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两个经典智力趣题谈起(一) -- 丁坎

共:💬102 🌺2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汗颜

的确是个TYPO,

应为

0,-1

已经更正,花谢王树兄提醒。

家园 当浮两大白

任何时候,哪儿有一个用到分支推理的解决方案,哪儿就会有另一个不用它的解决方案(而且更简单更清爽)

俺从来都以为独立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是快乐和值得尊敬的,丁兄和俺都是

网上发帖,花是假的,积分是虚拟的,唯独这样的思想交流才是金环宝珠。花谢。

家园 来而不往非礼也

忘兄太抬举在下了,花谢。

六篇才一宝,惭愧,替自己惭愧一下,也替铁手惭愧一下。

家园 【原创】从两个经典智力趣题谈起(五)之上:

数学谈完了,重新回到文化的路上,谈谈二进制,三进制的本体论意义,先谈二进制。

(其实数学还没有谈完,我已经完成了称球问题多种BASE下有效矢量的构造,并且验证无误。等把CTEX版式方面的东西调整好就放出来。)

要理解二进制的本体论意义,就必须首先理解它与其它进位制的区别。

用纯数学的眼光来看,N进制的特征是以N为基本单位,基本单位满N则进一位。就这一点而言,所有进位制都没有分别,各种进位制之间可以方便地互相转换,你爱用哪种进位制都可以。

那么,二进制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 上下而求索----把目光投向二以下和二以上的数。

二以下是一,各位,你们听说过一进制吗?

不用说,没有,为什么没有?

想想看,如果有,会什么样子?

这是理解二进制本体论意义的第一个关键。

如果暂时还没有想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庄子中的一个寓言(增加点文化成色,呵呵):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庄子·应帝王》

再问一个问题,混沌是什么时候死的,不要告诉我文本中的现成答案,那不对,或者说,没有理解这个寓言的本质。

今天就到这,明天看看大家的理解再决定如何写下去。

家园 寓言咱看不懂,现在晚上,脑子也木了,所谓一进制,

则是位与数合一了,也就没有位了。胡答一通,花等下文。

家园 花等下文
家园 一进制表示中,只有个0。有了分化对立,混沌即亡
家园 客气客气,兄弟的妙文我是每篇必花
家园 答不出来。上花
家园 【原创】从两个经典智力趣题谈起(五)之中:

看了答复,桥上兄和衲子兄都理解了这个问题,具体表达嘛,我略有不同,详下。

混沌是什么时候死的?

第一天就死了,准确的说,一窍成而混沌死。

所谓混沌,就是无序,所谓序,就是可以分辨的差异。

一旦一窍凿成,就有了可以分辨的差异,就有了序,就脱离了无序的

混沌状态,也就是说---混沌已死!

这才是庄子混沌寓言的真正寓意。

要表达序,就必须表达差异。

而表达差异,无非是将某种差异通过我们观念中构造的差异模拟出来,比如说,进位制。

二进制的特点是每一个位置可以表达两种相异的状态:1或者0。

它在计数方面的涵义是,当前位置所代表的计数单位有还是无。

N进制度特点是每一个位置可以表达N种相异的状态:0,1,...,N-1。

它在计数方面的涵义是,当前位置所代表的计数单位的量从无,到1,一直到N-1。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进制,它的每个位置只能表达一种状态,连最基本的当前位置所代表的计数单位是有还是无都无法体现,所以一进制下位的概念根本就无法成立,也就谈不上什么进位制。如果要类比的话,一进制就是混沌,鸿蒙未开,无差异,无序,无结构。

世界是有序的,而序的表达,即差异的表达,必须以二进制为起点。

二进制独特的地位在于,往下走,一进制无法表达差异,往上走,N进制都可以转化成二进制来得到表达。

比如说称球问题,每次称量结果可以用三进制在一个位置上表达,也可以用二进制在两个位置上表达--第一个位置表达平还是不平,第二个位置表达左重还是右重。

比如说八进制,呵呵,大家都知道了,八进制在一个位置上表达的,可以通过二进制在三个位置上表达----这就是八卦!

