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程序员的自白 -- 荆棘探兴

共:💬101 🌺1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共同点太多了,花一个。

我本科也是机械,硕士同样在控制,现在也在一家软件企业做程序员,当然title好听一点,architect。

现在也三十多了,目前带一个小团队,但是还是喜欢技术,不喜欢管理。

本质上还是一个coder,最开心的事情,是用最简单优雅的方式做一个框架,然后让一堆人来用。

家园 40岁的程序员是很少

不过关键的问题是.从中国有正式的计算机产业到现在,那时做编程的人,现在还没到40岁.从90年算起吧,在此之前开始做编程的,学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学计算机的(自动化倒是有一批,但说实在话,还是不一样).

在国内,甚至在IT的理论界都有这种论调,意思是编程不如设计,于是一大帮还不知道程序如何编的菜鸟们就去做设计了,当然还有更大的一批所谓业务专家,根本没编过程序也去做设计了。所以真正的好程序员十分稀少,甚至有人把编程视为一种艺术。

其实程序员分为系统工具级程序员和应用级程序员,应用级程序员不需要太多能力,只要拿到模块按流程编就行了,而系统级程序员,是做工具平台,做出的程序是给应用级程序员来用的。则不但要熟悉相关的专业,对于IT的几门课也需要有十分深的研究(比如数值分析、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这几门课)。工具平台级的软件,很难象应用软件那样划分出十分细节的流程,因此有时候编程比设计还重要。

如果你做到系统级程序员,那么其实这条路就可以一直走下去,不需要转什么行了。编程中的乐趣还是十分强的,经常可以做出来一些工具程序,过去需要十几个人做一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只要一个人花半个月就能完成,而且以后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全都简省了,这种成就感那是什么也比不上的。而且,你根本就不用考虑前程,此时,钱财是你的工作的副产品。

测试一个程序员的能力,有个简单的作法,能不能独立写出一个算术计算的程序,就是输入一个算式字符串(比如13+25或者3*5+4/2这样的),然后解析出来,生成结果。基本上国内的程序员,大多数是做不出来的。作为应用级的程序员也不需要做出来,但是系统级程序员,这个却只是一个基础。

家园 恭喜,上了一层楼了。

最开心的事情,是用最简单优雅的方式做一个框架,然后让一堆人来用。

家园 【原创】一个程序员的自白续

十年后,很多事情皆有可能,不可预知,但有一点可以很确定的是自己铁定不惑之年。那时候,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可以上网、可以逛西西河了。

到那时还做程序员吗?还做一线编程工作?尽管有很多乐趣,但一个声音无数次的呼唤我,那就是“不”。

相识的程序员基本上都有这种想法,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欲穷千里目,需更上一层楼。至今为止,见到过没有这种想法的只有一个人,是我以前的同事,即做硬件,又做驱动,还做上层软件。是单位的大牛,非常沉迷于技术,不善交际,唯一的乐趣就是整天编码,调试,帮别人解决问题。单位担心这位大牛跳槽,想让他做个小头目,管几个人。他不干,说做头太浪费时间,并保证自己不跳槽。到现在,他一直没有跳槽,在这个单位已经呆了快十年了吧。

那时候单位还有一个组,叫做总体组,我们叫它养老组,大概10来个人。这些人都是单位那些工作经验很长的,没有混成头目的人。不干具体工作,整天没啥事,就是讨论单位软件的总体框架,修改文档;当然了,更多的时候是讨论下班后在那吃饭,吃几个肉加膜。

养老组有一个人很特别,是某名校计算机少年班的,单位很重视这样人才,派到国外培训过好多次。多年的栽培后,这位兄弟被委任为系统分析师,做软件总体设计,结果是问题一箩筐,反响很强烈。后来去做测试部门的经理,不会管理,民怨很大。最后只好被发配到养老组了。

所呆的这些单位里,项目经理这个级别的人基本上都是技术出身,作为单位最低一级别的管理人员,他们确实一个单位的骨干。所谓二八原则,这些人往往呆了很长时间,熟悉单位的资源,熟悉自己的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所以说,这些人的跳槽才是单位最担心的。

作为管理人员,不免会有下属毕恭毕敬,溜须拍马,时间长了,很容易被拐卖。再加上能使唤人,就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这个我有体会,再怎么说我做过管理者,而且时间不短。自豪的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兄弟班长的地位就没有动摇过,呵呵。管理方法很简单很实用,动口不行就动手。小学毕业后,再也没做管理者。虽然不做大哥很久了,但那种感觉被烙印了一般,永不磨灭。

日子长了,很多小头目以老卖老,吃老本,不过迟早被人超越,自己地位尴尬。还不如那些靠美色、交际上去的人地位牢固。只要保护伞不倒,就可以岿然不动。很不幸,曾经就碰到过这么个女领导,虽然姿色尚可,不过她的教诲实在能让人笑掉大牙。

如果员工被这样的人领导,被这样的人教诲,实在是误人不浅。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在单位发生,为了避免进入养老组,我决定以作为称职的项目管理者为奋斗目标,技术逐渐超宏观过渡。

前阵子国外姊妹公司来单位开会,其中有个澳大利亚人,年龄40多岁,在我们单位估计已经干了十几年了吧,写了不少软件,现在我们用的一些模块的代码就是他的。他现在的头衔是结构工程师,整个单位没有几个这样的人。工作内容是做平台开发工具,整合单位的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带领一些人做开发平台,目的是使开发人员能够尽快的开发出软件来。他的工做是集领域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与一体的,不再一个单位呆个七八年是很难做到的。

