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魏巍:二次赴朝日记(1952年6月4日-7月9日)上 -- 陈郢客

共:💬62 🌺2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苦夜了。我本来想吃过饭补充“李江海事迹”的,

兄台已经补上了。心有戚戚,握手。

而且,兄台的心情也和我一样。

我建议看过事迹的人也不妨在百度里输入“李江海 志愿军”,这是我搜索的条件,结果出来仅仅一页内容,大约只有两条消息而已。剩下的,都是当代同名人士了。

在网络时代,你即使输入自己的名字,——都起码会有几页内容的。

即使我们号称多元社会,——然而,亦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了。该看得见的看不见(但凡看过的人其历史观大约都会有所不同),难道不应该忧惧一二吗?

没关系。礼失而求诸野,中国几千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官方不争气的时候,民间自然会尽力保存。

如果你去搜一遍,你就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李玉安等14人能被魏巍记录在册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可惜,那个时代的文章,到现在脍炙人口的,几乎也就剩下这一篇文章了。

我再说几句实话,《集结号》从剧本开始,就是从理念出发搞创作的,他们以自己这代人理解的人性,结合当下的资本市场,正好奉献给“市场预期”的我们。

没有人去翻魏巍的“老旧文字”了。也没有人去尽力复制那个时代的氛围呈现给我们了。

谷子地,还是李江海?!李江海是真正的事实。谷子地是精神疲软时代yy出来的“英雄”。理念先于现实,是不少批评家可以借此挖苦浩然的工具,——其实《集结号》亦是如此。

对了,巴金还写了一篇文章,

《无畏英雄李大海》,借用了“二级孤胆英雄”刘光子的一部分立功材料和李江海烈士的一部分事迹。

而这篇文章,现在居然需要快照。

我走近一看,坟前竖了一根长方形的木牌,上面有一行墨笔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战士李大海之墓”。我默默地向这座新坟鞠了躬,然后惊愕地问江干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江干事从军服的左面边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郑重地翻开篇页,取出一张折好的纸递给我,短短地说了四个字:“你看这个。”

我把纸摊开,慢慢地念着上面的字:

“刘连长,孙政指,吴排长:

我们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我们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们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多消灭美国鬼子,请你们替我们报仇,早日把美国鬼子赶下海去。这才是我们的希望。

祝我们共产主义革命胜利!

李大海”

这张纸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字虽然写得潦草,但是笔画清楚,只有最后一个“海”字笔画不全。不用说,这是李大海的笔迹。我读完这封“遗书”,只知道李大海已经牺牲,可是我仍然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我把“遗书”小心地还给江干事,我痛苦地问道:“他是怎样牺牲的?你那天怎么没有讲起?”