据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宇航局陆续发射“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四个太空探测器,其上携带着反映人类文明成就的信息,希望外星文明由此对地球文明建立初步了解。

我没有查到准确的信息,但印象中易经宣传人士经常宣称其中包括阴阳八卦,河图洛书。

如果属实的话,应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我们知道,十进制的盛行只是因为人类有十个手指头,并不是因为十进制有任何独特的优越性。假如外星文明存在,而且外星人类如同某些科幻小说描绘的那样奇形怪状,比如说象蜘蛛或是蜈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们使用的进制应该是八进制,千进制,呵呵。

然而,如果他们的确已经拥有高度文明,他们就必须对序,差异,及其表达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们必须对二进制有充分理解----准确地说,是对一个位置表达两种不同状态的思想有充分把握。所以他们看到那些图形之后,就会对地球文明发展程度有个基本的估计。

(请注意,N进制中每一位置可以表达N种不同状态,仅仅是严格意义上N进制的部份特征。高位低位的差别和计数的有序性是另一部份特征。八卦具有每一位置两种不同状态的思想,从而可以体现出人类对差异,对序的认识, 这并不是说八卦就是二进制。这里澄清一下,以免有人认为我前后矛盾)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虽然一个位置表达N种不同状态仅仅是计数用的N进制的一个特征,但这个特征在本体论方面的重要意义却并不天然就被N进制的使用者认识到,十进制的情况就是绝好的例子。这个N种不同状态在日常使用中大概更多地与量的差异联系起来,而只有在二进制中才赤果果地,难以忽视地与质的差异联系起来。

下篇会谈谈二元对立观念的产生和描述。

家园 花等“二元对立观念的产生和描述。”这条“鱼”分量够哈
家园 【原创】从两个经典智力趣题谈起(五)之下(未完):

在中国一说到二元对立,立刻就会想起阴阳。

因此,对二元对立观念起源的探讨,往往是通过对阴阳观念起源的探讨来完成。

取道这一路径的,以冯友兰,张岱年,李泽厚,葛兆光等先生为代表。在他们各自的思想史研究著作中都涉及这一问题,由于大家赖以讨论的文献资料相差无几,得到的结论也差不多。

可用的文献资料主要还是诗经-公刘,尚书-洪范,国语,左传和易传的相关部份。最多再添一点对阴阳二字的字形考察,也未能带来多大的启示。

阴阳二字都从阜的字形已经是后起的现象,在较早的字形里,阴字也有从水的,这还可以与说文的说法

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相映证,从水或从阜(即山,如阿,陵,队(即坠)等字)没有本质区别。但阳字的较早字形有根本就不从山水的,只是简单的类似丁字上面一口,或者丁字上面一日。(就是陽字的右半部分,此部分由丁形之一竖变形再添加饰笔而来)

单是这个现象就可以启示我们:

阴阳二字一开始并没有形成对举,

形成对举,并承载二元对立观念是后起的事情。

文献乃至文字途径的追溯,大致就到了尽头,没法更进一步。而这种探讨只对二元对立观念已经形诸文字,见于文献之后才有意义。

我们知道,一个观念从萌芽,形成到形诸文字,见于文献,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二元对立观念的这段路程,可以说还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有没有办法添补空白呢,坦率地说,没有肯定的办法,但可以尝试。我们将在这里进行这个尝试,不能担保明确可靠的结论,但可以担保两点:

1 没有天外飞仙式的奇谈怪论,

2 会有你在别处看不到的视角。

今天写不完了,只能先写个提纲:

1 观念是先民生存活动的产物。

2 世界存在差异,可观察的差异。

3 先民首先注意到的是对他们生存意义最重大的差异。

4差异可分为两种:连续型或离散型。

5 历史喜欢走弯路----表明上看,二元对立观念本身是离散型的,似乎应该起源于对离散型差异的观察和认识,但历史的考察似乎指向了相反的结论。

家园 先花谢,后等待

我特别赞同

我们知道,一个观念从萌芽,形成到形诸文字,见于文献,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二元对立观念的这段路程,可以说还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的确是一段空白,而且是一个非常基础问题的空白!

等待后文独特的视角!

家园 请教两个问题

你的程序好像就是输入已知小球的位置以及轻或者重,然后给出n次称量以后的结果,能不能输入n次称量的结果,让程序找到哪一个小球不一样以及轻重?这样似乎才能说明经过n次称量一定能够找到任何一个不正常的小球。

还有就是好像称量的结果不会出现全部都是L,R,或者E的情况,请问这能够证明吗?这三个大概就是3^n-3中减去的3吧。

家园 【原创】好像可以有另一组解

我刚才从丁坎兄的结论方法出发,发现可以有另一组解,就是Base2= (1,1),(0,-1),(-1,0)。举一反三的过程一样,都是在每一个矢量之前加上-1,0,1。 最后差量填充部分,添加的三个矢量就是(1,0,0,0,....,0),即1之后全部为0。第二个矢量是(0,1,-1,1,-1,...),即0之后1和-1交替出现。第三个矢量是(-1,-1,1,-1,1.....)即-1之后-1跟1交替出现。

不知道是否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