不能轻易跳槽了,每跳次槽都的有好长时间痛苦的领域知识学习过程、单位开发工具的学习过程、同事的熟悉过程。而这些某种程度上都是重复劳动,时间的浪费。当然了,年轻的时候,可以多跳跳,年轻就是资本。

一个朋友的签名是这样的,“耗走老员工,吓走新员工”。太血腥,我拿来后改了改,变成“耗走老员工,欢迎新员工,迎接新使命”作为我的私人msn签名了。

关键词(Tags): #程序员#自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信息学院出来的大学生应该都能完成那个程序

本质是很简单的构建和遍历二叉树的程序。

其实学自动化的做纯程序员不太适合,但如果做一些比较深刻的交叉和综合应用工作,比软件学院甚至计算机系毕业生更加适合。

家园 你还没有参透。只有那个唯一的乐趣就是整天编码的大牛参透了。

在温饱解决之后,一个人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不停地往上爬、不断地挣更多的钱,永远没有尽头。。。

只有自得其乐的那个大牛,才领会了人生的乐趣。

当你变得很老很老的时候,你可以说,我这辈子都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活得的很过瘾。

不要到了那时候才说,我这辈子都在不得不做很多不喜欢的事情,像一只野狼一样不停地与别的狼只争夺羊肉----除非你喜欢的就是不断地竞争和征服。

家园 在国内,80%以上的做编程的是做不出来的

在国内公司,很多所谓做程序的人,其编程水平到一种你难以想象的地步。而所谓的设计人员,编程的水平则可能更差,甚至根本就不会写程序。

信息学院四年本科的人,基本能做到对语法的掌握,也就是能编出不出错的程序,符合初级程序员的标准。而成人教育性质的二年制学院,比如那个全国著名的鸟类学院,出来的学生,根本就不能称为程序员,连基本的编程知识都很欠缺。

国内就是大量这样的新人进入工作领域,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合格的师资。去看一下讲授的课程,理论课多,而且是十几年不变的理论课,实际的编程技术则少之又少。

基本上,公司招的新人,在半年到一年过程中,是纯纯的投入,需要从编程技术到系统原理再到数据库SQL语言,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得重新培养。

家园 有没有想过成为一个“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人

所以跳槽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你技术能力强,人品好,总会有公司来挖你,换几个公司并不是坏事。呆在一个行业里,而不是一个公司里,也许会更加稳定。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国内软件行业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个成熟的工业行业,人员组成应该是

工人,工程师/初级管理人员,专家/中级管理人员,总师/高级管理人员这四个层面。

其中,工人完成日常性,重复性劳动。工程师完成其中的一定难度的技术性工作,并且为工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初级管理人员管理小规模项目,组织工人工作,协调工程师与工人的配合。

中级管理人员负责为项目调配各种内外资源,专家负责解决高难度和前沿问题,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总师/高级管理人员则在企业和行业方面进行掌控。

目前软件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但程序员的定位就是一个大问题。应该视为工人,还是工程师,或是专家?理论上来说,青鸟之类成人教育,培训的是软件业的工人,信息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师,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培养的是专家。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培训和用人体系都无法正常运行,小企业希望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很多博士硕士被当coding工人用,青鸟培养的coding工人也完全不合格,有才干的人都想向管理系统转,就出现了目前软件业的各种怪现象。

家园 握爪

编程序修bug确实有美感。

40岁以上的程序员在国外很常见,干到退休的也不少。

家园 是呀,我也有同感

新生技能不好根源在于教育制度。

回想一下,其实我们上大学时的老师,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编程水平却十分一般,基本上编程的技术都是在工作中琢磨的。

可以这么说,大学老师的培养制度有问题,就软件工程而言,有实际项目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而大学教师基本是毕业留校方式,这样的教师很难传授给学生实际的经验。而偏巧编程是十分需要经验的。

比如青鸟,他们的重点应该是培养编码人员,但是对于大多数课程和四年本科没有区别,但是上这种学院的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学生,结果理论也没学好,技术也不好。公司曾经因为特殊原因招入青鸟学员,本来就不看好他们,但没想到实际工作中更差,本科学生只是经验欠缺,培养一下还有未来,而青鸟学员甚至根本就没法培养,从各方面的素质都远不如本科。

而公司无法形成梯队则是因为流动性太强了。

三年就是老员工了,五年不动简直是稀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程序员实际上是不停的变换自己的专业,技术积累很少,大家都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连自身的升级都很难,更何况大型软件肯定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

由于技术水平低,产出的软件产品也难以明确有什么核心技术,因此,软件产品的版权也无法控制。各行业都是市场导向,有了客户再招一批技术人员。而在技术上,实际上各大公司并不看重。经常是与其买一个公司,不如挖角更合适。版权难以界定,而打官司则旷日持久。这样公司无法做大,即使规模上去了也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不久就分裂。

说起来,真的有点觉得积重难返。

家园 俺89级的计算机应用,fortran是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

C是学校教的最后一门。现在还是一线程序员,主打Linux/Unix/C,呵呵。

家园 这道题一个真正上好数据结构这门课的二年级本科生就应该能做出来

我记得我们当时上这门课的时候作业中就有这题

家园 理论上是这样

大部分学生,这个题大概是抄的,如果再投入实际应用,比如用C或者JAVA去写,那估计十个里面有一个真正做出来就不错了。为什么说是独立做呢,就是因为可以随便抄到,但是重点是理解,理解清楚了那就是极好的程序员。

很多本科生连个二叉树的结构都做不出来,如果本科生真都能做这个题,也就不用我们那么费心去培养了。实际上在工作中,想选好苗子,根本不用这道题,因为实在是有些太难了,而且这个题网上例子还是有的。都是分配一些比较简单的活,比如包括文件读写、数据库SQL之类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