江干事叹了一口气,他压低声音答道:“那天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要是我那天就陪你去,我们还可以看见他,跟他谈几个钟头。这是你走后第三天上半天的事情。这几天敌人在前面又吃了败仗,便到处乱炸来出气。那天敌机分了几批轰炸他们的山头,单是炸塌他们洞子那一次,就投了五个凝固汽油弹和十二颗炸弹。洞子塌了,把李大海和班长,还有六个战士埋在里面。当时同志们马上冒险跑去抢救,挖开洞口的土。可是一则,敌机接连来捣乱,又投弹、又扫射;二则,洞口堆的土太多、太厚,又还有几块大石头堵在洞口,挖起来很费事,所以挖到黄昏才挖开了洞子。我赶到那里的时候,洞口刚刚挖开。一个年轻战士躺在洞口的一边,身旁有大堆的土和石头,还有两把小镐和两把小锹,十字镐只有短短的一截,而且嘴尖磨秃了,铁锹也只剩了一半。再往里走,里面住室里两个炕上,一边睡四个,另一边睡三个,都是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伸得笔直;每个人都是头枕着包袱,身上盖着雨布。李大海和班长睡在一起。电筒放在他右手旁边,右手放在胸前,左手垂在腰旁。他一对大眼微微闭上,嘴也闭得不紧,两道浓眉一点也不曾皱拢。他的脸色虽然变得紫中带黑,可是十分从容、镇静、安详,好像在睡觉一样。在班长和战士们的脸上也看不出一点紧张、痛苦和害怕的表情。我们都是这样猜想:洞子炸塌以后,李大海马上组织大家挖土,想从里面把洞口挖开。大家刚刚挖掉一层土,就碰到那块大石头,它把洞口堵死了。他们还用力挖那块石头,可是小镐、小锹都挖坏了,石头动也没有动一下。在前头挖土的那个年轻战士忽然闭了气倒下了。李大海他们又用这些不顶事的坏了的工具继续挖了一阵,又有两三个战士快支持不住了。李大海知道没有办法了,马上叫大家把身上的土弄掉,都睡到炕上去。他像平日那样照料大家睡好,替他们盖好雨布。他自己也躺在炕上,从笔记本上扯下—张纸,拿出自来水笔,用电筒照着,从容地写好了一封信,放在旁边,用电筒压住,然后伸直身子盖好雨布,闭上眼睛。他身体最好,他也死在最后。他到最后一刻仍然充满坚强的信心,相信共产主义革命一定胜利,关心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希望早日把美国鬼子赶下海去。他到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他的上级、他的战友和他的同志。李大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江干事停了片刻,忽然昂起头、挺起胸、提高声音说:“我们看见他们的遗体的时候,我们把他们的遗体抬到这里安葬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流过眼泪。我们主任在这座坟前讲了话。李大海的战友们在坟前庄严地宣了誓,他那个班的其他几个战士都来了。他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无畏战士’的榜样。同志们一致表示:为了革命的胜利,愿意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在坟前唱起了雄壮的《志愿军战歌》。我们觉得好像李大海就在前面用他那响亮的声音给我们领唱一样。”

“作家同志,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无畏战士李大海的最后了。”江干事就这样地结束了他这段并不算短的叙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标红蓝是为了醒目,志存,纪念。

杨得志、巴金这样的人物自然有不少社会资源,

均以蓝色标记;

一线基层的指战员以红色标记。无他,——以稀为贵。

如果有后代看到他们的长辈,……算我一份yy心意吧。

家园 啥也不说了,花
家园 推荐pxpxpx兄的《走向上甘岭》

pxpxpx:【原创】走向上甘岭(附后续贴子的目录)

ps:《士兵突击》里最感人的一幕钢八连仪式

——与铁军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家园 没什么好说的,记住他们,并让子孙后代也记住。
家园 天,徐信比魏巍还要小1岁。

百度百科:徐信

出生:1921年3月

去世:2005年11月18日

原名:徐连晨

籍贯:河北灵寿人

民族:汉族

入伍:1937年9月

入党:1937年11月

学历: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

授衔大校:1955年

晋升少将:1964年

授衔上将:1988年

授衔上将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晋察冀军区第3、第1分区任政治指导员、连长、教导员、营长。1944年9月起任冀中军区6分区44区队区队长、第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第63军188师563团团长、187师副师长、代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63军187师代师长、师长。1953年回国,次年到苏联入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回国,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1962年起任副军长、第66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1980年11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1982年12月~1992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家园 真年轻呀,30岁当师长,41岁当军长
家园 del
家园 30岁当师长

Not young, in fact. Thinking about joining the army from 18, he has 12 years combating experience...So he could survive all these years, certainly he knew how to orgnize a division, I guess, those killed comrades of him, could be as many as the number of soldiers in a division.

家园 接着送花

可惜没爆。

传说中的通宝不见很久了。

家园 在沈阳当俘虏的是徐惠滋

《雪白血红》里提到的。

八十年代末期他和徐信到都是副总长。

徐信是灭了英国皇家双徽营的师长。

家园 “他们撅着屁股爬,哈……撅着屁股爬!”有趣

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大概这就叫自豪感吧

家园 什么是人性的光辉

当这个时代为那个人为创造出来的“谷子地”的所谓的人性的光辉而欢呼的时候,我们恰恰忘了这些真实英雄,在他们的身上才真正的闪烁着纯真的人性的光辉。

家园 花致敬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没办法的事情,有些东西是上不了台面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