1中提到的4个因素是真实的,但是请注意,这4个因素和劳动积极性(积极性难以衡量,就用劳动投入量代替好了)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不能用一方面的存在来作为另一方面不存在的证据。如果用严格的实证标准,就需要进行其他变量控制条件下的单变量比较。但是据我所知,在农业生产上,这种比较非常困难,至少我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数据。所有的分析只能从产量这个最终结果开始,而产量本身,就是这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以严格的研究标准衡量,你我只能是自说自话——因为一方的结论无论正确与否,都无法自动证明或者证伪对方的观点。

第二,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绩效是一次性的,或者是短期的,因为劳动积极性的具体表现——劳动投入——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实际上,我也认为84年之后农业的增长,更多来源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而不是劳动投入的增长。

第三,朝鲜的问题。我们的共识是:朝鲜农业凋敝的直接原因是丧失了廉价石油的供应。不论如何从政治上解释,至少从结果上证明了一个状态:朝鲜在1990年前的社会经济状态,是靠低成本的外部资源供应维持的,所以实际上朝鲜的经济是拿了补贴的,补贴一旦消失,经济就陷入困境。问题是靠外部补贴维持的经济体系是难以为继的,而且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个体系有较大的改观。

家园 关心这个问题的河友们更应该去看看润树的大作

我这里只是块砖,那里才是玉

润树:【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虽然我对润树兄的结论有保留,但他的文章无疑分析得更仔细,更重要的是帖子下面吸引了无数大牛在争论,抱着学习的心态应该能收获不少

兄弟我几次想插嘴,最后发现还是别露怯为妙

家园 单变量分析首先要控制其他变量,行么?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哪种比较好,我不认为自己比农民更高明,你是否有这样的自信?

实际上,愿意保留集体制的地方也有,但是少数。我也没说单干适合所有情况。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多数农民不想单干了。

家园 原来“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文革中就有了,

1975年10月,《红旗》杂志发表江苏无锡县发展社队工业的调查报告,指出社队工业“对于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小生产的习惯势力有着很大的作用”。《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调查报告《伟大光明灿烂的希望》和评论文章。此后,社队工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本来是在造桥过河的,却偏偏要下河淌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什么逻辑?

家园 这个搞不好是真的

外链出处

原文如下

重庆300亿为农村水利建设“欠账”买单

来源:中央电视台

2007年1月29日

--------------------------------------------------------------------------------

虽然重庆坐拥三江,但去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使2100多万群众尝到了没水喝的苦头,大旱过后,重庆痛定思痛,决定斥资300亿元兴修水利,让山城不再喊渴。

正在举行的重庆市“两会”上,一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发言结束后,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会议现场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说:“ 请永惠代表代我向勤俭水库周围的干部群众,向他们道一声“对不起”,我应该向他们作检讨。”

重庆市人大代表文永惠所在的香草村1971修建了勤俭水库。水库前几年已经破损到无法蓄水,成了摆设。文永惠连续几年在人代会上提建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去年赶上大旱,不仅全村的庄稼颗粒无收,连人畜饮水也出现了困难。为此,文永惠挨了不少村民的埋怨。

这声“对不起”也说出了重庆农村水利建设欠帐太多的无奈:全市绝大多数水库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重庆市水利局局长朱宪生说:“(重庆)全市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座大型水库,仅有的2700多座小水库有1400多座都是病险水库,造成有水不能蓄。”

不久前,重庆市作出决定,五年内斥资300亿为“欠账”的水利建设“买单”。今年首先投资60亿,用于建设一座大型农灌水库和19座中型水库,加固整治100座病险水库。

重庆台记者苟凯东说:“这里是重庆开县白鹤镇的荷花水库,以前这个水库是一个病险水库,一到汛期这个水库是不容许蓄水的,去年大旱之后,这个水库成为开县第一批整治的水利工程,你看这个大坝已经重新加固了,而且现在水库已经开始蓄水了,像这样的水库开县已经完成了六十座。”

重庆2006年的财政收入不过500多亿元,修水利就要花上300亿,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说:“但真正要把几十年的历史欠账补起来,这个300亿元还是不够的,如果说缺口在哪里呢?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有没有这样的本事,用一种创新的办法,用一种新的机制,充分地调动起群众、基层干部大兴水利的积极性。”

目前重庆已经开始建立“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体制,企业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可以获得水费收益,而农民集资修塘筑坝就可以免费用水。300亿元投资落到实处后,重庆全市农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将增加一倍,8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将得到保障。

家园 好笑,谁告诉你多数农民不想干了?

举个例子,大寨是真么单干的?胡前书记到处“不换思想就换人”是去干什么的?

再举个例子,难道多数工人还强烈要求下岗了?

建国前三十年,我们的粮食年平均增长率是3.23%,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是15.3%, 而后三十年(到2007年),粮食年平均增长率为1.48%,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9.16%。

家园 继续看你表演

别举例子啊,分田单干的例子比不单干的例子多多啦,而且是中央没有明确意见的时候,就开始干了。

我说的是农村,你怎么扯工人了?哦,又说不过了,开始扯其他的了。

粮食和电力就能代表经济增长速度了?你不就是HWD99那里看来的么,他自己都被人质问着呢。要抄作业,也找个成绩好点的抄吧。

家园 三年困难时期的经济衰退

让中国损失了7-8年时间,产出原地踏步。正好这是日本高速增长的时期。

家园 水利建设是有周期的

一个项目至少管20年。60-70年代农业水利建设高峰期,近10-20年主要就是修修补补,挖挖潜力。国家的精力放在大型的水利建设项目上,而不是地市级的水库建设。所以很多城市近20年没有修水库,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北京近20年也没有什么大的水库项目,照样好好的。

重庆市的例子比较特殊,我感觉水利局的希望搞点钱而已。就是这个例子里,记者也说了成功整治荷花水库的例子。

家园 请问数据来源?谢谢。
家园 我劝你还是冷静点

我劝你还是冷静点。他之所以提到工人,是指今天包括通钢在内的一大批企业,下面工人不愿意改制私有化,但是最终决策还是在上面,在上面领导的干预下,强制改变的结果。这个情形和改革开放初在农村的情形是一样的,都是由上面强制进行的改革,并非是下面农民的意志。胡乱帮当年的确指示“不换思想就换人”,一大批毛主席时代的干部被撤换,靠边站是不争的事实。用邓的话说就是“他们想不通,就让他们站一边,慢慢想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